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红色经典名著育人路径

2024-04-15龙宏宇侯志中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书册江姐红岩

龙宏宇 侯志中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体现中国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其要旨是通过课程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培植学生家国情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篇文章的阅读,有的集中于某册教材的某一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集中了《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等优秀红色经典选文,也有的散布于各册教材中,如《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天上的街市》《白杨礼赞》《梅岭三章》等;另一类是以名著导读的形式编排在教材体系中,如《红星照耀中国》《红岩》《创业史》等。相对于有较为成熟实施路径的单篇教学,名著导读式的整本书阅读如何通过有效的指导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呢?本文以《红岩》的阅读指导实践为例,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红色经典名著的育人路径。

一、《红岩》的教育教学价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1]的课程理念下,以名著导读的形式要求学生三年时间读完十二部必读名著和二十四本自主阅读名著,以期完成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目标。《红岩》是七年级下册学生的自主阅读名著。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与十二本必读名著的教学相比,《红岩》这一类自主阅读名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处境非常尴尬:要么教师没把这类名著当回事——根本不加指导与督促,或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要么学生没有有效地阅读,甚至根本没有去读。总之,这类自主阅读名著似乎成为语文教材体系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实际上,《红岩》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和言语学习价值。教师只有在理清文本价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挖掘该文本的学习意义、实施有效的指导,落实课程育人的功能。

(一)《红岩》的思想教育价值

《红岩》是由罗文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的故事,他们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罢工、罢课,积极准备迎接重庆的解放。小说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白公馆、渣滓洞开展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批如江姐、许云锋、刘思远、余新江等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他们充溢着革命的激情,全身心投身于革命事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面对金钱利诱毫不动心。他们是镌刻在史册上的革命先烈,以自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努力,铸就了“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是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是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红岩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是百年党史的生动读本。

毫无疑问,通过对《红岩》的阅读,能让如今00后的学生们汲取“红岩精神”的营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先烈们的故事也能让学生思考,今天的我们如何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岩》是学生点亮生命底色、承继革命精神的绝佳教育读本。

(二)《红岩》的言语学习价值

事实上,《红岩》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其同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言语学习价值。《红岩》的言语学习价值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巧妙的结构安排。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矛盾冲突复杂。如何让读者读起来将内容串起来,作者可谓颇费了一番剪裁的心思:江姐调动工作联系到川北的武装斗争,透过兵工厂的成岗和余新江,引出了工人运动,书店里的陈松林引出了学生运动,而甫志高的叛变将三幅画面归结于一幅——狱中斗争。而刘思远的一抓一放,将中美合作所的两处秘密关押地——白公馆、渣滓洞的斗争联系起来,这样的结构安排显得自然而不突兀,结构的安排可谓匠心独具。

2.鲜明的人物塑造。江姐、许云锋、刘思远、成岗、余新江、齐晓轩等一系列革命人物的塑造是《红岩》的最突出的贡献。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各自的行动和情思,栩栩如生,而非是脸谱化的角色。虽个性不一,但又有其共通之处,那就是“战斗的旗帜永远指向共产主义”,是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可以说,《红岩》为中国革命文学史贡献了一批生动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

3.气氛烘托、细节描写等文学笔法。《红岩》这部小说很注重环境烘托的效果。比如,特务机关总部——慈居,是怎样出现在小说中的呢?黑沉沉的大楼、布满密云的夜空、厚实的窗帘等环境氛围的烘托,预示着特务的残暴和阴险。监狱关押受审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江姐、许云峰、成岗等革命者的从容镇定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灯红酒绿的典型环境,则暗示着徐鹏飞等反面人物的心怀诡计、作恶多端的反动本质。

