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线”走向“在场”: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审视
2024-04-14卢岚
卢 岚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3)
何为元宇宙?郑纬民指出,A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区块链(Blockchain),C是云计算(Cloud),D是大数据(Big Data)。元宇宙是在5G基础上的“A、B、C、D”大聚会[1],是在多项技术紧密嵌套、同向发力的叠加优势上形成的。现有文献倾向于把元宇宙看作互联网化序列中的一个阶段。但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将元宇宙与以往的有关虚拟现实、开放式游戏、VR、AR互联网平台等的概念完全区别开,而更像是一次概念的杂糅与集合[2],因而导致对元宇宙的外观或感觉描绘缺乏一个连贯的愿景。关于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文献也较少涉及从互联网到元宇宙进化时技术赋能的连续性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互联网的进化方向与升级版,元宇宙赋能势必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划出新跑道。本文拟解决问题:为何元宇宙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剧烈震荡远远超过了互联网?人类在技术支持下大量进入元宇宙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完成不同时空中的视觉置换、叠加?元宇宙对人类来说,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线上集会与交流的质量,这是否意味着虚拟的狂欢、现实的荒原?这就需要追踪、审视、思考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之间的诸多问题,诠释元宇宙里错综复杂的多维关系,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一、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技术升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冲击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孪生形态与延伸部分,给人以跃出此刻物理现实的可能。当然,元宇宙在萃取和融合现实世界的同时,依托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变革了人类生存的时空场域,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新方式的产生,也形塑了人类思想行为的新特点,使得主体可以在虚实中自由穿行,元宇宙也因此有了“当下”与“具体”的温度。元宇宙VR与AR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将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带到另一个全新的维度之中,让人们卸下日常生活的重负,而且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技术升维催生了人的连接方式重组
元宇宙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一个现实与虚拟融合的虚拟世界。在元宇宙里,人类能够让“缺席”的肉身以智能身体“在场”(意味着各方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或身体都处在同一个互动场景中。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对话,进化到更为适应人类社会行动实践的深层次空间变革——元宇宙在场对话),并随时“进入”“退出”和“切换”空间,以实现“在场”和“体验”。较之于互联网,元宇宙以其深度沉浸性特征重启技术与身体的关系,实现人的连接方式迭代、重组与升维。
1.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技术升维
元宇宙和此前互联网的最大区别是元宇宙支持实时性。元宇宙是一个持久不断更新的混合现实空间集合,可以映射到不同的地理空间位置,是一种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归档、映射、共享创建的虚拟空间。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点对点分享,相互协作且具有混合现实临场感的复杂系统[2]。其信息资源可以随时“跳转”“回溯”和“联结”。如果说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实现了随时随地与任何人的连接,那么在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元宇宙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在任何场景下皆能“做事”。
作为互联网的升级版,元宇宙所增加的全真互动这一维,使得我们所处的并非全然的虚拟世界,而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改造转化成的新的现实。由此,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乃至人们的思想行为等各要素也构成了元宇宙便捷携带的全息数字产品。简言之,元宇宙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平面信息,而是包含视觉、触觉、动觉等能使人在虚拟实践中发生情感波动,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立体体验。
正因为元宇宙不断重构人类生存的时空场域,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感受到空间厚度与广度的增加,形成了人类生活的新形式。因此,元宇宙促使虚实融合,且数字分身和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用来模拟进行各种各样的思想实验,为我们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实验参考。
2.在元宇宙里,主体以非物质性的“化身”存在,重构了人的连接方式
如果说互联网只是提供了新的环境,以确保能更加轻松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那么元宇宙则是以深度沉浸性特征重启技术与身体的关系,向外以VR、AR等技术装置延伸人类感觉器官,内嵌以赛博格“化身(虚拟化的数字替身)”“在场”,呼吁着一种更加多元的身体观,以诠释人的连接方式的重组与升维。
首先,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元宇宙中获得一种“在场”的知觉体验,一是因为镜像神经系统借助人体的知觉和思维过程,对现实世界中获取的经验进行数字化模拟并投射到了虚拟空间里;二是因为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与人体的神经系统相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觉经验,形塑了一种新的身体实践。这是技术对身体边界的拓展[3]。一旦身体和技术相互交织,那么身体和“在场”便不再捆绑在一起了。于是有了身体的“真身在场”与“化身在场”的说法,线上一个ID即可以表示我们“在场”。就像小说《黑客帝国》中由黑客打造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人人都拥有自己的“化身”和虚拟形象,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虚拟世界,与在里面的朋友们聚会和交流,从“在线”走向了“在场”。
