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和云班课的线上线下双互动法实施Webquest教学模式的探讨 *
2024-04-14刘莉刘强沈群张璐庞杰
刘 莉 刘 强 沈 群 张 璐 庞 杰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变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众多教育者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合了传统真实课堂与网络虚拟课堂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无疑将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在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中,提出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这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指引。在此大背景下,找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构建高效课堂十分必要。文章提出的“互联网+”、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2种方式的强强联合,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极具挑战性和突破性的思路。这种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机结合,并通过情景设置、问题导向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创新思维,在多维互动(讨论互助、作业交流、思维联想等)的环境中完成高效的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 线上线下(O2O)双互动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O2O 即Online To Offline,最早源自国外,原特指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2,3],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传统教育不断被诟病,凸显了教育转型的迫切性。在此大背景下,O2O 互动式教学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O2O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线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移动设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授课视频、参考资料、单元小测验、平时作业,以及其他学习资源,由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自行学习,并在线进行答疑互动。线下则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难点,或者学习过程中衍生出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及进行答疑、讨论、分享、实践等互动活动。简言之,O2O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借助互联网资源和技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便利、个性、互动、形象、开发的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角色的灵活转换、时间和地域多元化、静态和动态模式相结合等方面都具有突破性的创新。
2 O2O 互动式教学法引入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Webquest)教学模式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作为一种PBL 模式,Webquest 具有网络学习的优点,且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固定结构、规则和指导性的支架,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航向标,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对于处于传统教育转型期的教育者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
Webquest 的主要支架结构包括6 大模块: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4]。情景模块即情景模拟、问题提炼阶段,任务模块给出学习的目标,过程和资源模块则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指引,评价和结论模块最终升华和凝练学习内容。
O2O 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令Webquest 教学模式如虎添翼。Webquest 的原框架结构中并没有讨论版块,而且在学习空间上没有明确的规定,O2O 互动式教学法在教育时间和空间转化上有了突破,将Webquest 教学模式清晰的分为2 个阶段,虚拟课堂自主学习阶段和真实课堂教师指引阶段,并且通过每个阶段的讨论部分,寻求帮助、解决疑惑、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 Moodle和云班课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Moodle 和云班课平台均为课程管理系统,同时也是学习管理系统和虚拟学习环境,二者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方面都有着相通之处,在操作与应用方面又有一定的差别,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优选择、灵活运用。Moodle 平台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其模块化结构与Webquest模式的要求有很高的契合度[5,6],比模块相对简单的云班课更加适合线上教学和互动。通过Moodle 平台的标签功能可以将学习内容切分为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讨论7 个部分,在各模块项下可以进行加入活动或者资源完成具体内容的设置,清晰明了,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学习。Moodle 平台设定的讨论区部分主要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学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发帖进行询问,并在此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解答和帮助。这一良好的互动形式弥补了Webquest 在互动设计上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
云班课是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而设计的平台[7]。其资源模块设置相对简单,而活动模块却极为丰富和便捷。有群聊的实时答疑、讨论互动、头脑风暴、随堂测试、随堂作业、分组讨论、投票问卷、课堂表现等,比活动设置相对古板的Moodle 平台更加灵活,更加适合线下互动。教师可以提前或者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提出问题、发起讨论,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群聊中随时提出产生的疑问。Moodle 和云班课平台互相补充、促进,扬长避短,完成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共同实现教学质量“变轨超车”。
4 基于Moodle平台和蓝墨云班课的O2O双互动的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
O2O 双互动的Webquest 教学模式设计应以教学效果为立足点,以学习兴趣为着眼点,以问题探究为切入点,以讨论互动为突破点,发挥“互联网+”、PBL 的多样化、协作化、个性化的特征,进行分层渐进式设计。
4.1 线上内容设计
4.1.1 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师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情景模式的构建、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相应任务的整合或拆分,既要起到指引作用又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过程梳理,视频、图片、文档、网页的制作、搜集和整理,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标准的设定,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时限限定。
4.1.2 Moodle 平台的应用 添加主题为课程章节内容,在各个主题下面采用资源库中的标签功能,标记出情景、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讨论7 大版块,并将大标题加粗加红显示。然后依据版块标题在每个标签下添加相应内容,可以直接文字输入,也可以采用视频、图书、网页、文件、文件夹的形式上传。
4.1.3 互动活动的开展为避免侵占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引发反感情绪,可将课时的30%~50%设置为自主学习,给学生规定学习时间,这样既有利于设计课程内容时把控时间,又有利于集中进行讨论互动。线上内容的互动主要以话题的方式开展。在讨论区,学生可以通过开启新话题的方式发帖进行讨论和求助,教师和全体学生可以在此看到话题内容、发起人、回帖数等信息,教师答疑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回帖、参与讨论。
4.2 线下内容设计
4.2.1 课堂内容的设计在O2O 双互动教学法中,二者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课堂教学仍然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梳理线上学习中出现的难点疑点,制定学习计划,构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学习目标、场景、任务、讨论主题等,课堂教学则可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如教师讲授、问答、小组讨论、学生演示分享、专题研讨、辩论、角色扮演、随堂测试等。无论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应当将自己的角色更多地从传统的绝对主导地位向指导者、督促者、观察者的角度倾斜,由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型和发散性思维。
