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

2024-04-14郑勤华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要素建模核心

郑勤华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来,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改革就成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核心抓手。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并解答“技术可以在什么条件下赋能”“技术赋能的内容是什么”“技术如何赋能”三个基本问题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持续迭代,方能利用技术提高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而可操作的定义和建模,是技术为评价赋能的核心。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期待他们掌握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知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等要素。技术赋能这些要素的评价,首先要对其内隐特质和外显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描述性定义。例如,创新能力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能否细分为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如何描述,是否存在解释上的歧义等。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与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提供与时俱进的、准确清晰的定义。否则,技术的贸然进入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目标的南辕北辙。我们需要将这些领域明确且易于操作的知识技能与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智能评价技术结合起来,不断迭代、修正理论和数据模型,从而构建起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科学逻辑。

深度融入教育场景,构造可用、易用的评价工具和活动体系是技术赋能评价的能力基础。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改革涉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建模和应用。它需要发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以复杂的、非良构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为中心记录学生表现,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精准评价,并为进一步干预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挖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数据体系,进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融入教育场景的、可用且易用的评价活动体系,是实现技术赋能的关键能力支撑。

过程性记录和结果性诊断的有机融合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实施战略。当前,基于各种过程性档案的评价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亮点。这类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在于过程性写实记录。虽然技术提升了过程性数据采集的便捷性、连续性,但在深入诊断学生发展状况以及指引未来学习方向方面,其作用仍显不足。如何利用技术深化对学生的客观评估,增强基于专业理论和评价技术的诊断能力,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重要着力点。只有有机整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诊断,方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核心保障。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核心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数据的主体确权、隐私保护以及采集和分析的标准化,是我们一直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數据伦理和安全问题是应用技术时需要被认真对待的“双刃剑”命题。最后,如何将科学的理论基础、稳定的数据采集方案、精准的教育建模算法融合,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标准,从而让技术赋能的学生评价成为一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横向可比较、纵向可增值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也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核心保障。

总之,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和评价思想的前沿性在一起就应然发生快速的融合,而是需要逐步在复杂的教育系统中通过理论、技术、实践应用的不断迭代,探寻适应性的发展路径。教育发展的数字化战略,需要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进入教育场景的不可替代性,也要认识到借助技术变革教育体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技术赋能学生评价,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要素建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