其次,未来元宇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公共网络空间,能够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在这个不受现实时空条件限制、极具临场感的数字空间里,身体以“非物质性”方式存在——“化身”。通过“真身”与“化身”,主体可以在多重时空系统里无缝隙跳转和切换。元宇宙的虚实融合特征,将人们在虚拟时空的体验、社交等元素延伸到现实世界。当然,现实世界中主体的时空感、认知判断也会返回到虚拟空间,让主体走向更多元的形式。在元宇宙里,现实世界中的“真身”、虚拟世界中的“化身”是“二身合一”的。“真身”即本我,“化身”与“真身”在认知、情感、交互体验上具有相通性。
最后,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以身体是否“在场”来表现主体和再现主体时,身体和机器之间依然有一个清晰可辨的“界面”存在,且界面“可见”和“可触”。而在元宇宙里,这个物质界面被隐藏了,血肉之躯似乎被搁置在该虚拟空间之外。在元宇宙里,表现主体与再现主体的分属界面模糊,给人一种到场的幻觉,让用户沉浸在一个极像真实的数字世界中,有身临其境的“在场”感觉,能在身体不在场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在场。
总之,元宇宙借助不同时空的自由拼接与整合,增加了线上集合空间,提升了人际交往质量,实现人连接方式的重组与升维。
(二)元宇宙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境遇
我们借助元宇宙赋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究竟是希望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范式与表达,还是希望它对我们既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再次确认?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弄清在元宇宙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境遇。
1.元宇宙赋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扎根于历史纵深维度展开
互联网思维自从正式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域,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就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更是一种涉及理念、思路与方法调整的系统化思维模式[4]。因此,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思维、智能观乃至今天的元宇宙观,从更广义的角度重新认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日趋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推动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的简单相加状态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状态。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升级版,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各种智能技术,而且由其赋能所营造的数字化生存场域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然而元宇宙里,天马行空的视听体验远不及现实空间与身体在场感传递的价值,且生活的点点滴滴远非数字化可以模拟的,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风险和难度。
另一方面,数据库是数字时代的核心隐喻,借助元宇宙赋能,人们更易通过数据库来检索世界、理解世界、表征世界。如果说数据库是非线性、即刻存储与读取的后现代叙事范式,那么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线性叙事方式存在天然的紧张关系。换言之,元宇宙里天马行空的视听体验与思想政治教育四平八稳的灌输与说教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从线性叙事走向数据库媒介轮番登场的交界处,而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元宇宙虚实沟壑之间的这一现实,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风险。
2.元宇宙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的机会窗口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成为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元宇宙里的数据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片段,还记录了每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期间同时发生的大量的意义生成。而元宇宙凭借超强的计算力与超强的选择匹配性,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可以规避过载的视觉体验所引起的眼花缭乱,从而在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形式乃至教育理念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机会窗口,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新理念、新范式的出现。
此外,元宇宙区别于互联网的特点在于其具身体验与实时交互性特征。借助元宇宙的具身体验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性说理部分以具象化、生动化的形式呈现,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深度认知、理解主流价值观并外化为行为习惯,进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创设与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场景与资源。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与学之间“你说我听”“我打你通”的机械式灌输,基于元宇宙生动的三维沉浸式体验,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地在历史英雄人物的熏陶下成长,并在效仿先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崇高道德使命感。这使得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主动接受、愿意接受,实现从个体认同走向国家认同的内在身份体验的升华,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创新发展,为科学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机会窗口。
