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训练三则

2024-04-15李弗不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庄子美育美的

李弗不

(一)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

美育,为民族向上奠基

叶小文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

孔子《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表明一个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待人接物、言辞修身等方面,都要从学习《诗经》开始。只有这样感性的语言认识,才会有“美”的感受,才能“绘事后素”、立德修身。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学礼守礼,从具体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严格地遵守礼的规定,才能克己复礼,以正其身,是为立也。今天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乐也将不会是令人愉悦的。更重要的是,《乐》本无经,而在于人的创造,是建立在《诗》的感性和《礼》的理性基础上的升华,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和“仁”的产物。“兴于诗”“立于礼”当然重要,但“成”却在于“乐”。在今天看来,“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更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

人类对美育的认知是共通的。德国哲学家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席勒指出,“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都是人的天性,完美的人性应当是二者的和谐统一,只不过在近代工业社会中,人性被分裂开了。因此,他认为,需要有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作为桥梁,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因为“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的必要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冲动”从道德的必要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使人具有真正完美的人性。当然,席勒所说的“游戏”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而是指与强迫相对立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审美的游戏或艺术的游戏。

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难得有须臾安宁。当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超越了精神生活,人们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如果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空虚就是更严重、更危险、更沉重的空虚。

古今中外,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美育能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美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人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培养高尚情操,为创造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来自全民族精神的激情与荡漾。伟大的民族,必然创造出壮丽的史诗。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2月14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国哲学家席勒指出,完美的人性应当是“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和谐统一。

B.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从学习《诗经》开始,就可以培养感性语言认识,就会有“美”的感受。

D.大变革的时代,来自全民族精神的激情与荡漾,一定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的中华民族,必然创造出壮丽的史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学礼守礼”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守礼”才能“复礼”“克己”“正身”。

B.孔子认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教育是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文章引用了孔子关于教育的说法,目的是证明美育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D.文章主要从“什么是美育”和“为什么要进行美育”两方面进行论证,对“怎样开展美育”没有具体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概括地说说,现代社会需要加强美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材料一:

23岁的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却疑似陷入天津静海的传销组织,几次向亲友借钱后离奇溺亡。这则悲剧今日被广泛关注。但李文星并不是唯一陷入此类传销困境的大学生。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告诉财新记者,据其多年观察,被骗进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家庭背景都难称佳,比如,“专科学校毕业”“在县城长大的”。因为毕业后找工作难,被骗概率较高,“大学生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相信人”。

公开资料显示,大学生因身陷传销组织被殴打致死、失踪、去向不明的情况并不少见,也有大学生身陷传销执迷不悟。还有一些则通过私下“贿赂”成功逃脱,或被亲人、警方解救。

(来源:《传销调查报告》)

材料二:

被骗入传销组织的人员比率为:朋友占35%,亲属占25%,同学占15%,同事占5%,战友占5%,老师、网友及网络招聘到的人员占15%。被骗入传销组织人员的学历分别为:本科占22%,专科占20%,高中占20%,初中占28%,小学、硕士、技校、职高、中专占10%。

(来源:《传销调查报告》)

材料三:

此前,接连两个年轻生命因传销而逝。天津提出决战20天,彻底清除全市非法传销活动。两天来,天津已出动警力3000余名。排查村街社区621个,发现传销窝点420处,清理主要传销人员85人。

传销活动这朵“恶之花”不仅在天津野蛮生长,其他地方也是屡禁不止。相关部门对传销活动的漠视甚至纵容,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李文星殒命之前,不管是传销活动高发的天津静海地区,还是其他一些“重灾区”,当地政府部门既缺少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也没有形成一套常态化查处机制,未雨绸缪的防范机制更是阙如。

打击非法传销活动,政府部门尽心尽职尽责是关键所在,但彻底铲除传销这朵“恶之花”,不能仅靠“运动战”。决战20天后,相关部门还要不放手、不放水、不放过,深入摸底、研判,聚合各方力量,借助流动人口管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等手段,建立起打击非法传销的有效机制,从街区摸查、日常排查开始,用驰而不息的行动打击已有的传销组织,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让非法传销无处遁形。

(来源:摘自“腾讯网”)

材料四:

传销进入中国28年,渗透区域广泛,还被分为“南派”“北派”,并且还有“南北”融合的趋势。经过近二十年的打击,我国的传销顽疾仍然难以根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销也呈现出“互联网+”的特点,网站、QQ、微信已成为传销发展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传销隐蔽性强、取证难,加大了打击难度。

现如今还陷入了“打而不绝反猖獗”的局面。一方面,打击遣散效果不明显,导致后来者前赴后继、执迷不悟;另一方面,执法人员主动性不足,从而导致了部分百姓求助无门。打击传销还需政府层面出重拳,完善立法,依法严惩,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同时,加强行政监管,提高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协调联动,调动社会力量,建立通报奖励机制等。

(来源:“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来看,23岁的大学毕业生因网络求职陷入天津静海的传销组织,最终离奇溺亡,这一悲剧被广泛关注,但这并非个例。

B.从材料二来看,传销杀熟,骗亲戚朋友,发展的都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到头来是对整个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破坏。

