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路径

2024-04-15瞿聪聪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麻雀框架

瞿聪聪

说明文是一种特殊文体,对具体事物进行科学解说,对抽象概念进行客观阐释,使读者对事物的形态、性质或事件的成因、规律有更加具体而准确的认识。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有两大方面与说明文教学密切相关,即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统编版的最新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作模块与课文模块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教学系统,教师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时,要围绕语言与思维两大方向,选择科学的培育路径,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

一、参考范本,模仿写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明文写作始终是写作学习的一大难点。在写作说明文的起步阶段,如果学生有合适的范本可以参照和模仿,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常常有专门的说明文教学单元,所选文本都是结构清晰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经典作品,教师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学习标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把握写作的正確方向。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介绍一种事物”为例,该单元开篇引用了陶行知的名言:“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就为说明文写作指明了大方向。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可以该单元的课文为参照。该单元的写作课排在这些课文后面,因此学生在写作之前已对课文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

首先是对说明文整体语言风格的初步感知。教师先让学生将该单元课文通读一遍,再询问学生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表示《太阳》一文中的语言较为平实质朴,但《松鼠》的用语非常活泼有趣。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风格具有多样性。但这些课文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概念的阐述准确、清楚且有条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模仿这种语言风格,使自己的文章更具科学性。

接着,教师提一个问题:“说明文该如何开头呢?”学生可以翻阅这两篇课文并进行比较。《太阳》的作者用传说故事开头,从而引出全文;而《松鼠》的作者直接对松鼠外貌进行描述,让读者对松鼠有了初步印象。两篇课文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开篇,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贴合说明对象的才是最合理的。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篇课文写作对象的不同。对于《太阳》一文的写作对象,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但它遥不可及,我们并不能直接把握它的具体形象;而松鼠却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一种动物。因此,《太阳》的作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以后羿射日的故事开篇,引出后文对太阳的介绍;在《松鼠》一文中,作者只需直接对松鼠的外观进行描写,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它的具体形象。

除了语言风格与行文方式之外,运用的说明方法也值得借鉴。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文中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说明方法的了解。

教材是无声的老师,“童子雕琢,必先雅致”。教学不是演讲,而是示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先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文章,好的文章是怎么生成的,好文章的语言和结构是什么样的,然后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写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二、情境习作,激发灵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说明文不同于以往常写的情感丰富的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方式较为严谨,情绪上的起伏也较小,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的写作情境便显得非常必要。情境构建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也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甚至可以是多重情境的合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恰当的情境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

鉴于学生有一定的记叙文写作基础,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叙事型情境自然合理地引入说明文写作教学。

教师可以创设如下叙事型情境:周末,学校组织去公园游玩,大家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他对中国的美食非常感兴趣,大家可以给他介绍一下中国的美食吗?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可选择的主题有很多种。说起美食,大家都不陌生,介绍起来会更为轻松,并且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食物进行介绍,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此创设情境,赋予学生一定的写作任务,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乐于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受一定限制。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种水果,小组内部可以自主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有学生负责水果外观的介绍,有学生负责水果内部及口感的介绍,还有学生可以负责水果生长条件的介绍。小组成员将各自搜集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便能呈现较为完整的资料。

在创设的多种情境中,学生的创作灵感能得到激发,他们能认识到说明文的实用价值,了解说明文是为读者解答问题、丰富读者知识储备的文章。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了解到说明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也能较为轻松地联想到生活中的素材,也会更加明确写作的方向。

三、搭建框架,明确思路

说明文的特点是目标的明确性和结构的清晰性,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目标意识,拥有整体意义上的、较为清晰的规划。写说明文就如同在写一种通告,可以解释一种概念,也可以是描述一段过程或是介绍一种事物。但不论写作哪种说明文,都有对应的写作目标和说明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说明文的大致写作框架,初步探索说明文的整体写作逻辑。

仍以写作课“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本课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从要求上来看,学生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目的。

在搭建框架的第一阶段,应明确写作的目标,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介绍什么东西?介绍给谁?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个简单框架:写作对象是麻雀,听众是同学,目的是介绍麻雀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通过这个框架,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写作任务。

接着便进行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依旧以介绍麻雀的说明文为例,教师提问:提到麻雀,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学生有的回答麻雀长得很小,有的说麻雀有尖尖的嘴巴……将这些想法进行总结,便可得出一个结论:提到一种事物,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它的外在特征。写文章有一种典型的顺序,叫做由表及里,由事物浅层的外表逐步拓展到其深层的特性,这也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写作顺序。

那么,在第二阶段的框架中,学生可以这样罗列:第一部分介绍麻雀的外形,第二部分介绍麻雀的生活习性。对比第一阶段的框架,第二阶段更加注重的不是写作目的,而是内容指向。

第三阶段就是对写作内容的细化。麻雀的外形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麻雀的生活习性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一个人很难进行全面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在麻雀的外形方面,可以介绍麻雀的大小、颜色和羽毛等特点;在生活习性方面,可以介绍麻雀最爱吃的食物、抚养幼鸟的方式等内容。

到此为止,文章整体性的框架便构建好了。接下来,学生便要将框架中的内容进行填充,细化落实框架中的要点。学生刚开始构思作文内容时大多毫无头绪或思维混乱,但罗列好框架以后,作文的骨架便搭建好了,接下来的写作也会轻松很多。

逻辑严密是学生写作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写作前对说明文的框架进行分层罗列,既能保障行文脉络清晰,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写作逻辑的严密性。学生在搭建说明文写作框架的过程中,也能逐步探索如何去认识一种事物,学会按照一定顺序去描述和介绍一种事物。

四、说明方法,模块训练

在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一个关键点。学生从理解说明方法的使用效果到学会合理运用,需要经过几个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说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模块化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细化为不同的模块,并且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推进教学进度,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内化这些知识,提高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

课本上“介绍一种事物”明确提到:描写事物要尝试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将说明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势必会增加他们写作的难度和压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一个大知识点分成不同的几个小模块,针对每个小模块单独进行教学,最后再让学生将所学不同模块的知识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化的训练。

以教学“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例,为便于学生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句子填空的方式,例如公园里有多少棵大树,教室里有多少名同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说明方法。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填空,同时也能轻松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语句填空较为机械,虽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但不利于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在句子填空训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段落自主创作。在初步创作阶段,教师先安排学生运用一种说明方法,描写身边熟悉事物的外形。例如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生可以这样介绍:学校门口的花圃非常美丽,花圃里一共有一百朵花,其中有五十朵红色的花,五十朵黄色的花,每朵花都有六片花瓣……通过这样的段落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接下来,教师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说明方法后,就可以进行综合训练,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例如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它们的眼睛像红宝石一样,它们的毛比雪还要白……从句子到段落,从单一说明方法的使用到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就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五、多元评价,完善作品

评价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篇说明文完成之后,要检验它是否科学严谨,就需要进行评价。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文点评和修改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展开点评,从而为作文后期的修改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首先是自我点评。学生作为创作者,应当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出闪光点和不足。教师可以在写作课组织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创作内容,将自己认为较好的部分和不足之处单独摘录出来进行分析。当然,仅仅进行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他人的建议更有助于客观审视自身。

接着是学生互评。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之后,其余学生可以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可以采纳别人的建议,又能将别人的作品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环节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对说明文作品进行评价与完善,就相當于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好的作品需要不断打磨,追求准确性与科学性的说明文亦是如此。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猜你喜欢

说明文麻雀框架
说明文阅读专练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WTO框架下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