总之,元宇宙与现有媒介之间,并非同一维度的迭代,而是对互联网发展的升维过程[5]。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元宇宙所构筑的所谓虚拟与真实这两重世界之间的对峙及其关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认识这种基于网络化数字空间的完全“非物质”化社会交往。它直接关涉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究竟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化平行宇宙,还是全天候的“线上”与“线下”的互嵌,乃至对虚实空间全面贯通的理想蓝图。
二、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技术升维,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
所谓赋能,简单地说,就是给某事物赋予某种能量。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仅包含由实向虚的现实镜像,更有由虚返实的动态拟真。它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变革的同时与元宇宙造就的新思维融为一体。由此,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路,就具体化为由元宇宙所衍生的时空场域和创造力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及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激荡、相互建构的关系。
(一)元宇宙造就的时空场域与创造力,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逻辑驱动力
在从互联网到元宇宙的升级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形态不断嵌入和渗透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社会不同领域,赋能社会生产、教育、交往、消费和治理等各个层面,从而推进社会各领域日趋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6]。由此,元宇宙赋能是以技术的迭代进步、虚实场景的融合与互通,来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则是元宇宙赋能的逻辑必然。
1.元宇宙的技术迭代升维反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社会机制、结构和关系的联动变革。元宇宙在被现实社会建构的同时,也重构现实社会,并带来了社会真实感的转移、社会交流方式的变革以及人的观念的全面改变。因此,以元宇宙为平台所建构的社会关系也具有社会实在性,并直接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
首先,元宇宙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实际上就是把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数字化并复制出一个平行世界。这是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时空、另一个维度。须知,人类生存既是实在生存也是虚拟生存,甚至更多表现为一种虚拟生存。因为人只有具备虚拟能力,才能够通过想象和符号系统来实现群体的联系,并借助媒介从自然界获取信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自然,赋予实在界以意义[7],进而在虚拟时空放飞梦想,突显虚拟的力量。当然,元宇宙是以现实为参照的平行存在,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想法也会带进虚拟世界中。
较之于互联网,元宇宙更像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连点成线”,是一种人类进行全面数字化迁移的生产、生活、生存的载体,并以实时性、在场性、融合性、持续性特征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元宇宙发展代表着当前技术正朝着更为立体的方向发展,它带给人类颠覆性的影响,体现在媒介从二维表达向三维感知的升维上。因为在元宇宙里,VR、AR、裸眼3D、脑机接口等技术使得三维化的表达得以落实,个体不再是二维象限中的坐标点,而是三维世界中的在场者和体验者[8]。三维空间不再仅仅是声音和画面的简单呈现,而是我们随时“进入”“在场”和“体验”的存在。
其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相比,由元宇宙衍生的时空场域和创造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场域24小时的在场延伸,支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整段性、连续性的时间投入,实现了真实感3D画面升维与虚实共生的全场景连接。加之其功能的更加智能化、真实化及泛在化,使得文明的记忆成为鲜活的体验与经历,实现了与先哲、前辈的同时空交互对话,打破了二维平面线性叙事模式,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3D时空模式,让教育主体感受“全场景学习”的增强沉浸式体验。
最后,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一个虚实共生、全场景连接的时空场域,增强了沉浸体验的智能化活动的活力。正是元宇宙的赋能与反哺,让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在一个可感知、可体验、非线性、可回溯、无穷无尽的时空隧道里。我们凭借元宇宙赋能,搭建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场景,推进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互通有无”,形成了“无处不场景”的新格局,进而让受众体可以跨越虚实边界、随意穿越多个场景且随时“进入”“退出”和“切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场景,并能依据受众体的兴趣和习惯,适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以达到个性化体验的最佳状态。
因此,无论是由“实”延伸至“虚”,还是由“虚”返“实”,元宇宙都成为一个投放感情、释放想象力的时空场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借助元宇宙赋能,唤醒潜意识,将那些被遮蔽的东西重新挖掘出来,把过往历史的古昔感、峥嵘感、深邃感与想象空间彰显出来,让主流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沉淀与消化、融入与发酵,进而渗透成潜意识。
2.数字化转型是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必然
元宇宙是互联网进化的结果,与互联网一脉相承。算力、信息、数据和AI驱动互联网向元宇宙进化。元宇宙以其超强的算力碾压互联网,这也是元宇宙会将世界“彻底数字化”的原因,当然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元宇宙主要从三个方面加速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是从“信息交互”到“沉浸式感知”,超越了传统的“用户和平台”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人和新世界”的关系,以共生共创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发展和进化;二是以区块链技术思想提供公开透明的平等确权共识,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等交互作用;三是元宇宙容纳的是大规模的内容、智力、数字产品的生产创造,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从元宇宙的发展来看,混合现实体感的活动数据、人机交互产生的数据和构建者创造的内容等皆是新的数据来源。人们熟知了物质世界的进化逻辑,对于意识层面的新思维所孕育的巨大能量缺乏足够的认知,而元宇宙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当前“元宇宙”的概念化实际上也代表着无限的价值,预示着进入精神领域和思想领域进行数字化价值的创造,进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理念的牵引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二)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取向
