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青年逻辑
——兼论中国青年使命与党的青年对外工作
2024-04-13郑长忠
■ 郑长忠
伴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的生存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迁,推动着人的存在从族群分散共同体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在文明进步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群体承载着引领或推动人类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作为现代条件下才得以生成的相对自主的群体,青年发挥着先锋作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自身也因此得以发展。作为倡导并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家中的青年,中国青年自然承载着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通过构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和实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战略,使中国青年参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得以落到实处。
一、人类进步与青年发展:历史与逻辑
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不仅体现在人的整体生存形态变化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个阶段内部结构的变化上,并不断生成着推动和助力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群体也得以生成,并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同频共振中,发挥着应有作用。
(一)从族群分散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进步的文明逻辑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理性指导下所形成的实践成果的总和。人类文明发展既包含成果内容发展,也涉及创造主体发展。从成果内容发展来看,文明发展指的是人类理性指导下实践成果的不断创造和丰富;从创造主体发展来看,文明发展指的是参与人类文明创造的范围、人数和素质不断扩大和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人类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成果要取得更大成就,就需要更多人来参与,同时,更大范围、更多人员和更高素质的创造者的参与,就能够使更多劳动和智慧得以凝聚,从而有更多文明成果得以创造和累积。因此,文明发展一定是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文明的创建之中,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着人类发展。
从时间维度来看,在其诞生之后,作为高级动物,人类就以群的方式分散在世界各地生存生活着。这就意味着,人类最早是以分散族群共同体方式而存在的,其所创造的实践成果也就局限于狭窄的区域空间中。随着生产生活的实践发展,人类理性也得以发展,并在其指导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并积累了越来越多有利于进一步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成果,从而创造了大量的文明要素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分散族群共同体也开始以各种方式交往互动,既促进了文明成果的交流和共享,也在此过程中推动了共同体的发展。随着国家共同体的出现,人类就能够在更大规模范围内,凭借国家权力,对更多人口进行有效管理,减少了国家内部冲突和矛盾,使文明的成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加稳定的累积,从而标志着文明发展从具体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跃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诞生。
在国家推动之下,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发展,并创造了古代文明。随着工业革命出现,并在资本力量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阶段。在现代文明条件下,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爆炸性发展,人类财富和文明成果快速发展和累积;另一方面,商品销售和市场开拓将世界连为一体,人类文明成果的创造和分享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作和交流。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连为一体的人类内部并非命运与共的,不同阶级之间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随着文明进一步发展,这种弱肉强食的文明发展形态需要扬弃,于是,强调人类内部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二)从依附性弥散个体走向自主性结构群体:青年发展的文明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处于决定地位。生产力进步导致社会和群体内部产生结构分化和相应矛盾,推动了社会和群体发展以及文明创造方式和参与主体的变化。对社会和群体内部结构分化进行考察,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既可以从经济社会的角度,看到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和矛盾,也可以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到代际和性别的分化和矛盾。从历史和文明发展的长波段角度来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分化状况和结构矛盾的某个方面或某种矛盾,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这些分化状况和结构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中,青年群体就是经过不断演变并在现代文明条件下得以出现和发展,并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人类是以群的方式存在的,不论是在族群之中,还是在家庭之中,都存在着基于血缘纽带而形成的共同体。在这一血缘共同体之中,从时间维度来看,存在着代际更替;从结构维度来看,存在着代际差异。在古代文明条件下,血缘共同体兼具着生活和生产两方面功能,因此,血缘共同体就成为了古代文明之中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经验和权威的累积需要时间作为成本,再加上血缘共同体自身的特征,导致在血缘共同体中权力掌握在长者手里。上述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在古代文明条件下,作为出生较迟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弥散性地依附于血缘共同体之中,并受长者支配,并未在社会中形成相对独立和自主的群体性权利和权力。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兴起和社会分工深化,对专业性知识和集中性组织的需求都产生了爆炸性增长,再加上资本力量的推动,大量年轻人被组织到学校和工厂等教育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这就带来两方面后果:一方面是家庭等血缘共同体的生产功能被严重削弱,更多的是保留着生活功能;另一方面是年轻人离开家庭这一血缘共同体,并被集中在学业和职业共同体之中。从家庭共同体中离开并被集中在新共同体中的年轻人,不仅摆脱了传统权力结构,而且具有了相似年龄和心理、拥有了共同利益和境遇,这就推动了这些年轻人开始从缺乏群体意识的依附性弥散个体,向拥有共同意识的自主性结构群体转变。于是,作为现代意义的青年群体,不仅在结构上被建构出来,而且在意识上被生成出来。随后,这些青年群体,在现代政治逻辑的作用下,基于其所拥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的青春特点,不仅作为相对独立群体在政治中得以集体崭露头角,而且也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发挥着先锋作用。如果说在古代文明中,青年更多是作为生理意义上的年轻人而存在的话,那么随着现代文明出现,除了生理意义之外,青年还发展出了社会和政治意义上的内涵,从而作为完整意义的青年概念得以生成。这就意味着,青年与现代文明是同频共振,青年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诞生而诞生,也将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发挥着先锋作用。
(三)青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发展的青年逻辑
既然青年是在现代文明条件下诞生的,那么,作为新生力量,青年必将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催生力量,现代文明发展的逻辑和特点,也将不断为青年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推动着现代文明的生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基于技术革命而出现,从而使科学技术发展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并不断对现代文明的各领域产生深化作用。资本主义对利润的追求,驱动了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从而使世界各地都被卷入到现代化浪潮之中。而这两方面既需要青年参与,也推动青年发展。