4.2.2 云班课平台的应用充分利用云班课的活动模块开展多样化的线下教学活动,云班课中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课堂教学多元化的目标不谋而合。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模块进行问答、专题研讨;采用小组讨论模块进行分组;采用投票模块让学生演示分享;采用测试模块进行随堂测试;采用课堂表现模块进行抢答、学习点评,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方便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2.3 互动活动的开展即刻反馈、即刻点评是云班课互动模式的主要特征,使用者在线下课堂中可以即刻开展头脑风暴、投票、调查问卷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活动。云班课答疑讨论模块更是弥补了Moodle 平台讨论的局限性,类似群聊的界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即时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投屏功能增加了互动的乐趣,学生可以实时观赏自己的学习成果、接受教师的点评,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将本来有些严肃和困难的PBL 变成一场施展智力与能力的游戏。
4.3 教学评价体系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应当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规范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总结教学过程,判断教学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O2O 双互动的Webquest 教学模式的评价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几个特征和原则[8,9]。
4.3.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O2O 互动教学法中,教育主体、客体的不断转化,决定了其评价的复杂性。因此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突破传统的教师和督导,更加多元化,可包含学生、同行专家、教学督导、管理人员、实习机构、企业人员、毕业生等。
4.3.2 评价客体的多元化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极其重要,因此在评价系统中应当从传统的重点评价学生,转化为对教师、管理机构、学生的多重评价,而且各个客体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教师的评价应当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控场把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生的评价包括检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管理机构的评价包括预测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论证能力、评价能力。
4.3.3 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中以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形式,内容片面、形式单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型教学模式在评价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可选择性。成绩、作品、各项能力、课堂表现、实训表现、调查报告、考勤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公平公正地给出客观评价。
4.3.4 针对性评价原则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评价的侧重点当有所不同。偏重理论的学科教学评价应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解、掌握、引申的质量。偏重实践的学科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评价。偏重社会性的学科应强调价值导向、时政敏感性的评价。
4.3.5 过程性评价原则一锤定音的终端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自学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让过程性评价变得更有操作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统计,如线上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学习情况,包括预习和复习的内容都可以通过Moodle 平台进行统计和随时跟踪,线下的点名签到、随堂测试、随堂问答、作业任务都会被云班课记录,并赋予相应的经验值,进行数据统计。
4.3.6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大部分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设定评价点实行量化,但是教学内容所呈现出来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使得有些内容难以用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因此应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5 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多年来一直进行Webquest 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从最初单纯的Webquest 课件教学,到后来与PBL 联合,以及文章所述的O2O 的引入,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中药学必修课程中药药剂学为例,对基于Moodle平台和蓝墨云班课的O2O双互动的Webquest教学模式进行阐述。中药药剂学对学生创造性和协作性的要求极高,我们选择最后一章“中药制剂的设计”,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参考章节。
5.1 教学目标“中药制剂的设计”章节内容实施的对象是中药学专业毕业班,经过前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技能和流程,这一章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章节。这章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思路与方法,为其将来进入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训练习,同时考核学生的实战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2 教学设计情景设置:制药公司职员,有一定的制药基础,正处于升迁期,在周一例会上将要汇报新的中药剂型改革的策划案。情景设置时采用图片、口号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设置: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种中药剂型改革的项目计划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任务设置时,可以适当对任务进行阐释,调整学习难度。过程设置:建议按照新药研究的程序进行小组分工协作,如处方筛选、立题、剂型筛选、工艺路线、质量控制、稳定性、药理学。资源设置:提供视频、图书、网页、文件等多种资源。作业及评价设置:作业打分、作业互评、教师评分。总结设置: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总结。讨论设置:线上讨论、课堂讨论。
5.3 O2O混合式教学实施线上教学:通过Moodle平台进行设计模块的制作,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提交作业、进行小组间互评。教师进行初评,然后学生根据互评和初评意见进行修改。师生在讨论区进行相关话题的探讨。
线下教学:课堂上采用个人汇报、小组集体答辩、3~4 位教师点评打分、教学督导与企业人员参与评估的方式。每个小组汇报后,教师通过云班课,针对汇报过程中的问题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云班课的小组讨论版块进行组间或者教师的实时互评。然后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学生进行答辩。最后采用投票功能选出学生心目中最优和最差的团队。学习期间全程开放答疑讨论模块。
5.4 教学评价综合O2O数据及教师、学生、督导的意见,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线上学习情况、作业质量、互评质量、讨论积极性;线下课堂表现力、幻灯片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作品实用性和创新性。
对教师的评价: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把控能力、管理引导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6 结语
突破传统教育制约,焕发教育活力,是很多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将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在这期间,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把握时机、转变角色,努力使教与学在课堂中和谐统一,实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构成问题、唤醒认知,网络课堂、双管齐下,良性互动、有效沟通,是O2O 双互动的Webquest 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它也将成为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动态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