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2024-04-14李肇毅

教育界·A 2024年6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借此了解美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文化理解素养。美术鉴赏教学是学生发展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依托。在实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以美术作品为基础,以文化理解素养培养为目标,应用适宜的策略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文化理解素养。基于此,文章介绍基于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文化理解素养;鉴赏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肇毅(1972—),男,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概括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阐述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维度,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通过发展文化理解素养,学生可以认知美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感受中华美术文化的魅力,建立中华文化认同,学会尊重美术作品中的多样文化。美术鉴赏课是学生发展文化理解素养的依托。对此,在实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的时机,以文化理解素养为重点,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应用如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一、跨学科教学,建构文化认知体系

文化理解素养不仅存在于美术学科,还存在于其他学科,如语文学科、音乐学科、历史学科等。这意味着,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时,教师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入丰富的文化内容,助力学生建构文化认知体系,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一)结合诗画,体会文化情感

美术与文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王维的诗作就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一体,恰好增强了绘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诗和画之间的关系,引入语文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诗词的经验鉴赏美术作品,从而感受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以《洛神赋图》为例。这幅作品不仅表现出曹植《洛神赋》中的场景,还传递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在学习语文学科时,学生已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洛神赋》,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品味其中的深情。于是,在课堂教学前,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动画,动态展现《洛神赋图》中的场景。在课堂上,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动画,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场景中。在学生体验《洛神赋图》的场景之际,笔者深情地吟诵《洛神赋》,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在已有认知的支撑下,学生体验《洛神赋图》中邂逅、定情、情变、分离等过程,深刻感受画作惆怅的情意,为深入品味画作的文化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史料,了解文化背景

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文化现象,体会文化内涵[1]。文化现象是学生体会文化内涵的载体。了解文化现象,离不开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典故或历史事件。如通过了解历史典故,学生可以走进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中,细心观察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由此更好地认知美术作品,增強文化理解素养。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史料,助力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这幅作品展现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和市井风俗,表达美好而真切的人文情怀。倘若学生不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情况,就难以感受这种人文情怀。在课前,笔者利用网络搜集北宋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认真整理。在课堂上,笔者把握教学时机,向学生呈现历史信息。在历史信息的作用下,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中,从不同角度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情况。然后,笔者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储备。最后,笔者鼓励学生分析《清明上河图》,感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体会美好而真切的人文情怀,增强文化理解素养。

二、多种方式鉴赏,理解中外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是运用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由此提高艺术品位的活动。采用多种方式鉴赏美术作品和现象是学生提升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要以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为基础,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促使学生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一)应用形式鉴赏法,理解文化内容

形式鉴赏法是指关注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的鉴赏方式。艺术形式是文化内容的载体[2]。应用形式鉴赏法,学生可以借助作品的形式发现、描述其中的文化内容,由此建构文化认知,发展文化理解素养。基于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应以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为基础,以其中的文化内容为抓手,向学生提出问题,驱动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式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容。

以《捣练图》为例。该作品的文化内容丰富,而服饰文化是其中的重点。形制、纹样、颜色和妆饰是服饰文化的具体表现。于是,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放大《捣练图》,展示其中服饰的细节;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仕女的服饰形制是什么样子的?服饰上有什么样的纹样?服饰上的纹样颜色不尽相同,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在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鉴赏时间。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仕女的服饰,并迁移已有认知,直观地了解其形制、纹样、颜色和妆饰,初步理解服饰文化。之后,笔者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表述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仕女的服饰以裙、衫、帔为主。”笔者对此进行肯定,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在讲到帔时,笔者展示《步辇图》《簪花仕女图》等;同时,笔者介绍帔的风格演变情况。一些学生自发地迁移历史知识,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思索帔的演变原因。

实践表明,通过形式鉴赏,学生能感受仕女服饰的精美、了解仕女服饰的特点,由此丰富服饰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二)应用比较鉴赏法,了解文化差异

比较鉴赏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美术作品的各要素,了解文化差异的一种鉴赏方式[3]。应用比较鉴赏法,学生可以在发现文化差异的同时,学会尊重中外美术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态度,增强文化理解素养。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鉴赏,从而了解文化差异。

以《韩熙载夜宴图》和《最后的晚餐》为例。这两幅作品展现中外绘画艺术的时空观。《韩熙载夜宴图》利用屏风等物品串联不同的场景。各个场景看似分开,实为一体,凸显了动态的时空观。《最后的晚餐》则展现静态的时空观。基于此,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展示这两幅美术作品,并为学生布置任务:“小组合作鉴赏这两幅作品,分析它们各自描绘的场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这两幅美术作品,细心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描述作品的场景,介绍其各自的时空状态。在学生发表看法后,笔者把握时机,结合作品详细介绍中西方绘画在空间意识上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但能了解中西方绘画的艺术时空观、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还能品味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强审美判断能力。

三、创设情境,丰富文化理解体验

创设情境是教师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利用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丰富文化理解体验,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文化理解是一项以思维为主的活动[4]。在缺乏思维的情况下,学生难以透过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感知文化。问题情境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以中西绘画语言风格的差异为例。在教学时,笔者围绕中西绘画色彩语言差异、线条与体块差异和素材选择差异,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在讲到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语言差异时,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千里江山图》和《威文荷公园》两幅美术作品。美丽的画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学生欣赏作品之际,笔者顺势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各自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场景的色彩有怎样的差异?”问题为学生指明了鉴赏的方向。于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色彩上,边观察边思考。之后,笔者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介绍这两幅作品的色彩差异。有的学生说:“《千里江山图》主要使用青、绿两色,色彩鲜艳。《威文荷公园》色彩明暗对比明显,与《千里江山图》相比,其色彩较为暗淡。”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分析这两幅作品的色彩特点。学生边听、边看,完善认知。接着,笔者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现《千里江山图》和《潇湘图》,引导学生对比青绿山水作品和水墨山水作品的色彩差异。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迁移已有认知,认真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之处。

如此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鉴赏美术作品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内容,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素养。

(二)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学生化身为美术作品中的人物,模仿其言行的活动。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迁移已有认知,借助自身的经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由此加深文化体会,发展文化理解素养。在实施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引导学生扮演美术作品中的角色。

以《捣练图》和《春》为例。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捣练图》和《春》两幅美术作品。笔者布置角色扮演任务:“请两个小组合作,一组还原《捣练图》的场景,一组还原《春》的场景。在还原场景时,请从姿态、神情等方面入手,展现女性之美。”在角色扮演之前,各组成员迁移已有认知,结合作品的社会背景、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和分工等,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为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奠定基础。在学生表演之后,笔者鼓励各组介绍创作背景、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和特点等内容。在学生介绍时,笔者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如此做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学用结合的机会,还能使学生发展文化理解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一门具有育人性的学科,承载着以文化人的重任。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不仅可以增强美术学科教学的育人性,还可以使学生突破表层化鉴赏的束缚,深入感悟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受到文化的滋养,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基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更新自身的育人理念,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在教学相长的情况下,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鉴于此,在实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立足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关注文化理解素养,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和现象,由此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加深文化体会,潜移默化地发展文化理解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慧娴.西方古典绘画鉴赏教学对提升高中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

[2]陈璐佳.关注文化理解增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名师在线,2020(35):90-91.

[3]杨雨霏.发展高中生文化理解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4]刘识芳.文化理解:高中美术鉴赏课涵养提升:以湘版美术《新的实验》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8):87-88.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比较鉴赏在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