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

2024-04-15唐立军

关键词:凝聚力特色时代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理论层面、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维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生成展开深度思考,以此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在理论层面,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层面,从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强化宣传工作理念、注重时度效三方面進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则重点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资源、铸牢四个自信等进行论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2;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1-0028-06

[收稿日期]2023-09-2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新格局及路径研究”(gxbjZD202208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新格局及路径研究”(SK2021A0815);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培育支持计划”(SQYR2022A09)

[作者简介]唐立军,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形势出现新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一论述充分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性和紧要性,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境界。目前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比如孙绍勇(2022)辩证分析了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提出前者是后者的思想硬核,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实现二者互促互进,才能够真正落实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目标[1](P165-172);张冬、郭娜娜(202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的方向和立场进行了探讨,集中讨论了其重要价值、学理基础、实践要求等[2](P108-118);寇清杰,李萍萍(202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论述,从观念层面、物质层面、现实层面等三大维度对之展开深入分析[3](P28-34);吴艳东,秦赵丽(2021)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价值层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必要性,并从领导维度、制度维度、技术维度提出具体建议[4](P47-53)。从上述研究来看,尽管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不少,但研究选题过于宽泛,创新度有待提升,本文则集中于从生成、价值、实践的维度展开研究,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议,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度。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生成逻辑首先,彰显出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这有效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哲学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以中国社会现实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由人民在长期革命和社会改革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秉持人民立场,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坚持生产力这一社会发展原动力,推动中国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在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之际,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加重要。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其次,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即瞄准“民富”与“国强”这两大目标,在“五位一体”布局之下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各项发展难题,从而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迈向快速发展轨道。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前进的根本推动力,为民族复兴使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体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内在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彰显出极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具体而言可从理论层面、历史层面、实践层面加以分析。从理论层面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人民性和科学性为本身出发点,是其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根本动力;从历史层面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立足现实基本情况,彰显出与国情的统一性,从而提升凝聚力和引领力;从实践层面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指引,是取得一切成果与辉煌的不竭动力,进而体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意蕴首先,意识形态建设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也是达成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社会矛盾、新的发展挑战、新的历史境遇,只有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引,才能够不断化解各项发展难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因此,应进一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抓手,引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使之在思想维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在把握意识形态历史演变规律的基础之上,瞄准现实问题,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阻挠,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活力。

其次,意识形态建设是解决各项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的意识形态挑战,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将变得重要而迫切。在漫长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我国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并掌握了丰富经验,这些成果的取得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新的号角已吹响,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能够在解决各项时代课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社会安全风险的根本需要。意识形态建设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民族长远进步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我党积极通过理论创新及多方实践等举措,来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从而极大提升了党的领导力,促使社会政治经济、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飞速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仍面临社会安全风险等重重挑战,而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对现有各类社会矛盾进行集中克服,不断增强全党和人民的团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突破障碍、大有作为,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起征点上,只有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才能够切实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各项重大问题,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重任和美丽中国梦创造条件。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路径(一)理论为基,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流脉

1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发展根源,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思想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践,并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创造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新时代,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要想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就需要和谐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之下,我党的战略理念也从过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并重发展,深刻诠释了经济建设最终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谋幸福的发展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是辩证统一的看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其目的是既要实现国强,更要实现民富,需要在方法论上积极创新,辩证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体现在价值理念、理论内容和指导实践三个层面。只要是意识形态,就一定有其价值理念,价值理念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其导向性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方向性。意识形态能否说服人民群众,关键在于其理论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能否让人们产生认同,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直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其实践性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接受程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导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力,价值、理论和实践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

首先,要形成全社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良好氛围。要想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氛围,就需要深入浅出,让人民群众理解把握这一理论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研读二十大报告,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工作文件,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学透吃透思想内涵,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灵活運用到实际工作中。另外,要格外重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思政课相关教材和课程建设,强化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政治使命,使得当代青年勇于担当,敢于奉献。

