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理论要素、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2024-04-14◎陈曦,邴正
◎陈 曦,邴 正
1.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2]1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锻造中华民族的高尚灵魂和理想人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3]4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传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由多个部门、各级组织、不同主体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起传承任务,要把对英雄的宣传常态化、对英雄的崇尚自觉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指导下,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基因基础上,不断赋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理论要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其中,马克思主义的英雄观是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崇德尚贤、见贤思齐的理念是其文化基因,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实现了从“精英英雄”到“人民英雄”的平民化转向,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基,也为其提供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素材。
(一)马克思主义英雄观:马克思对唯心主义英雄观的批判与超越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在对人类社会历史方面的问题回答,哲学家们大都对此类问题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虽然不同派别在社会历史观上各有特色,但总的来看,他们大都把个人当作社会历史活动的中心,而个人又被看作一种超乎客观现实、超乎理性之外的情感意志的存在,社会历史理论也仅仅是历史学家个人对于个别的历史事件的体验,我们将此类历史观统称为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是人类最早的历史观,它的核心观念是“英雄崇拜”,他们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4],“文化全出于古初的几个天才之创造”[5],或者他们把“上帝”“绝对精神”等当作社会历史的主宰者,占社会民众少数的英雄则是这些神秘力量的代言人与执行人,并以此来夸大个别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从而抹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诞生以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的真面目被逐渐揭开,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上,马克思批判了那些为贵族阶级进行辩护的人,马克思认为:“这些人怀疑整个人类,却把个别人物尊为圣者。他们描绘出人类本性的可怕形象,同时却要求我们拜倒在个别特权人物的神圣形象面前。我们知道个人是弱小的,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整体是强大的。”[6]184在马克思看来,这些为贵族阶级辩护的人将“个别人物”——英雄当成社会历史的主导力量,过分夸大英雄等人物的历史作用,实则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赋予合理性。在研读了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和英雄崇拜》后,马克思对卡莱尔评价道:“他在他的《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把英雄崇拜说成是解救绝望现状的唯一办法,说成是一种新的宗教。”[7]301卡莱尔把对个人的英雄崇拜绝对化与宗教化,他认为,“整个世界历史的精华,就是这些伟大人物的历史”[8],在马克思看来卡莱尔所推崇的天才崇拜,“在这两本小册子里失去了天才,而剩下的只是崇拜”[7]301。马克思对英雄史观内在本质的客观评价,“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9],从而得出了“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10]以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1]的结论,把英雄史观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了回来,还历史以本真面貌,彻底地、科学地、全面地阐释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这不仅揭示了历史动机的真正构成,也是对“英雄主义”的重重打击。马克思主义揭露英雄史观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否认英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作用是相当大的”[12],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7]72,这正是所谓时势造英雄,而“时势”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决定的,英雄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即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给历史事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历史事件的进程和具体面貌。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基础上,承认英雄在对现有条件把握的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这一理论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将其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观,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英雄文化基因:崇德尚贤、见贤思齐的品德修养
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古人非常重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将圣贤英雄等作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而圣贤和英雄的崇拜也成为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的重要内容。先贤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随圣贤先哲、崇拜英雄,对普通民众的人格与精神培育都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并且直接参与了人们理想人格、国民精神品格的塑造。人类由对自然神的崇拜到对祖先神的崇拜,又过渡到对本族英雄的崇拜,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在心理学中,英雄崇拜心理既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也是极自然的,还是一种普遍、必然的心理事实与精神上的欲求,因而具有广泛的心理基础。在氏族社会时期,祖先们为了本民族的生存不停地与自然环境或者外来入侵者作斗争,在斗争中一大批巨人般的英雄涌现,但是当时社会的民众不可能认识到英雄那超人的意志和力量本该是自己的属性,他们渴望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志和力量的英雄横空出世,跪拜在他们面前,以换取所需的安全感,这就是“英雄崇拜情结”产生的最主要社会根源。英雄崇拜的产生,表现了人在自然力量的侵害面前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向往与觉醒,这是成长中的社会寻求突破口的重要表现。一直到三国时期,我国古典英雄概念才算正式形成,此时出现了《英雄记》《人物传》等一大批赞颂崇拜英雄的文献。人们敬仰英雄、崇尚英雄,渴望成为英雄。刘劭在《人物志·英雄篇》中说,“聪明者,英之分也……胆力者,雄之分也”,所谓“英”是指聪明、才学、智慧,所谓“雄”则是指胆识、武功、力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可以是具有超人智慧、高尚德行的“圣人”,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如“先圣先师”的至圣孔子、“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落笔生光”的画圣吴道子,但是儒家对于圣人的认定多注重道德层面,德性至上。站在圣人的高度管窥世人,世人的道德修养仍需历练,那么圣人便成为世人的共同价值取向与理想人格。正所谓“能圣必然贤,贤则可通圣”。在程颢和程颐看来,圣人是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道德典范,虽如此,但是“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程氏遗书》)。同时,英雄也可以是勇武有力、驰骋沙场的“战士”,如“远征大漠”的卫青、“马革裹尸”的马援、“据水断桥”的张飞等,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精神支柱。此外,我国古代崇德尚贤还体现在用人制度方面将“德才兼备,选贤任能”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选贤任能是任何时代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安邦治国所必然选择的用人策略。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汉武帝称“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意即创建非凡的功业则必须依靠非凡的人才,因此,他“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此策一出,汉之得人,群贤毕至,于兹为盛。到了唐朝唐太宗时期,对于贤人的追崇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太宗任人唯贤、不避嫌仇,唯贤是任、不论亲疏,唯才是举、不限门第,见贤思齐蔚然成风,朝堂上下人才济济,也成就了唐朝的不朽伟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礼赞英雄、崇德尚贤以及见贤思齐等高尚的品德修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安邦治国的智慧源泉。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精神,创造性地将其优秀的精神内涵进行现代性转化,逐步积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文化底蕴。
