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4-04-13熊雅君

理财·收藏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素质职称创新型

熊雅君

大数据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审计人才是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既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审计人才的保障,也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以南宁学院工程审计教师队伍为主要调研对象,研究大数据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实现工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应用人才的需求。

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教师的界定

高素质的工程审计教师理解为教师道德、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统一。参考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化的工程审计教师是指具备专业精神、学习专业、学科专业、教授专业相统一的全专业属性。创新型的工程审计教师是在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发现教育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高级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动和创新自觉四个维度。

二、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学历结构分析。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大约70%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为0,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下的大约占30%,这说明工程审计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提升博士学历。

职称结构分析。根据调查,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16%左右,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多,占比80%左右,初级和未定级的教师占总数的4%左右,这说明工程审计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工程审计教师的要求。

年龄结构分析。工程审计教师队伍中,30岁及以下的教师占比3%左右,31岁至40岁的教师占比70%左右,41岁至50岁的教师占比16%左右,51岁及以上的教师占比约11%。整体看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年龄集中在31岁至40岁,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性别结构分析。工程审计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大约占85%,男性教师大约占15%,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衡。

“双师型”教师结构分析。根据调查,工程审计既具备教学经验,又具备工程造价和审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0。既具备教学经验,又具备审计工作或者工程造價相关工作的教师占半数以上。

(二)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分析

首先,工程审计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和计划不够。学院和教研室未能结合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需求进行教师队伍培训的设计和规划,每年针对工程审计教师培训的次数很少甚至没有,而且培训的覆盖面小。其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没有与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相匹配。再次,培训机构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培训的需求。尤其是在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最后,培训制度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无法客观评估培训成果和效果,很多培训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学习而缺乏实质性的价值。

(三)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素质、专业及创新方面的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工程审计教师认为大数据时代自身的技术知识储备、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差,且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未能主动接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研究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教师非常认同大数据时代教师迫切需要进行思想上的转变以及需要学习大数据审计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许多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审计理念进行教学和研究,缺乏大数据审计技术知识储备、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许多教师对大数据时代工程审计专业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未能做到积极接受,没有真正适应和应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对大数据的理解较为模糊,缺乏面对新型审计需求的创新思维,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无法满足工程审计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二)工程审计教师队伍梯队不合理

首先,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工程审计教师队伍70%以上是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为0。严重缺少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人才,这对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发现,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具有教授职称的占16%左右,副教授职称为0,高职称教师出现严重的断层,余下84%左右的教师基本是中级及以下的职称。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很少,难以发挥高职称教师的引领作用和传帮带作用,不利于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后,既具备教学经验,又具有工程及审计相关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直接影响到工程审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降低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其他学科相关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培训规划及企业挂职锻炼

首先,当前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滞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规划,无法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教师队伍缺乏大数据审计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其次,工程审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业工作经验为0。教师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加上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无法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审计的最新发展和实践经验。缺乏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使得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受限,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四)创新的内驱力不够

调查发现,大部分工程审计教师存在以下表现:第一,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探究意识。第二,思维模式较固定,缺乏独到的见解。第三,缺乏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力。第四,反思能力较差且科研素养不够扎实。这显示出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研究中,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过于依赖传统经验和模式,这导致工程审计教师队伍难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

此外,大部分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其他学科竞赛是激发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方式。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工程审计教师没有实际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主要原因是自身缺少指导比赛的经验以及学校对指导比赛的激励机制不够。

四、大数据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转变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

工程审计教师要认识到大数据所带来的审计方式和技术的变革,以及其对工程审计人才培养的变化,从思想上认可并重视大数据能力的培养提升。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并接受大数据技术对工程审计的影响,从而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和方法。工程审计需要教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进行更加精确和全面的审计工作。其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班或研修会,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大数据审计技术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教育,引导教师积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

(二)完善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结构

首先,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校可以出台提升学历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政策,提高教师主动提升学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其次,引进优秀的工程审计“双师型”高职称人才。通过招聘、引进既具备教学经验又具备丰富工程造价和工程审计经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改善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再次,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工程审计教师提升职称。例如,建立职称晋升制度,提供更多的晉升机会和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最后,制订师资队伍的培养计划,提供包括研修、考察、派遣等形式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升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力

第一,加大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培训。学院及教研室应该制定相关培训规划,结合大数据审计及社会对工程审计人才的需求选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内容。第二,参与实际项目。学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或者工程审计中心合作,让教师参与实际的工程审计项目,教师亲身体验并更好地理解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工程审计中的应用,提升教师对工程项目的大数据审计应用能力。第三,推行教师挂职锻炼。学校鼓励工程审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或担任兼职职务。通过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当前工程审计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四,将企业导师请进学校,参与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企业有丰富工程审计实战经验的优秀人才请进学校,为教师进行大数据审计新理念、新技术的培训。同时让企业导师参与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五,教师将培训与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学习和反思,逐渐培养大数据能力,将发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

(四)提升工程审计教师队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先,工程审计教师队伍要与时俱进,善于总结反思,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教育的新规律。其次,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及其他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动和创新自觉,促进教师大数据审计技能的提升。再次,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合作研究团队,共同探讨和解决工程审计领域的问题,促进教师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创新思维的激发。最后,学校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和表彰教师在创新方面的成果和贡献,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大数据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程审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C762)。

猜你喜欢

高素质职称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