大工业生产,一方面需要充沛体力的劳动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快速迭代的技术力量支持,青年拥有充沛的体力并能快速适应新的技术,因此,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青年参与。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开拓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开拓了全球市场,这两方面需要大量人员流动以保证市场运行,需要大批拥有冒险精神的人来推动市场拓展。而青年正是基于现代文明并脱离传统家庭而形成的个体,相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青年人更具创新和冒险精神,因此,现代文明推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需要源源不断的青年人参与。
虽然,相对于古代文明条件下的年轻人,现代文明条件下的青年人拥有更多的权利和权力。然而,在年龄结构中,由于刚迈入社会,不论是经济资本的积累,还是社会资本的获得,青年群体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处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文明的格局,不仅使青年人在国内处于相对弱势状态,而且在国际层面上不同国家青年也存在着不平等的态势。正是基于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和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方案。现代文明条件下其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弱势的结合,就从逻辑上决定了青年将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力量。
二、青年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先锋与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解决传统现代文明内在困境的重要方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历史逻辑通过人的实践和努力来实现,历史进步通过相应主体和动力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也同样需要相应的主体和动力来推动,基于其相应的特点,青年群体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和创新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在主体与动力之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力量
人类生存形态与人类文明形态具有密切关系,伴随人类文明形态的变迁,人类生存形态也不断发展。在古代文明形态下,人是以人直接依附于人的传统共同体化方式存在于区域空间之内。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和发展,人类逐渐形成以物为中介的原子化个体方式存在于全球空间之内,并在扬弃现代文明内在矛盾过程中,不断推动全球范围已经联系起来的人类,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人类之所以能够统治地球,就在于人类能够不断结成共同行动的组织体,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生成了能够不断发展的理性力量,并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方式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而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要得以发展,就必须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目的,因此,人及其集合体的人民就成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主体。然而,作为集合体的人民的内部,又存在着结构性分化,并产生着矛盾,这些矛盾中很重要一个内容,就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少数人与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多数人之间的矛盾与张力,进而带来这些少数人及其背后的支配性力量与整体人民之间产生矛盾和张力。人类社会是以资本主义方式开启现代文明形态,在推动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发展以及全球人类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中,资本及其人格化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这就导致了现代文明发展以及人类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资本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目的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形态和人类生存形态,突破单纯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文明形态的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局限和不足。
如果说考察资本及其与人民之间矛盾,是从生产关系的维度把握现代文明诞生和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形态发展的主体作用的话,那么,考察技术革命导致的大工业生产以及不断创新的生产方式,就是从生产力维度来把握其动力的。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类开始掌握了科学与技术,并在运用科学与技术过程中,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古代文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是相当缓慢的。随着技术革命出现,科学技术也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在其作用下,出现了大工业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跃升,人类文明形态也因此进入了现代阶段。进入现代之后,在资本力量推动下,新的市场和需求不断被开发出来,这就需要更高的生产力来满足,由此就需要不断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凸显,科学技术发展的倒逼机制也因此形成。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互联网发展将全球联系得更紧密,推动了地球村的形成,数字技术跃升性发展,使人类不仅需要解决人类内部之间的关系,而且使人类共同面临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共同性挑战,同时工业革命以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对地球和人类形成了整体威胁。这就从空间和关系维度以及生存和命运维度,促使人类不得不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青年是伴随着现代文明诞生和演进而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基于其特点,作为推动主体和创新力量之一,青年也将受上述两方面发展逻辑的影响,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在上述逻辑的作用下,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二)青年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基于主体的考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要促进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交流和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在形成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文明成果的交流和共享主要围绕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展开。基于其群体特征,在人类文明交流和共享过程中,青年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先锋力量的角色:
第一,在物质文明交流和共享中,青年将发挥推动人类经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作用。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以商品交换和市场拓展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流,成为推动全球性联系的最重要动力,基于充沛体力和冒险精神等特点,青年人一直成为联系世界的先遣力量和主要力量。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对经济将进一步产生全面影响,而互联网络和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深度联系的载体力量。相对中老年人,青年人更适应数字环境,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因此,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叠加逻辑,都使青年人成为了参与经济交流和共享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人类经济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在政治文明交流和共享中,青年将发挥推动人类治理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作用。人类为了生存,既需要发展,也需要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经济交流和共享,以满足物质发展需求,也需要治理交流和共享,以满足秩序建构需求。这就需要不同国家之间对彼此治理模式的了解和理解,而且还需要能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治理模式。青年人正处于思维和观念形成阶段,通过职业和学业等跨境交流,青年人了解并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理模式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利于取长补短,推动各国的治理水平的发展。同时,亦有利于青年人站在全球的高度考虑问题,从而有利于形成全球治理,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治理合作。
