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评”视角下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路径分析

2024-04-15陆鋆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生活化作文

陆鋆

“生活化”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种理念与策略,教学活动围绕现实生活展开,致力于培养高中生将“生活”融入作文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真切感悟现实生活。但是,在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基本流程把控不当,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下面将以“读写评”为视角,梳理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流程,优化教学目标、内容、训练方式,推动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有序展开。

在高中阶段,“读写评”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读”是丰富高中生写作素材、了解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的重要路径;“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直接体现高中生自身写作水平;“评”则是对学生写作成果的反馈,是激发高中生写作兴趣与提高写作自信的关键。“读写评”各环节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高中作文教学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方式三个层面出发,分析“读写评”“生活化”“作文教学”三者如何融合渗透,推动“读写评”视角下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高质量落实。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定位“读写评”基本方向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思维、三观基本形成,学习行为与生活行为日趋独立,在此背景下,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是“机械”传授,将不利于高中生写作思维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写作教学目标当以解决高中生写作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此,以“读写评”为视角,教师在确定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整体教学目标要体现发散性。生活与教育具有无限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应体现动态发展,要设定“永恒发展”的整体目标。但是,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给出题目→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写作目标具有特定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思维与写作能力的延伸。基于此,教师在设定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时,应当以培养高中生写作能力为基本点,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畅想生活,感受多样、广阔的生活场景,激发高中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阶段教学目标要体现差异性。阶段性教学目标主要是指特定时段内以高中生作文能力为原点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提升作文教学针对性的关键。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作文阶段性教学目标具有统一性的特征,即单个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导致部分高中生面临目标达成困难的情况,影响高中生的写作自信。由此,教师在设定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时,应当重视差异性,保障阶段目标的有效达成,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自信与兴趣。

以“青春的价值”(人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为例,若在“读写评”的视角下,设定生活化作文教学目标,流程如下:

首先,设定整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研读教材内容,教材中明确指出单元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与抒发“青春的价值”。由此,我们将“读写评”的整体目标设定为:目标一,阅读、品味与“青春”相关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意象选择;目标二,灵活运用现有写作方法,完成写作任务,表达出自己对“青春”的认知;目标三,自我评定与相互评定作文,提升对文本的鉴赏能力,感受写作思路与表达技巧的差异性。

其次,设定阶段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设定适合自己的作文成长目标。具体表现为:目标一,对于作文能力偏弱的学生,就引导他们回归生活,明确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不要功利地指向分数与高考,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挖掘生活的美好,逐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目标二,对于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目标设定在提升他们对生活元素的鉴别与筛选能力,引导他们深挖生活中更有价值的元素,养成积累生活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目标三,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目标设定在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参与度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推动“读写评”执行落实

以“读写评”为视角,生活化教学主要包含阅读指导、写作教学以及评价活动等内容。但是,在作文教学实施阶段,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集中于写作教学层面,而讲评与阅读指导的占比较低;同时,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渗透不足。这些都会影响“读写评”视角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落实。基于此,我们在具体实施时,就应当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阅读指导。阅读是采集素材、学习技巧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忽视阅读指导的价值,并未引导学生深挖文本的表达技巧与写作思路,这就很难达成阅读的预定目标。对此,教师需提升阅读指导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带领学生深挖阅读材料,提升高中生的素材采集能力。

二是写作教学。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与相关知识、学生写作加以练习巩固。在该模式下,高中生写作思维往往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写作能力的动态化成长。基于此,在组织写作教学时,教师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与框架,将“挖掘生活素材”“确定文体”“自主写作”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环节,予以高中生高度自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关注社会”,切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是评价活动。在传统作文教学活动中,评价内容集中于“作文”,教师仅仅从表达技巧、情感表现力等角度出发,对学生作文质量进行评价。该评价标准局限性强,无法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评价需求,难以达到评价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重视评价内容与指标的优化,着重点评学生生活素材采集能力、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生活情感表达能力等,以提升学生对生活化写作的认知,切实落实生活化写作。

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人教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七单元)为例,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设置的流程如下:

首先,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粗读”“细读”以及“悟读”为导向,展开阅读活动,层层拆解《红楼梦》的主要剧情,品味《红楼梦》的表现手法,感悟《紅楼梦》的内涵情感。

其次,开展写作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延伸,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红楼梦》中描写日常生活的手法,并以书中场景为原点,观察与品味现实生活环境,把握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社会价值,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

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红楼梦”进行自主创作,在此过程中,不必过多限制写作的内容与主题,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点,落实“仿写”“读后感”等差异性写作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释放情感。

最后,完成写作评价。在写作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当以“生活”为原点,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生活写作素材定位能力以及阅读欣赏能力等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认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提供意见指导。

三、生活化作文训练方式:把控“读写评”落实效果

训练方式直接影响生活元素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在传统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偏向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的方式引入生活元素,但是该方式局限性在于,学生所采集的写作素材非常有限。同时,若训练方式以写作任务为主,则较为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训练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化作文训练方式的创新,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打造教室生活环境。教师可尝试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室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素材的采集意识,为生活化写作活动的落实提供硬件保障。如教师可在班内设置一个“新闻角”,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时事新闻,并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不是被动“写作”。

二是创设课堂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活环境的创设,包含组织生活探寻活动与情境创设两种方式。生活探寻活动偏向于实践,包含竞赛活动、演讲活动以及辩论活动等。情境创设则偏向于打造虚拟环境,包含现实生活情境、虚拟生活场景等。两者皆能实现生活元素在课堂作文教学活动中的强效渗透,能有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以“语言鉴赏札记”(人教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为例,生活化作文训练方式设定的流程如下:

首先,打造教室环境。教师需先研读“单元研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在该单元中,写作任务是研究单元课文的表达技巧,并选择任意角度欣赏课文内容,该单元的课文主要包含《阿Q正传》《边城》《茶馆》等内容。基于此,教师可节选部分课文经典词句,以小横幅的方式张贴于教室墙面,营造良好教室环境。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制作主题黑板报,留下一定空间,让学生在黑板报上撰写文本阅读感受。

其次,打造课堂环境。教师可针对“语言鉴赏”组织一场辩论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人,以抽签形式确定正反方,讨论、选定辩论的主题。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需展开针对性指导,确保主题要围绕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在辩论活动完成后,教师需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小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稿完成度以及逻辑思维等。此后,教師可引导学生结合辩论活动,完成“语言鉴赏札记”的写作任务,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

最后,整体评价活动。在作文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需对学生的课堂整体表现、作文质量以及活动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升学生对作文教学活动的重视。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作文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在此背景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作文学习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教师需落实生活化作文教学活动,通过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化教学形式,实现生活元素与作文教学的高质量渗透。同时,将“读写评”渗透于作文教学各阶段的方式,也使生活化作文教学变得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高中生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