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4-04-14苏敏时慧
苏敏 时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人才;学习型人才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相关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成为当下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9年设立以来,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培养产业人才的重要领域。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是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群整体水平的关键。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更是缓解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资源不匹配问题的重要途径。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计划到2025年,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区汽车总产量40%以上。由此可以确认,培养高素质学习型人才符合广西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国际上,职教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例如,德国和美国强调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日本则注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而中国的人才培养则更注重“形而上”理念,但相对忽视了“形而下”实践,并且在治理方式上更倾向于德治,而不是法治[1]。目前我国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认可的主要有4种:五阶段周期循环模式、产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和订单式模式。
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在2021年筹备新能源汽車维修专业时面临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因此,学校采取了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与企业合作,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就业率。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1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标准定位不准确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中职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标准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当前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标准的定位不准确。一些中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现状,及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优势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专业知识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方面实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未来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促进学生未来在行业内可持续发展。
1.2教学内容滞后
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方面,中职院校对新能源行业领域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新能源实际的科技发展进程。很多中职院校的教材和课程设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现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理论分析占据了大量学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空间相对缺乏。此外,复合型和跨专业的知识也较为欠缺。例如,缺乏新能源维修产业所需的经济学、材料学、市场营销学、节能环保知识和国际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2]。
1.3教育方式趋于传统
在教育方式上,中职院校大多依赖填鸭式、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这种重知识传授、轻思考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持续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进而影响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4师生关系缺乏互动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呈现着不对等的关系。教师的权威性过重,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距离,互动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足等问题。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1.5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很多中职院校过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卷面考试成绩,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式的学习习惯,通过死记硬背的习惯来达成卷面考核,缺乏自我思考和自我创新的能力。新能源汽车专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尚未开发和需要继续精进的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应该与传统学科进行区分。因此,中职院校在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之余,要提供大量的实践课程和创新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硬件教学设施。
2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产业领域,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不仅关注传统教学方法,更结合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技术,构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创新多变
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利用东盟区位优势,与汽车产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这不仅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3]。
学界对于培养学习型技能人才的定位已形成共识:中职教育应培养出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并具备持续学习本专业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工具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习工具的使用,如在线课程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工具的使用,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的这些努力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有:以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学习型人才。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广西汽车工业协会和新能源企业协会的平台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为实现自治区优质专业建设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新能源汽车维修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4]。
2.2构建“124”高素质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与汽车行业的紧密联系,我们构建了4个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目标体系旨在明确高素质人才和学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则注重培训学生的新能源汽車维修专业知识素养;实践体系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质量保障体系则确保人才培养符合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参考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们尝试构建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124”高素质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图1)。该模式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这4个部分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
目标体系在模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包括了高素质人才目标和学习型人才目标两个方面。高素质人才目标主要关注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表达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等社会能力,以及自觉性、条理性和独立性等个性素质。学习型人才目标则强调乐学、勤学和会学三个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会学”是核心,要会自己学、思中学和做中学[5]。
培养内容是模式的核心部分,它涵盖了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中,培养内容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质量评价是对整个培养模式的检验和反馈,它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以便对模式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3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用”并重
为了更好地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高素质学习型人才,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搭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高精尖科技理论知识授课体系,搭建了行业领域专业领军车企线上交流平台。
我校在2022年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产学用”的培养方针。这一方针旨在向行业输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并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其中,“产”代表产业的维修生产,“学”代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用”则代表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践平台。
4校企紧密结合
在培养高素质学习型人才方面,我校积极与广西汽车产业协会和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紧密合作,依托两大行业协会的资源和平台,为学校与企业搭建起产教融合的桥梁。通过这一合作,我们不仅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还进一步扩大了学科影响力。
在“124”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强调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学校引进了两大创新创意培养体制:一是中华职业能力大赛创新创新赛项,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创意创新大赛,培养他们的创新应用意识和能力;二是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分模块化锻炼,提升学生在知识模块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6]。
通过完成汽车维修教育与汽车维修产业的无缝对接,我校为汽车维修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培养模式不同于中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转化与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把握与创造价值。
5结束语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师被视为行业紧缺人才,许多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因此,中职院校应该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中职院校应该实时了解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动态,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适应新能源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