第三,在精神文明交流和共享中,青年将发挥推动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作用。所谓文化指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历史性沉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推动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而基础之一就在于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自古以来,派遣留学生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先遣方式之一,进入现代之后,大批青年到世界各国学习和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青年到了其他国家之后,不仅进行工作和学习,而且也在此过程中深刻了解他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其相应历史背景。随着这些青年回国,他们就会对曾经去过的这些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样青年就成为了推动文化交流和共享,以助力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
第四,在社会文明交流和共享中,青年将发挥推动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作用。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紧密的条件下,人口、教育、就业、健康、体育等社会发展的内容,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议题。青年是人口生育、工作就业、体育参与、学习教育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年群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作为一种重要力量,青年人既需要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既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国际上,助力国家和世界共同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这些社会问题与其发展密切相关,青年能够产生更加切身体会和强烈愿望,从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
第五,在生态文明交流和共享中,青年将发挥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的先锋作用。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态如果受到根本性破坏,就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然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利用自然和对待生态上的任性,已经给地球带来了重大生态破坏,因此,保护地球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青年代表着人类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对青年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着重大影响,同时,群体特点也使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重大作用。相对于老一辈群体来说,青年人更能够接受生态文明观念,从而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年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国内层面,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成为了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先锋力量。
(三)青年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创新力量:基于动力的考察
如果说青年群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主要是人口结构中青年特点这一主体因素所导致的话,那么,青年群体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创新力量,就是青年群体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这一生产力因素所导致的。具体来说,青年群体与科学技术之间的以下三方面关系,决定了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创新性作用:
第一,与科学技术的一般性关系,决定了青年群体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基础性的创新作用。工业革命以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科学技术快速的迭代性发展,对科技研究者、运用者和应用者都提出了创新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在人类整体中,青年群体最符合这一要求,于是,进入现代以来,青年人就成为适应科技进步和推动科技发展的先锋性群体,并且越来越呈现出由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的趋势。由于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决定因素,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最具创新特点的先锋性主体力量,青年就成为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创新力量。
第二,与网络技术的时代性关系,决定了青年群体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特殊性的创新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爆发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了人的生存形态的变迁。人们不仅生活于物理空间之内,而且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通过互联网络,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为地球村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包括互联网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遵循着摩尔定律迭代发展,从而使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者、深度运用者和前沿应用者普遍出现年轻化倾向。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生产生活的组织形态,而且还打破了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许多制度性屏蔽,从而使社会权力快速且大量地向青年人转移。同时,各类网络社区,更是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青年人,基于游戏、商业、公益等方面展开互动。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在将人类社会联系起来的过程中,也推动了青年化社会的诞生,使现代以来青年与现代化以及青年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逻辑得以进一步演绎,并呈现凸显性趋势,青年人在网络社会条件下推动全球更加紧密联系和互动,并在网络空间中发挥创新性的主力军作用,成为了一种时代性的不可逆转的现象和趋势。
第三,与数字科技的前沿性关系,决定了青年群体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关键性的创新作用。本世纪以来,随着数字科技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1]这些技术发展和运用,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的影响,同时也潜在地对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产生挑战乃至威胁。面对这些挑战和威胁,需要世界各国着眼于人类共同命运而团结起来,并在这样一个关系人类整体未来的关键节点上,赋予这些技术以人文和伦理规范,从而成为服务人类和文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相反。从数字科技研究和运用发展情况来看,其从业人员普遍趋于年轻化,并且青年已经成为了挑大梁者。以当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ChatGPT 研发团队为例,截至2023 年2 月,该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才32 岁。[2]这就意味着,在关系到人类未来和命运的一些关键要素,已经掌握在当代一部分青年的手里,这就使青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分量大大增加了。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青年发展:作用与影响
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克服传统现代文明不足而提出的方案,需要通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人的生存形态也将得以发展。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性和创新性力量,青年群体既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在质与量之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人类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逻辑演绎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扬弃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现代文明、推动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世界范围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内容的实现方式,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适应的人类生存新形态。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提出了作为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的三根柱石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倡议的内容,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判断:作为人类生存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动着人的生存形态的发展。
