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15洪月玲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生

洪月玲

摘 要: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无论在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率与效果,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此,文章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划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这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064-04

人类探究知识与真理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我们现在所教学的内容就是前人在无尽的探索过程中总结并借由一些简短的语句或者公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逻辑与思维认知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思维逻辑来看,阅读理解能力其实是一项十分基础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且更准确地了解知识概念,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快地从题干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还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与思维认知的发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流程

阅读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某一类学科,各个学科本身都具备自己的专业语言,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就数学这门理论性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探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这三个大阶段,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学生思维逻辑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分析。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課前预习环节的自主阅读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自主阅读和自主理解了解这一课时中的基础知识点,把握本单元或者本课时中各知识点的基本框架与基本结构,以便能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节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来看,在对数学学科中大量知识定理和理论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只依靠学生个人的阅读水平和认知水平极易出现偏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既能体现课堂知识点,又能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通过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接触和了解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课堂导入环节的收获分享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正式授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一个简短的互动分享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自主阅读中收获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讲出来,借此了解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侧重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分享交流中来,重点关注不同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相同问题,带领学生分析和探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开始正式教学以后就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和探讨,引导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课中教学阶段

1. 课堂教学环节的互动阅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为主,相对来说知识点并不算太过复杂,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此背景下,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和更快地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与方式和学生互动,及时地发现与掌握学生在概念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题。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这类互动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元素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概念基本框架的建构,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有效解决学生在阅读期间遇到的问题。

2. 课堂总结环节的反思概括

在一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可以抽出3~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和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内容来梳理本单元或者本课时的知识框架与知识结构,再反思自己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阅读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收获以及是如何取得收获的,找出自己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思维误区与方法误区并纠正这些误区,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数学阅读效率和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拓展阶段

1. 复习巩固环节的深度阅读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很多时候都是放到课后完成的,在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拥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学生在通过自我阅读去进行复习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跳出浅层理解进入深度阅读,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自觉,同时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后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以促进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2. 延伸训练环节的拓展阅读

对数学这种以理论概念和知识定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而言,课后的延伸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课堂知识点的进一步探索与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与数学解题技巧。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延伸训练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锻炼学生从题干和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意识与能力,通过重复多次的训练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能力。

二、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基于阅读能力培养而进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关注到学生思维体系的实际发展情况,打破固有的数学教学逻辑和数学教学模式,以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作为支撑,开展数学阅读专项训练,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储备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知识推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一)创设实际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特别是在学习数学这种抽象性比较强、知识概念也比较复杂的学科时,教师更需要找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阅读与思考,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阅读与思考的实际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眼界与思维。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购买水果时是依据什么来进行计算价格的呢?爸爸妈妈和店主摊贩口中的一斤5块钱又属于哪一种计量单位呢?假设你是一家水果店的老板,你又会怎么设置价格呢?”提出这些问题以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借便携式的电子秤帮助学生明确重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找出克、千克和吨这几个不同的重量单位之间的理论关系,再结合实践帮助学生理解1000克和1千克之间的联系与换算方法。在好奇心与探索欲的驱使下,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主动且认真地阅读教材,自觉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构建完整問答链条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互动式问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引发学生质疑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性格特点来看,将“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驱动学生主动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巧妙地设计数学问题,还需要提前构建出更加完整的问答链条,将学生在实际思考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反问与质疑囊括在内,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在探索加法规律与乘法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求实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笔作为教学参照,左手拿4支笔,右手拿7支笔,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列出相对应的算式,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支笔。通常情况下,学生仅需要简短地思考就可以列出4+7=11和7+4=11这两个算式,然后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算式以及4+7=7+4这个算式,再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算式,思考是否只要两个加数相同,不管是否交换加数位置和都不变?”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和总结相关的规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材中的知识点列出能够体现这一规律的其他算式解释自己的发现,借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探索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三)组织小组学习实践促使学生合作互助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相对来说会比较明显。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且统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容易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从小学生的行为特征与思维特征来看,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学习过程中,群体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助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实践取长补短,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在课上课下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从而促进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预习阶段就分别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掷硬币和摸奖箱等实践活动来探究和认识有关可能性的概念,比如,一个箱子里放了5个黄色的球和5个白色的球,如果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从中摸走一个球,那么会出现哪些结果呢?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顺序将每一次摸出的球的颜色记录下来,最后将所有小组记录下的结果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合数学对比案例强化学生数学认知

受到年龄与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易将一些相似的数学概念混淆,一旦审题的时候不仔细或者解题的时候思维没有转过弯就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数学对比案例来强化与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将同一类型的新旧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厘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进行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对有关0的乘法计算产生错误的认知,将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的基本数学概念套用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中,如在15×20这一算式中,就可能因为忽视乘数20末尾的0也需要在结果中有所体现,而出现30这个错误的答案。对此,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在乘法算式中也将0×15这一步写出来,对比忽略这个0而直接在结果后面加一个0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强化学生对0在乘法算式中的认知和理解。

(五)通过提炼关键信息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从本质上来说,阅读能力指的是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中就是对数学定义与定理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提炼和理解能力。教师在开展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专项训练时,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带领学生从数学定义或题目题干中排除干扰项提炼关键信息,将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中常出现的一些关键字词的敏感度。

如由直线关系中的平行和相交这个知识点还可以衍生出以后学生会学习到的有关圆的相离、相切和相交等位置关系,完善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框架搭建,为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 结论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在哪一个学科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而这也是如今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吃力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小学生數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就很难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在讲求逻辑性与严谨性的基础上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从材料中提取准确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晓利.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2):1-3.

[2]刘兆荣.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6):221-223.

[3]刘芳春.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分析[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710-1712.

[4]龚祥盛.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2(30):42-44.

[5]吴贤珠.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2(22):52-53,56.

[6]邓剑清.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1(3):41-4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小学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