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挟风雷 淋漓健笔

2024-04-15丁文荣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诗诗张晓风示例

丁文荣

张晓风,著名作家,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以散文最为著名。张晓风是中国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奖项得主,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教科书。

浪掷

张晓风

开学的时候,我要他们把自己形容一下,因为我是他们的导师,想多知道他们一点。

大一的孩子,从某一点上看来,也只像高四罢了。

他们倒是很合作,一个个把自己尽其所能地描述了一番。等他们说完了,我忽然惊讶得不可置信。他们中间照我来看分成两类,有一类说“我从前爱玩,不太用功,从现在起,我想要好好读点书”;另一类说“我从前就只知道读书,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参加些社团,或者去郊游”。奇怪的是,两者都有轻微的追悔和遗憾。

于是我想起一段三十多年前的旧事,那时流行一首电影插曲(大约是叫《渔光曲》吧),阿姨舅舅都热心播唱,我虽小,听到“月儿弯弯照九州”,觉得是可以同意的,却对其中另一句大为疑惑。

“舅舅,为什么要唱‘小妹妹青春水里流呢?”

“因为她是渔家女嘛,渔家女打鱼不能上学,当然就浪费青春啦!”

我当时只知道自己心里立刻不服气起来,但因年纪太小,不会说理由,不知怎么吵,只好不说话;但心中那股不服倒也可怕,可以埋藏三十多年。

等读中学听到“春色恼人”,又不死心地去问,春天这么好,为什么反而好到令人生恼?别人也答不上来,那讨厌的甚至眨眨狎邪的眼光,暗示春天给人的恼和“性”有关。但事情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另有一个道理。那道理我隐约知道,却说不出来。更大以后,读《浮士德》,那些埋藏许久的问句都汇拢过来,我隐隐知道那里有番解释了。

年老的浮士德,对着满屋子自己做了一生的学问,在典籍册页的阴影中他瞥见窗外的四月,歌声传来,是庆祝复活节的喧哗队伍。那一霎间,他懊悔了,他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抛掷了。他以为只要再让他年轻一次,一切都会改观。可怜的浮士德,学究天人,却不知道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

生命有如一枚神话世界里的珍珠,出于沙砾,归于沙砾,晶光莹润的只是中间这一段短短的幻象啊!然而,使我们颠之倒之甘之苦之的不正是这短短的一段吗?珍珠和生命还有另一个类同之处,那就是你倾家荡产去买一粒珍珠是可以的,但反过来你要拿珍珠换衣换食却是荒谬的,就连镶成珠坠挂在美人胸前也是无奈的,无非使两者合作一场“慢动作的人老珠黄”罢了。珍珠只是它圆灿含彩的自己,你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它,你只能欢喜或喟然——你及时赶上了它出于沙砾且必然還原为沙砾之间的这一段灿然。

而浮士德不知道——或者执意不知道,他要的是另一次“可能”,像一个不知是由于技术不好或是运气不好的赌徒,总以为只要再让他玩一盘,他准能翻本。三十多年前想跟舅舅辩的一句话我现在终于懂得该怎么说了,打鱼的女子如果算是浪掷青春的话,挑柴的女子岂不也是吗?读书的名义虽好听,而令人眼目为之昏耗,脊骨为之佝偻,还不该算是青春的虚掷吗?

“春色恼人”那句话现在也懂了,世上的事最不怕的应该就是“兵来有将可挡,水来有土能掩”,只要有对策就不怕对方出招。怕就怕在一个人正小小心心地和现实生活斗阵,打成平手之际,忽然阵外冒出一个叫宇宙大化的对手,他斜里杀出一记叫“春天”的绝招,身为人类的我们真是措手不及。对着排山倒海而来的桃红柳绿,对着蚀骨的花香、夺魂的阳光,生命的豪奢绝艳怎能不令我们张皇无措!当此之际,真是不做什么要懊悔,做了什么也要懊悔。春色之叫人气恼跺脚,就是气在我们无招以对啊!

回头来想我导师班上的学生,他们聪明颖悟,却不免一半为自己的用功后悔,一半为自己的爱玩后悔——只因太年轻啊。只因年轻啊,以为只要换一个方式,一切就扭转过来而无憾了。

孩子们,不是啊,真的不是这样的!生命太完美,青春太完美,甚至连一场匆匆的春天都太完美,完美到像喜庆节日里一个孩子手上的气球,飞了会哭,破了会哭,就连一日日空瘪下去也是要令人哀哭的啊!

所以,年轻的孩子,连这个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也看不出来吗?生命是一个大债主,我们怎么混都是他的积欠户。既然如此,干脆宽下心来,来个“债多不愁”吧!既然青春是一场“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是浪掷”的憾意,何不反过来想想,那么,也几乎等于“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因为你或读书或玩,或作战,或打鱼,恰恰好就是另一个人叹气说他遗憾没做成的。

然而,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在生命的面前我可以大发职业病,做一个把别人都看作孩子的教师吗?抑或我仍然只是一个蒙童,一个不信不服欲有辩而又语焉不详的蒙童呢?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3期)

【阅读训练】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2.把“小妹妹青春水里流”中的“流”字改成“丢”字,你觉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说:“那道理我隐约知道,却说不出来。”你认为“那道理”是什么?

