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透材料,精准立意
2024-04-15李军霞
李军霞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1.价值取向上,注重“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凸显了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
2.思维取向上,增强了话题的思辨性,由二元关系向三元乃至多元思辨发展,呼应了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3.命题形式上,注重情景化,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中展开写作。
多元关系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审题尤其是立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考场作文,一篇文章的成败,首要取决于审题立意的正确与否。尽管近些年作文的审题门槛明显降低,难度明显下降,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恰恰出在审题立意上,主要表现为乍一看审题看似准,细看却发现行文中立意往往会出现狭窄、以偏概全、若即若离甚至完全偏题的情况。下面针对很多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几道高考作文真题和模拟题的文题材料,谈谈如何快速审题立意。
1.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2.材料一:今年3月1日,新时代领路人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寄语广大青年要勤掸“思想尘”,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材料二:苏格拉底认为,种庄稼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最好办法。
3.材料一: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使人坦荡而又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4.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双方列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
5.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就。
6.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从1981 年到 1986 年,中国女排“五连冠”,举国上下心潮澎湃。38年来,中国女排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成为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有一種精神,叫女足精神。在女足亚洲杯历史上,中国女足9次夺冠遥遥领跑。今年2月3日,在第20届女足亚洲杯半决赛上,中国女足克服了缺少主力球星的困难,逆境翻盘,力克劲敌。在2月6日的决赛上,中国女足在上半场落后两球的压力下,终以3:2实现惊天逆转,再次捧杯。中纪委发文号召学习中国女足精神:无畏风雪、勇毅前行、永不认输、永不言弃!
无论是中国女排还是中国女足,都将体育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铸就了体坛传奇的精神瑰宝,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令国人备感振奋。
7.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审题立意首先要特别注意作文材料要求中的四个字——“结合材料”。如果在考场作文中,忽略了这四个字,文章就面临着偏题的危险。那么如何“结合材料”审好题,立好意呢?
一、抓关键词、句
1.准:就是在所给作文材料中抓准或隐或显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也就是说,显性关键词必须都来自作文原材料本身或隐性关键词必须是从作文原材料中概括得到的。
因为材料决定写作的中心,而中心往往就在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或句子中。在阅读作文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养成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的好习惯,然后再根据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最后结合材料后导引段的要求,迅速确定核心词,从而确保核心词准确无误。
以上七则材料中,直接显性关键词有:
材料1为“安静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材料2为“掸思想尘”和“除杂草”——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材料3为“承受”,太明显;
材料4因为第一句是总领句,和后面的所有句子形成总分关系。而“围棋”“象棋”“跳棋”句子之间又是并列关系,所以总关键词为“棋盘智慧”,分关键词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扮好不同角色、遵守各自规则,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
材料6为一、二两段“女排”“女足”为并列关系,这两段又与第三段形成分总关系。所以总关键词为“体育精神”,分关键词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和无畏风雪、勇毅前行、永不认输、永不言弃”;
材料7根据第二段最后的议论性总结句,可以断定关键词为“环境”与“个人”。
间接隐性关键词:材料(5)中“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说明“不能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暗示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就”暗示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会成功。这是一则蕴含道理的材料,所以它不像有显性关键词的材料那样——只要直接在材料中找就行,而是要概括出关键信息背后隐藏的道理性关键词,这种材料的审题,难度要稍大些。