从质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将从以资本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演进。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发展优先,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普惠包容,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上述倡议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人类发展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
从量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将从以少数人和少数国家人民的发展向以最大多数人和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在理念和质上予以强调,而且必须在实践和量上予以落实。根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和量上将在以下几个关系处理中得以体现:一是在国家之间,坚持普惠发展,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在文明之间,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三是在代际之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通过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使当代人类和未来人类都可能拥有发展的可能。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青年全面发展:基于质的考察
基于青年群体与现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认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将从以下两方面对青年全面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从内容角度来看,青年全面发展的内容将得以更好地深化和发展。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在青年群体全面发展中得以更深刻的体现。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普及,将有更多的国际组织以及更多国家和城市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世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及推动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先锋,青年群体的发展将得到更多重视,类似于中国所推动的青年发展规划以及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综合性推动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将会在更多的国际组织以及更多国家中得以出台和实施。二是青年权益将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护。只有得到全社会的保护和支持,青年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尊重和保护青年就成为了青年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在世界层面和各个国家层面,将会更加重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青年的民生,维护和促进青年的人权,尊重和理解青年的特点。三是青年作用将得以更好的发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作为先锋性和创造性的力量,青年群体的特殊作用将越来越得以体现,不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运用,还是科学技术前沿性发展和运用,都将极端青睐青年群体。青年群体对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作用,将比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凸显。
从空间角度来看,青年全面发展的空间将得以更加创新和拓展。一是世界各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从而为青年在全球空间中的发展创造条件。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治理、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建设更加紧密,这就为青年在全球空间内学习、就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从而使青年从国别性向全球性发展。二是数字网络空间将进一步发展,从而为青年在虚拟空间中的发展创造条件。数字技术发展,不仅推动了数字文明到来,而且也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技术基础的过程中,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数字技术发展将创造全新的数字虚拟空间,推动人类生存空间的深度创新,使现在已经存在的虚拟空间得以进一步迭代发展。基于青年最具适应创新技术运用的特点,这一持续的创新变化,将不断对青年产生深刻影响,使青年人在不断迭代的虚拟空间中得以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展了青年人的生存空间。三是世界各国将更加有意识地为全球空间发展和网络空间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从而为青年群体外延性拓展提供安全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所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所强调的那样,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4]这不仅对人类在物理空间层面的安全予以维护,也将对人类在网络空间层面的安全予以维护。这就意味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通过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青年将在全球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发展中获得相应的安全保障。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全球青年发展:基于量的考察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仅有利于推进青年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全球青年发展,从而使青年发展在量上得以大大拓展。具体来说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之中:
在国家之间,将形成青年普惠性发展格局。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普惠性发展原则将得到普遍性认同,对于青年发展来说,也将因此形成青年普惠性发展格局:一是重视青年发展的浓厚氛围将得以普遍性形成,将有利于全球青年整体发展。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作为现代化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性和创新性力量,青年发展必定得到全球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和共同需要,推动全球青年整体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青年发展的特殊需求将得到普遍性关注,将有利于全球青年具体发展。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以及青年发展方面相对滞后,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全球都将关注发展中国家及其青年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特殊需求,并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全球青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得以现实解决。三是国家间和国内青年的平衡和充分发展将得到普遍性推进,将有利于全球青年协调发展。经过传统现代文明发展的推动,虽然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却也存在着国家间和国内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和发展,国家间和每个国家内部都将朝着平衡和充分方向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年,也将得到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
