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2024-04-15王跃儒

轻音乐 2024年1期
关键词:欣赏者钢琴曲钢琴演奏

王跃儒

钢琴演奏是一种内在感受与外在听觉相结合的审美活动, 也是钢琴创作与钢琴欣赏间的沟通桥梁, 钢琴演奏者通过钢琴技巧展现钢琴作品的魅力, 欣赏者则在聆听、 观赏钢琴演奏表演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与艺术的熏陶。 钢琴演奏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项艺术, 是钢琴演奏者与钢琴作品创作者、 观众之间的情感交互活动。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可以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 深度挖掘钢琴作品中的情感要素, 思考如何用演奏技艺实现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 如何用美妙的钢琴之声渲染氛围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每一名钢琴演奏者都需要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有效运用, 不断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一、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情感因素是演奏艺术与心理融合的产物, 是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倾向、 审美观念、 情感态度等, 也是演奏者演奏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情感因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钢琴演奏艺术要素, 与钢琴演奏技术有着相同的地位,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综合而言,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 体现作曲家的创造思想

每一首钢琴曲目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 创作哲思, 凝练着作曲家的心血, 反映出作曲家对社会、 人生、 生活、 自然等的独特感悟, 体现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艺术价值的崇高追求。 演奏者对情感因素的运用, 本质上是在深层次领悟作曲家创作意图、 创作思想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 从当代审美语境以及文化视角出发, 对钢琴作品内涵与思想内核的关照。 演奏者与作曲家的情感共鸣虽然不能百分百契合, 但依然能够体现出同为钢琴艺术从业者对钢琴艺术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与未来发展的看法, 演奏者对作曲家主题思想的领悟带来了情感的升华, 对情感因素的有效运用实现了钢琴曲目内涵的深化以及意义的彰显, 这些都是作曲家在最初创作中想要向欣赏者呈现的钢琴乐曲内在的、灵魂深处的呐喊。 钢琴艺术并非刻板、 一成不变的艺术, 而是在时代洗礼下熠熠生辉、 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 演奏者的深入领会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将钢琴曲目的精髓展现出来, 将听众代入到钢琴曲目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中, 可以体现作曲家的创造思想[1]。

(二) 展示演奏者的意志情怀

钢琴演奏者是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 钢琴演奏者通过精妙的演奏以及情感的传递, 让欣赏者逐步理解钢琴曲目的内容与内涵。 演奏者的情感是丰富的、 个性化的、 深刻的, 演奏者会将自身的情感情绪投入钢琴演奏的全过程之中, 以充盈的情感为驱动, 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钢琴艺术形象, 欣赏者聆听美妙的音乐, 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也能够体会到钢琴演奏者宽阔的胸怀、 高涨的情怀、 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个性化的审美价值追求, 让欣赏者透过钢琴演奏以及钢琴作品走进演奏者的内心世界, 了解其在钢琴演奏中的远大理想、 坚毅品质。 演奏者则以真情打动欣赏者, 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吸引力。 不仅如此, 钢琴演奏者生活阅历、 社会经验、生命感悟等有所不同, 在钢琴演奏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方式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钢琴演奏者通过对情感因素的个性化运用以形成独树一帜的演奏艺术风格, 带给欣赏者以新颖独特的审美体验, 充分展现自身的意志情怀。

(三) 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审美素养也随之提高, 尤其是对大众化、 中国化发展较为成熟的钢琴艺术, 不仅要求在钢琴演奏中呈现出美妙的听觉审美效果, 而且要求在钢琴演奏中融入真情实感。 欣赏者的审美体验、 对钢琴作品的感悟以及欣赏后的思索深度都是检验钢琴演奏中情感因素运用效果的重要标准, 动人且富有情感因素的钢琴演奏, 既能够让欣赏者获得深刻、 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 而且这种审美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消散, 欣赏者在闲暇之余回想自己的聆听经历, 依然会得到内心的触动。 在钢琴演奏中运用情感因素, 注重自身情感在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渗透,为欣赏者打造基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钢琴艺术审美空间, 持续影响欣赏者的审美心理, 让钢琴演奏艺术进入欣赏者的头脑当中, 与欣赏者的心理感受建立关联, 让欣赏者陶醉其中, 持续获得钢琴艺术的熏陶与洗礼, 是满足欣赏者审美需求的重要条件[2]。