小说中,人物鲜明形象的生动刻画还得益于小说作者对人物的细腻的描写。如江姐就义前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褶皱。这件蓝旗袍也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而且在江姐的几个重要选择關头,小说作者都对这件蓝旗袍进行描写,呈现了一个美的、善的、勇敢无畏的、为革命愿意付出一切的江姐形象。这样的细节描写的运用,在许云锋、成岗等正面人物和徐鹏飞、甫志高等反面人物的刻画时也都有运用。

重庆师范大学周哓风教授认为:《红岩》几乎是创造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把主流意识形态所要求的文学教化功能和大众审美情趣,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与革命者的人格魅力成功地结合起来[2]。总之,《红岩》是一部能较好做到思想性与文学性完善结合的小说。认识到《红岩》的这些价值,我们才能巧妙的融思想教育于文学阅读之中。

二、《红岩》的育人路径

(一)通读书册,提取要点,感知红色精神

整本书阅读,关键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通读全书,获得本书的情节、人物等要素,完成书册内容的提取,获得对书册的感性认识,初步感知书册主旨[3]。如何让学生们有效的通读全书呢?

1.激发读的兴趣。《红岩》写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呈现的是解放前夕地下党人的斗争故事。对于还没有完成近现代史学习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红岩》所写的故事与他们的已有认知相距甚远。因此,读前的导读课可从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片断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对本书的写作过程、历史影响等可做适当的介绍:

(1)小说虽是虚构的文学体裁,但《红岩》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

江姐——江竹筠;

彭松涛——彭咏梧;

成岗——陈然;

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小萝卜头——宋振中;

特务头子徐鹏飞——军统头目徐远举;

叛徒甫志高——冉益智、李文祥、刘国定。

(2)《红岩》的作者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在解放前夕投身革命斗争的共产党人,被捕后,先后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的集中营,亲眼目睹了身边同志们的坚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们用小说的形式告诉后人:烈士的鲜血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承续先烈精神是对英雄的最好祭奠。

(3)《红岩》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组织在重视秘密监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是法西斯政权最后的疯狂。

(4)《红岩》影响深远。本书自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千万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导读课上,有了这些背景资料的补充,能给学生的阅读注入一种厚重的历史代入感,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交汇点进入小说的情境。

2.导读的方法。红色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读的指导是老师。那么,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红岩》的呢?

(1)用过电影的方法。将小说与电影相勾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提取关键要点。

(2)归纳总结的方法。每读完一章,给本章内容写一段概述文字,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梳理书册内容,把握章节核心。

(3)使用阅读任务单的方法。对照学习任务单要求完成书册阅读,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书册核心。

(4)运用思维导读的方法。边阅读边为书册建立内容结构框架,在通读中感悟红岩精神。

3.督查读的过程。如何让阅读真正发生,将学习任务落实到学习效果,督查读的过程是化“虚”为实的有效活动。

(1)做好阅读规划。每天读哪些章节?要有具体的安排。

(2)开展读的展示。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分享读的体验,每周的专题阅读课,交流读的心得,每周的读书笔记,汇聚读的成果,适时的知识测试,巩固读的成果。

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读书小组的日常督促与检查方能确保读的活动持续进行。

(二)精读书册,培本固基,探究红色精神

整本书阅读与单元的单篇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更具有学习的丰富性、综合性和探究性,基于此,整本书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

《红岩》作为红色经典名著,其本身承载着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但与其他读本不同,这种思想教育价值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呈现的。因此,红色经典名著阅读既是学生家国情怀培植的载体,也是语文学科素养形成的载体,是学生培本固基的途径。我们又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对重点故事和关键人物的精读与研读,探究红岩精神。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协调统一。

1.探究“经典人物”,将红岩精神形象化。

比如,对江姐这一人物的探究:

(1)小说中,江姐烈士面对着哪些考验?

(2)是哪些关键力量和因素支撑江姐战胜了这些考验?

