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4-15吕浩然罗楚怡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居民社区

吕浩然 罗楚怡

(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言

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社区治理形式。社区既是居民的共同家园,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区教育既在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在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016年7月,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社区教育是促进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形式,为社区成员搭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会,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发挥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社区居民自治中谋取治理力量,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

社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社区教育”概念以来,我国的社区教育在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社区以及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不断发展,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逐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布局,建设了多个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不同学者对有关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广泛讨论,更多学者聚焦于分析社区教育如何融入社区治理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程仙平提出,从优化社区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丰富社区学习供给等三个方面来优化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从而实现科学化发展[1]。路长明和闫静静认为,社区老年教育能够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而社区治理又能够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二者的目标是实现社区和谐发展[2]。就研究现状而言,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研究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逻辑要义与路径分析,注重宏观视角的考察而忽视微观视角的分析。在查阅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相关的主题文献后发现,少有学者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联结起来。在此,将从微观视角出发,探究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要义和实现路径,以此拓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共同体关系的研究视域。

社区教育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Deway,1915)所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这一思想,不过杜威当时指的是学校作为改造社会和实现民主的重要力量,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区的良好环境里成长。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区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我国学者李训贵认为,社区教育是指以地域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有助于社区成员的身心发展以及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教育活动[3]。徐宝良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以社区为单位,对社区内所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开展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以及生活质量的社区教育活动,从而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4]。因此,所谓的社区教育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教育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丰富其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5]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不仅关乎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也是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有利于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维护基层安全稳定,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提升社区成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单元就是社区治理共同体。以下讨论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指在社区中由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成员以及其他社区利益相关者等多元主体构成,为了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通过民主协商的程序与原则,共同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共谋。

二、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要义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互动与融合,凝聚群众认同,能够有效地调动和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以及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社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综合性功能以及整合性功能[6]。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能发挥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质量,所以说社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而社区教育内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垃圾分类教育、文化传承教育等,这些教育活动都具有为社会培养“四有”公民的政治功能。社区教育的活动是多样化的,能够覆盖社区居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的综合性功能。社区教育的整合性功能体现在能够对教育因素进行全面整合以及系统协调,生成合理的架构。社区教育内容呈多样化,譬如向社区居民提供婚姻教育、医疗保健教育、老龄教育、妇女教育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社区治理水平。总之,社区教育的实践是有效推动“共建共享共治”,更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在社区教育的有效融入之下能够产生促进作用,为社区成员提供技能教育、生活教育、价值引导以及提升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发展能力等,会有增权赋能的价值体现。社区教育通过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激发社区居民自治,凝聚社区居民认同意识,从而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有利于解决社区治理问题中参与率低的现实困境。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社会组织在服务和管理内部成员时,能够有效推动政府和社会的一切行动,助推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大有可为[7]。社区治理的主体从政府单一管理转向社会组织、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多元治理。社区教育具有组织化功能[8],特别是学习型组织,其以组织的进步为发展方向,发挥着再组织化的重要作用。社区教育通过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在促进社区性的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在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助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在内容上包括多元要素,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要素全面发展与有限资源分配的不断博弈过程[9]。社区教育能够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教育活动,社区居民在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接触面,增强与其他居民之间的熟识度,加强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络。团结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家园感,凝聚共识,构建促进社区治理的资源支持网络,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共同参与社区的日常基础事务,不仅提高社区治理效果,更有利于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三、研究方法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并依据案例研究的核心要点去开展研究。由于以下原因选择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社区教育如何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分析“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能够使研究者较好地发现现象特征,更好地归纳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案例选择