(三)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从“精英英雄”到“人民英雄”的平民化转向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与中国传统英雄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领导人物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作用。人民和人民的政党需要有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站在历史斗争的前列,而领导人民群众的先进人物。否认个人的作用,否认先进人物和领导人物的作用,这是完全错误的。”[13]毛泽东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同时又强调了领导人物、先进人物等英雄人物的价值。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英雄主义深入人心的阶段,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矢志不渝、忠贞报国”的杨靖宇到“身残志坚、独腿走完长征”的钟赤兵、“人小胆大、是非分明”的宋振中,无不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展示。同时,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英雄精神还体现出了革命事业是群众自己的事业,群众既是革命事业的主力军,也是革命事业成果的最终受益人,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又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14]。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内涵主要包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拼命精神,修身律己、敢于战斗的斗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弘扬英雄精神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一方面,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英雄儿女顽强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英雄事迹,追悼、表彰英模人物等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热爱英雄、崇敬英雄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党中央坚决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为此,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15]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是民族英雄主义盛行的阶段。如冲锋在工业生产线上经过三年多艰苦奋斗的采油挖掘从而实现了我国石油自给自足的铁人王进喜,奋斗在国防一线上排除万难回国效力最终成就“两弹一星”的航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战功赫赫却隐姓埋名、年过古稀仍壮心不已的柴云振,无不展示了不慕荣利、艰苦奋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内涵演化成为不慕荣利、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涌现了众多的人民英雄,此时人民英雄主义精神占据了主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波兰总统的通话中说道:“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16]在教育科研领域,有“心有大我、山一样巍峨”的黄大年;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扎根大山、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在国防安全中,有为阻止汽车炸弹冲入营区而舍生取义、壮烈牺牲的申亮亮;在医疗卫生领域,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用仁者大爱传中华岐黄之术造福千家万户的张伯礼。这些人民英雄是我们平凡生活中可遇可见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17]。
新时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在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上,在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英雄精神的踵事增华中,我们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蕴含了“坚守信仰、永不动摇”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忠诚爱国、心系群众”的宗旨意识、“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实现了全新的发展,既不是体现在内涵词句上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体现在逻辑上的自洽自证,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能够科学解答实践问题和时代课题,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意蕴。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由多维度的价值构成的“有意义的结构”,其中蕴含对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各种各样的价值可能。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价值可能性存在形式为静态的,当这些诸多的价值可能性作为一种精神指引进入主体实践环节,则转换成为动态的推动主体实践的精神力量,由此便将价值可能性变成价值现实性。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信念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寻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8]敦促和鞭策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培养自我革命的勇气与自觉,不断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纵深。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自觉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秘诀和根本[19],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政治基因。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更需要党勇于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以崇高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智慧的源泉与信仰的支撑,并且以其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激发党的自我革命,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信念力量。这种“刀刃向内”的革命意志和决心已成为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最大的政治优势[20]。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建构有助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过程中,信仰的力量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1]。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具有能动作用,它以一种强有力的理想力量,确保了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22]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使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敌国列强,广大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以敢于牺牲、舍我其谁的英雄本色取得了战争胜利,美国说这是因为在中国军队里有一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毛泽东则说,中国是钢少“气”多,其中的“东方精神”与“气”都是共产党人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的共产党人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钢铁意志,奠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凭借着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在艰辛的革命、建设岁月中一往无前,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飞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把必要的规章制度恢复或建立起来”[23],英雄的共产党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大胆审慎地开启了中国第二次大刀阔斧的革命之旅,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在现阶段,面对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缺失”[24]。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建构,使得共产党员不断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永葆党的理想信念不褪色、不变质。