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供应链:边境农贸市场及其互市实践
——基于云南孟定中缅边境的田野调查*

2024-04-15周大鸣

关键词:互市边民边境

周大鸣, 常 蕾

(1. 云南师范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一、问题的提出

跨境务工和商贸是跨境移民研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选取西南边境地区孟定-清水河口岸的蔬菜贸易和中缅边民跨境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展示当今边境地区商贸状况。孟定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西南部,东与贺派乡、耿马镇相连,南与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镇接壤,西与缅甸滚弄交界,北与镇康县木场乡为邻。全镇辖区面积1069平方千米。(1)辉志仁.临沧年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497.孟定-清水河口岸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中国与缅甸的国家一类口岸,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水河市清水河口岸相对接。清水河口岸已成为中缅贸易第二大口岸,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总量最大口岸。2019年,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人员143.9万人次,报关报检出入境车辆36.2万辆次,进出口货运量148万吨,进出口总额68265万美元。(2)数据来源:临沧市商务局信息公开专栏,http://www.lincang.gov.cn/lcsrmzf/11967/11979/449711/index.html,2020年2月5日。孟定清水河口岸的定位是以跨境货运为主的口岸。

边境通常在地区经济发展、移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治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地区的边境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方式。美墨边境是“硬边界”的典型,两国巨大的经济差距催生了边境地区出现一种特殊的社会和经济相互依赖格局,形成了众多隔界相望的“双子城”。(3)施琳.边境人类学发凡——国际边境研究理论范式与我国边境民族志的新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7,(2).美加边境上很少有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双方城市独立发展,经济实力相当。欧洲边境密集,但是历史上东西德分裂以及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给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努力带来了一些障碍。非洲边境多属于有一定“弹性”的“软边界”类型,边境两侧的经济差距没有太大悬殊,边境地区往往是国家经济的中心,生活在边境区域的边民对于边界有着独特的自我认知和较多话语权。(4)Paul Nugent. Border Towns and Cit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A Companion to Border Studies[C].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2.与国际边境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中缅边境有两个特点:一,边境两侧中缅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情政策也有较大差异;二,中缅边境长期以来存在着频繁的跨境互动,边民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因而口岸贸易从开始便存在着物资的流动与边防的安全这种二重性,理想状态下口岸贸易将会追求高流动-高安全的最终目标。(5)赵萱.当代边界治理中的安全与流动——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

周建新对于边民的概念做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边民主要是指伴随国家边界产生而出现在边界两侧居住的人。狭义上指世居当地的人口,广义上还包括外来并长期定居于当地的人口。边民群体有跨国居住的,也有不跨国居住的,边民不一定都属于跨国民族群体。(6)周建新.边界、边民与国家——跨国民族研究的三个面向[J].广西民族研究,2017,(3).在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启示。首先,边民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所以边民内部也有着多样性。在孟定镇的边民中,既有着世代居住于边境地区的当地汉族和傣族,也有着从20世纪开始陆续在此定居的四川、湖南、浙江等内地移民。他们中的一些人将跨境贸易作为日常活动,另一些人则几乎没有跨境活动。不同的边民群体在边境市场中所占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不能看作一个同质的整体,应该加以区分。其次,边民的概念更多意义上是带有政治管理含义的,身份证、户籍制度决定了边民群体的边界,边民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政治的力量所型塑的。国家和政府力量如何渗入边民日常经济生活,值得去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互市与口岸都是边境地区边民的主要产品交换场所。(7)曹贵雄,黎莹.口岸型城镇化进程中边境互市与边民互惠研究——以云南河口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互市专指边境地区边民在中国陆路边境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8)胡美术.中越边民的互助与互市:基于东兴河洲村的讨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边民互市跨越了地理纬度与社会纬度上的边界,沟通了不同的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我国,边境贸易已经成为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的主要外贸方式,形成了黑龙江、新疆、广西的边境贸易“三极”格局(9)杨小娟.我国边境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区域格局[J].改革,2013,(6).。中国边境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在边境地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0)杨清震,岑丽娟.当前广西边贸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1)崔玉斌.我国边境贸易研究热点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7,(5).。所以边境市场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靠近边境,它也是一个由于边境的特殊性和地方性才能存在的空间概念。一方面,边境地区有其特殊的规划、政策,这些规划政策的实践影响着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受政策实践的影响,在这一结构框架下编织他们的社会、商业和日常生活网络。中国西南边境存在着大量跨境民族,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彼此的生活轨迹平行交错,在市场中也是如此。2019年7月,10~11月笔者组团到孟定做调查,本文是调查成果之一。本研究通过以孟定农贸市场为中心的调查,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首先,位于边境贸易节点上的市场,是如何在多元文化与多元族群的交互中,顺利地被组织起来并维持运作的?其次围绕蔬菜供应链这一贸易体系,边民、企业与政府在其中进行了丰富的互动,这些互动如何影响了两国边民的互市实践?