根据理论抽样原则[10],选择符合理论和提炼的案例样本,据此,选取了具有全国多个示范点、社区教育经验丰富的天津市河北区作为案例研究地点,在充分分析全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了4个具有典型性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社区的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究这些社区是如何通过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选取天津市河北区的“通达新苑社区、靖江里社区、月牙河街社区、瑞海名苑社区”为案例研究对象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河北区的社区教育在推进社区治理的成效上较为明显,其作为社区教育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区,市、区、街道以及社区教育学院对河北区的关注度更高,体现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经常在该社区内开展多元化活动,更有利于探究各主体的行为逻辑及互动关系。近年来,天津市河北区积极发展社区教育,2014年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光荣称号。天津市河北区依托社区教育创新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典型的示范作用,并于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案例库以及获得“河北区示范性社区教育学习点”的荣誉。此外,河北区主要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主体,组织和实施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并在区内多个社区开展了创新实践,且于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名单。

二是天津市河北区在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方面的探索相对成熟,在探索社区教育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这条道路上有着多年的经验,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多次入选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更有利于探析社区教育在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研究天津市河北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所带来的邻里和谐、社区营造以及协商共谋这几个层面来探究社区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二)案例分析

1.借助社区教育活动,构建邻里和睦关系

通达新苑社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江都路街北部,东起靖江路、西至红星路;南起革新道、北至金钟河大街。通达新苑社区利用社区宣教栏、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举办各项社区教育活动,譬如举办的绿色环保教育活动,建立了“绿色生活”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不定期地举办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经验交流会,辖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效强化居民文明意识。通达新苑社区的居民们认为,每年社区举办的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休闲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幸福感,密切了邻里关系,促进居民融入社区这个大集体,增进邻里感情。通达新苑社区在举办的绿色社区教育活动“青少年专场”特别值得一提,其利用社区青少年寒暑假,邀请青少年一起做游戏,抢答问题,拿奖品,在促进和谐邻里关系建设的同时,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养成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社区绿色环保志愿者的队伍逐步增大,无论是擦洗健身体育器械、捡拾白色垃圾、清除残标,还是认领绿地、护绿巡逻、文明督导,他们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管理与教育中,均发挥着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达新苑社区经常为社区居民定期举办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社区居民的联系和交流,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情感维系,培育了集体意识,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都十分关心和关注,使得彼此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促进构建邻里和谐的社区氛围,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奠定情感基础。几年来,通达新苑社区的卫生保持整洁干净、小区环境做到绿色生态和谐、居民生活进入节能低碳,且被授予“天津市绿色社区”荣誉称号。

而天津市河北区靖江里社区有回、满、蒙古、朝鲜、锡伯、土家等6个少数民族居民,自社区成立至今,靖江里社区始终围绕为少数民族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重点,以真诚的服务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主要是推动民族团结工作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向发展。还充分发挥社区“三校”阵地作用,靖江里社区定期组织民族宗教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开展了“学习民族知识,弘扬民族文化”等知识竞赛,让广大居民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每季度组织清真寺阿訇、民管会主任及社区党员、青少年、少数民族居民代表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在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促进邻里守望相助,使得居民具有强烈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和社区责任感,有利于营造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浓郁氛围。靖江里社区被授予河北区“民族和谐家园”称号以及被评为天津市民族团结示范进步社区。

2.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居民自治

社区教育要始终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直面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服务优势,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月牙河街社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东部,向北沿上江路中线至月牙河,与东丽区相邻;南由上江路起,向西沿排污河至乌江路,与河东区相邻。月牙河街社区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力量,发挥志愿者的服务优势,充实社区服务力量,助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月牙河街社区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电子屏等宣传载体和新闻媒体招募社区志愿者,对志愿者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参与志愿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依托“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立起志愿者服务人才库,对人才库中志愿者进行初步分工、分组、分期培训,在结合社区志愿者的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等,强化社区志愿者的专业服务能力。按照社区居民的实际所需,志愿者培训项目还不断调整、增加。志愿者服务培训包括居民所需的便民服务二十多项(时势宣讲、文明新风、法律常识、心理疏导、电脑培训、图书管理、手工制作、装裱书画、陪护服务、换装纱窗、管道疏通、义务理发、家电维修)。月牙河街社区志愿组织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应急救援、义务理发、管道疏通等志愿服务项目,力求发挥联建合力为居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暖心事。依托社区志愿服务队促进居民参与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潜移默化地传递有形的正能量和鲜活的价值观,使居民群众共同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情,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更多的居民愿意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凝聚了社区建设合力,有效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目前,该社区志愿者有3000人,青年志愿者有200人,志愿者团队有87支,年均开展点对点服务2900多次,做到特困户、残疾人服务全覆盖。月牙河街社区通过社区教育平台培训社区志愿者,无形中为社区培训了一批助力社区工作的志愿力量,从而发扬了整个社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了居民自助互助,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