其次,加大政治宣传力度。需要在全社会加强思想宣传,履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光荣使命。要在全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就需要各级宣传部门高度重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借助各种媒体和广播、电视等平台,做深度全面的报道,报道时要通俗易懂,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务必使老百姓深刻理解相关理论。宣传手段也要与时俱进,熟练运用互联网、移动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强化网上宣传,促使宣传工作覆盖到每一位群众,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吃透理论,乐于接受理论,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传播者,最终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全面提升。

最后,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思想,需要认真研究讨论,并组织专家学者加强研究,形成全社会研究学习的氛围。因此,各部门各单位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自身优势,全面深入学习理论思想,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认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另外,还要借助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增强研究认知,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得研究成果脚踏实地、开花结果。

(二)认识为本,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

一切工作想要顺利开展,必须以强化理念为核心前提。意识形态工作关系重大,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走向等重大问题,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明确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同时对意识形态工作决不懈怠,做到二者的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最终生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要不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对中国共产党极端重要,这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更是基于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知。各级党委需要强化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完善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意识形态相关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部署。各级党委要明晰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始终将其放在各项工作之首,紧抓勤抓不放松,完善相关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更需要各级党委足以胜任这项工作。例如,社会上有多种思想交织出现时,要能够及时预判意识形态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又或者在传播媒介异常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要勇于创新,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效率;或当意识形态受到多种思潮冲击和挑战时,要高度警惕并做好意识形态的维护工作。只有做好上述所有工作,才能发挥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5](P63-67)。

其次,要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强化宣传工作理念。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动员各部门一起努力,緊密团结各行各业,切实把各项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多种意识形态交织的现状,所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团结稳定地开展,整合多方资源,强调正面宣传,形成强大合力,统筹指导重大问题的战略部署,不断锻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坚决地摒弃各种杂音,积极弘扬正能量,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不断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最后,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时、度、效,这也是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要想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一定要注重宣传的质量和时效,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鼓舞群众并激励群众。因此,只要涉及政治原则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工作主动性,领导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及时帮助群众明辨是非,防止因小失大。在宣传时机上,要注意各种思潮的发展和关键节点,找准最佳宣传时机,牢牢掌握宣传话语权;在宣传的度上,要注意宣传力度,做到意识形态宣传深入人心又恰到好处;而在宣传效果上,要特别注意,意识形态宣传内容要朴实,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假大空现象,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

(三)实践为要,坚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1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公信力

意识形态工作要重视创新传播方式,提高舆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而讲好中国故事恰恰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保持时代性和发展性的有效途径,更是生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密切关注新时代的社会热点,借助中国故事凝聚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发突出。因此,要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宣传上,要关心群众生活,紧扣社会热点,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为他们答惑解疑,为他们的心灵指明道路。同时,意识形态工作要紧密集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紧跟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合民间话语模式和现代话语模式,用亲和的话语去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话语表达所体现的亲和力可以有效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其次,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忽略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们可以轻易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真假难辨,增加了人们判断是非的难度,所以,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的局面[6](P32-34)。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想确保网络安全,就需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好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在网络空间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及时预判网络舆情,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以达到净化网络空间,塑造意识形态的目的。同时,当遇到网络突发热点事件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做出合理解释,积极回应群众信息,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与群众达成共识,澄清各种误解,消除负面影响,切实在网络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再次,要想掌握国际话语权,就需要讲好国外中国故事。讲好国外中国故事,是塑造中国形象、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步骤。在国际形象传播领域,需要借助中国故事塑造中国风格,在全球范围合理布局,并融合国内外的新概念新表述。通过讲好国外中国故事,不断强化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可以从容应对来自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挑战。讲故事是最好的宣传手段,在国际社会上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可以塑造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可以帮助我国有效融入世界平台,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引领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和意识形态不断前进。