二、边境市场的形成

边境城镇一直以来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国家为边境口岸和边民互市提供总的指导方针,地方根据形势调整具体措施,保证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国家政策,实现边贸发展。政府既要服务本地居民利益,为边民提供脱贫途径与手段;也要管理外来人口的进入,以及资本和货物的流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响应国务院建设橡胶基地的号召,昆明军区大批军官来到孟定戍边,建立了国营孟定农场,带领当地农民一起开辟农田种植橡胶,自此橡胶种植成为镇上的支柱产业。1957年,孟定清水河口岸正式对外开展小额贸易进出口业务,但由于缅甸政局不稳定,并且双方口岸开放不对等,边境贸易的规模并不大。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边境贸易日趋活跃,边民互市的距离也进一步扩大,从只靠近边境线,延伸到距离边境29公里的孟定主街。1991年清水河口岸由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口岸,中缅双方边民可以持边境通行证来往,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边贸热”。这时有大量来自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移民,陆续来此经商。其中生意做得好的人,到现在已经有第二代继续经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原本在边境从事小额贸易的缅甸商贩,大批进入中国。2004年清水河口岸被国务院确立为一类口岸,中国籍和缅甸籍的人员、货物可以直接出入,双方边民、商品往来更为频繁,口岸城镇初具规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海关边民互市贸易管理规程》(2017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系指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地边境20公里以内,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云南省境内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具体优惠规则为“每人每日价值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8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孟定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拼车”行为。国家指定关税优惠本意是为了促进边民进行跨境小额贸易,但是地方、村委会、海关在一定程度上再定义了边民互市,将其与精准扶贫政策糅杂在一起重新解释。企业家介入,从边民手中借用了优惠配额,并给予报酬,这是在地方上人人共赢的局面。但事实上这已经偏离了国家对于边民互市的最初规划,边民并没有因为优惠政策而进行更加频繁的跨境贸易,反而是由企业家取而代之。零散地、自发地小额边贸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型边民互市兴起。但这也不能简单地看作边民能动性被压制,把这一互动过程放入更大的背景下,传统种植业生计方式受到冲击,年轻劳动力大批外出务工,目前的“拼车”和“打卡”政策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边民来说,实际上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从每天互市大厅排队人数来看,边民们也接受并满意这种“精准扶贫”方案。边民互市优惠关税政策吸引了更多内地投资者,前来从事反季蔬菜的种植和冷供应链加工运输。内地投资者来到孟定,有些人租种当地土地,个别生意做得更大的老板会直接去缅甸承包土地,边民互市优惠政策使跨境蔬菜过关成本大大降低,这些蔬菜在冻库进行简单包装和加工后,发往东部和北部等内地城市。这也就是随着口岸开放之后,许多承包商和外地商人涌入的原因。

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对清水河口岸的持续投入与升级,边民互市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大,从而带动孟定镇的生计方式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来自缅甸的橡胶等农产品大量涌入,冲击了孟定镇本地的种植业,许多年轻人只能外出另谋生计。同时来自内地的承包商利用边民互市的优惠政策,从事规模化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和加工,大量缅甸工人涌入中国,也带动了缅甸商户的兴盛和“缅甸街”的形成。新农贸市场内“缅甸街”上的店铺,基本上大多数是缅甸商人在经营。这条街的建立过程是:由于边境贸易的迅速增加以及缅甸工人的涌入,一些缅甸商人自发进入中国经营缅甸的食品、日用百货等。他们原来的经营地点在孟定镇中心的红旗桥头,即老农贸市场。随着老农贸市场日益拥挤,当地一家公司便策划建立新的农贸市场。新农贸市场的位置比之前的老市场要差一些,所以市场管理部门便采取头两年免租、签到发红包、发放免费电影票等方式吸引缅甸商人经营,逐渐稳定和扩大了规模。在市场的一边进行着蔬菜的加工与交易,在另一边是一个具有规划和展演性质的“缅甸街”。每当有合作投资者或者外来访问者,市场经理都会轻车熟路地带着人们参观这条具有异域风情的街道。新农贸市场中规划出了一块物理空间,通过引进缅甸商人来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这种尝试也重建了当地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网络连接。新农贸市场的选址为缅甸商人们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场所(place),使流动的缅甸商人安定下来;新形成的人际关系与供应链往来填满了市场空间(space),给予缅甸商人自由,他们依靠自己的亲属和同乡网络生活和经营,“缅甸街”得以运作。(12)Yi-Fu Tuan.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三、蔬菜供应链

