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造“客厅”*
——小班幼儿课程故事

2024-04-14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山观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垫子活动室围栏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山观中心幼儿园 周 琼

开学好几天了,汐汐还是在门口拉着奶奶的手不肯放,一直喊着:“奶奶、奶奶……”笔者好不容易把她哄到了活动室,她还是控制不住伤心的情绪,哇哇大哭,边哭边喊:“我要奶奶,我想回家!”涵涵看汐汐哭得伤心,拿着纸巾给她擦眼泪,边擦边安慰她:“别哭了,我妈妈告诉我小一班也是我们的家。我们有两个家了。”汐汐听了,愣了一下,伤心地回答:“不是,这不是我的家,不一样,不一样!”笔者抱着汐汐安慰她,和她一起玩她的布娃娃,她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了。

一、家和幼儿园一样吗?

汐汐的话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幼儿心中,家是什么?幼儿园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和家有什么区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想法,笔者进行了亲子调查。

经过统计与分析亲子调查问卷,笔者发现幼儿对家的依恋很深:家是幼儿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地方。幼儿每天从家里出发上学,放学后就要回家。在家里有妈妈的照顾、爸爸的臂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每天家里会有饭香、有欢笑……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幼儿不认识教师、阿姨,还有很多陌生的同伴。幼儿在幼儿园时感到害怕和不安。一些幼儿认为:家和幼儿园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家里有家人,幼儿园里有教师、同伴;家里有玩具,幼儿园里有更多的玩具……另外,细心的幼儿还发现幼儿园和家在布局上很相似,有厕所、有小床……

当大家在一起交流时,肉肉说:“那我家里还有厨房、阳台、客厅呢,活动室里没有。我想把活动室变得和我家一模一样。”他的话刚说完,其他幼儿也激动起来:“我也想!”“我也想!”……于是,笔者和班级幼儿决定改造我们的活动室,让它真正变成“家”。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对幼儿来说,他们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这是他们产生分离焦虑的首要原因。当他们表现出分离焦虑时,笔者认同他们的情绪,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幼儿能否适应新环境,通常取决于他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的实际感受,比如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情感需要是否受到关注,等等。由于小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差,笔者借助亲子调查,了解幼儿对家和幼儿园的不同看法。当幼儿提出想要把活动室改造成“家”的时候,笔者积极地给予回应,满足他们的需求,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

二、“客厅”愿望清单

怎么改造活动室?从哪里开始改造?……笔者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后将活动室和自己的家做对比。经过对比,幼儿发现活动室中间的区域和家里的客厅最相似。笔者和幼儿就决定从改造“客厅”开始。

为了让我们的改造更有计划、更有条理,笔者要求幼儿先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客厅,请家长帮助拍照记录客厅的模样。为了打造班级专属的“客厅”,我们采用集体交流的形式,要求全班幼儿分享自己家的客厅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因为是自己熟悉的环境,每个幼儿介绍起来头头是道。交流过程中,笔者挑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客厅里物品摆放的位置,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到了设计“客厅”的时候,全班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在一旁用便笺纸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平时上课坐的区域用来摆放游戏垫,和家里一样,对着大电视;游戏垫要大大的,上面要放喜欢的毛绒玩具,还要放上小枕头,就感觉在家里一样;后面靠墙的位置摆放学习桌;空调边放个漂亮的落地灯,就更有家的氛围了……根据幼儿的想法,笔者帮助幼儿绘制了“我家的客厅”设计图,并准备按照设计图进行改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教师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幼儿只有在自主自愿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地感受、自然地表现以及自发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幼儿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幼儿提出要把活动室改成“家”,笔者没有一手包办,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改造自己的“家”。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改造活动,观察、对比、讨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主自愿地参与活动。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客厅的经验和表述,仅停留在有什么东西的层面。为了让“客厅”布局更合理,笔者借助他们带来的照片,引导他们具体观察每样物品摆放的位置,丰富他们的经验,帮助他们简单了解空间布局。

