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2024-04-13胡为雄

新视野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胡为雄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他“为了找到中国的出路”,“在反复比较和鉴别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此一生追寻,矢志不移”。[1]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艰辛的探索中,其社会主义观开始形成并基本定型。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同他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有关,也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有关,更同他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实践,设想通过民主革命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有关。不了解民主革命时期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就不能完整理解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体说来,从1920年至1939 年上半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论述是零散的,但主张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则是坚决的。他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实现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察,憧憬实现世界大同。从1939 年至1949 年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一系列谈话、论著或报告中,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任务和政策以及它与中国共产党实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国际环境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内外政策,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都有较为清楚的说明。对于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学界少有关注和全面研究,本文对此作一梗概式的探讨。

一 憧憬在世界实现大同社会,坚决赞成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信仰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

毛泽东自1920 年读了《共产党宣言》、1921 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便矢志献身于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1920 年,毛泽东就开始研究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并憧憬在世界实现大同社会。他坚决赞成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这表明他的社会主义观已萌芽、生长。

1920 年11 月25 日,毛泽东给较早去新加坡的新民学会会友张国基回信时,除了谈会务问题外,具体还谈了湘人往南洋应取之态度、南洋文化运动和南洋建国运动。毛泽东对湘人往南洋的意见是:“即湘人往南洋要学李石曾先生等介绍学生往法国之用意,取世界主义,而不采殖民政策。……弟意我们会员宜有多人往南做教育运动和文化运动,俟有成效,即进而联络华侨土著各地各界,鼓吹建国,世界大同,必以各地民族自决为基,南洋民族而能自决,即是促进大同的一个条件。”[2]毛泽东这里说的世界主义大致相当于国际共产主义。从毛泽东的这封信中可见毛泽东当时的政治胸怀:取世界主义,而不采殖民政策。追求实现世界大同,条件是以各地民族自决为基础。把南洋民族的自决与建国视为促进“世界大同”的一个条件,这可能是受了列宁有关民族自决理论的影响。

毛泽东在1920 年秋就坚定选择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这种选择与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挚友蔡和森有关。蔡和森在1920 年8 月13 日与毛泽东通信中,重点进行了社会主义讨论,并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他说拟编译一种传播运动的丛书,从四个方面着眼:(一)世界革命运动之大势。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四种利器。(三)世界革命之联络与方法。(四)俄罗斯革命后之详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四种利器具体是:“1.党(社会党或共产党)。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2.工团。先的作用为实力的革命军,不可破获的革命机关。后的作用为生产组织。3.合作社。先的作用为劳动运动革命运动的经济机关,进而打消贸易主义,为消费组织。4.苏维埃。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组织。”[3]蔡和森提出:“我这一回要与你具体商量的”,是“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4]蔡和森建议组织共产党后,邀请一些同志到全国的职业机关、议会机关去,这仍然是效法列宁,从国家政府机关的内部突破以取得革命的成功。蔡和森在信中以简略的话语把世界革命运动大势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形,“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四种利器”、组织共产党,设想“将来以俄为大本营”,并在中国实行俄式革命等要点说清楚了,这对毛泽东来说非常重要,对毛泽东选择走俄国人的路有推进作用。毛泽东在1920 年11 月收到信后,于1920 年12 月1 日给蔡和森及萧旭东等在法国诸会友回了一信,他给自己的回信作了提要:“赞成‘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赞成马克斯式的革命”。[5]

1920 年9 月16 日,蔡和森又给毛泽东写了一信,这封信的特色在于从唯物史观来谈为何要主张俄式革命,而着重于组织共产党。1921 年1 月21 日,毛泽东在收到信后给蔡和森回了一信。他在信中开首就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象惟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摇动。”“况乎尚有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在手段上又有十分必要的理由呢。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6]

显然,1920 年底至1921 年初,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作为新民学会实际领导人已选择了在中国进行俄式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但不是立即进行暴力革命。在实践上,毛泽东已与陈独秀有直接联系,他带领在长沙活动的会友,已转型为共产主义小组。这使新民学会转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分支,长沙成为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另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心。

1925 年,毛泽东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时这样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7]这段话实质隐含了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见解,表明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发展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革命充满期待。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忙于军事,无暇顾及理论研究,但他对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这一认识是十分明确的。1928年11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时指出:“中国现时确定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8]

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将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论述渐渐多了起来。1937 年9 月,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和任务》报告的第五条中,毛泽东提出“战争中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准备过渡到社会主义”。[9]这里,共产党人通过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以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准备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初步的设想。