本文用供应链来代指在农贸市场中发生的批发、零售、冻库包装等活动,考察不同身份、国籍、拥有不同资本的中国人和缅甸人如何围绕“蔬菜”这一物品,构成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供应链是一个多点、流动的概念,农贸市场是跨境蔬菜供应链中一个重要的中间节点平台,也是其中许多环节发生和运作的地点。蔬菜供应链的模式是:中国内地承包商从缅甸收购蔬菜,借助边民互市的政策,以优惠关税运到中国。然后租赁市场中的冻库,雇佣缅甸工人从事蔬菜挑拣包装,由冷链发往内地的批发市场。其他蔬菜则就地或者在周边县市售卖。其中涉及和影响到的人群包括蔬菜种植者,市场内的冻库管理者,缅甸工人,零售菜贩和批发商。

(一)蔬菜种植者

构成蔬菜供应链源头的农田分散在中缅边境两侧,种植蔬菜的人有缅甸农户、中国农户以及受中国老板雇佣的缅甸工人。早些时候,蔬菜批发是较为零散、不成规模的,一些缅甸农户收获之后自己拉车贩卖到中国。掸族商人喃缅登的父母在清水河缅甸一侧从事种植业。喃缅登则在中国一侧经营着一家日用百货和一家佛教用品店,她来到孟定5年了,之前是父母在此处开店。父母年纪大之后回到缅甸,一边种地一边做生意,喃便接手了父母在孟定的生意。她的商品绝大部分是从缅甸进货的,同时她在中国购买机器、肥料送回家里。喃在缅甸的家距离清水河口岸很近,这让她可以随时来回于两国之间。

我在这边做生意,我家人在家里种豆子,我们有好多田,好多地。我们家自己也卖那些种子、肥料、机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请缅甸的小工来。(收获以后)运到这边孟定卖掉,很好卖,所以现在种的人太多了。以前是我们自己种了自己开车拉来,就在缅甸那边直接卖给孟定的老板。他们早上去,晚上就全都拉进来。(13)资料来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王阿姨是耿马人,在缅甸生活过20多年。她和丈夫在缅甸承包了一块地从事种植。一开始种红柑失败了,改种橡胶,但收入不高。后来王阿姨一家也同时种了辣椒豆子一类的蔬菜,在清水河口岸往返卖菜和其他小商品。由于缅甸政府征兵,心疼儿子的王阿姨和家人回到孟定,在新农贸市场摆摊卖菜。

20年前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和我老公一起去缅甸种地。我去的时候他们那个地方还没开发,还是大森林,里面有好多好粗的树,我们都得自己砍掉。那边的土地有钱就可以买了,不过土地也带不走,就是买管理权。后来在缅甸生活20多年了,刚刚去年又回国了。我一直以来都是种水果,失败了又改种另外一种。可能自己也是没有技术嘛,也不会管理。我是没办法了,把它砍掉又种了橡胶,我也不太专业,一直到割胶也不太会。这个胶嘛,现在这几年没价了,还要把那个水分全部压干掉,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分都压没了嘛,就不种了。种一些茄子、辣椒、豆子的,在缅甸卖,卖不完带到中国卖。我的家就在耿马,跨国一下就行了,离得近,可以经常回来。如果我们用得到这里的什么,做点小生意也要来这里,拿着去卖,缅甸的货也会拿过来卖。(14)资料来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从喃缅登和王阿姨的故事可以看出,跨境蔬菜链上的种植者一般在离口岸较近的区域耕种。他们充分利用居住在口岸附近的便利优势,进行跨境往来。边民的家庭生计策略往往多元,种植者的职业身份和收入渠道都是灵活多变的。除了蔬菜种植外,他们通常也会有其他的生计方式来获取外快。例如喃缅登的兄弟姐妹在缅甸做生意,喃缅登在中国做生意;王阿姨和她的丈夫在缅甸种植过各种作物,她自己也做小生意,随着橡胶价格的降低,王阿姨才改种蔬菜,并且由于缅甸的征兵政策,来到中国生活。边民家庭内部的农业和小生意往往是不分离的,随着作物价格双边政策的变化而适时调整。

以前是边民小范围地自发地运输跨境蔬菜和商品,现在随着边民互市的发展,中国内地的承包商运作了较大规模的收购模式。农民不再需要自己运送蔬菜贩卖,会有专门收购蔬菜的贩子在边境两侧进行收购,然后转卖给承包商。有些承包商会直接租种缅甸清水河以及孟定镇周边村寨的农田,雇佣缅甸工人进行耕种,从耕种到收获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土地使用权的变化,也伴随着孟定当地生计方式的剧烈变化。孟定镇主干道下面的支路通向各个村寨和农田。原本孟定村寨里本地人的生计方式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尤其是橡胶的种植。但是随着口岸的开发和外地承包商的涌入,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了种植,外出务工。一位在市场买药的农民大哥说:

