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点”引擎:助推信息科技素养持续发展

2024-04-15俞静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起点

俞静华

【摘 要】从“技术导向”迈向“素养导向”,是信息科技新课标追求的育人价值。在信息科技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只有厘清学生发展的起点、把握学生需求的动点、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追寻学生思维的极点,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如有源之水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科技素养 学习起点 需求动点 生活热点 思维极点

研读信息科技新课标,可以发现其追求的育人价值从“技术导向”迈向“素养导向”——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而这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正是数字时代下极为紧迫的培养需求。

在Scratch教学中,为探寻课程育人价值,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聚焦人的素养发展,在以下“四点”发力,促进学生信息科技学科素养拔节生长,助力学生适应未来数字社会生活。

一、厘清学生发展的起点:精准定位,一步一阶

教书育人与培育花草树木相似,需要视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水分和肥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学生真实情况,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储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便按需教学。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研究学生的共同特征和共性问题,这样才能精准备课。在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的前提下,教师要合理设置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置目标时,要避免两个偏差:一类偏差为发展起点过低,反复操练已掌握内容,多次“炒冷饭”;另一类偏差为发展起点偏高,需铺垫处出现空白和断层现象。前者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后者可能使学生在理解上遇到较大困难,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困难,将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正常推进。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对信息科技产生畏惧感。

厘清学生发展的起点,才能合理定位素养发展的方向,精准设置教学目标。目标设置应基于基准水平线。同时,由于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层设定不同难度的目标,以保障教学效果,推动各层次学生都能上一个台阶,稳步发展。

以“初识Scratch”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初步认识Scratch软件,了解其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式,编写基础脚本,体验设计流程;通过实际脚本体验,了解模块的作用和搭建方法,掌握编程基本流程。具体可设置三个层级:第一层级,认识Scratch软件,了解其主要功能界面及基本工作方式,这个目标非常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既不会感到困难,又能有效提高能力水平。第二层级,在确定了基准目标之后,教师可以为那些具备一定脚本基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对基础脚本进行编写,体验其设计流程”等探究性任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层级,对于高阶发展目标,可以让那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体验Scratch自带游戏,探究范例中的脚本。

关注学生各项储备,厘清学生发展的起点,方能逐步引领学生前行,巩固基础,分层提高,推进学生不断发展。

二、把握学生需求的动点:分层推进,体验成功

对学习者来说,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个人专属技能。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生活能力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需求的动点,积极开展分层式教学。

有效的教学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进步。首先,教师需要“看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和需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定不同的目标;其次,教师需要“看到”引发不同层次学生内在动力的源点在哪里,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触发学生的动力源点,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还是以“初识Scratch”一课为例,这是整个编程项目板块的起始课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熟悉该软件,培养其编程兴趣与能力。但考虑到小学生编程学习能力和兴趣各异,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探索分层教学方式。在分层教学中,第一层级的学生要熟悉编程软件,了解编流程等;第二层级的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Scratch软件进行简单编程;第三层级的学生则需要编写脚本并发现其他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的编程能力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源和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在课后,教师可以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并亲自操作编程软件,以更好地了解其功能;对于第二層级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实践案例以供参考。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编写脚本并帮助第二层级的学生检查作品的问题并总结分析,然后将问题反馈给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避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教学,素养发展目标按需定制,所有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而增强数字时代的专属技能。

三、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趣味引路,服务生活

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为教育注入更强的持续动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都要求聚焦学生关注的生活热点,充分发掘多样化的生活资源,将现实生活环境转化为学生所需的真实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主动感知身边的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信息科技课堂也才会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学生生活早已与互联网无缝连接。教师应善于运用互联网中丰富、生动的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有趣的动画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Scratch“火柴人跳舞”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Scratch作品范例,展示各种火柴人动画创意,并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之处,可以设计成相应的火柴人动画主题?这样的自身生活描绘、动画主题设计,可以为学生搭建起学习Scratch软件的坚实基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动画制作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推选的主题,在不同阶段推出他们相应的Scratch成品乃至半成品进行展示,以此鼓动他们去主动完善作品、呈现自身生活。

此外,Scratch软件的动画制作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可能需要花费多节课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微课视频和其他课件来辅助教学,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中、后进行复习和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创建线上学习小组,集中收集学生在Scratch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但教师始终要明确一点:所有的技能、所有的资源,只是在学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主动表达自己时自然引入,而不能强加于他们。

四、追寻学生思维的极点:升级迭代,终身受用

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但没有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那么他们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会被遗忘。然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素养,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他们理解其思维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信息科技教师需要牢牢抓住学科的本质——思维方法。通过深入教学和實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教师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对教师、同学以及自我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最终教学成效,更要评价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等为依据,设计恰当的评估内容,在不断上升的“实践—评价—改进”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使其知识与技能不断升级迭代。

例如,在教学“火柴人跳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动画制作任务。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技能和任务成果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强调小组成员的优点。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发展了组织协调、团结合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从而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和改进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评价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动画制作中的制作速度、质量和创意,以及组员的协作和参与程度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促进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

教师要在多元评价的交互中,追寻学生思维的极点:激励学生积极追求预期目标,并通过及时运用反馈机制,不断完善自我,为下一步学习做相应调整。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外,还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确定学生是否实现了模块的教学目标,审视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并适时改进,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思路,从而实现评价和教学的相互促进。教与学的交互,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实现有意义的信息科技教育的关键。

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是追寻更高的育人价值。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厘清学生发展的起点,把握学生需求的动点,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追寻学生思维的极点,让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得以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数字时代。

【参考文献】

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猜你喜欢

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新知与旧知衔接常用策略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依托学习起点,凸显“面积”本质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跟刚才有效互动,动出无限活力
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