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仅是其思想境界、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展现,而且直接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回顾党的百年历史,要想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就必须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高尚、道德人格完善、执政本领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由于长期的“官本位”惯性思维的作祟以及“权钱交易”的作怪,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为官不为”、追求名利以及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传承可以有效地对诸多错误行为进行纠偏,规整多元混乱的价值取向,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规范党员干部道德行为、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滋养。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制定着不同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用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25]。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现如今,我们正迈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但是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充满了荆棘艰险,越需要更多的英雄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希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19。这是从中国近代史中得出的历史经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英雄和人民奋起抵抗外侮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批批抗日民族英雄的出现,中华民族抵御了入侵,求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进入新时代,无数的平民英雄奋勇争先,义无反顾地肩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使命。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面临诸多可以预见或者难以预见的困难挑战,英雄精神中凝结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成为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化解困难的精神力量,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的精神支撑与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传承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特征是“质”的总体提升,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裕是社会进步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3]22。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不仅在促进社会达成共识、整合社会资源、提升人的修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大作用,而且在推动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传承,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转向,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促成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在道德层面塑造了人民的生命品格
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是崇高道德生动而具体的体现,通过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真实可信的先进典型,往往能产生巨大的道德力,从而在道德层面塑造人民的生命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元价值追求逐渐对中国社会基石的基本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低俗庸俗等行为现象屡屡突破公序良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尤其是对崇高信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英雄品质造成直接的伤害,导致人们对崇高的英雄精神情感认同趋向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是在崇高的理想激励下的自我献身精神,表现为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在道德层面塑造了人民的生命品格,为我们构筑抵御社会风气的思想防线。由于道德认识既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对人民的生命品格塑造的功能往往借助于英雄榜样事迹学习活动以及英雄精神的教育活动来实现,从培养人们对于英雄榜样事迹以及英雄精神的认知开始,让全社会对英雄的崇高道德有了清晰的了解,实现了人们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同时,由于英雄榜样事迹具有示范性与带动效应,通过知英雄、学英雄、懂英雄等直观活动,不仅仅教会了人们区分是与非、善与恶,更使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真正地成为人们内心的向往与做事的准则,成为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要部分,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变为实际的道德实践,从而有力破除了现代社会出现的价值困境难题。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传承路径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26]。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崇尚英雄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英雄人物共同的认同、褒扬与崇敬,是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情感与国家意志的历史文化土壤。
(一)数字赋能:推进英雄精神宣传方式的智慧化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宣传,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宣传工作也必须有新气象与新作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精神文化传播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宣传方式以及宣传效果都将有极大的提升。
1.实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资源数字化工程,提升英雄资源利用效率。要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分类整理、数据链接等方式,整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数据资源,搭建数据库、资源库,方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到英雄精神资源与数据,使英雄精神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数字化共享,最大限度促进“数据流动”以及“资源共享”的实现。
2.搭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英雄精神展现形式。在数字赋能的新媒体平台,要转变过去个体的、专享的、单项的、内化的传播形式,采用群体的、共享的、多维的、外化的传播形式,如通过线上媒体平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交流,让人们在认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理解,增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播的互动性与参与度;也可以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进行创新表达,如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长视频、HTML5等多种媒体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教育力,展现其特殊的内涵与魅力,赋予其传承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3.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数字视觉传播网络,变革英雄精神承载方式。要充分利用VR、AR、MR等数字媒介,将抽象、晦涩的英雄精神凝练转化成为直观、生动、形象的可接受的数字视觉内容加以呈现,实现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无感切换,让人们与英雄的跨屏交互成为现实,不断提升人们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二)阵地加持:实现英雄精神教育方式的全方位变革
教育阵地的建设,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承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价值传承的必要手段。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教育阵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场域,要消除内容安排的单纯意识形态化、方法选择的强制灌输性等,逐步改变情境分析以及精神培育的偏颇,自觉选取人民群众最为熟悉的生活原景,真正做到直观现实、拒绝抽象的现实目标,实现“家、校、社”的协同育人,