二 要做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上、下两篇文章,共产党人革命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对抗日战争的前途和命运思考较多。特别是从1939 年秋开始,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理论上有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主要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它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最初明确表述是在1939 年9 月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作出的。毛泽东明确表示:“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10]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它的下篇。毛泽东强调,上篇文章没做好,就无法做下篇。

1939 年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社会演进的特殊形态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前提。毛泽东认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11]由于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是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即国际资本主义的。它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反对把中国社会造成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它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因此,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12]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13]

毛泽东关于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的论点,在其1940 年1 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得到更完整的阐述,并将这种“两步走”的策略与共产党人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联系起来。关于社会制度,毛泽东的主张是:共产党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在现在是新民主主义,在将来是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但“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14]由于共产党人革命的目标是要达到最高纲领,所以,毛泽东又强调:“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15]

三 中国到达社会主义阶段比起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要晚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不是民粹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有清楚的认识。1944 年3 月,他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论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关系时,指出“现在中国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占优势,所以中国的文化也是很弱的。在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文化提高了生产技术。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这个社会没有文化也不行”。[16]

1944 年7 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进一步阐述了解决土地问题与发展工业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现在所需要的是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目前中国需要做三件事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主制度,使人民获得一切现代自由,以真正自由的普选方式选举中央及地方政府。毛泽东认为,目前中国“在这些任务完成之前谈论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空谈。”“我们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民主革命阶段,决不是短暂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中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比起你们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很可能要晚相当长的时间”。[17]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特地说明了新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1944 年8 月,他在给时任解放日报社社长的秦邦宪的信中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18]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批评了党内的民粹主义思想。他认为,广泛地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我们党内有些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搞不清楚,存在一种民粹派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党内是会长期存在的。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19]1948 年9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中亦明确强调:“我们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所指的是脱离工业、只要农业来搞什么社会主义,这是破坏生产、阻碍生产发展的,是反动的。但不能由此产生误解。将来在社会主义体系中农业也要社会化。”[20]

四 农民喜欢共产,会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名称不会改变,共产主义无限美妙

毛泽东反对民粹主义,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过,中国是个小农大国,所以,毛泽东心中总是装着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这样说:“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其次才是别的民主分子。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靠几个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分子,虽然也可以抵一下,但是没有农民,谁来给饭吃呢?饭没得吃,兵也没有,就抵不过两三天。”[2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认为农民喜欢共产。1945 年3 月在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中,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农民是喜欢共产的,共产就是民主。”[22]对于怎样引导农民到达社会主义,毛泽东有自己的思路。1944年3 月,在《关于路线学习、工作作风和时局问题》中,毛泽东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无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是用改造与感化的方法,引导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对小资产阶级不能采用急躁的消灭的方针。”[23]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尽管未展开和不是很充分,但表明他一方面向往共产主义,另一方面又反对急躁冒进。

毛泽东认为,无论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都要有共产党这个革命政党来领导。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的名称,毛泽东是坚决捍卫的。在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作了必要的解释。他在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中指出:“报告中讲共产主义的地方,我删去过一次又恢复了,不说不好。关于党名,党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所以报告中索性强调一下共产主义的无限美妙。”[24]毛泽东在谈到关于共产主义问题在报告里没有强调时说,因为如果要强调,就要列出共产主义的纲领,但现在还是不列出的好,“因为共产主义的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把这些东西写上去,只有一点好处,就是对教育党员是有利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同志还不晓得什么叫共产主义”。[25]他还说,农民同志很多都认为把地主的财产分给他,这就叫共产主义,这当然不对。然而,针对当时国民党和其他党派以及国际上一些人要共产党改变名称,毛泽东坚决反对。他强调:“有人说我们党要改改名称才好,他们说我们的纲领很好,就是名称不好,……不但蒋委员长来电报要我们改名称,中间派也劝我们改名称。”[26]很多美国人也要我们改名称,我们若是改了名称,他们就喜欢了。“但是,一切问题并不在乎名称,你叫保守党也好,什么党也好,他们还是叫你红党。”[27]“所以我们党的名称还是不要改。我们的名称,中国人民是喜欢的。”[28]因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特地指出:“所谓无产阶级领导,就是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里头出了那样一部分比较先进的人,组织成一个政治性质的团体,叫共产党。”[29]

