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2024-04-12吴江瑞舒建英
摘 要 功能农业是我国农业继高产农业“吃得饱”、绿色农业“吃得安全”之后希望“吃出健康”的第三个农业发展阶段,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富硒为代表的功能农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与重视、群众的关心与支持,正以日新月异的新态势蓬勃发展。近年来,富硒农产品受到追捧和热议,宁夏作为我国代表性富硒特色区域之一,有着天然的富硒地理优势,宁夏中卫市成为“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之一。通过中卫市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析,简要概括富硒农产品发展面临的困境,借鉴富硒农产品发展态势迅猛地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卫市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农业;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瓶颈难题;对策建议;中卫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1.045
硒是瑞典化学家Jons Jacob 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的,命名为Selenium。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其他营养元素一样,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并且是一种比较容易排泄的元素。硒是一把“双刃剑”,摄入不足时,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克山病等;摄入过量时,则会引起硒中毒。因此,摄入适量的硒以维持肌体的正常代谢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活在低硒区域的人,更应该重视通过不同渠道来科学补硒[1]。一般来说,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产类、蛋乳类、谷物类、畜禽肉类、蔬菜类、水果类[2]。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属于硒缺乏地区,富硒地区便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农业商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比如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肉类、富硒茶、富硒大米等。目前,宁夏地区发展的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富硒枸杞、富硒砂瓜、富硒苹果、富硒小杂粮、富硒牛羊肉、富硒金银花、富硒蔬菜、富硒马铃薯等属地特色农产品。
1" 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
功能农业是赵其国院士首次提出的,指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长或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其他生物技术培育,实现农副产品中一种或多种有益健康成分(如矿物质、生物化合物)基于人类健康需求做出标准化优化的生产实践。“功能农业”的表述被列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写进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里,功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与实践[3-4]。
富硒是功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2022年6年间,以富硒功能农业作为先导重点和突破口,国家先后提出“硒资源变硒产业”“打好富硒品牌”等重要指示,举办了2020年“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评选活动,其中宁夏中卫市被评为“十佳地区”之一,且中卫市经过发展,现已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富硒产品和品牌。富硒土壤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5],为进一步促进中卫市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宁夏农业农村厅连续多年在试验示范点基地建设、培植技术支持、重点企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极大支撑。中卫市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拓宽产业发展之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开发自然富硒为主、人工外源补硒等富硒农产品[6],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出现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趋势,更多功能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富硒农产品将陆续进入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的视野,打造全国知名的富硒品牌,成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的“塞上硒谷”[7]。
1.1" 中卫市富硒土壤情况
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及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调查研究显示[8],中卫市的土壤中硒含量由西向东递减,土壤为碱性,足硒和富硒地区较为集中。土壤中总硒含量范围为91~1078 μg·kg-1;平均值为207±143 μg·kg-1,其中沙坡头区土壤总硒平均含量为219±177 μg·kg-1,中宁县土壤总硒平均含量为174±60 μg·kg-1,海原县土壤总硒平均含量为203±57 μg·kg-1。依据《宁夏富硒土壤标准》(DB 64/T 1220—2016)的规定[9],中卫市辖区内土壤样品的硒含量特征见表1。
综上所述,中卫市土壤硒含量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硒含量较为适宜,所采集样本平均硒含量为207 μg·kg-1,最高含量为 1078 μg·kg-1,达到全域富硒水平,硒过剩风险较低。2)硒含量占比较大,富硒和足硒土壤样本占比46.17%。3)硒含量有效态高,土壤有效态硒比例高于一般天然富硒区的平均水平。
1.2" 中卫市富硒农产品情况
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及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调查研究显示[8],中卫市农产品总硒平均含量分布的规律为(表2):在沙坡头区,农产品总硒平均含量分布规律为金银花>蔬菜>枸杞>牛羊肉>圣女果>水稻>硒砂瓜>沙棘>葡萄>钙果>红枣>牛奶>苹果;在中宁县,农产品总硒平均含量分布规律为硒砂瓜>水稻>枸杞>苹果;在海原县,农产品总硒平均含量分布规律为马铃薯>杂粮>硒砂瓜。
综上所述,宁夏中卫市富硒农产品具有富硒占比大、富硒形态好、硒稳定性高等优势特点。
2" 富硒农产品发展瓶颈难题
2.1" 发展富硒农产品意识不强、力度不大
富硒农产品一直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功能农业后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目前缺乏科学具体、全面细化的宣传与措施,致使政府部门、经营主体及广大消费者对富硒农产品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未能有效提高富硒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刺激消费者的预期消费水平。富硒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资金需求量较大,缺乏完整的发展产业链,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及生产主体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望而却步。
2.2" 发展富硒农产品链条不长、质量不优