作为三维化的互联网空间,元宇宙以其时空建构的内在动力,在多个维度展现其价值,并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支持,力图建构一种以共创性和共生性为特征的新秩序,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1.元宇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两栖登场的功能,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元宇宙的融合性特点,实现了“真身”与“化身”的合二为一与深度互动,进而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两栖登场的功能。
一方面,与互联网时代的在线世界(或虚拟世界)的不同之处在于,元宇宙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与并置。在元宇宙里,当人们穿戴智能设备,通过赛博空间的数据进入他人居住的物理环境之中时,人们除了肉身经验之外,又多了一层新的联系与交互控制,即借助元宇宙中的“化身”,实现了“真身”与“化身”的深度互动,形成了新的连接与共享,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两栖登场。
另一方面,同互联网相比,元宇宙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与更强的计算力。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时性,体现在区块链通过其传播技术将虚拟现实中的每一个动作实时、精准地发布到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身边,以实现共享语境。而VR、AR技术借助实时渲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更大程度的沉浸,并以“化身”“到场”,来实现“真身”“在场”的临场感。如果说现实世界的“物质中心化”时代旨在改造自然,那么虚拟世界“灵魂觉醒”正在呼唤人类变成更有创造力、更具情感和灵性的新人类,它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当然,人类和机器人主体的双重主线也同时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程中,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线上与线下两栖登场。
2.元宇宙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动力
数字的持久性和同步性是元宇宙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旨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所有要素、所有动作都是实时发生的,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进而延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间,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象,助力思政智慧大课堂的普及。如果说互联网在线平台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了从“离线”走向“在线”,那么,元宇宙的临场感、即时性特征则使其实现了从“在线”走向“在场”(或者说是从虚拟“在线”到仿真“在场”)。在元宇宙里,我们能以更加逼真的“化身”、更加身临其境的多元互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一方面,元宇宙的实时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动轨迹与学习注意力,适时调整教与学的时间,构建适合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模型。其实,元宇宙就是AR、VR眼镜上的整个互联网,能收集每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细节,并随时提供精准的理论指导与交流互动的时间。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24小时在线教学活动也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段“缺场”,那么在元宇宙里,虚拟现实可以通过360度全景方式再现立体空间,随时随地提供定制化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服务,打造数字化的智慧课堂。
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拟真化虚拟空间,允许用户自由进入。教育者、管理者、教育对象等可以在元宇宙里共同参与开发、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打造极为丰富的、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给人们以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当然,元宇宙赋能让我们拥有海量资料库的远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样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元宇宙的虚拟在线平台会替代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场景,而是借助元宇宙技术创新,提供更为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三)元宇宙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激荡中形成新思路、新理念
在元宇宙这个极具临场感的数字空间里,身体和“在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以身体的“有/无”来探讨“在场/缺场”现象,而是以“化身”的形式开展社会活动,进而诠释元宇宙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激荡中所催生的主体多元化形态与空间场景衍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视野、新理念。
1.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激荡既催生了主体多元化,也增添了理论的光芒
元宇宙里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相互嵌套、相互印证、相互建构,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开辟了新的可能,人类一切行为的数字化也成为可能。当然,元宇宙作为一个具身的互联网,带来的最关键的议题在于复制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