4.“孩子们,不是啊,真的不是这样的”,这句话中的“这样”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花之笔记

张晓风

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泡茶;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纵横交错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爬藤花是散文,像九重萝、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浑洒。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地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复活了似的……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扩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剌剌的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地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来,简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似乎叫布袋莲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几里地,看起来却每朵都是清寂落寞的,有种伶伶然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净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身为旧王族被放逐后的悲恸。

我爱鲜花,爱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颜色、气息和形状——由于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须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我要好好地注视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实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开或阖,它已是另一朵了。

(来源:《张晓风经典作品》)

【阅读训练】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加点词语“发愁”的内涵?

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4.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花担

张晓风

①诗诗(作者的儿子),春天的早晨,我看见一个女人沿着通往城市的路走来。

②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诗诗你能不惊呼吗?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③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夹在两筐璀璨之间。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般的待放的春天。

⑤當她行近,诗诗,当她的脸骤然像一张距离太近的画贴近我时,我突然怔住了。汗水自她的额际流下,将她的土布衫子弄湿了。我忍不住自责,我只见到那些缤纷的彩色;但对她而言,那是何等的负荷,她吃力地走着,并不强壮的肩膀被压得微微倾斜。

⑥诗诗,生命是一种怎样的负担?

⑦当她走远,我仍立在路旁,晨露未晞,青色的潮意四面环绕着我们。诗诗,我迷惘地望着她和它,那逐渐没入市尘的模糊的花担。

⑧她是快乐的呢,还是痛苦的呢?

⑨诗诗,担着那样的担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走这样的一段路又是怎样的一段路呢?想着想着,我的心再度自责,我没有资格怜悯她,我只该有敬意——对负重者的敬意。

⑩那天早晨,当我们从路旁走开,我忽然感到那担子的重量也压在我的两肩上。所有美丽的东西似乎总是沉重的——但我们的痛苦便是我们的意义,我们的负荷便是我们的价值。诗诗,世上怎能有无重量的鲜花?人间怎能有廉价的美丽?

⑾诗诗,且将你的小足举起,让我们沿着那女人走过的路回去。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年春天,诗诗,今年春天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去参透。诗诗,让我们不再祈祷自己的双肩轻松,让我们只祈祷我们挑着的是满筐满篓的美丽。

⑿诗诗,愿今晨的意象常在我们心中,如同光热常在春阳中。

(来源:《初绽的诗篇》)

【阅读训练】

1.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般的待放的春天。

2.请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文末,作者为什么说“让我们不再祈祷自己的双肩轻松,让我们只祈祷我们挑着的是满筐满篓的美丽”?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浪掷》:

1.本文从大一学生两种不同的对学习的认识和读书的态度写起,引出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揭示了“敢于做事不必言悔”的主题。

2.不好。因为青春就像流水一样,逝去不再回来,用“流”字形象具体,“丢”字和流水无关,显得生硬。

3.读《浮士德》之后的想法。

4.“这样”指上文的内容——“以为只要换一个方式,一切就扭转过来而无憾了。”

5.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已经做了肯定的回答。关于生命,作者认为“无论诚恳地做了什么都不必言悔”。

《花之筆记》:

1.这里的“发愁”是说花儿太美了,美得让人一见便生怜爱之意,美得让人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来。

2.这里的“荤”是指花香浓郁,“素”是指花香淡雅。

3.把水生花比喻为婉约派的小词,把花的形、色之美与管弦的音乐之美交融在一起,赋予花诗的意境,增强了感染力,并且能够引发无尽的联想。

4.表达了作者对花由衷的喜爱之情,也通过富有哲理的思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花担》:

1.示例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将扁担喻为弓,将花担里的花比作箭镞,以“待放的春天”赞美它,形象地写出了花的蓬勃美丽和含苞待放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花担里璀璨花朵的喜爱。

示例2:这句话运用“微作弓形”和“射发”等词,描摹出担花人肩担花筐,扁担微弯,花担略沉的姿态,又将花担里的花说成是“待放的春天”,表达了作者看到璀璨春花,感受到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的喜悦及欢欣。

2.示例:插下,在这里有栽种之意。承接上半句“农人在水田里插那些半吐的青色秧针”中的“插”,继续用“插下”,使得香气有形,具体可感,形象地写出花香随着担花人的脚步,“一路散播过来”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欢愉。

3.示例:生命的甜汁永远来自压干的蔗茎。生命的彩虹永远来自风吹雨打后的晴空。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生命的蝶舞永远来自挣脱束缚的茧壳。

4.示例:世上的美丽都需要付出代价。作者用这样的句子启迪孩子:与其祈祷生活轻松,不如祈祷劳累后能收获生活的甜蜜。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

猜你喜欢

诗诗张晓风示例
大还是小
母亲的羽衣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张晓风的羞愧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如果我看不懂
坠星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和合痣
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都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