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对比
2024-04-14梁杰
梁 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 崇左 532500)
桉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速生树种,为进一步缩减造林成本,通常在砍伐后会引入萌芽更新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再营林1-2代萌芽林,其长势与植苗林并无太大差异。但就目前来说,在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方面还缺少具体、深入的研究成果,不利于桉树种植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桉树种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两种造林方式在生长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此来指导桉树栽培进程,以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 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概述
尾叶桉生长迅速、制浆性能优良,在华南地区被广泛种植,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种植方式,其中前者是按照整地、基肥、植苗常规步骤而种植的桉树苗木,后者则是由伐根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即在原有林木砍伐的基础上重新栽种以强化培育效果的栽种方法,有时也泛指由无性更新所形成的林分,两种种植方式各有优劣,在相同种植密度时,植苗林在生产力创造上强于萌芽林。但树木生长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看种植密度来加以评价[1]。如在相关研究中显示,创造同样的种植环境,植苗林生长状况反而不如萌芽林,且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林木生长状况会产生更大的差距,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相差甚大[2]。
2 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生长量对比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生长量对比时从树木的胸径生长、树高、径级分布3个方面进行。生长量对比时,应在创造同样生长环境、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开,关注以下要点内容。
选择桉树种类:根据广西的地域特征来说,尽量选择本地桉树类型,其中广林巨尾桉广西林科院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要素专一培育的树种,因此相对于其他桉树类型来说,在生长趋势、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文亦以该品种作为研究种类。
开辟种植环境:选择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作为试验探究地,通过实地调研,确认当地土壤包括红土红壤、石灰石、砾石等类型,土壤呈微酸性;林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气候区,日照充足,在降雨量、温湿度等方面皆能满足桉树种植所需。在林场内开辟出2个20 m×20 m的地块,分别标记为林Ⅰ、林Ⅱ,2个地块原本种植的皆是巨尾桉,后续在砍伐后分别采用2种更新种植方法种植,种植时间、种植工具等全部一致,避免因此而带来生产量误差。
设定种植密度:林Ⅰ、林Ⅱ两个地块的种植密度分别设定为2 500株/hm2、1 250株/hm2;林Ⅰ保留密度方面,植苗木为2 080株/hm2,萌芽林为2 068株/hm2,林Ⅱ保留密度方面,植苗木为1 112株/hm2,萌芽林为1 117株/hm2。
苗木筛选:苗木本身质量亦会影响到最终的种植成果,本研究精选桉树苗木,确保不存在较大差异,以避免影响到后续对比进程。
2.2 桉树高度对比
根据广西近些年的桉树种植数据来说,种植密度不同,林分高度增长量亦会有所不同。关注以下要点。
在种植的第1年,植苗林林分高度超过5 m,林木高度超过7 m,萌芽林高度7.9 m。第2、第3年,不同更新种植类型树高并未产生较大差异,但增长趋势表现出一定不同,1年生植苗林Ⅰ、1年生植苗林Ⅱ高度分别为5.6 m、5.8 m,1年生萌芽林Ⅰ、1年生萌芽林Ⅱ总树长分别为7.7 m、7.9 m,可以看出1年生植苗林Ⅱ、萌芽林Ⅱ生长高度超出植苗林Ⅰ、萌芽林Ⅰ,但是幅度有限,这表示再生模式、外部环境一致,造林密度不同,对桉树前期生长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第2年,桉树高度增长量出现变化,虽然林Ⅰ、林Ⅱ中的植苗林、萌芽林高度皆在增长,但就增长幅度来说,林Ⅰ始终小于林Ⅱ,经测量,林Ⅰ中2年生植苗林高度达到11.5 m,比林Ⅱ中的植苗林低0.4 m,林Ⅰ中的萌芽林总高生长为13.4 m,比林Ⅱ低0.4 m;3年生植苗林中林Ⅰ的总高度生长为14.7 m,比林Ⅱ低0.3 m,林Ⅰ中的萌芽林总高度生长15.7 m,比林Ⅱ高0.5 m;林Ⅰ中4年生植苗林的总高度生长为16.6 m,低于林Ⅱ植苗林0.4 m,林Ⅰ中萌芽林的总高度生长为17.6 m,比林Ⅱ低0.5 m。
观察以上林木高度变化可知,造林密度对桉树树高的影响,会在种植后期加以显现,其中萌芽林的生长态势更好,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萌芽林的长势始终高于植苗林。此外在林分高度方面,植苗林林分高度增长趋势有先增后减的迹象,树木种植第1年,进入小幅度的攀爬阶段,即本年桉树林木生长速度是快于其他年份的,这与桉树增长特征契合,种植第2年增长峰值为5.9 m、6.1 m,第2年林分高度增长会伴随林分年龄增长而出现增幅减小趋势,持续增长量1.9 m、2.0 m。实地勘探可以发现,凌晨时增长趋势比较明显,但时间短,后期增长速度逐步缓慢。结合萌芽林树高连续增长曲线加以分析,树高持续增长趋势会在林龄增长时有所下降,大致在树高增长到7.9 m时增幅变缓。虽然林木每年的树高增长在后续都会逐步变慢,但就整体而言,萌芽林树高增长超过植苗林。
