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

2024-04-15李浚圻

轻音乐 2024年1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故国艺术歌曲

李浚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自古以来在音乐创作和演唱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1]。其中, 一首备受瞩目的艺术歌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 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婉转的旋律, 吸引了无数听众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一经典艺术歌曲的浅析, 探讨中国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融合, 着重关注歌曲的演唱技巧与诠释, 以及艺术歌曲在音乐教育中的教育价值与推广。 通过本文的探讨, 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让更多的人感受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共同颂扬中华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

一、 中国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融合

中国古诗词和艺术歌曲作为两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 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诗经、 楚辞、 唐诗宋词, 到元曲明清诗, 中国古诗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体系。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作者对于生活、 情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 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着中国文人的智慧和文化水平。 中国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 与传统民歌和流行歌曲有着明显的区别[3]。 艺术歌曲通常采用高雅的音乐形式, 注重歌词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演唱艺术歌曲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声乐技巧, 能够准确传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演唱艺术歌曲还要求演唱者能够理解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现, 用声音和音乐语言将歌词的意境和情感传递给听众, 达到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融合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4]。 在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可以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融入音乐之中, 通过音乐来表现诗词的美感和意境。 同时, 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 也可以运用传统古诗词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将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情感内涵融入演唱中。 在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应注重对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将诗词中的情感与音乐完美融合, 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 《春花秋月何时了》 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一) 作曲家和作词家简介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 由王龙作曲、 邓垚编配伴奏。 王龙, 作曲家、 钢琴艺术指导, 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 作曲家、 钢琴家邓垚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及作曲。 他们师徒二人将艺术歌曲的音乐形式与作曲手法和中国古代诗词相结合, 共同创作了非常多具有新时代艺术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 深受广大歌者的喜爱, 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 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和主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灵感来源于南唐末代君主、诗人李煜的词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该词属于《长相思·其一》, 采用虞美人词牌的七言绝句形式。 每句平仄相间, 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首词以婉约抒情见长, 通过描绘春花秋月的变化和对往事的回忆, 表达了对故国离别的伤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的开篇即以一个反问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着岁月不停流转, 美好的春花秋月转瞬即逝。 接着提到 “往事”, 进一步强调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句将词的情感转入对故国离别的悲伤。 描写小楼夜晚东风拂动, 引起对故国的遥想, 但因伤感过于深沉, 故国不能回首, 只能默默思念。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从建筑物和人的角度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虽然雕栏玉砌仍在, 但时光荏苒, 人事已非, 朱颜易逝。 “问君能有几多愁?” 是词中的高潮句, 表达了词人对往事和故国的无尽忧伤, 对自己内心的苦楚和烦恼进行反问。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一江春水比喻词人的愁绪, 流向东方, 意味着悲伤和离愁像江水一样不停流淌, 无法停止。

(三) 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以婉约抒情见长, 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国的思念之情。 音乐上采用柔美、 细腻的旋律, 与词的意境相契合, 使人感受到深沉的感伤和怀念, 其音乐风格也具有古典清雅的特点。音乐采用传统的乐器演奏, 如古筝、 琵琶、 笛子等, 营造出古代宫廷文化的氛围。

在演唱这首词时, 演唱者需运用细腻的演唱技巧,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节奏和音色变化, 使得音乐更加贴合词的意境, 表现出深情的词意。 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法, 音乐通过旋律、 音色、 演唱技巧等手段, 传达出词人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厚意。 音乐跌宕起伏, 旋律流畅婉转, 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怀念。 音乐通过情感转化的手法, 将词人对往事和故国的思念之情融入旋律之中。 从悲伤的旋律转化到希望的音调, 表现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在表现词中 “春花秋月” 的时光流逝时, 使用快速流动的音符, 强调时光如水般流淌不停。 而在表现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时, 音乐采用缓慢抒情的方式, 增强了悲伤和思乡之情。

三、 歌曲演唱技巧与诠释

(一) 声乐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演唱一首艺术歌曲, 良好的声乐表演是至关重要的。 在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 演唱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音准, 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音高和音长, 使得音乐旋律清晰、 流畅。 此词的节奏较为自由, 演唱者需要根据词的意境和情感来掌握节奏的变化, 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 另外, 演唱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词中的情感变化。 例如, 可以使用柔美、 温暖的音色表现悲伤和思念之情, 使用明亮、 欢快的音色表现希望和期盼。

在情感表达上, 此词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故国的思念之情, 演唱者需要通过情感表达的技巧, 将词中的深情厚意传达给观众。 同时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 音乐的起伏等手法, 使音乐更加贴合词的意境, 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音域控制上,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音域较宽,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域控制能力, 以应对高低音的转换, 并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在呼吸控制上, 演唱此词时, 演唱者需要掌握呼吸的节奏和深浅, 使得音乐表现更加自然流畅, 不受呼吸的限制。

在音乐情感的转化上, 在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时, 演唱者需要灵活运用音乐情感的转化技巧, 使音乐从悲伤的旋律转化到希望的音调, 表现出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二) 歌曲情感的传达与表现