3.社区教育激发居民自治,提升基层协商沟通能力

提升基层议事协商能力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瑞海名苑社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光复道街西部,东邻胜利路,南邻建国道,西邻翔纬路,北邻滨海道。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又是社区治理的力量,只有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才能真正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瑞海名苑社区以活动促教育,创建“青少年两点半课堂”学习型组织,组建了社区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由社区党员骨干、居民骨干、志愿者为主要成员,共同商议社区工作事项、制订计划,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引用“民间智慧”,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参与主体的沟通能力,推动民主协商。还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在社区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法律知识、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事项活动的宣传,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将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教育氛围;大力度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如今,在瑞海名苑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充满了热情,“以社区为家”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居民们更愿意聚焦社区公共问题,对车辆乱停放、垃圾乱倒、绿化损坏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整个社区内充满着助人为乐、自治管理的和谐氛围。

四、总结

社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发社区成员的活力,协调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区成员进行价值引导,来促进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11]。虽然河北区各社区学院在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各不相同,但在策划社区教育的活动上都能够紧贴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和内在机理,所以实践路径依赖主要应坚持以下四个方面。

(一)塑造社区情感有机体,提升社区成员归属感

互爱互信,塑造坚韧的情感共同体。“远亲不如近邻”是传统中国的宝贵智慧,今天的城市社区同样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实践经验表明,社区教育发挥着促进居民互动交流的重要作用,组织和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让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熟悉,营造和谐团结的社区氛围,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其建立情感联结,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精神纽带。社区教育具有情感联结的功能,通过以小组团队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重建良好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的信任与关怀,靠的是平时交往互动的点滴积累。平日里居民们经常聚在一起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如画画、写字等,或者共同探讨解决社区的一些公共服务问题,这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活动”“微治理”,正是积累社区信任、培育社区情感、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过程。只有在社区营造中,通过经年累月、润物细无声般的情感积蓄和信任叠加,将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联结成为一个个柔性的共同体。

(二)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凝聚社区公共意识

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专业化人才。要根据社区教育的内容和需求,加大对专门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实施课程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教育各类师资队伍的培训,以讲座等形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紧抓有特色的资源建设与实施,在建设系列化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基础上,组织开发既具有科学性又能体现社区本土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社区教育精品课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色课程方案;组织好师资力量计划实施社区教育面授课程,加强社区教育项目建设。整合力量建设一批地方特色的网络与电视课程学习资源,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坚持党的领导,从我国本土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和发展本土社区的教育性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社区教育本土化,通过营造社区公共精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道路。

(三)提高居民主体意识,激发社区治理内驱力

社区教育能够有效激发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邻里间的情感沟通,增强居民的认可度和归属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让居民从“陌邻”变成“睦邻”,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有事尽管说,邻居好,赛金宝”。社区教育活动可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成立协商民主理事会,调动基层各界群众、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公共治理的积极性,以更灵活、更接地气的议事模式深化社区居民自治,激发社区治理内驱力,从而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显现。

(四)积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凝聚社会组织力量

社区教育通过为各社区社会组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能够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扩大公众参与,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将“社会人”转变为“有组织的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如社区内外文体达人、公益热心人,根据他们的需求、兴趣爱好及特长组建不同的“自组织”,同时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社区教育通过道德讲堂、绿色环保教育、互助养老等活动的实施,让多方主体的参与治理呈现出协同配合、互助互促、相辅相成、自治进阶的“有机体”状态,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共同体居民社区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