二、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情感因素是钢琴演奏中情感表达、 情绪宣泄的载体与通道, 与钢琴演奏技术是有机整体, 让钢琴演奏艺术富有感染力、 影响力、 表现力, 尤其是在演奏技术的加持下, 情感因素的妙用可以升华整场表演的内涵。 但在钢琴演奏中运用情感因素, 并不是对情感的单纯性与单向性表达, 而是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在钢琴演奏中运用情感因素, 首先要遵循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在创作钢琴曲目时, 作曲家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 演奏者作为情感传递的媒介以及钢琴艺术的呈现者, 为了让钢琴演奏艺术更具震撼感与吸引力, 便需要追求钢琴演奏中真实情感的表达与表现。 演奏者注重把控钢琴演奏声音的强弱、 音色变化,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动作等助推情感的表达, 细致把握好钢琴曲目的情感色彩与情绪特点, 想象钢琴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创造的艺术情境, 在理解钢琴艺术作品、 深入钢琴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将情感因素融入钢琴演奏中, 通过对情感因素的运用真实还原钢琴曲目的情感基调, 真实呈现自己在聆听、 欣赏钢琴曲目时的情感体验, 真实再现作曲家的情感追求。 演奏者与欣赏者便能够实现情感上的交互以及情感信息的双向传递, 让欣赏者同样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情感经历, 从而达到增强钢琴演奏艺术感染力的目标[3]。

(二)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是钢琴演奏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一部优秀的钢琴曲目中, 情感色彩是富于变化的, 这种变化可能是前后乐段的强烈对比, 也可能是在节奏、 音色中所体现出的细微变化。 无论是何种变化,都体现出情感的动态性特点。 钢琴演奏者不仅要把握好钢琴曲目的情感基调, 还需要找到钢琴曲目中情绪递进、 情感变化的关键节点, 通过分析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生平经历等了解钢琴曲目中情感变化的本质成因, 找准钢琴曲目中情感变化的具体表现, 如音乐节奏愈发密集表明情感持续递进并推动音乐进入高潮;再如钢琴曲目旋律线条的跌宕起伏预示着曲中人复杂挣扎的心理, 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情感变化。 演奏者在找准变化节点的前提下将自己代入到钢琴曲目的情境当中,通过演奏技艺的精妙转化与灵活组合, 让情感的变化更加明显, 更能够引发欣赏者的共鸣, 调动欣赏者与之相似的情感经历。

(三) 技巧性原则

在钢琴演奏中, 演奏技巧与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关系。 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对情感因素的运用、 影响情感的表现深度; 演奏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情感因素的理解, 会影响其演奏技巧的发挥。 在钢琴演奏中有效运用情感因素, 需要遵循技巧性的基本原则, 应当将钢琴演奏技巧作为情感因素运用的重要条件, 钢琴演奏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艺水平, 在日常练习中注意加强对情感因素的运用, 积极探索情感与技巧相互融合的有效路径。 在演奏表演中也需要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调整好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根据钢琴演奏的预期效果、 钢琴曲目的内容与内涵、 欣赏者的审美期待与审美需求等运用好演奏技巧与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演奏及其与情感因素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综合呈现钢琴曲目的艺术魅力以及钢琴演奏者自身的艺术造诣。

三、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路径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需要演奏者自身具备高超娴熟的演奏技艺, 深入理解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 时代特征、 文化观念与情感基调, 学会从情感视角出发, 通过精妙绝伦的演奏在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打开情感通道, 尽情展现钢琴曲目之魅力。 并且要在演奏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 深刻感悟, 注重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以此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 深入分析钢琴曲目, 把握音乐情感基调

了解作品,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是钢琴演奏中合理运用情感因素的前提条件。 不同时期、 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追求, 都注重通过情感的呈现与表达营造出浓郁的音乐氛围, 让钢琴曲目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与情感需求。 鉴于此, 钢琴演奏者要将分析钢琴曲目作为运用情感因素的起点, 不仅要了解钢琴曲目的谱面规则、 演奏要求、 演奏技术要点, 而且要尽可能全面地采集钢琴曲目的相关信息, 如创作背景、 钢琴曲目所处时代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潮流、 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以及艺术风格、 钢琴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及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等。 在此基础上, 演奏者要反复聆听钢琴作品, 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 生活经验、 生命感悟等细细品悟钢琴作品的喜怒哀乐, 体会钢琴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 审美价值取向、 生活意趣、 情感态度。 唯有如此, 才能在钢琴演奏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情感因素, 让钢琴演奏打动人心[4]。