在文明之间,将形成青年包容性发展格局。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世界文明多样性将得到普遍性尊重,对于青年发展来说,也将因此形成青年包容性发展格局:一是文明多样性将得到普遍性尊重,促进不同文明中的青年和谐共处。求同存异和多元一体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特征,这就为处于不同文明之中的青年和谐共处创造了条件,也通过培育青年对多样性文明的尊重和理解,使之成为推动文明冲突向文明合作转变的先锋力量。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将得到普遍性弘扬,增强不同文明中青年的包容意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5],将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这就使处于不同文明中的青年成为了守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力量,从而成为了包容和理解不同文明的先锋力量。三是文明传承和创新将得到普遍性重视,提升不同文明中青年的创造能力。既重视整体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又重视各自文明传承和创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特征。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和发展,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将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这就使处于不同文明中的青年成为了推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先锋力量,并在传承和创新文明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四是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将得到普遍性加强,推动不同文明中的青年共同进步。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代际之间,将形成青年持续性发展格局。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得到普遍性支持,对于青年发展来说,也将因此形成青年持续性发展格局。一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将得以构建和发展,为青年持续发展创造生态条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也将进一步形成,这就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生态条件。二是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将得以构建和发展,为青年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等条件。人类要生存除了需要自然条件之外,还必须通过各方面发展予以支持,在世界各国发展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要获得人类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也将得以发展,从而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发展创造经济等条件。三是科学技术命运共同体将得以构建和发展,为青年持续发展创造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既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也可以对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因此,构建科学技术命运共同体既是全球持续发展需要,也是人类持续生存需要。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构建科学技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必将为世界各国所认识,科学技术也必将不断得以构建和发展,从而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发展创造科技条件。四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得以构建和发展,为青年持续发展创造空间条件。当前网络空间已经形成,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包括网络空间在内的各类虚拟空间将快速发展,从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构建和发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必将为世界各国所认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必将不断得以构建和发展,从而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发展创造新型空间条件。
四、中国青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使命与责任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需要青年发挥更大作用,也将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党和政府有号召,青年必有行动,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这就需要中国青年自觉承担起协助党和政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使命和责任,在参与推动和守护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
(一)使命与责任: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为人类最早之一进入文明阶段并至今从未中断过自身文明发展的唯一文明体,中华民族持续累积了中国人民的理性成果,对人类发展与秩序有着成熟和清醒的认识。长期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以实现天下大同为理想,并在推动文明发展过程中,坚持自强不息以推动发展和厚德载物以建构秩序的有机统一,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推动文明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而且也形成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让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必须坚持“自强不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厚德载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历史的苦难和传统的文化,都让中国人民清醒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世界人民为中心、以天下大同为理想,通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才能够让世界人民不再经历中国人民曾经的苦难,才能使全人类解放拥有基础性现实的条件。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发展既需要中国人民的自身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同时,中国发展也将为世界发展带来动力与和平。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需要和谐的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有为的中国,人类的发展需要共赢的全球。随着数字技术的挑战以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命运越来越一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是人类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唯一见证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各阶段发展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具有人类文明年轮性特点,不仅承载着见证和守护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和方向的使命,而且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历史性地担负着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使命和责任。
(二)作为推动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青年的使命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这一必然要得以实现,需要相应的人的力量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是由中国提出的,因此,在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中国将扮演着引领性、推动性和守护性的作用。青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和创新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青年应该积极为中国发挥引领性、推动性和守护性作用而作出贡献,并在参与推动和守护中,扮演着先锋和创新的角色。
除了上文提到的,中国青年在协助推动人类经济命运共同体、人类治理命运共同体、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五方面发挥先锋作用外,中国青年还应在参与整体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参与网络技术以及新一代数字科技研究和应用等两个方面发挥创新作用,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三)作为守护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青年的责任
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另一方面逆全球化等现象也形成了一种客观现实。因此,对于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倡国的中国来说,不仅要顺应历史规律,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而且还要针对现实逆流,积极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就决定了,作为先锋力量的中国青年,不仅要助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且还要在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实现青年发展的理想。