我们这里边境的人都要跑完了,我们橡胶没有价,种地没有价,豆角没有价,人都跑到内地去打工了。现在什么都砍掉,不种了。农药太贵了,不打不行,打了农药超标人家又不要。我现在一样都不种了,租给浙江老板种西瓜、橘子。(15)资料来源:2019年11月8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喃缅登告诉我,在缅甸种植的蔬菜很好卖,现在他们不用再自己拉车运到边境,会有“这边的老板”专门到家里的农田去收购。她所谓的“这边”,指的就是替中国内地承包商从事批发收购的人,也就是下面要提到的“代办”。蔬菜种植和售卖从以家庭为单位,到进入批发链条,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边民菜贩们零散的跨境活动,以及本地农民传统的农业生计。

(二)冻库、代办和承包商

冻库是暂时性储存和加工蔬菜的场所。孟定镇上之前就有几家零散的冻库,但规模都不是很大。2015年新农贸市场里建成了占地30亩的冻库群,里面已经建了10个库,每个库有七八十平方米,还有大约一半空地尚未开发,目前暂时当作停车场。当代办把缅甸和本地种植的蔬菜收购来之后,蔬菜就会被运进冻库。在冻库中工作的缅甸工人负责把蔬菜按照不同的品质、大小分拣装箱。在冻库旁边有出售建材的公司,为冻库提供泡沫包装箱等用品。蔬菜经过打包之后,由市场旁边的物流公司负责运出。

冻库大部分是季节性运作的,夏天关闭冬天开启,只有一两个冻库是全年运作的。由于主要加工的是反季节蔬菜,所以每年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冻库使用的高峰期。在冬季的丰收季节,市场上豆子辣椒等蔬菜的数量很多,价格下降。冻库给农户的收购价格,比农户自己在市场卖的价格要高一些,所以农民们都愿意尽可能把自己的菜送到冻库里。承包商也会直接租种土地进行耕种和收获。菜在冻库加工之后,根据品种不同会再提高价格向外批发。等到收获季节过去,菜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时,价格升高,很多冻库就开始停止今年的运营了。农贸市场的盖经理说:

冻库收的品种(跟本地市场)不一样,冻库收的要好一些,它都是过季之后进超市嘛。他们打包,一车拉个好多吨,一车光打包费、泡沫箱、纸这些就差不多花两千多块钱。现在主要是长豆,本地冬季出的菜。北方冬天比较冷,虽然有大棚菜,可是没有更好的阳光啊。这些条件都是得打药,这边是自然生长的,从质量上嘛,肯定是比那边要好的。最好的时候这个豆子进冻库价格在十几块钱一公斤,一般的这个季节在三四块。差一点的豆子就在我们市场销售,差品在临沧、保山、昆明,拉的比较近,越好的、越贵的拉得越远。孟定冬季会种豆子,四季豆、扁豆,豆子的种类也多得很。还有小米辣,价格好的时候能卖到三十多块钱一公斤。小米辣会进冻库,也会发到周边区域,北方吃不了辣,就发湖南、四川。价格受气候影响,如果那边受灾,这边的价格就起来了。(16)资料来源:2019年11月5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盖经理指出,冻库中加工的蔬菜是“品质”比较好的。由于包装和运费成本不低,运出去的反季蔬菜想要提高售卖价格并获利,就需要从“品质”等附加值入手。不过这个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品质”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味和质量好坏,而更多的是卖相。适合冻库运输的蔬菜具有两个特点:一致性与新鲜感。

每个包装箱内的蔬菜,形状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说一捆捆长而直的豆子,大小长度类似的玉米。在外观和形状上与同类不一样的蔬菜会被淘汰,它不一定是不新鲜、质量不好的,但是看起来卖相不好,所以它的“品质”不好。冻库蔬菜通过一致性来体现其品质。另一方面,冻库的选品一般是各种豆子,以及辣椒等比较容易保存的蔬菜居多。尽管通过冷链运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蔬菜腐烂的速度,但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冷冻时间。目前孟定镇的冷链技术还是比较初级的,老板们并不想在包装技术上投入过多的成本,但又同时追求当蔬菜被运到消费市场上时要保鲜,打开来要像刚摘下来的一样。新鲜是冻库蔬菜所追求的标准,这样就使得一些容易腐烂的蔬菜,比如盛产的本地黄瓜,被排除在冻库冷链之外。尽管当地秋冬季节收获的本地黄瓜数量众多,价格便宜,口感和味道都很好,但是作为冻库蔬菜来说,运过去之后有着变蔫、腐烂的风险,所以品质不好,在冻库中数量不是很多。