富硒农产品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探索发展初期,产业发展链中的各个环节尚未健全,产品的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产品开发不充分、不均衡,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且富硒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局限性较大,社会面消费人群范围较窄,产销衔接不畅,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销售市场。
2.3" 发展富硒农产品认可不足、价格不低
富硒农产品作为新型商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暂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标注混乱、真伪难辨、随意定价等现象在市场上时有发生,这导致市场上的富硒农产品种类参差不一、品质鱼目混珠,不能有的放矢地满足消费者的预期消费,从而并未被市场和消费者完全认可接纳。有调查结果显示[10],市场上富硒农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普通农产品,经过加工后的富硒农产品价格甚至高于同类普通加工农产品的2~3倍。代表中卫市出售的富硒农产品却严重匮乏,且绝大多数富硒农产品仍然是按照普通农产品出售。
2.4" 发展富硒农产品标准不一、体系不全
实施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是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中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富硒农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但是富硒农产品在生产标准、检测标准、行业标准、质量标准等方面严重缺失,缺乏指导富硒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和配套的政策法规,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现行的标准很多也不够科学精准,部分标准难以执行到位。以富硒农产品为例,仅有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农业农村部、供销行业标准如《富硒马铃薯》(NY/T 3116—2017)、《富硒大蒜》(NY/T 3115—2017)、《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等,以及地方标准如《宁夏富硒农产品标准(水稻、玉米、小麦与枸杞干果)》(DB64/T 1221—2016)、《宁夏富硒土壤标准》(DB64/T 1220—2016)等。目前已有的标准体系还无法满足富硒农产品发展的实际需求[11]。
2.5" 发展富硒农产品创新不够、技术不强
富硒农产品科学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一定的科技研发能力作支撑。但是,中卫市在功能农业方面的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技术力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仍存在很多空白。大多数富硒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属于粗放型,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精细加工、专研专产的富硒农产品。地域特色不浓、代表性不强,重点产品不突出、差异化程度不够、雷同较多,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卫市富硒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2.6" 发展富硒农产品宣传不实、排查不细
目前,富硒农产品缺乏一定的信赖与认可,亟需通过各方面理性翔实、通俗易懂的宣传引导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引导群体大众健康消费。从生产者角度看,部分生产销售主体言过其实、大吹大擂,富硒农产品的特定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存在标识混乱、信息不准、信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从消费者角度看,部分消费群体在市场购买过程中存在认知不清,对眼花缭乱的产品难辨真伪,购买消费的盲目性较大。这会使得部分消费者对富硒农产品秉持怀疑态度,甚至摒弃谩骂,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富硒农产品的科普缺少专业化的机构、人员和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制约了富硒农产品的发展。
3" 富硒农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大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发展富硒农产品,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及行业技术人才研究并制定功能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扶持创建规模化、规范化的富硒农产品示范区、标准化基地和产业园区,促进形成富硒农产品产业集群,推动规模化发展[12]。二是要重点培育和引进枸杞、牛羊肉、硒砂瓜、苹果、马铃薯、小杂粮等一批行业整合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打造富硒功能农产品“单品冠军”为重点,狠抓公共品牌建设,逐步推广到富硒蔬菜、富硒禽蛋、富硒奶产品及富硒休闲旅游等行业领域,鼓励企业创建精品产品,助推中卫市富硒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要加快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和优惠措施,吸引和推动更多的招商引资投向富硒功能农产品领域,实现富硒农产品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
3.2" 全面完善标准认证体系
当前,有关功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含量判定、包装规程、质量检测等标准尚未统一、存在漏洞,对富硒功能农产品含有的有益营养成分未能明确地定量、明确地标识[13]。因此,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参照依据,结合中卫市属地特色农产品实际生产情况,建立富硒功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及质量和管理标准体系迫在眉睫,包括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分类、含量检测、食品安全、预包装食品标准、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认证制度体系等。引导并监管富硒功能农产品种养殖企业、合作社甚至小农散户严格按照统一的富硒功能农产品行业标准来进行规范生产、销售流通,打造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优质富硒农产品,满足健康的消费需求,进而从源头上让富硒农产品有据可循、有例可查、有标可依,推动富硒功能农产品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大力培育特色品种品牌
品牌是富硒功能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决定着市场的认可度和信任度[14]。中卫市有着发展富硒功能农产品的天然地理优势,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的特色优势,注重富硒功能农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及大型专业合作社,生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功能农产品。以“创特色品牌、推专业技术、强示范引领”为目标,根据富硒带分布与属地特色,在沙坡头区建立富硒西瓜、金银花、苹果、蔬菜等示范基地,在中宁县建立富硒枸杞、水稻等示范基地,在海原县建立富硒马铃薯、小杂粮等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有市场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富硒农产品品牌,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拓广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空间,推出品种突出、品质优良、品牌强农的富硒农产品[15-16]。