1.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家庭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教育的首要环节。家庭生活是人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平面,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土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具有隐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接受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于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特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教育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承的起点,而家庭生活则是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被认同、被实践的基本场域。要将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教育贯穿于人们的家庭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提供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与氛围,注重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训练与道德理性培养,经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英雄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人生哲学等就会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渗透融入人们的日常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之中,成为人们的价值标杆与行为指南,由此,在社会上就会出现越来越多具有“英雄气质”的人。
2.强化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将学校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是传承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主阵地,要搭建传承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教育平台,将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对学生进行英雄精神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镜鉴。把英雄精神贯穿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全部环节之中,通过学习英雄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身先士卒的榜样精神以及廉洁为民的良好操守等,使得学生在受到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教育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洗礼、在心灵上产生触动、在情感上得到升华,从而在实践上与行动中自觉形成学习和践行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动力和行为,进而塑造具有坚定意志品格、良好道德情操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3.加强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将社会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教育的良好土壤。加强社会教育主动性的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践证明,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对于英雄崇高精神的向往具有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历史性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载体,记录了近代中华儿女英勇奋斗的辉煌历史,展现了英雄们的高贵品格与高尚情操,这既是英雄精神的生动体现与重要依托,也是开展英雄精神教育的鲜活教材与天然载体。在进一步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示范和辐射功能的基础上,利用英雄纪念馆全方位搭建英雄事迹网络宣传平台,再现英雄事迹。将历史史实作为素材,以英雄人物为故事范本,充分再现英雄们带领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奋勇作战的艰辛历程,展示英雄们非凡的战略胆识、卓越的政治才能以及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增加广大民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性,真实感受鲜活的历史,从英雄人物身上寻找现代人成长所欠缺的精神食粮与人文修养,激励人们在内心树立一种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观。
(三)顶层保障:加强英雄精神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构
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强力支撑,这是因为制度可以通过一种强制性的约束来规范事物、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国的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将制度理解为“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精神状态”,在生理学中“类似于各种习惯性的上瘾”[28]。因此,建立保障传承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制度机制,逐步实现传承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制度化与常态化,有利于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尊爱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风尚。
1.建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研究阐释机制。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研究阐释是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29]深化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研究与阐释,深刻阐明其科学的理论内涵、严密的逻辑体系以及丰富的价值意蕴,揭示其诞生的时代背景、生发基础与学理依据,彰显其强劲的实践指导力,充分发挥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坚持历史视野,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的时空场域中,挖掘中国共产党英雄的典型故事,从中提炼总结并进一步升华为理论成果,努力实现从典型案例到理论体系的飞跃;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203。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研究中聚焦问题,特别是对于传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索,提炼出对问题的总体判断、原因分析等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建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躬行实践机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3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价值实现过程并非纯粹的理论建构过程,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需要严密的理论分析与逻辑论证,更需要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行动,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从文本转化为现实、从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必经之路与必要环节。建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躬行实践机制:一是意味着要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所蕴含的核心要义、本质要求等落实于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将之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原则,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价值认知与价值践履的能力;二是意味着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承的主体作用,从传承主体来看,要坚持将“现实的人”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精神主体,不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作用;三是意味着要打造丰富的地标公共空间,如搭建英雄故居、英雄纪念碑以及各种英雄人物纪念馆等多空间、全景式的纪念建筑,增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再塑造,把日常公共空间与英雄文化空间相贯通,从而促进英雄精神的生活化与社会化水平的提升。
3.完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话语创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3]46。话语的创新既是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传播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提升话语权、构建传播话语体系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舆论场域的斗争日益激化,国外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内的“人民英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话语素材与话语空间。完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话语创新机制,要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学术理论话语向日常生活话语的转变,真正做到让人们听得懂、喜欢听,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的穿透力、解释力以及感召力。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英雄故事,丰富话语内容,结合目标受众的文化传统,促进英雄故事本土化,恰如其分地展现英雄的精神面貌,促使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精神形成一种认知、理解与认同,从而达到“有理说得出、说了传得开”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