五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中国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坚定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与他对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走下坡路的判断有关。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苏联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毛泽东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世界上后,资本主义开始走下坡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毛泽东这样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个十月革命,整个世界历史发生了变化,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从这时起,资本主义倒霉了,走下坡路了,社会主义走的是上坡路。”[30]毛泽东认为,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所要发展的资本主义,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有它的生命力,还有革命性。从整个世界来说,资本主义是向下的,但一部分资本主义在反法西斯时还有用,另一部分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将来还有用,在中国及欧洲、南美的一些农业国家中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的。”[31]尽管时代的发展与毛泽东当时的判断不完全符合,但中国革命在总体上是沿着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

在评估世界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时,毛泽东更重视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的把握。1948 年2 月,他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阶级关系和人民民主革命》这个“实际上带着党纲、政纲、政策几重性质”[32]的文件中,首先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认为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就开始由古代的独立的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逐步地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形态,即是说半独立的半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因此,“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旧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33]

毛泽东还具体分析了参加中国革命的社会各阶级的政治作用:无产阶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任务是联合自由资产阶级,以人民民主革命的方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国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它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故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六 从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可能和平解决;搞社会主义太快了会翻筋斗,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

作为共产党人,毛泽东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而将来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才达到了党的最高纲领。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制度以及它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3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在土地问题上主张“耕者有其田”;在工商业问题上,银行、铁道、航空等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节制资本。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是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这个纲领的实行,还没有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知道,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要在中国社会高度发展之后方能达到。因此,毛泽东在报告中为了消除一些人的误解特地强调:“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35]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思路是清楚的: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

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考虑建国时,已在同时考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他预计到种种情况并有种种设想: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几十年时间;如果共产党人努力工作,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就不用流血,而可能和平解决。毛泽东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一方面要防止右倾,另一方面不要急于追求社会主义化。“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快了,会翻筋斗。”[36]他还指出:“完成全国革命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37]可见,毛泽东对中国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很慎重的。

1949 年3 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报告中,毛泽东根据共产党人握有强大军队的政治现实,对于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展望:“流血的革命只有这一次,将来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那一次就不用流血了,而可能和平解决。”[38]毛泽东还告诫防止过早地实现社会主义,不要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毕其功于一役。当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是非常强烈的,他重申新民主主义革命“将经过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稳步地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9]

对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毛泽东设想将以苏联的体制为模式组织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和党的代表会议制度。他说:“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代表会议就是苏维埃。自然,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苏维埃,‘苏维埃’这个外来语我们不用,而叫做人民代表会议。苏维埃是俄国人民创造的,列宁加以发扬。在中国,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在人民中已经臭了,我们不采用它,而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制度。”[40]“与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相配合的还有党的代表会议制度。”[41]

七 结 语

现已明确知道,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形成了,并且,毛泽东有关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预想,精妙之处颇多。他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上、下两篇文章,认为作好了上篇才能作好下篇,而做好这两篇文章又与共产党人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辉煌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较快地向社会主义方向演进,并且社会主义制度较快地建立起来,这是革命理论转化为革命实践的必然归宿。从毛泽东的思想演化过程看,他基本上是将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付诸现实,但同时又在20 世纪50 年代的具体环境中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1950-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仅用短短7 年时间,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努力与贫穷作斗争,恢复了国民经济,初步改善了人民生活;并在完成全国土地改革后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总体上看,毛泽东从精神上引导中国人在多种比较之中选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据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来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范型和实现目标。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苏联的社会主义不完全一样。这正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起义成功完全不同一样。所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特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特殊的,不仅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30 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实实在在的。

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新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需要不断完善、改除弊端,也是必须重视的。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有“失误”,这种“失误”可以从社会历史、社会心理找到缘由。正因为毛泽东所领导的接踵而至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从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穷二白的特殊国情出发的,国情与民心也必然要反映到毛泽东的意志中来。自革命胜利之日起,经历了重重灾难,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切齿痛恨的中国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毛泽东身上集中地表现为促进社会发展时超越社会发展规律和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的情绪。

正是由于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有弊端,所以,毛泽东逝世后不久,一场伟大的改革开始了。从改革的决策与初心来看,目的是继承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革除既存的体制弊端。只不过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基础看,它首先获益于毛泽东时代的丰厚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比如,毛泽东有许多著名论点:“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42]“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3]“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44]等等。这些论点,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从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性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理论是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的光大与创新。“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45]确实,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正呈蒸蒸日上之态,真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第一次社会主义政党特异领导的俄国民主革命败中有成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干部学校史研究述评
毛泽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