助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青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在理论建设上,中国青年应该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工作。当代青年人就是未来成年人,在青年时学习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不仅在当前而且在未来都将影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需要随着其实现过程不断被发现和总结,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参与其中实践和研究,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并结合实践,做好宣传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中国青年应该立足本职工作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都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得以运行和发展,因此中国青年可以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贯穿在本职工作之中。在对外交往上,中国青年应该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青年中的相当一部分,或是学习、或是工作、或是旅游,都会到世界其他国家去,即使没有走出国门,也有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从而使大部分的中国青年都有机会参与国际交往。因此,中国青年在各类对外交往过程中应该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青年发展理想,中国青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积极参与推动青年普惠性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青年应在实践和交往过程中,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塑造重视青年发展的浓厚氛围,表达青年发展的特殊需求,参与推动全球重视和解决发展中国家青年发展问题,参与推动国家间和国内的青年平衡和充分发展工作。二是要积极参与推动青年包容性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青年应在实践和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参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且要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自觉尊重文明多样性,成为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力量,为青年包容性发展格局形成贡献力量。三是要积极参与推动青年持续性发展格局形成和发展。中国青年应在实践和交往过程中,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在参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过程中自觉践行,为代际青年发展创造持续性发展条件。
五、党的青年对外工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格局与战略
从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历史来看,中国青年之所以能够在每个历史时期发挥先锋作用,就在于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使之能够获得价值性引领和组织化支持。同样,中国青年要能够在助力推动和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中发挥先锋性和创新性作用,也同样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取得。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发展过程中,构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形成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以支持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一)党的青年工作与党的青年对外工作
在中华文明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青年也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而诞生。作为一种革命和创新力量,青年群体的出现,立即受到各方关注。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青年就在其领导和组织下,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领导中国青年参与每个阶段中心任务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通过构建相应的党的青年工作格局以实现这一目的。党的二十大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随着党的中心任务变化,党的青年工作格局也需要得到相应发展,为此,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开展工作。”[7]
迈上新征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了发展新格局的主要内容,拥有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外交需要,还是内政要求,不论是现实发展,还是政党使命,都必须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涵。这就意味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先锋力量,中国青年必然要投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之中。这就决定了,党必须领导中国青年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就需要,在推动党的青年工作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布局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实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使中国青年能够在助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这一伟大事业中发挥先锋力量并作出重要贡献。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打造
作为党的青年工作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的构建和发展,既要遵循党的对外工作格局发展逻辑,也要遵循党的青年工作格局发展逻辑,是党的对外工作在青年领域的体现,也是党的青年工作在对外领域的体现,是党的青年工作和党的对外工作的有机统一的结果,是党领导青年参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并发挥其先锋作用的运行体制和组织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党的青年工作和党的对外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具体把握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构建的结构、内容和组织,以适应新时代党领导青年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发展并发挥其先锋作用的需要。
在体制结构上,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构建。从广义来看,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力量共同组成的,推动青年参与对外工作,并发挥其先锋作用的工作格局。也就是说,要做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必须发挥党对政党、国家、社会、市场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同时,不仅要发挥政党和国家力量的作用,而且还应该重视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对外交往的工作,不仅只有政党和国家的力量,而且社会和市场特别是市场力量的对外互动更是常态性和日常性。从狭义来看,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及群团组织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动青年参与对外工作并发挥其先锋作用的工作格局。这也就是说,做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不仅仅只是从事外事和青年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任务,而是其他各个部门都应该参与。因为,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对象,都会涵盖到青年群体。同时,绝大部分部门在工作中都会涉及对外工作。这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作用,才能够对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形成全覆盖和大合力。
从工作内容来看,我们认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构建,应该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从青年群体的情况来看,青年是被组织在上述各领域中,而青年发展内容也包含这些领域的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也同样涉及这些领域。这就意味着,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构建,不论是基于青年工作逻辑,还是基于对外工作逻辑,在具体内容上,都必须涵盖上述领域。