承包商是租赁冻库、收购蔬菜以及雇佣缅甸工人的老板,他们一般来自四川、湖南、浙江等地区。因为冻库承包商不在本地,笔者便从市场委派的冻库经理那里了解他们的背景。冻库陈经理告诉笔者,他帮忙进行冻库的租用和服务,租客一般是来自湖南、四川、广东等地的老板。

冻库主要就是租赁嘛,给他们(承包商)提供一个场所,很简单的管理,注意一下安全,其他的事情都是租赁者自己操心。他们都是做了多少年生意的人了,有自己的收货和销售渠道。我们主要是给他们提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一些其他的耗材,包装什么的。老板在全国的营销网络都有,这个行业应该是最接地气的行业,这边收来就运到那边的农贸市场去批发。他们要的是量,加工的也很简单,也不做电商这一块,就是量大,现在光长豆一天就有几十吨。现在是收豇豆,还有长豆,价格应该在一公斤两三块。价格最高的时候收到的是八九块一公斤。那时候市场上比较少,价格就上去了。冻库收的价格比在外面市场买的价格要高。做冻库很赚钱,投资成本也大。

孟定人的地租给老板种茄子,种辣子,大老板一来就是一百多亩。这里的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种他的地。一百亩里有你的五亩就给你分五亩的钱嘛,就可以另外打工另外挣钱。孟定的菜往外面拉,拉到成都,有个批发的农贸市场,大得很,有代卖,给你三天两天卖完。私人的车子登记一下,办手续拉走,哪一家的,哪个老板的,都要签字登记。本地卖又吃不了那么多,往东边拉,往大城市拉。有了冻库冰冻,就可以到处发。(17)资料来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正如陈经理所介绍的,承包商们拥有雄厚的资本,以及自己专门的收货和销售渠道。在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签字确认,可以担保蔬菜的来源和品质。

承包商们通常不会亲自来孟定,少数人会在收获季节来看一眼,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在本地有代办。代办会帮老板去缅甸或者当地农户家里收购蔬菜,从中赚取每公斤一两毛钱的差价,然后送到冻库。代办往往拥有车辆,自己兼任收购和运输任务。盖经理介绍说:

孟定现在每个大老板过来他都有一个中间人在这收。这是季节性的嘛,老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边,到了豆子季节来这边,谈这个成色,看这个价格。平时下面的每一个寨都有人负责,可以提供信息,有多少豆子给他拉过来,让老板开个价。(18)资料来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代办的存在使得当地的农户很难拥有向外销售的路径。一位把土地租给外地老板种水果的本地农民大哥告诉我们:

我们没文化啊,往哪边发不知道,老板可以发出去。路不好,要是铁路高速路修好了我们老百姓就可以卖了,跟大老板卖个好价。现在是有代办,收我们的很便宜,然后给老板。冻库我们拉过去的他不要,只要老板的。要是路好了,我们一卖,这些代办就没有了,中间人就没有了。(19)资料来源:2019年11月7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事实上,本地农户缺少反季蔬菜销售途径,无法自己从中获利。尽管冻库开出的收购价高于本地市场价,但远低于冻库向外批发价,大部分中间差价还是被承包商赚走了。运转冻库、雇佣工人、联系内地批发市场,对于普通农民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大量前期投资。本地农民只能选择让品质较好的蔬菜被代办收走,品质一般的拉到当地农贸市场里卖给零售商贩或周围县市批发商。有了冻库、代办和承包商为运转核心的供应链,内地消费者们可以走在秋冬琳琅满目的超市中,选购各种本不应在这个季节出现的蔬菜水果。旁边的牌子上详细介绍了原产地,无一不是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使人看了心情愉悦。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轻松地溯源到这些蔬果产自哪一块土地。有了产品责任制,蔬果的归属,是承包商的责任,也是承包商的垄断。高价背后是一层层的生产环节,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安心买单。市场中的冻库成了供应链源头,再不必向前追溯,无人关心这些蔬果到底凝结了谁的心酸与汗水。

(三)冻库的缅甸工人

笔者在寨子里一户农民家里吃饭的时候,碰到两个从浙江打工回来的青年。他们在建筑工地工作,抱怨着工资只有三千块,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没剩下多少。每天工作很长时间,非常辛苦,外面的物价也贵,不敢吃不敢穿,买房更是奢望。我问他们那为什么还要出来打工,他们说,“那也比待在这里好。”外出打工虽然辛苦,但还可以期待着工作久了可以涨工资,攒下积蓄,留在家里却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我问为什么不在冻库给老板打工,他们回答说,“缅工一天只要50块,老板哪里会要我们。”在孟定镇的缅甸工人主要是在冻库工作,比起耿马的甘蔗工和南伞的车间工人规模要小很多,大概同时工作的只有几百人。与冻库的工作周期一样,这些缅工很多也是季节性的,在秋冬季节入境,辗转于很多边境城镇打工,哪里有活往哪里钻。很多工人工作了几个月拿到工钱之后就回到缅甸,等钱花得差不多了再回来打工,时间安排很自由。