一方面,在元宇宙里,虚与实的深度融合让主体存在有了从“在线”走向“在场”的感知力重塑。如果说元宇宙所具有的临场感与实时交互特性都是在努力营造虚拟空间的真实感,那么虚拟化身、个人空间、瞬间移动、隐私与安全等特性才是元宇宙的核心。在元宇宙里,数据变得更清晰、更全面,以助力我们穿透现实,建立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版本,诸如教育活动轨迹、受众体体验反馈、教育主体间交互融合程度、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理接受机制等都能在具有时空连续性的虚拟环境之中实时共享,并实现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元宇宙赋能激活了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转型。随着主体多元、平等互动的展开,观点“差异化”成为网民消费网络信息的新逻辑。追求差异化的特点提升了对信息定制化供给的精准度。这有助于精准推送与个性化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依据受教育者反馈的意见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编排与定制化过程中,鼓励线上与线下的民众共同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传播,让受教育者即使在虚拟环境中也能有亲历现场的感觉,诱发情感的共鸣。
2.元宇宙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建构中提供新思维、新视角
追求任意时间“在场”和“化身”陪伴的元宇宙观,激活了主体之间主动的互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元宇宙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激荡、相互建构的过程中,早已跳出了纯粹的技术维度。它在重构真实感的图景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
首先,“对于所有的思想模式来说,空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框架……空间成为一个尤为重要但又很难分离和分析的概念”[9]4-5。元宇宙营造了一个虚实联动、融合、共生的全新时空。人、场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虚实空间自由进行切换、跳转和价值流通,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也形成了实时、动态、全面的联系。在元宇宙里,真实情景和虚拟情境的双创设,感官的唤起与体验的再造,让受众体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场景来还原其实践活动真相,虚拟场景的建构也能触发心灵震撼,并受精神之火的淬炼。另一方面,这种虚实结合的场景拓展实现了具身参与、在场、共情的统一,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身沉浸、关系互动以重构真实与共情,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升教育对象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层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其次,元宇宙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建构中,推动了思想政治共享式教育的形成与完善。说到底,元宇宙是一个开放空间和符号世界,其内在机制就是用户共同创造内容。而数据库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元宇宙的数据库中提取各种要素,任意选取模块化的场景,展开共享式教育,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共享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结果共享。
最后,通过元宇宙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以临场性、即时性等特征,全方位带动了受教育者的感觉器官,吸引主体的注意力,并激活各种感官快速进入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拨动灵魂的力量。元宇宙记录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互动与素材,反馈了每一个参与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真实体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走向。这种素材共享和过程共享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果共享。在元宇宙里,人人均是创造者,并不止于当下语境中我们所能想象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新理念的激活。
三、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风险评估与边界审视
人类自从学会使用工具、发明文字,到今天已经开始尝试用“虚拟+现实”的3D世界承载新型文明,这些皆昭示着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从不同视角诠释世界。然而即便是在元宇宙这种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再造逻辑里,本质上处理的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只不过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身临其境的高质量数据分析,提高了在线教学质量,进而细微、精准地揭示人性之复杂与幽深。当然,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在彰显“元宇宙+思政”的未来新局面的同时,也预示着元宇宙赋能的边界限制。
(一)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风险评估
元宇宙赋能并不意味着它能够穷尽一切问题,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仅仅依靠元宇宙的单一维度是远远不够的。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在于合理采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最合适的技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变革。因此,我们借助元宇宙赋能,旨在营造与优化别样的远景,放大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细节以映衬其发展的风险境遇,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局限性
当元宇宙以其“虚拟+现实”的3D世界成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全新记录方式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框架究竟是服务于技术的程序设计,还是基于信念、真理和现实问题?或者说元宇宙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方位、多维度转型时,究竟是无限扩张还是存在边界限制的?