三、“出走”的玩具和小脚丫

按照设计图,班级“客厅”的改造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客厅”中央铺上了大大的游戏垫后,幼儿在游戏垫上用抱枕骑马、用积木扫雷、给娃娃喂食,可是经常会有幼儿抱怨玩具车冲出了垫子,他们要光着脚在活动室里追玩具。笔者和幼儿一起交流:“为什么玩具车离开垫子了?”洋洋认为是推玩具车时太用力了,涵涵觉得垫子太小了,飞飞建议要在垫子中间玩。笔者将幼儿的建议记录下来,并试着改善,但是玩具车冲出垫子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玩具和小脚丫“出走”的情况还是存在。

随后在户外拍球的时候,细心的洋洋发现滚落的球滚到墙边就停下了。洋洋向笔者讲了他的发现,通过交流,大家知道了原来是围墙挡住了球。“我们也给垫子做个围墙,这样玩具就不会跑出去了。”洋洋说。这是个好办法,那什么材料合适呢?笔者让幼儿自己去找材料。果果说用椅子或桌子把垫子围起来,他和几个同伴一起尝试,发现有时候玩具会从桌子或椅子下的空档“跑”出去。他们又将桌子和椅子倒下来放,可那样放实在太危险了,而且搬走了桌子和椅子,会影响其他同伴游戏。

一次,中班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用牛奶盒围了一个球场。笔者用手机拍下来,和班级幼儿一起欣赏。小宝立刻提议用牛奶盒做围墙。笔者鼓励幼儿试一试。幼儿经过操作,发现每天要把牛奶盒从走廊搬过来,一个个摆放在垫子周围,用完再搬出去,这占用了他们游戏的时间。而且,牛奶盒做的围墙很容易滑动,又经常坍塌。笔者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再想想办法。飞飞说经常看到教师用双面胶、胶枪粘东西,可以试一试。笔者给他们提供材料,鼓励他们自己操作。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牛奶盒比较轻,垫子上又有很多人,牛奶盒做的围墙容易被幼儿挤歪或撞坏,需要幼儿一直修补。几次游戏后,牛奶盒变得破破烂烂,而且女孩觉得牛奶盒做的围墙不好看。

一天,妮妮带来了一张她小时候在客厅地垫上玩的照片。妮妮介绍说,小时候为了保护她,爸爸妈妈就在地垫周围放了围栏。她提议在“客厅”的垫子旁边加上一圈家用的围栏。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笠笠回家跟他妈妈说了班级“客厅”的事情,他妈妈大方地把他小时候用的围栏提供给我们。大家一起组装围栏,一起实验,一起观察。这个围栏果然很牢固,不像牛奶盒那么容易倒,又安全又美观,取放也方便。有了围栏,玩具不再乱跑了,幼儿开心又满意。改造完成后,幼儿变成了小主人,每天自己铺垫子、摆围栏,玩得不亦乐乎!

相比教师创设好活动空间等待幼儿进入,幼儿亲自参与活动空间创设,更能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获得真实的游戏体验,并引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玩具“出走”,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笔者作为教师,适度“退位”和“放权”,让幼儿参与游戏区空间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找材料、想办法解决问题。几次尝试受挫后,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在笔者的鼓励和支持下,迁移了自己的经验,完成了空间的改造。

后续一段时间,笔者和幼儿对“客厅”的其他区域也进行了改造:建构区太小,每次的作品都不能保留,我们就一起把建构区换到了活动室门口的走廊,同样加上围栏,每次的作品不但能保留下来,而且能让大家看到;学习桌旁边的墙面太高,幼儿作品摆放不方便,我们便一起将旁边的柜面改造成作品陈列区;幼儿想坐在垫子上看书,我们就一起改造了阅读区,铺上垫子,摆上靠枕;科学区太拥挤,我们就把操作材料放置在墙面、柜面,幼儿坐在垫子上也可以游戏……

“客厅”改造完成后,幼儿又着手“改造”其他区域,“小厨房”“小餐厅”“小阳台”等都在不断完善中。

当笔者和幼儿聊起“家”这个话题时,虽然他们仍不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告诉笔者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会手拉手围在一起欣赏班级的“全家福”,手拉手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原来班级就是家庭,教师和同伴就是家人,幸福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猜你喜欢

垫子活动室围栏
恐龙公园
8个教室
梦幻垫子
TBS围栏灭鼠技术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动物园
电子围栏系统在水厂中的应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