《春花秋月何时了》 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传达出浓烈的怀旧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在声乐表演中, 演唱者需要通过情感的传达和表现来展现这首词的内涵和意境。

首先是怀旧之情的传达, 此词的主题是怀旧, 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在演唱时, 演唱者需要通过音色、 声音的抑扬顿挫、 音乐的起伏等手法,将词人内心的怀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5]。 音乐的情感起伏可以呈现出词人悲伤、 哀怨、 无奈的情感变化, 使听众感受到怀旧情感的强烈冲击。

其次是对故国的眷恋, 词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句, 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在演唱时,演唱者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细腻表现, 将这份眷恋之情展现出来。 音乐中可以用一些悠扬的旋律和节奏, 使听众感受到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然后是具体情节的表现, 词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通过具体情节的描写,传达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在演唱时, 演唱者可以通过声音的细腻处理和情感的把握, 将这些具体情节表现得生动真实, 使听众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词中的情感变化。

最后是一江春水的意象, 词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过一江春水的意象, 表达了词人的愁绪与无奈。 在演唱时, 演唱者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情感的处理, 将这种愁绪和无奈的感觉传达给听众, 使他们产生共鸣。

(三) 演唱者的个性与风采

在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 演唱者的个性与风采对于表现词曲的韵味和情感至关重要。

演唱者需要有细腻的情感把握和对词曲内涵的深刻理解, 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去演绎这首词, 让听众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韵味的独特。 这首词的音乐风格较为抒情婉转, 需要演唱者有较好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巧, 能够运用声音的变化和音乐的起伏, 将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深情而动人。 演唱者应该有独特的音乐风采, 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使整首歌曲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演唱者在演绎 《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 应该对词曲有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能够深入挖掘词曲的内涵和意蕴, 从而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融入其中, 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和感觉。 演唱者的个性化表现不仅体现在声音和音乐表现上, 更体现在对词曲的理解和诠释上。

四、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传承与演变

(一) 歌曲在历史时期的演绎与影响

自李煜创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之后, 这首词作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和传颂。 在宋代, 这首词被广为传颂, 并成为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 多有演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首词曲不仅在文人雅士间传颂, 也逐渐进入民间。 在明清时期, 这首词作被更多的民间艺人演绎, 成为戏曲演出、 民间歌唱的常见曲目之一。 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切的情感让人们为之动容, 影响逐渐扩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 在20 世纪以后仍然得到广泛演绎和传承。 众多优秀的歌手、 音乐家和戏剧演员都曾将这首词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将其中的深情厚谊和对往事的思念表现得深刻动人。 这首词曲也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得到展现,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 歌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为一首古代经典的艺术歌曲,在当代依然保持着活力, 并且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展现出新的魅力。

在当代, 虽然有许多新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出现, 但《春花秋月何时了》 仍然得到传承和演绎。 许多优秀的歌手和音乐家将这首经典歌曲带入现代, 通过新的演唱方式和音乐元素, 使其更符合当代听众的口味, 同时保持着原有的古典美和深情内涵[6]。

在传承的基础上, 许多音乐人对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进行创新, 尝试将其融合进不同的音乐风格中。 比如, 将古典曲调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 加入现代编曲和演唱方式, 使其更贴近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 一些音乐人还通过合作创作、 舞台表演等方式, 使这首古代艺术歌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虽然时代变迁, 但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魅力依然不减。 许多青年歌手将这首经典歌曲传承下来, 并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中, 进行创新演绎。 例如, 一些歌手利用现代音乐的编曲手法, 赋予歌曲更多的时尚元素和流行风格, 使得年轻听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7]。 同时,一些音乐教育机构也将 《春花秋月何时了》 纳入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词艺术的理解和传承。

(三) 推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途径和策略

要推广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样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策略, 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喜爱这一文化瑰宝。

1.教育推广

在学校和教育机构中, 可以通过音乐教育课程, 将《春花秋月何时了》 纳入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词曲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培养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兴趣。

2.文化节庆

在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中, 安排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的节目, 让观众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艺术的魅力, 激发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兴趣。 在传统文化活动中, 如古诗词诵读会、 戏曲演出等, 安排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与其他古典文艺形式相互融合, 为观众呈现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3.线上音乐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将 《春花秋月何时了》 等古诗词艺术歌曲上传到各大音乐平台, 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欣赏和收听。 同时, 配上歌词解读和背后故事的介绍, 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4.跨界合作

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 演员、 导演等进行跨界合作, 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融入电影、 电视剧、 舞台剧等作品中, 使其融入更广泛的文化场景, 吸引更多观众。

通过以上途径和策略的综合应用, 可以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样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走出象牙塔, 走进千家万户, 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 使其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也能让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瑰宝继续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代表和使者。

结 语

总而言之, 《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 集中体现了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完美融合。 其优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其成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深入了解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也让我们意识到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 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样的艺术形式, 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吸引更多人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故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春花秋月望西楼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