(3)结合江姐的事迹,谈谈当代青少年该如何培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再比如,对甫志高这一人物的探究:

(1)如果甫志高不是书店的经理,他会背叛革命成为叛徒吗?结合文章细节,用例子加分析的方法,论证甫志高叛变的必然性。

(2)假如甫志高能胜利迎接重庆解放,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甫志高身上有哪些人性的弱点?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2.探究“经典故事”,将红岩精神具体化。

比如,对《挺进报》这一故事的探究:

(1)从敌我两个角度看,《挺进报》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里?

(2)狱外的《挺进报》和狱中的《挺进报》有什么异同?

(3)画出《挺进报》的传递路线图,写下小萝卜头的事迹。

再比如,对全书故事讲述技巧的探究:

(1)为什么小说以《红岩》作为书名。

(2)结合学习的对联知识和古代章回体小说回目的有关知识,尝试用章回体的方式提炼、概括本书三十个章节的内容。

(3)你认为红岩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请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概括《红岩》的主题,并结合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做阐述,以6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呈现你的阅读探究成果。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将学生阅读由浅层次的阅读导向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学生研读《红岩》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受英雄事迹所感染,继而生发出一种昂扬向上、百折不挠、乐观积极的精神品质。

(三)诵读书册,陶冶情操,认同红色文化

经典是一种文化,红岩经典是中国革命的优秀文化。“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名言”,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红岩精神,认同红色文化。

1.诵读《红岩》诗作。《红岩》有大量的适合诵读的诗作,这些诗作是先烈们生命书写的作品,這些作品非诵读不能体现其魅力。我们可以组织一次“红岩诗会”的活动,将小说的革命诗篇一一呈现:《我的自白书》《把牢底坐穿》《就义诗》《囚歌》《竹签孴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的》……书中引用的29首的革命诗歌是革命先烈们的生命之歌,承载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是当代国人需要延续的红色基因。

2.诵读经典文段。《红岩》除了革命诗篇,还有不少的经典文段也可独立成篇,配乐诵读。比如:“绣红旗”片断: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样。但是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的很多、很远,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有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欢乐的战友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对这样的经典文段,我们以含英咀华的学习方式来吟咏,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红岩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开阔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

(四)创读书册,再现历史,铸入红色基因

影响几代中国人的红色经典名著《红岩》对今天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又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读的活动,为当代学生的生命成长铸入红色基因。

1.举办《红岩》手抄报展。学校正在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以《红岩》为主题,编创一期手抄报,展示你阅读《红岩》的学习成果。

2.进行跨媒介阅读。《红岩》作为红色经典名著,自问世以来,就有了诸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版本,如电影《在烈火中永生》、话剧《江姐》。我们可以将这些艺术作品与小说《红岩》作对比阅读,理解小说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我们还可以将小说《红岩》与回忆录《红岩生活漫忆》作比较阅读,感受两种文体的写作笔法,同时从更宽的视野去接触、理解、认同红岩精神。我们还可以将小说《红岩》与北京卫视纪录片《红岩档案揭密》作对比,更进一步将历史与小说联系起来,感受红岩先烈的伟大灵魂。我们还可以将《红岩》与电影《风声》作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忠心始终不變的崇高志向。

3.编排舞台剧。学校“七一”将举办盛大的文艺晚会,请根据小说《红岩》编排一台剧,展示红岩先烈的光辉形象,表达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4.为《红岩》人物画像。红岩英烈铸就了红岩魂,请根据小说内容,描画“红岩群英谱”,将红岩英烈镌刻在我们心中。

红色经典名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大特色,整本书阅读要先落实读的过程,关注读的质量,注重读的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和思想认同,方能达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页。

[2]周晓风:《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的重庆文学》,《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第38页。

[3]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56页。

本文系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科大概念初中语文大单元五读整合教学法构建与实践”(编号:Y20230827)、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指向青少年阅读能力提升的逆向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编号:2023QD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龙宏宇)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第九中学;(侯志中)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书册江姐红岩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书册”读写联动策略研究
跟我一起学国学
——读书写字篇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赞清官郑板桥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飞檐走壁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