“三新”背景下高中作文项目式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2024-04-15魏敏刘静
魏敏 刘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和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全面把握相关要求,并将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创新教学理念,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应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消除影响写作的因素,引导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充分释放想象力,不断创新思维,使写作更有新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塑造良好的写作情境,引出教学主题;二是开展项目活动,促进交流。
一、塑造良好的写作情境,引出教学主题
1.“三新”背景下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育“三新”背景下,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标。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三新”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发生变化,课程内容也要相应地调整,既满足新课标要求,也满足学生要求。而现在高中作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化,没有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二是教学过于碎片化,不能系统化展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缺乏开拓性;三是教师只重视阅读,没有深入研究作文课,不能详细分析作文课型及效果,导致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项目式写作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作,合理使用项目教学方法,可以确保教学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所谓“项目式写作教学”,即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以写作任务为驱动力,进行一系列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并结合教材进行仿写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以构建写作支架的方式引导学生构思,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分享写作成果并展开评价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循环提升,达到提升语文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的。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們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主张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项目式学习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有效融入重要学科知识的过程。在语文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围绕特定任务,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在真实情境中将其凝结为语文素养。
在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应认识到,高中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往往采用感性思维方式。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停留在知识理解层面,而是从多个角度分析,采用推理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生写作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使用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会使思考的内容形成完整脉络。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到学生的不足之处,明确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以确保指导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境,突出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在特定情境中,当学生的情绪被激发,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写作的内容才更有新意。
比如,教师讲《雨巷》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最后,教师总结夏天的天气特征,即天和地都是湿漉漉的,人比较忧郁,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哀伤。这种情绪很微妙,要准确把握是很难的,就要用语言传神表达。教师可以开展“走进雨巷”的项目活动,用多媒体播放雨景,然后让学生基于自身感受进行表演。文中有个叫丁香的姑娘,教师就用多媒体将有关画面展示出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丁香是“愁品”,传递出的是柔弱、忧郁,却遮掩不住俏丽的脸庞。教师让学生完成的项目是了解丁香姑娘,分析其与“丁香”的关联,在文中“丁香”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让他们意识到,美好事物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将会成为自己一生中美好的回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解读文本,并写一篇读后感。
二、开展项目活动,促进交流
1.引入实践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在写作中合理应用项目方法,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迁移,还要认识到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中心设定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主观情绪,从而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不再一味模仿,而是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凸显写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学习,这样可以丰富情感体验,锻炼沟通技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也可以自由互动,使学生思维得以扩展,感受写作的乐趣。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情感基础,使其内心体验更加丰富。此时,学生以书面形式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会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比如教师讲《沁园春·长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了解主人公的处境及其情感,也可让学生想一想“诗歌”和词的差别。这些对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搜索毛泽东的诗歌或者文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充分把握文章内容。之后,教师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便能更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并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并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表演结束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密切交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2.引入生活实际内容,明确写作方向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许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则是教师在教学写作时没有使用适当的方法。
一些教师更注重讲解写作方法,包括使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以及各种修辞,这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套用格式和语句,不注重内容和情感表达,只强调语言的华丽,而使文章缺乏真实感。要想内容真实,就必须合理引用生活素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只有情感体验丰富了,写出的文章才能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受,避免偏题、跑题的情况。
比如讲《再别康桥》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首诗,然后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进入写作教学阶段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先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根据这些经历展开讨论,这样可以确保作文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看到过的桥,然后用诗一般的语言展开描述。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思考,不同地区所见桥梁的共性与不同,比较古代桥梁与现代桥梁之间的差别,并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由此看出,作文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方向,尤其是将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会使内容更加真实。
3.陈述写作思路
高中生要提高写作能力,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项目教学模式为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顺写作思路。
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方向不明确,抓不住核心。那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表达对主题的看法,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分析,逐渐找到写作思路。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偏离写作主题,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更加清晰。当学生写作时,他们的思维不断扩展,文章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若以传统节日“春节”为写作对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积累材料。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单元,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评估写作内容。所有小组成员都应该参加材料收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春节的起源和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活跃课堂气氛。随后,小组成员选出组长作为发言人,表达他们对春节的看法。老师再对不足之处进行适当补充,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
4.开展评价活动,师生互动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项目小组,引导学生在项目互动中充分交流,分享想法、观点和内心感受,明确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激励他们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要从项目的角度出发开展评价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予以尊重和支持,以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项目环境中,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写作枯燥乏味,而是放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会评价学生的思想观点并指出他们表达方面存在的偏差,引导其自主纠正。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分组讨论和交流时,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哪怕你认为是“错误”的。这样学生才能打开思维,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通过观察学生的交流过程,教师也能了解学生思维的变化和对写作主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思路,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一边仔细观察,及时指出不足之處,一边给予正确的指导,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认真讨论问题,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完成讨论后,先请学生进行总结,包括他们的写作想法和观点,然后开始写作,把想法变成文字。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项目的参与者。所以,学生参与项目活动时,要能够承担活动项目责任,认真完成项目任务,要听,要说,要写。只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在特定情景中理解内容,有所收获,看到自己作品后,才有成就感。学生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综上所述,“三新”背景下,教师采用项目式写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