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作为不易
2024-04-14庄西真
庄西真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的家在山东莒南,沭河西岸的一个600多人口的普通村庄,小是小了点,但也属于毛主席所说的“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的农村。村子距离镇政府驻地8里路,距离县城50多里路(最近的县城),距离临沂市100余里路(最近的城市)。因为父母一直住在村里,所以我每年的寒暑假总要回去住几天,主要是看看父母、陪父母说说话,也捎带着了解了解老邻老居、兄弟爷们的生活生计,看看村子里的旧貌新颜。
2024年春节,学校里放寒假,我和往年一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腊月廿九,我回的父母家。也就在我回老家的前几天,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2004年以来的第21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可见“三农”问题在决策者眼中是多么的重要。仔细学习今年的一号文件,与往年的系列一号文件比对,有新理念,也有老提法,比如粮食安全问题、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前几年的一号文件中就一再强调,这充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有多么的不容易。
利用在家里的几天功夫,我从父母和来串门的老少爷们口中了解了一些我们村和附近周围村庄的一些情况。与往年比较,有一些新趋势(比如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今年在城里务工的人回村的时间比往年早,都说活不好找),更多的还是老大难:年轻人不种田(主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种地)、种田难挣钱。
我们这地方的村庄比较密集,隔三五里路就有一个村庄,平原居多,间有丘陵,无水田山地。人多地少(人均一亩地)是典型的特点(在别的地方存在的土地撂荒现象我们老家这里没有)。村子里没有企业(不像我工作的苏南地区的村庄,有村办企业、小微企业)、无集体经济积累。村里人以农业为主业,农业又以种植为主,根据所种内容,种植又分为种粮食作物和大棚种植的经济作物(西瓜、草莓和蔬菜)两种,后者比前者收入略多。下面是我了解的我们村子里种地的投入和收入情况。
先看粮食种植的成本收入明细:按照一亩地计算,种小麦的投入有,化肥300元/亩、种子60元/亩、水电(浇地)50元/亩、农机(耕地+播种+收割)240元/亩、农药50元/亩,合计700元。正常年景,高产田和低产田合在一起统计,亩产平均900斤,2023年小麦收购均价是1.30元/斤,这样的话,在我们村子里,种一亩小麦的收入是1 170元,扣去投入的700元,净收入470元。小麦收获后,再种玉米,种一亩玉米的投入和种一亩小麦相当,玉米亩产量比小麦略高,收购价却比小麦低一些,两两相抵,种一亩玉米的收入和小麦差不多。按照一年两季算,全年种粮收入是940元/亩+150元/亩/年(国家种粮补贴),合计1 090元。
再看大棚种植(以西瓜)的成本收入明细:建大棚的前期投入不算,大棚建起来以后投入使用后的成本,按照一茬西瓜計算如下:大棚折旧1 000元/年、化肥500元/茬、种苗1 000元/茬、农药300元/茬、地膜60元/茬、农机使用费80元/茬、浇灌用电50元/茬、更换大棚塑料薄膜材料及人工费用300元/亩(每年都要换一次),以上各项相加3 000多元。一亩大棚种一茬正常情况下可收成品瓜1 000个左右,按照7元/个计算,合计收入7 000元左右。扣去成本,种一亩大棚一茬西瓜的收入接近4 000元,一年两茬,种一茬西瓜,再加一茬蔬菜(辣椒),两茬合计收入9 000元左右。上边说的种粮食和大棚种植的收入,都是在无重大自然灾害、市场无重大波动的情况下的收入,也不包括个人投入的劳动时间和人力资本。
总体上看,农业收益一直在低位徘徊,近年甚至趋于下降。农资(如化肥、种子等)价格持续上涨,耕地、收割已实现机械化和货币化,粮价却长期低迷。分散的小农户种地很难致富,其收入满足农村家庭日常开支、子女教育和人情世事等开支都难。不管是种粮食、还是种植经济作物(大棚类蔬菜),小农家庭只有进行必要的土地流转,多种地且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才会有数万元的年收入。多种地和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涉及农资农技、存储运输、市场销售、资金筹措、劳务雇佣、信息收集、风险化解、技能培训等因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起码在我们这里没有大的进展。
村子里的人都说,要想增加收入,还是得离开村子,到城市里打工。我深以为然,像我们这样禀赋的地方,只有城市化、工业化,才能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土地流转后适度的规模经营也才有可能。这既支撑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提升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还能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看看我们国家,三农问题解决好的地区,无一不是工业发展好的地区,浙江省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