在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知到技术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对现实进行模拟,而是更进一步地将现实与虚拟融为一体,或者说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消解掉,以实现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入侵。然而技术赋能是离不开人的。尽管在硬件形态上,信息技术以一种机器设备存在,但在软件形态上,却表现为属人性。而一旦人们的生活和技术工具紧密关联并且全面融合,这样的技术就有了属人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宇宙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包含作为人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还出现了承担教育者或受教育者角色的机器。即存在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多元主体关系乃至交互作用[10]。虚拟空间看似建构无限的可能与空前的自由,但同时被搜索引擎的技术逻辑所控制,极易把人带入信息茧房的窠臼中。因此,元宇宙或虚拟现实是无法充分替代现实世界的存在的。否则个体生命会因失去亲历社会实践的主体性和感受性,而无法体验到身体在场对于教育双方互动乃至情感意义的重要性。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元宇宙等技术只是赋能者而不是决定者。技术逻辑并不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赋能不等于必然成功,技术只是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具备了技术能力就必然能带来变化。
2.元宇宙表达的“虚拟+现实”3D世界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局限性
任何理念的爆发和落地都需要一个过程,爆发得越猛烈,落地就越坚实。元宇宙所表达的“虚拟+现实”结合的形态是以“新大陆”的姿态出现的,带有一种改天换地的牵引力。我们既带着乐观的精神抱以期待,又对这个深刻的文明进化逻辑发出更多的追问,务实地解决技术变革带来的多重社会问题与道德伦理挑战。
一方面,元宇宙赋能重新搅动了今日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格局,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形态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尽管我们打通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间的通道,构建了多维立体、全景再现、智能互联的教学体系,但倘若仅仅局限于在技术的工具、手段层面变革,则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唯有在手段、思维和理念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形神兼备的革命性重塑,才能实现全方位创新。
另一方面,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并非拘泥于在工具层面展开,而是一种新的理念、一种催化剂的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也并非手段上的修修补补,而是立体化的全方位转型。这是一种结构意义上的转型,而非语义上的变革。它既打破了一些横向的壁垒,又撬开了纵向的缝隙,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重塑。而如何突破技术局限,以结构性优化、规则的重塑、功能的升级来处理好数字与实体、赋能与规范、解构与重构之间的关系,进而用联想力与思想力去撬开感受力的缝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多维度的转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边界审视
对边界的理解与定义,直接关系到对人类认知、经验的改造与革新。元宇宙改变人类生命的时空关系,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变革。但元宇宙突破既有经验,改写空间是有边界的。毫无边界的技术赋能,只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受技术所迫,从而威胁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根基,威胁我们的时代和人类命运。因此,借助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时,要警惕技术僭越。
一方面,新技术与新刺激无限拓展了人们的生命体验。当我们沉浸在智能技术所提供的即时服务中时,个体生活及其活动模式便被技术不断消解,人逐渐沦为“驯服者”,失去自主性,催生出越来越多“单向度的人”。热闹的生活里包裹着难解的精神困惑,加之在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可能乘机利用算法对适合各自的议题设置、内容编排、方法选择进行编码、精准选择,造就个性化的匹配内容,推送给受众体,试图让受众体被动接受其价值,陷入不思考、思维退化的窘境。对技术盲目崇拜使人们沉溺于计算,陷于盲从,失去了批判力,较少虑及与新技术相关的挑战和风险。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和行动层面正视危机以化解风险,下功夫厘清元宇宙里“化身”的匿名性和“化身”背后的身份具体性相结合时所产生的符号效应,下力气培养人的批判向度,唤醒主体性,完善制度,以制度力量对抗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磨自己的思想之锋,以其理论自信给技术嵌入划出疆域。在技术与物质的尽头屹立起精神,不让技术变成控制人的工具,也不把人性的问题简单化为技术问题,更不能把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简单化为纯粹的技术博弈,而陷入数字殖民的窠臼。因为社会是由不可界定性、不连贯性、不一致性、不可协调性、不合逻辑性、非理性、歧义性、含混性、不可决断性、矛盾性[11]11等一切不可通约的事物组成的,仅仅通过技术来收集社会动态信息,必然失真而走向失败[12]68-79。技术简化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为冰冷的数字,互动的复杂性自然丧失,变得可以驾驭与操纵[13]139-143。因此,当元宇宙赋能成为现实生存和主体感知的重构性力量时,我们要警惕技术僭越。毕竟心灵的真实比客观感受更真实,也更贴己。其实感受力也是一种力量,是生命内里的黏附与吸引。唯有修葺好自己心里的园子,世界才能装进去。
总之,对元宇宙这一新概念,我们有遥远的欣赏,也有入骨的理解,其虚实结合、全真互联的场景带来了价值重估。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既有对这个深刻的文明进化逻辑发出更多的追问,也在务实地解决技术变革带来的多重社会问题,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变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