3.4" 加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发展富硒功能农产品,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才作支撑[17]。目前,中卫市已引进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但较为单一,不能有针对性地将一些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落细落实落地。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富硒功能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其生产理论水平和产业开发能力。针对重点打造的富硒农产品引进专项前沿的技术人才,培训和带动当地农业相关工作者开展品种探索、品质提升、实验研究,制定相适应的行业、地方标准管理体系,推广适宜配套技术。搭建产学研平台[18],围绕富硒产品开发、营养功能评价、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开展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探讨,加强与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培养一批专而精、深而思、广而博的技术人才。
3.5" 不断提升规划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进一步加强富硒功能农产品的规范宣传,广泛宣传规划内容,尤其是对富硒农产品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宣传推广,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富硒农产品,保障大众群体对富硒农产品发展的知情权,鼓励全民参与富硒农产品发展的宣传、实施与监督,切实提高消费者对富硒功能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19]。
3.6" 创建科技创新研究体系
以现代先进生物技术为手段的科技创新是推动富硒功能农产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政府的扶持支撑下,加大对富硒功能农产品的研发,开展基础性的创新科学研究,尤其要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生产操作技术、产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富硒农产品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20]。通过利用中卫市大数据产业,合作探索开展“互联网+富硒农产品”“两证一码”(富硒农产品合格证、富硒农产品认证、产地追溯码)等,建设富硒产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等先进技术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形成区域产业发展新优势,让中卫市富硒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叫得响”。尝试探索发展“载体农业”,即生产的农产品不限于直接食用,也可以通过提取富硒农产品中有效成分来作为食品、保健品和医药产品等的高附加值工业原料,如种植高硒小杂粮,使其硒含量达到原料要求,提取其中的硒蛋白等有效成分作为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的原料,突破富硒农产品新的发展方向[21]。
4" 结语
发展富硒功能农业任重道远,亟需汇聚各方力量,统筹协调,共同协作,聚焦重点,着力完成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标准制定、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加强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富硒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与监管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水平,做实做好宣传引导,笃定发展富硒产业的方向不动摇,推进中卫市富硒功能农产品高效、高质、高优发展,不断提升宁夏功能农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浩男, 谢晓宇, 王立平. 硒营养与人体健康 [J]. 食品工业, 2022, 43(3): 325-330.
[2] 王立平, 唐德剑, 沈亚美, 等. 硒的营养缺乏现状及补充方式 [J]. 食品工业, 2020, 41(1): 339-343.
[3] 赵其国. 功能农业:从0到1 [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2(2): 12-15.
[4] 赵其国, 尹雪斌. 功能农业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5] 王明国, 耿荣, 郭军成, 等.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宁夏为例 [J]. 科技促进发展, 2021, 17(10): 1875-1880.
[6] 姜宗昊, 刘玉秀, 张正茂, 等. 土壤不同硒含量对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硒吸收利用的影响 [J].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30(1): 41-49.
[7] 刘伊玲. 中卫:富硒农业创新样板 [J]. 中国品牌, 2022(1): 78-79.
[8] 2020年宁夏中卫市富硒功能农产品技术标准制定及硒资源和质量评价服务项目报告 [R].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
[9]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宁夏富硒土壤标准: DB64/T 1220—2016 [M]. 银川: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0]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8 [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9.
[11] 赵桂慎, 郭岩彬. 中国功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J]. 科技导报, 2020, 38(23): 9-16.
[12] 廖彪, 张振. 安康市农产品硒含量调查与研究 [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5): 82-85.
[13] 王强盛, 余坤龙, 甄若宏, 等. 功能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 [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144-149.
[14] 亢敏. 功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4): 235, 237.
[15] 尹雪斌, 赵其国, 印遇龙, 等. 功能农业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与“十四五” 发展建议 [J]. 科学通报, 2022, 67(6): 497-510.
[16] 唐山. 富硒农业发展探析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4): 277-278.
[17] 尹雪斌, 赵其国. 功能农业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战略 [J]. 科学通报, 2022, 67(6): 459-460.
[18] 王亚楠, 王绍楠, 王鑫, 等. 河北省功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J].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26(4): 97-99.
[19] 方晓红. 浅析功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5): 3-5.
[20] 贾莉莉, 王龙, 陈剑秋, 等. 硒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4): 4-5.
[21] 宋明. 优质富硒农业发展探索 [J]. 新农业, 2020(23): 68-69.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23-08-05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宁人社函﹝2021﹞353号)。
作者简介:吴江瑞(1989—),农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E-mail:wujr8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