C.从材料三来看,天津在彻底清除传销活动中,两天发现了传销窝点420处,清除传销人员85人,可见非法传销还比较多。

D.材料四介绍了治理非法传销活动势在必行,因为大学生和公务员已经开始搞传销,这说明全民传销的形势非常严峻。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生虽然学历水平高,但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工作难找,缺乏防范意识,所以被骗的概率比较高。

B.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学历水平越高,越容易受骗,因为公开资料显示,大学生深陷传销执迷不悟的有很多,失踪和逃脱的占少数。

C.打击传销活动,是一个持久的任务,并且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让传销活动没有生存的土壤,让这些组织无处遁形。

D.传销在我国发展20多年,不仅有派别,而且还出现了融合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网络传销的方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四面看庄子

流沙河

庄先生的为人,概言之,四句可以说透。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雉。四曰修养,谨守心斋。

“环中”一词,《庄子》书中两见。《内篇·齐物论》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阳》云:“得其环中以随成。”庄先生用一只圆环比喻社会。人间一切冲突搏杀,你死我活,血溅泪洒,皆在环上进行。环上每一點都可能成为斗争双方之任一方的立场,所以你不要站上去。环上既然站不得,有危险,你只好悬浮在圆环中的空虚处了,这就是“得其环中”。环上是非无穷、矛盾无穷、斗争无穷,都拿你没奈何,你就能够寿满天年,不亦乐乎。待到乱世转入治世,你仍须谨守环中的空虚,切勿蹈实。环上的是非,你不必参与。对事物的演变,既不应去推动,也不应去抵制。最好是顺其自然以成之,这是“随成”。用儒家观点看,庄先生太滑头,算不得大丈夫。

“无为”一词,《庄子》书中频见。无为绝非袖手不做事。你要吃饭穿衣、娶妻养子、成家立业,哪能不做事呢?无为的这个为,相当于加人字旁的那个伪。伪者何?人为也。不要没事找事,凭你那古怪的思想,今日红花,明日紫草,做不完的社会实验,违背自然,折腾百姓。这是对官说的。你若做老百姓,亦宜各治其事,少去管东家长西家短,这也是无为嘛。作为行事接物的方法,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违反规律肆意妄为。不过,用激进观点看,庄先生太保守,算不得革命家。

“泽雉”一词,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今呼野鸡者是也。野鸡觅食林中,十步才得一啄,百步才得一饮,十分劳苦。虽然劳苦,也不愿被关入养禽苑,不愁觅食,精神旺盛,但是不自由,终归不快活。庄先生的理想就是做一只自由的野鸡,再劳苦也心甘情愿。用市侩观点看,庄先生太愚蠢,算不得聪明汉。

“心斋”一词,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是指心灵的大扫除。心灵塞满种种成见、种种欲望、种种俗情,便昏暗了。这和房间塞满家具,室内光线便昏暗了的道理一样。家具搬走了,房间腾空了,室内就亮了,这便是庄先生“虚室生白”之说。所谓道德修养,绝不是叫你往脑袋里塞,愈塞愈满,而是叫你往外扫,愈扫愈净。心斋须用减法,修养并不麻烦。用实惠观点看,庄先生太自苦,算不得享福人。

庄先生为人既然是这样,必然上不受青睐于庙堂,下不被拥戴于闾阎,唯有贫穷退隐一途,愈走愈窄。他在世时,名利两空,一样也未捞到,已经非常寥落。身后寂寞,意料中事,无怨无尤。

(来源:《报刊文萃》,2022年合订版)

6.庄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是什么?

答:

7.根据文意,概括庄子的人物性格。

答:

8.本文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迪,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避免一切冲突,远离是非,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

B.遵循客观规律,不违反规律而肆意妄为,不要随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C.人生绝对不能像庄子一样“无为”,不能不做事,不能坐享其成。人生应该积极有为,这样人生才会充实、才会有意义。

D.追求人格与精神的自由,不做物质财富的奴隶;拒绝诱惑,减少欲望,远离俗情,经常净化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9.你是怎样理解庄子的“无为”和“心斋”的?

答:

【参考答案】

1.C(“只要……就……”,这是充分条件;原文是“只有……才……”,为充分必然条件。)

2.B(“不可或缺”错误。于文无据。)

3.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这是现代社会我们必须加强美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4.D(“因为大学生和公务员已经开始搞传销”不正确,原文中,无“公务人员”搞传销的介绍。)

5.B(“学历水平越高,越容易受骗”不太确切。)

6.①乱世时,不参与社会上的一切冲突搏杀。②治世时,谨守环中的空虚,不参与是非。③对事物的演变,顺其自然。

7.①庄子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不去参与一切冲突搏杀,不去参加是非争执,一切顺其自然。②庄子是一个遵循客观规律、不违反规律肆意妄为的人。③庄子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④庄子是一个不断净化心灵、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人。

8.C(此项对庄子的“無为”思想理解错误。从原文看,庄子的“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没事找事……不要折腾百姓……少去管东家长西家短……不要违反规律肆意妄为”。)

9.⑴庄子在待人接物时遵循客观规律,不违反规律肆意妄为。这种“无为”的思想在激进者看来是过于保守,缺少革命性。⑵心灵中塞满的种种成见、种种欲望、种种俗情需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庄子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庄子说》(二十二)
美育教师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