2.全:就是把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找全,不遗漏。因为现在高考逐渐向二元、三元甚至多元思维发展,所以很多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可能不止一个,不管是单材料还是多材料作文题都是如此。
前面7则材料中,除了材料3只有一个关键词“承受”,其他六则材料,有单材料也有多材料,但都有多个关键词。如果漏掉其中哪一个,都可能会导致立意似对非对或完全偏题。除了材料7中有很明显的两个关键词“环境”“个人”很好把握外,在材料1的写作中,要么不管“安静空间”,要么不管“放松、沉淀、成长”,或者只抓“放松”“沉淀”“成长”中的任意一到二个,导致立意出现偏颇;在材料2的写作中,要么只抓“掸思想尘”,然后自由发挥,完全不扣材料,要么只抓“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却不管“掸思想尘”;在材料4的写作中,在三种棋盘智慧中,只选择其中某一种谈,虽不至于偏题,但立意肯定是不全面的;在材料5 的写作中容易犯和材料4一样的问题;在材料6的写作中,很多同学抓住了“体育精神”,但又脱离所给材料,另写一些与材料无关的体育精神,比如“脚踏实地”“虚心”“刻苦训练”“珍惜时间”“坚持原则”等,这就是没有“结合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其他关键词的缘故造成的。
所以,关键词抓得全不全,决定了审题准不准。但关键词抓准抓全了,立意就一定高吗?作文就一定符合要求吗?那可未必。
3.清:就是要厘清多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把逻辑关系捋清、理顺了,写作思路才会更清晰,写作才会更有条理。
材料1中“安静的空间”是前提,“放松、沉淀、成长”是意义,前后形成条件关系,不能脱离彼此,顾左右而言他。并且后者三个词之间,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写作时不能随意打乱它们的先后顺序。否则,就会使文章内容显得逻辑混乱;
材料2中“掸思想尘”是中心,照应第二则材料中的“除杂草”,而第二则材料中的“种庄稼”则是方法,照应材料一的“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两组关键词之间形成条件关系;
材料4“棋盘智慧”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扮好不同角色、遵守各自规则”“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这三组关键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三组关键词之间又形成并列关系;
材料5中“不能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和“脚踏实地”及“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之间既可以构成并列关系,又可以构成递进关系,只是笔者认为写成递进关系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刻性;
材料6與材料4同,“体育精神”与“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和无畏风雪、勇毅前行、永不认输、永不言弃”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局部的8个关键词又可以形成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材料7中“环境”与“个人”,是互为依存关系。
所以,在抓关键词、句这一环节,“准”“全”“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抓行文重点
议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怎么样,解决问题——怎么办。作文材料在很多时候也会隐性地告诉学生考场作文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部分,但很多学生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导致在行文过程论证的主次、详略甚至中心走偏,让人惋惜。
比如材料1,在抓住“安静的空间”的前提下,行文重点就应该放在“会怎么样”——“放松、沉淀、成长”上;
材料2,由“种庄稼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最好办法”,就应该知道在行文时,重点应该放在“办法”——“怎么办”上;
材料3,由“谢了”“断了”及“它使人坦荡而又充实地活着”这些信息可知,要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怎么样”上;
材料7,在第二段最后的议论性总结句中,一“但”字就决定了行文的重点应放在后半句“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即重点谈“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改变。
三、抓行文结构或思路
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不仅告诉了我们写作的中心和写作的重点,有时它还可能隐性地提示或限制了我们行文的思路或结构。如:
材料1,由“放松、沉淀、成长”,明显采用并列+递进式结构会更好;
材料2,因为明确指出了“掸思想尘”“除杂草”的方法,所以采用递进式写作方法会更好,可以先阐释什么是“思想尘”,然后写为什么要掸思想尘或“思想尘”会带来什么危害,最后写怎么“掸思想尘”,整个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了;
材料3,材料一是反面谈“承受”了不能承受的责任、重担所带来的消极危害,材料二则是正面谈“承受”了该承受及能承受的重压和负担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所以行文以正反对照式为最佳;
材料4,因三组关键词形成并列关系,明显主体部分以并列式为最佳;
材料5,根据提炼出的三个关键词,采用并列式或并列+递进式都可以,当然并列+递进式更佳;
材料6,与材料4同,采用并列式;
材料7,没有明显的结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安排,但因为写作重点应放在“个人对环境的影响”上,所以思路大致要先论证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再重点论证个人对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