孟定的招工方式比较简单,是以熟人和亲友网络带动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劳务中介机构。这些缅甸工人有些是来自清水河缅甸一侧的,居住地离边境比较近,就会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夫妻两人出来务工。也有居住在下缅甸比较远的地区的,这些工人往往是一个村子有一个工头,带着亲戚朋友老乡,10多个人一起去工作。他们清楚各个城镇的招工时间,不同季节去不同的地方,或者通过朋友打听到哪里有工作机会,一窝蜂地赶过去。冻库陈经理介绍说:

我们这边女工多一些,不抽烟不喝酒只干活。等到十一月十二月人多了,就会有工头来问我们要不要小工,就带着人来了。有的是一个村的,一个先过来打工了,觉得这个老板可以,就把村子里想过来打工的介绍过来。他们基本上是一个村一个村地过来,一家一家的嘛也有。老板要多少人的话,喊一声人就上来了,不需要下去(缅甸)自己找。他们来这边的话还是比较团结的,他们村有一个跟老板闹点什么别扭要走了,就可能全村一起走了。现在边境这边工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缅甸人,没有缅甸人这里就瘫痪了。(20)资料来源:2019年11月1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一位正在干活的缅甸女工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我就住在(清水河口岸)对面,儿子姑娘在缅甸,我老公要在家里接送小孩子上学,家里还有地。我平时在这边装苞谷,装辣子,绑豆子,豆子也分很多种。有活我就过来,没活我在家种地。我现在工资也有点高,就好好干活,这边管理好,不乱。以前在缅甸种大米,种苞谷,挣得少。(21)资料来源:2019年11月2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由于边境两侧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差异,在这位缅甸工人眼中的高工资是男工一天50,女工一天40。这样的工资很难请到中国工人,而对于物价比较低的缅甸来说,工人拿到这些工资足够自己娱乐并且养活一家人了,这也是缅甸工人受到中国老板青睐的原因。雇佣缅甸人的工资比中国人低得多,并且缅工性格普遍老实,容易管理,所以现在孟定镇上绝大多数农田和工地雇佣的都是缅甸工人。但是就像陈经理说的,缅甸工人有时过于“团结”。一方面,同村的缅工倾向于一起干活,也许只需要一两个人的工作也要挤在一起做,工作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缅工们有时会理解不了老板的指令,产生误解,耽误工作进度。所以每个冻库都至少会安排一个小工头,他们通常是生活在边境附近,懂一些汉语的缅甸人,由他们负责向其他工人传达老板的指令以及从中协调。

走进新农贸市场的冻库,许多缅甸工人在一个个冷气四溢的仓库之间忙碌穿梭。大大的鼓风机吹着冷气,缅甸女工在仓库里面装豇豆、本地黄瓜。十一月的天气,孟定还是如夏天一般,外面火热的空气和室内的冷气碰撞使得整个房间雾气蒸腾。女工们穿得很单薄,我不禁打了个冷颤。坐在屋外台阶上有一个全身大汗,连周围的地上都被汗水滴湿的工人,陈经理指了指他跟我说,“他会说汉语,是个小工头。”那个工人回头看了看我,我赶紧微笑,向他鞠了一躬打招呼。再往前走,几个缅工正在把台子下面的一捆豇豆搬到称上来称。陈经理笑得更大声了,“你看看,他们搬这么点豆子需要多少人?你数数,6个人!”黑黢黢的皮肤,明亮的眼睛,有人穿着牛仔裤,都光着脚,见到老板笑,他们也跟着开心地笑了。

(四)批发商与零售菜贩

除了冻库中反季节蔬菜的加工和包装之外,新农贸市场大部分区域内活跃着的是本地和周围县市的蔬菜批发商和零售菜贩。他们发挥的是大多数农贸市场最基本的作用,为本地居民提供蔬果肉蛋等农贸产品。蔬菜运输是时效性非常强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们有着灵活多变的经营头脑来处理各种情况,在蔬果保质期的有限时间内进行批发再销售。

批发商分为本地批发商和外地批发商。本地批发商是孟定镇以及周边镇子上的人。他们时刻掌握蔬菜的价格变动,去各个农田里收购蔬菜,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拉到不同的农贸市场里。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会开着面包车驶入新农贸市场,然后在街角空地上一字排开,打开后备厢,里面就是一筐筐来自周边镇子里的辣椒、豆子等。这些菜不零卖,都是整捆整箱的出售。等到天亮之后,这些蔬菜一般都会售罄,本地批发商们就会根据情况,在孟定镇下面的村寨收第二天要卖去别的农贸市场的菜。一位卖辣椒的本地批发商大叔说:

今天是辣椒,这种尖的青椒,一大早刚从耿马运过来,新鲜得很,那边刚收下来。我不零卖,就是一整筐卖,这一筐有20斤左右。等卖完了我要去底下寨子收豆子,长豆。这几天耿马的豆子比较少,能卖到六七块一公斤,这里(孟定)才三块。我们卖的多嘛,这一车天一亮很快就卖完了。(22)资料来源:2019年11月2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外地批发商一般是来自比较远的县市,比如凤庆、保山、大理、昆明等地。他们会根据不同地区收获季节的不同,拉来一些孟定本地不种植的蔬菜,与本地批发商经营的蔬菜品种不同。外地批发商运输蔬菜用的是大型货车,批发量很大。同时,他们在市场里租了仓库。外地批发商接到订单之后,就会开着大货车将蔬菜运到市场的仓库里面,等着零售菜贩来购买。他们也会在自己的仓库门口摆摊,并且住在仓库里,等到一两天之后菜卖得差不多了再离开。此时外地批发商是空车离开的,他们并不会在孟定收购蔬菜,他们在新农贸市场的角色只是销售者。这些批发商在外地另外有自己的进货渠道。一位正在仓库收拾蔬菜的外地批发商阿姨跟我介绍说:

这个仓库是这里租的。这些菜也卖给里面,也拉到外面,外面卖就是这些寨子了。这些菜从大理、保山那边拉过来,我们自己有货车,三天去拉一趟,那边也有很大的批发市场。我批的多,都卖完了,他们要菜的话跟我微信订货,我就去拉。现在竞争厉害,车子多,什么人都有车,什么人都可以卖。我的车是自己家的,这都赚得不多,如果再租别人的车就没有赚头。上午我们刚拉回来,准备卖到明天早上,卖完了就再去拉。到三四月份的时候,本地菜少了,(外地菜)会比较好卖。这里也有批发本地菜的,外面那些都是。(本地与外地批发商的区别)就是菜的种类不一样,我们拉的都是本地没有的。本地种辣子、茄子,这个季节能种出来,到了二三月就种不出来了。(23)资料来源:2019年11月3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零售菜贩有些是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们在新农贸市场租下固定摊位,全天卖菜。菜市场最大摊位的摊主是一位四川大爷。他说:

我97年就过来孟定了,我在孟定22年了。我是四川人,以前在家里做手艺,干木工,盖房子,生意的事都不熟悉。我一开始来孟定还是做木工,还是盖房子。盖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干了,我有个亲戚在这里做生意,他就领着我做生意。我来的时候没有钱,都是跟人家借的钱。本来是想干几年就回家的,没想到一干就干了20多年。现在家里也没得房子了,房子倒了,也不想回了。我之前是在中缅街下面那个老市场,以前那个中缅街就是拿砖砌的,那些房子都用木板搭。后来开发商来搞了一个市场。这个新市场是2015年3月15号正式开放的。我在这摆摊交的是最贵的了,80块钱一天,他们有的3个摊子才交700一个月。他们(市场管委会)觉得我们生意好卖得多,就定很高的租金。以前是84块一天,后来就是2400一个月,去年到今年不太好做。孟定的房子卖不出去,后面的房子盖了七八年了,都没有人买,生意不太好做。摆摊的,很多都是我们四川人。

后面有个可以批发的地方,每天都有五六个车过来,从大理来做生意。有时候晚上五六点来,有时候早上十一二点。私人的东西,装够了买够了就发货。缺什么就在微信上订货。一个没有就订另外一个老板的,一个老板订不够的,要订几家的车,不是一下就拉个够的。早上也有当地车。15年之后我儿子帮我买菜,他下午就休息去了。我在这里卖菜,对这里也熟悉些。我熟人多,他们对我也放心些。我晚上要十点半多才回去,卖不完的菜要收起来。我家就在那个门面,到“天上”都是我的。(在菜市场内的三层楼店铺,距摊位50米左右)我买下来的,下面的门面租出去了。(24)资料来源:2019年11月3日作者在调查点访谈记录。

零售菜贩进货方式非常多元。有时会在微信上跟外地批发商下订单,买一些本地不产的蔬菜。也会每天去本地批发商车上看看有什么划算的蔬菜,买完自己想要的菜后开始摆摊,一坐就是一天。在这期间会有一些零星的农民向摆摊零售菜贩兜售。他们也会时不时去看看别人的摊位,如果发现了什么划算的蔬菜也会买一点回来。零售贩和批发商们从事着蔬菜销售这样一种很具有风险的职业,时时刻刻在与时间赛跑。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销售网络和营销方式是非常灵活的,随时跟着整个市场的价格变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密切注意其他菜贩卖菜的品种和价格,也要对周边县市蔬菜的收成和天气等情况有所了解。需要随时对各种人、各种事做好应对准备,他们每天都在应用不同的生活智慧。