最后,要主动发声,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国内外复杂的多元文化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产生冲击,所以我们需要明辨是非,敢于质疑挑战错误的价值观,增强信心,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尤其是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无处不在,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在网络空间发挥和新媒体上也要讲好中国故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也要与时俱进,多方面创新,促进宣传手段的多样化,净化网络环境,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挖掘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提炼出的优质内容可以服务于意识形态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根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更是要依赖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目前世界发展已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也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让意识形态的大树受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浇灌。因此,就需要从异常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传统文化的升级转型,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国民使命意识,对于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要萃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内容,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源源不断地将优秀的文化资源供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中蕴含众多优秀精神,如爱国主义、和谐爱民等精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高度契合,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精神文化的需求,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宝库。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其精神内涵,推动其转化发展,不断充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文化内容,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和认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其凝聚力和引领力。

其次,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借助文字传播,还拥有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传播形式,便于人民群众接受,并在漫长的时间内培养了群众的道德意识,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就需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来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同时,融合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多层次和立体化的传播网络,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再次,转变传统文化话语模式,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于时代发展,传统文化无论是话语内涵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有别于现代。因此,必须借助当代话语体系去萃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意识形态资源,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并不断拓展其含义,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型,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7](P89-94)。所以,我们需要提炼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并有机融入新时代话语中,让这些话语富含中国特色,同时又紧跟时代需要,反映社会心理和社会实践[8](P1-26)。还可以升级改造传统词汇,不断完善相应内容,使其拥有当代性的含义,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的表达语言,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8]。

最后,要用马克思主义去改造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基本要求,促使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纲要,去提炼、概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再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求。另外,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武器去不断挖掘具有时代特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用之阐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化,既是二者的高度融合,又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大力发展,更充实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9](P11-15)。

3铸牢四个自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有着现实的基础。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0](P9-11)。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赞扬,也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命运的责任和担当[11](P1-6)。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及时遏制住疫情的传播,并无私地向世界各国提供新冠治疗方案,还积极向疫情严重国家捐助各种物资,甚至派遣医疗队赶赴疫区,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国对世界命运的担当[12](P10-25)。人类共享一个地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同样,世界也必须有中国的参与,我国是最早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积极呼吁,在这个难能可贵的机遇,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在全世界发挥影响力,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展,更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3](P1-7)。

在新的时代,要想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就需要让人民群众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发自内心的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出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含著国家复兴的梦想,更包括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14](P25-34)。每个公民则都要意识到自身命运与民族命运密不可分,推动国家建设,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满意成绩,也会强化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四、结语

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在世界各国的各项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直接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也愈发多样和复杂,所以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将是一项长期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凝聚力。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可以为我国发展指明方向,保驾护航,而这份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要想在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要不断发挥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并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意识形态资源,增强自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总而言之,深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贯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意识形态,提升面对纷繁国际局势的政治定力,真正为实现民族复兴、回应时代课题、面对安全风险创造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刻价值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参考文献]

[1]孙绍勇. 新时代基于意识形态维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析论[J]. 思想战线,2022,48(4).

[2]张冬,郭娜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和构建路径[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

[3]寇清杰,李萍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观念”“物质”和“现实”内容[J]. 广西社会科学,2022(4).

[4]吴艳东,秦赵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研究须厘清的几个问题[J]. 理论导刊,2021(11).

[5]徐喜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自洽性特征及其展望[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3).

[6]林贤明.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路径探讨[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6).

[7]岳松. 高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网络路径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

[8]李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1).

[9]曹和修. 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J]. 社科纵横,2018,33(11).

[10]杨英杰. 深入落实“四个必须”要求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J]. 先锋,2018(9).

[11]狄国忠.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1).

[12]吴桂韩.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党课[J]. 党课参考,2022(24)

[13]石云霞,田辉.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

[14]吴学琴.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力量之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7).

猜你喜欢

凝聚力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中医的特色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