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621”资助育人创新模式扶困又扶志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

2024-04-1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武艳艳

广东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期资助学院

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武艳艳

过去几十年,我国学生资助事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资助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坚持国家资助政策落实与院校特色相融合、资助育人活动提质增效与学生喜乐见闻相融合。

一、案例背景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立足资助育人工作的新使命,努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困”必须“扶智”“扶志”要求,计算机学院资助工作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条主线、2大平台、6个主题、2个专栏、1支团队”资助育人模式(简称“12621”资助育人模式),在积极推行“12621”资助育人工作模式过程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资助育人的目标,丰富资助育人内容及形式,搭建资助育人的实践平台,形成了可实施、有成效的资助育人体系。

二、案例具体举措

(一)以“1条主线”为目标,构建资助育人大格局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立德”始终是培养什么人的首要任务。育人先立德,立德树人不仅是当前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如何通过资助育人,让每一位受助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是资助育人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高校资助工作绝不是简单的给钱、发物,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在资助的各环节、各时间节点融入育人元素,面向受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搭建学业帮扶、技能提升、心理疏导、志愿公益、职业规划等资助育人平台,积极构建大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着力培养学生感恩诚信、锐意进取、励志成才、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以“2大平台”为抓手,增强资助育人的实效

计算机学院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重视受助学生的实践教育,密切与驻校所在地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等公益机构合作,为受助学生搭建两大公益实践平台,引导受助学生关注一老一小,每月到区福利中心、养老院开展爱心陪伴志愿活动,让受助学生在奉献社会中升华情操、养成品格,通过亲身经历,帮助受助学生明确目标、认识责任,增强自己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丰富受助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帮助受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实现由“受助”到“助人”的转化。

(三)以“6个主题”为支撑,贯彻全程资助育人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托高职院校学生三年在校时间特征,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共六个学期,计算机学院每个学期重点开展一个资助育人主题:第一学期理想信念教育、第二学期培养品德、第三学期鼓励实践、第四学期提升专业技能、第五学期坚定目标、第六学期感恩再启航。同时,每学期借助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对“6个主题”育人活动扩充载体,有效实现受助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活动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效衔接,

(四)以“2个专栏”为契机,激活资助育人的内生动力

计算机学院创新模式,在资助工作中重点打造“诚信-励志-感恩”系列育人场景,形成资助育人系列品牌活动,其中“艳姐面对面”谈心活动和“资助育人,访企拓岗”栏目自开展以来深受受助学生喜爱。两个栏目每月各开展一期,前者着眼于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考证、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受助学生提供吐露心声、反馈建议、师生共处的温馨平台;后者致力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帮助受助学生全方位调查了解企业单位岗位情况及招聘需求,提早规划受助学生的职业生涯,助力在校生假期实习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五)以“1支团队”为支撑,打造专业资助育人学生队伍

学院成立了专注于资助育人的学生队伍--助学筑梦中心,下设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助学金获得者等获奖受助学生为主体的资助宣传大使队伍,在寒暑假期间,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宣传、回访母校等形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学校资助育人成果。

开展资助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定资助育人的初心,密切联系群众,走进农村,走进偏远山区、走访学生家庭,到群众中去,加强政策宣传,消除盲区和死角,开展“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把国家资助以及助学贷款政策切切实实落实到农村地区。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获得者的励志风采反馈到社会,讲好中国资助故事。

专业资助队伍深耕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助力资助育人活动常态化开展。助学筑梦中心团队打造常态化喜乐见闻的资助育人活动,注重丰富资助育人内涵,在受助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充分发挥“资助宣传大使”的典型模范作用,树立优秀受助学生榜样,真真切切结合自身励志故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学生励志、诚信、社会责任感教育,帮助受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达成目标与成效

“12621”资助育人创新模式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体系,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规律为导向,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成就学生的能力提升,在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中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在践行“12621”资助育人模式中,一方面,学院受助学生更加愿意面对自己的“困”,积极思考自己的“惑”,勇于挑战自我的“能”,坦然实现自我的“值”;另一方面,培养受助学生对资助育人的理解和情感内化,学生实现对资助育人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深厚的情感共鸣,在实现由受助到自助转换、再到助人转化的过程中变得更有力量,也更加自信。当受助学生真正离开学校,独自走向社会,他们依然可以自信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也更加懂得去感恩和回馈社会,真正达成资助育人的长效目标。

近年来,经过“12621”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资助育人取得一定成效:近5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85%、深信年度人物获得者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92%;1名受助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名受助学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名受助学生获得“深圳市优秀学生骨干”称号;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学院义工时排名前20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95%,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工时人均180多小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考取行业中级证书,行业高端证书获取者中家庭经济困学生占比60%以上。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资助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资助工作育人全生命周期规律,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成效等多方面着手,不断丰富资助育人内涵,让“12621”资助育人模式与时俱进、提质增效,促进了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期资助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学院掠影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