这就是整个蔬菜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其中很多环节是在农贸市场中完成的。在边境地区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市场,也许是蔬果市场,也许是海鲜市场。从口岸运进来的农贸产品进入了各个边境市场,在这里短暂聚集之后再分散出去,被当地人就地消费或者加工进入内地市场。背后的资本力量在推动运作,各个环节的人参与其中,众多小的节点串联起了具有生机活力的跨境贸易体系。

四、结 语

市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市场又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或者贸易发生的空间。市场里面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反映着社会结构的组织方式和多重人际关系的运作。因而考察一个市场的组织脉络,便是在考察一个区域发展的社会过程,了解本地的社会发展脉络。(25)肖明远,周大鸣.微观市场社会过程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研究——基于西宁二手车市场的考察[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边境地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流动与交汇,边境市场是许多流动过程的中间枢纽,是我们观察边境贸易发展的一个窗口,无数人和故事从这里展开。从这个市场中我们看到了边境地区发生的转型与改变,看到了日常商业活动的维持与运作,看到了本地边民、外地移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与当地其他市场相关者的互动。

边境市场中的商贸活动可以划分为两部分:蔬菜供应链和缅甸街生意圈。一个是受口岸整体经济贸易形势影响,中缅双方劳动力市场压力差之下产生的、拉长延伸的跨国贸易供应链,边境市场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另一个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带有规划和展演性质的,在市场空间之中生成的聚拢关系网。两者在同一个空间交汇,也共享着同样的时间节奏,互动糅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边境农贸市场。而这种农贸市场的演变也将是呈现扩张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商贸活动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在口岸开放之前,边境贸易的生态处于一种零散、多变、不可预测、互动性强的状态之中。边民们凭借各自的族群身份和能力,发展出各自的生存策略,在边境进行跨境商贸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亲属网络,语言和经商能力是不同的,所以这些零散的贸易活动不可复制,每个人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跨境旅程和生命史,在跨境的政治经济过程中实践主体性和与边境的链接。口岸开放之后,国家通过增加边境贸易配额优惠的边民互市政策,增加跨境贸易的人员和货物量,让更多边民可以参与进来。然而因为人际关系网络、生活智慧与经验是不可复制又难以短期扩张的。在扩大跨境贸易的时候过程中,一部分边民成了掌控资本与技术的跨境贸易机构,而各地资本的进入也使得边民不再是跨境贸易中的主导者,以规模取胜的企业们,成了产业链的新的能动者。

凭借边民互市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与内地承包商通过试点企业购买边民的优惠配额,从缅甸进口蔬菜,从而发展出了可以统一化、试点化的新型边民互市。不仅是在清水河口岸,在其他很多口岸也推行同样的边民互市流程。初衷是解决边民就业的优惠配额,自此被带入“资本积累”的场景中,(26)刘玺鸿.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21,(4).统一的蓝色边民互市大厅和货车称重点,程式化、系统化的通关方式,将边民互市本身变得越发标准化与单一化。蔬菜供应链是在口岸开放、政策倾斜的背景下产生的跨国贸易新形式。它链接了边境两侧,并且不只是链接,而是也在不断向两端作网状的延伸。在缅甸一端,下缅甸的工人进入链条,在中国一端,触及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市场。边境的空间感得以膨胀扩张,下缅甸和中国内地进入了供应链辐射范围,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遥远的边境。在边民、政府、企业三者的互动中,更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与直接关系到边境安全的边民,成了高流动-高安全这一理想型的两端代表,而政府则成了影响平衡的最大力量。边境产业单一导致的经济脆弱性最终产生了严重后果,橡胶的大规模进口冲击了孟定的种植业,本地劳动力失去了支柱产业,迅速进入内地的劳动力市场,边民的迅速减少无疑对边境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影响;蔬菜供应链发展过程中要求的大量本地劳动力,又因本地边民的减少出现了缺口,产业发展的虹吸效应从缅甸边境以及下缅甸地区吸来了更多的劳动力,从而达成新的动态平衡,然而由缅甸劳动力构成的边境劳动者大军未来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目前还难以评估。由此边境市场的延伸与聚集使得大量行动者加入互动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地边民、缅甸跨境群体、中国内地移民一起,在市场中再造了新的流动模式与边境生活,从而产生了新的地方性。这种由市场行为形成的边境发展模式无疑具有进一步考察的价值,边民互市与口岸贸易作为云南辐射东南亚的重要方式,未来值得进行更多研究。

猜你喜欢

互市边民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吉木乃边民互市贸易区简介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明代蒙汉互市贸易的建立及发展演变——以市口变化为中心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