2.3 桉树胸径对比
观察两种种植方式下的林木胸径生长量变化情况,具体如下。
植苗林胸径在第2年增长最快,萌芽林在第1年增长最快;林分生长初期(即第1年)胸径增长速度最快,其中苗龄林分胸径增长幅度处于1.2~4.3 cm,萌芽林胸径增长幅度在1.8~2.4 cm。在同种栽种模式下,造林密度不同,在第1年胸径增幅林Ⅰ比林Ⅱ小0.1 cm,未出现较大差距;但从第2年开始,林分Ⅱ的胸径总生长量为8.0 cm,比植苗林Ⅰ的胸径大0.2 cm,二者胸径增长幅度差异开始出现,林Ⅰ、林Ⅱ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7.8 cm、8.0 cm;第3年,林Ⅰ、林Ⅱ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9.7 cm、10.1 cm;第4年,林Ⅰ、林Ⅱ的胸径生长量分别为11.5 cm、12.0 cm,差距进一步增大。
从林木胸径总生长量来分析,第1年,萌芽林Ⅰ胸径总生长量超出萌芽林Ⅱ大约1 cm,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萌芽林Ⅱ的胸径增长量是超过萌芽林Ⅰ的,在种植的第四年,萌芽林Ⅱ胸径的生长量已经超过萌芽林Ⅰ大约7 cm。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萌芽林和植苗林林分胸径都从第2年开始产生较大差异,如萌芽林Ⅱ胸径超出植苗林胸径6 cm。分析胸径生长规律,在未来林分生长时,不同的再生方法,林分胸径的总生长差异都会出现逐渐增大的迹象[3]。
萌芽林胸径生长总和超过植苗林胸径总和,且会在早期即出现比较明显的差距,以四年生桉树为例,按照林Ⅱ密度种植的植物,萌芽林、植苗林胸径总生长量分别为12.8 cm、11.5 cm。不过虽然差距明显,但是成长规律比较类似,2种种植方式胸径在早期增长较快,后续增长逐步平缓。总结两种种植方式下的桉树胸径增长情况,发现在造林密度、种植方式影响下,4年生林分胸径年生长量最小为1.2 cm;在萌芽林林龄增长过程中,胸径年生长量逐步减小,进入第4年达到最低值1.8 cm,对比植苗林,萌芽林胸径增长到后期时保持稳定,植苗林胸径在增长到高峰后回落,林分胸径在持续增长后趋于缓慢[4]。
2.4 桉树径级分布对比
桉树林分直径等级分布亦能有效反映林分生长与结构状态,在以上2种种植方式中,以4年生林木为研究对象,其直径等级分布具体如下表1所示,对于不同直径下的峰值加以对比,发现不同造林密度、种植方式下,径级峰值皆是在12层面直径处,即直径12 cm的桉树在种植的林木中占比最多,在植苗林种植方式下,2 500株/hm2下的578棵/hm2,1 250株/hm2下的268棵/hm2,萌芽林种植方式下,2 500株/hm2下的598棵/hm2,1 250株/hm2下的289棵/hm2[5]。结合表1中数据可知,林分直径等级整体分布情况为:大直径等级、小直径等级桉树数量比较少,处于中直径等级的桉树数量比较多,且可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桉树林分直径级分布曲线,植苗林Ⅰ、萌芽林Ⅰ直径分级分布曲线、整态分布曲线不存在较大差异,峰值在12 cm直径级,代表造林密度、种植方式对林木直径等级分布不会产生过多影响;从直径等级分布情况来说,整体比较均匀,中间多、两端少,就萌芽林来说,12 cm直径级别的树木数量最多,小直径林木数量对比植苗林来说较少,大直径林木数量则是更多[6]。综合表中显示的数据,萌芽林具备更好的培育前景,可优先选择。
表1 不同种植方式下径级分布表
2.5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对比植苗林、萌芽林这两种种植模式,萌芽林不论是在苗木高度、胸径还是径级上都是有着明显优势的,故而从广西的实际种植情况来说,应优先选择萌芽林种植方式,但其生长量高不意味着其带来的收益高,还应进行有效的经济效益比对,得到综合的比对结果。
3 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经济效益比对
结合广西桉树种植的经验与市场情况,前3年萌芽林造林成本1万元/hm2左右、植苗林造林成本为1.6万元/hm2左右,在分析其经济效益时,可从成本支出、收益两个方面。支出方面主要是林木前期种植、砍伐、运输、人工设备等,而收益主要是砍伐后的各个环节,具体如下表2所示。在进入种植第4年时,可以发现随着出材量增加,木材收入增加,所需的运输费用、销售费用亦会同比增加,其中植苗林增加幅度更加明显。但植苗林在采运、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是超过萌芽林的,综合比较其利润相对小[7]。进入第6年,萌芽林年均利润在58 000~72 000元/hm2浮动,而植苗林年均利润则在55 000~75 000元/hm2浮动,且在第六年时两种种植方式所带来的利润基本持平。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萌芽林的整体利润是在第5年时达到峰值72 000元/hm2左右,后续呈逐步回落趋势。这与萌芽林的培育方式有关,超过6年,苗木趋于枯萎,已经不具备培育价值。而植苗林整体利润是在第8年时达到峰值,接近75 000元/hm2,而在第8年萌芽林的利润只有接近59 000元/hm2,差距较大,这种种植方式的稳定性、长远性优势在此刻凸显出来,随着年份的增加,会让利润空间不断拓展。由此可根据林木种植规划来选择所需种植方式,若是种植年限不超过5年,则以萌芽林为主要种植方式;若是种植年限达到8年,则以植苗林来作为主要种植方式。
表2 经济效益分析图
4 结语
文章就桉树植苗林和桉树萌芽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对比展开了综合论述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萌芽林林分体积在相应区间内会随着保留树木数量的增长而增长,故而在选择萌芽林种植方式时,应结合实际,适当保留原树木,若单株体积直径、树高、胸径等过高,可能会影响到生长量,因此应根据当地的种植经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后续的经济效益对比中能发现,6年种植树龄前,萌芽林种植方式下的桉树,其单株体积、树高、胸径等皆超过了植苗林,经济效益也会相对较高;但在第6年时持平,后续萌芽林在生长上会走向衰弱,而植苗林则能培育为更大径材的树木,经济效益也会持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