从组织体系来看,我们认为要构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就必须推动共青团组织发展。从具体工作的角度来看,要保证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的正常运行,虽然需要各部门参与和齐抓共管,但是在具体的业务协调之中,在全国层面,有两方面工作部门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外事工作部门,主要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二是青年工作部门,主要是团中央。前者主要是涉及对外工作的业务协调,后者主要涉及青年工作的业务协调。由于外事工作部门长期从事对外工作,因此,涉及到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相对来说驾轻就熟。对于共青团来讲,虽然长期以来也有外事工作,但是对照新时代所需要构建的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共青团组织还必须在这一方面作出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形成
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的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各方力量,更好开展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因此,在明确了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构建的相关事宜之后,就需要围绕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的战略进行研究。基于党的青年对外工作逻辑,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也同样必须由党的青年工作要求与党的对外工作战略来共同决定,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战略制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无法在本文做详细说明,以下主要就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的要素和维度进行研究。
在要素方面,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价值、机制、组织、主体等四个方面。从价值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的战略制定,必须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高扬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旗,这既是为我国在大国外交上赢得道义的需要,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价值逻辑演绎的结果;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青年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追求;既是当前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的目标,也是造福一代又一代青年发展的需要。因此,这既是符合党的对外工作的要求,也是符合党的青年工作的要求。
从机制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构建及其作用的发挥。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是结构,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实施是功能,战略制定必须将这两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同时,还应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推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格局制度化和机制化,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予以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和战略,通过制度和机制有机统一起来。
从组织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制定,必须重视体制内外各方面组织力量的有机整合。这些组织力量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组织。要对这些组织力量进行分析,开发其在青年对外工作方面的功能和潜力,将之有机整合在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格局之中,并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内容的需要,用好这些力量,从而有效服务党的青年对外工作。
从主体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的制定,必须有效整合青年群体的力量和服务青年的力量。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对外工作中发挥青年作用和服务青年发展。除了青年群体自身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这就要求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青年群体的自身力量和服务青年的各方力量的合作,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在维度方面,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制定,还需要考虑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来看,我们认为新时代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制定,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一个方面是要统筹考虑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自从网络社会生成之后,人类就开始同时生存于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之中,并且两个空间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了人类生存形态发展。正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全球得以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而青年更是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数字网络空间的运行和生活。因此,我们在战略安排上,必须统筹好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并应特别重视数字网络空间上的党的青年对外工作开展。另一个方面是要统筹考虑国内空间和全球空间。只有做好国内空间的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的整合和统筹的工作,才能具有在全球空间内做好相应工作的国内基础。在国内空间的统筹工作上,不仅要重视整体国家内部的党的青年对外工作统筹和整合,而且要重视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年对外工作的统筹和整合。在全球空间内做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既要重视做好对其他国家青年的整体对外工作,也要重视对华侨华人青年的工作开展。同时,在这些工作上,都应该重视价值、机制、组织和主体等要素的综合应用。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们认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战略制定,应该按照长期、中期和近期进行安排。在具体操作上,长期战略可以着眼于2035 或2050 年,中期战略可以五年规划为重点,近期战略可以年度计划为重点,展开思考和安排。
六、结论
人类应该走向何方?人类能否和平发展?人类集体幸福可否得以实现?这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都在不断追问的一个根本问题。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社会又站在十字路口上,世界人民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的需求更加急迫。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凭借作为人类最早之一进入文明阶段并至今没有中断过自身文明发展的唯一文明体的长期积累的智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此给出了答案,就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导致的,是突破传统现代文明不足和局限的结果,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形式,是人类生存新形态的具体表现。作为完整意义的青年,是伴随现代文明诞生而出现和发展的,并成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先锋力量,也将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和创新作用,在此过程中,青年也将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倡国的青年,中国青年承载着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参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及参与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使命和责任。为了发挥中国青年在助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就必须构建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格局,实施党的青年对外工作新战略,从而使中国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使命和责任得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