(二) 充分发挥音乐想象, 充盈钢琴演奏情感

音乐想象是钢琴演奏者必备的审美素养。 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有着 “心的耳朵”, 可以听到预期的声音与再现的声音, 将自己的钢琴艺术审美经验融入钢琴演奏中, 在畅想与筹划阶段想象舞台呈现中钢琴演奏的艺术效果。 在钢琴演奏中充分发挥音乐想象是有效运用情感因素的前提条件。 正如钢琴大师克劳多·阿劳所说:“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人家的世界, 又把人家的世界纳入自己的感情。” 在钢琴演奏中, 演奏者要高度重视情感因素与技术技巧的融合, 避免僵化、 机械性、 重复性的演奏, 而是要追求钢琴演奏的艺术目标, 发挥自身的音乐想象, 合理构想钢琴音乐的主题, 致力于通过钢琴演奏复活作品的灵魂与生命, 赋予钢琴作品以新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质。 在演奏过程中既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情绪, 又需要尊重钢琴作品与作曲家, 想象自己与作曲家处于相同的时代、 面对相同的境遇, 通过与作曲家的情感互通以充盈钢琴演奏情感。

(三) 情感与技巧相融合, 增强艺术感染力

情感与技巧是钢琴演奏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钢琴家不是石匠, 而是艺术之美的创造者。 正如意大利著名钢琴家布索尼所说: “演奏技术并不是手指、 手腕或力量、 耐力, 最高的技术集于人的大脑之中。” 为实现对情感因素的有效应用, 钢琴演奏者要高度重视情感与技巧的融合, 与作曲家在精神上进行沟通、 在情感上进行交互, 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观察与思考以及自身对钢琴演奏艺术的看法与思维, 将自己的情感外化, 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态度, 通过高超娴熟的演奏技巧, 让钢琴弹奏的声音富于变化, 充分体现出钢琴这种乐器的音色优势, 创造出一种个性化的钢琴演奏艺术表现呈现方式, 更加精准地表现出钢琴作品的情感色彩, 更加直观地展现钢琴作品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空间, 有效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5]。

(四) 巧妙运用肢体动作, 营造浓郁情感氛围

在钢琴演奏中, 肢体动作是一种非语言符号, 与钢琴之声相同, 都可以向欣赏者传递情感, 帮助欣赏者理解钢琴作品、 获得视听觉审美体验。 钢琴演奏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运用发挥情感因素在钢琴表演中的作用。在钢琴演奏中, 演奏者标准的身体姿势、 放松的身体状态以及坚定的眼神、 松弛的面部表情能够体现出演奏者此时身心放松, 准备好投入到钢琴演奏中, 也能够带给欣赏者以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与此同时,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妙用可以传递出更加丰富的情感信息。 如在触键时, 演奏者下键的角度超过90°,适当加大肢体动作的幅度, 所演奏的声音将更加坚定有力、 振奋人心, 演奏者手部的动作弧度也可以引导欣赏者的视线, 让欣赏者更加直观地体现出钢琴作品的情感内涵。 演奏者根据情感因素运用的需求控制好自己的身体, 增强欣赏者的审美体验, 有助于向欣赏者传达情感, 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五) 追求情感个性表达, 实现作品二度创作

钢琴演奏的本质是对钢琴作品的 “二度创作”。 虽然每一部钢琴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 创作理念,但钢琴演奏依然需要充分考虑当代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在当代审美语境下融入自己对美的个性化理解、 对钢琴艺术的个性化感悟, 通过对情感的个性化表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保证钢琴演奏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鉴于此, 钢琴演奏者在运用情感因素时, 要高度重视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辩证统一, 在尊重原作、 保留原作思想内核与情感基调的基础上, 根据当代欣赏者的多元化需求对演奏技巧进行恰当处理, 融入自己的体验、 感受、 心得、 体会与思考, 用新颖但合理的方式演绎钢琴作品, 赋予钢琴作品以新时代内涵与鲜亮的时代特色,通过实现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以有效运用情感因素。

结 语

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有助于体现作曲家的创造思想、 展示演奏者的意志情怀、 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 在钢琴演奏中有效、 合理地运用情感因素, 需要遵循真实性、 动态性、 技巧性的基本原则。 钢琴演奏者要将了解钢琴作品为起点, 以音乐想象为支撑, 以情感与技术的相互融合为基础, 通过运用肢体动作、 实现情感的个性化表达等方式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让钢琴弹奏的声音美妙动听、 直击人心, 达到理想的演奏艺术效果, 并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欣赏者钢琴曲钢琴演奏
留出想象的空白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夜的钢琴曲(六)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