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4-04-12陆建康

南方农业·上旬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农艺乡村振兴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广西为例,深入分析当地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支持不足、地形因素限制、缺乏专业人员、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并相应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破地形因素壁垒、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经营主体结构”等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1.020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农艺技术的不断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广西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大省(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较为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探索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路径,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尤其是在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方面,存在农机与农艺的配合不够紧密、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与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脱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广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因此,本文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探析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加快推进广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 农机农艺融合概念及现状

1.1" 概念

农机是指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施肥机械、灌溉机械及收割机械等。农艺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关技术措施的总称,包括作物育种、栽培、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过程及其相应的技术操作环节[1]。而农机与农艺融合就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将成熟的农艺技术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有机结合,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相互适应和深度融合的关系,构成了一个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使农业生产能在最小的投入下得到最高的产出[2]。

1.2" 现状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问题,是关乎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三五”是我国农业生产由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新阶段。202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56×1013 W,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4个百分点[3]。在广西,2022年全区农机经济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农机总动力达3.825×1010 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3%,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累计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42亿元,补贴农户26.83万户,拉动社会投入购机资金66.11亿元,推广各类农机具35.59万台(套);全区累计使用农机作业补贴资金5.11亿元,资金使用率100.35%;各类农机化项目资金12.58亿元,比2021年增长3.2%[4]。下一步,广西将力争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69%以上,甘蔗联合机收率实现新的突破,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作物机械化迈上新台阶,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2"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分析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及乡村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但是,在实践中,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进程。

2.1" 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广西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仍然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的挑战。1)农机农艺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政策的持续性支持。然而,广西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相关政策往往局限于短期项目或计划,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资金保障。这可能导致在政策周期结束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受到影响,无法持续推进。2)尽管出台了大量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补贴金额、申请条件、审批流程等存在不明确或不合理环节,可能导致部分农户无法获得应有的支持。

2.2" 地形因素限制

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会对农机的选择和农艺的实施产生影响,从而限制了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广西大部分是丘陵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陡峭,土壤贫瘠,这些特点给农机农艺融合带来了一系列挑战。1)农机在山区地形下操作困难,如农机在陡坡上的行驶、转弯等需要特别注意,否则容易造成事故和设备损坏。一些地区由于地块小而分散,无法使用机械作业,农业生产只能单纯依靠人力、畜力,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大增加了人力劳动成本。2)山区地形对农艺的实施也有影响。例如,山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灌溉和排水系统难以建设,水肥管理难度较大,给农艺技术的实施带来困难。截至2021年末,广西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2.17万hm2,占广西主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8%;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产量12 523.72万t,占广西主要农作物产量的89.2%。由此可见,广西丘陵山区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占广西主要农作物较大比重,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及全面推广。因此,要打破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在丘陵山区的局限性,使两者融合在山区的优势性充分发挥出来,是广西各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3" 缺乏专业人员

广西农业人才相对稀少,尤其是农机农艺融合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高层次人才“引不来、招不到、留不住”,“老人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机农艺融合领域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该领域的专业性较强,缺乏专门针对农机农艺融合的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体系,导致广西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同时,在广西现有农业人才结构中,农机操作技术人员和农艺专业人员之间缺乏交叉融合的人才。农机操作技术人员通常关注农机操作和维护,而农艺专业人员更多关注作物种植管理等方面,缺乏能够兼顾两者的专业人才,从而影响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进程,也限制了广西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2.4" 经营主体单一

广西农业生产经营以小规模的个体农民经营为主,多元化发展主体尚处于发展初期。而个体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制约了农村地区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1)个体经营户的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承担高额的农机设备引进、更新和维修费用,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服务。2)个体经营户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仅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决策能力,还缺乏先进的农艺知识与技能,难以实现农机设备和农艺技术的有效融合和优化,也难以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和服务。

3"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为了有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多元化经营主体培育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优化和完善不同层面的措施,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要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是关键。因此,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支持方向、政策重点和资金投入,确保支持农机农艺发展的政策具有连续性。同时,在政策落实上,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政策执行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政策执行的效果。

2021年3月1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3年的努力,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根据《意见》,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广西将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农机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丘陵地区农产品的生产[5]。以轨道运输机为例,根据轨道运输机适合在丘陵山区使用的情况,广西把轨道运输机列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范围。2020年1—6月,广西农机购置补贴轨道运输机共5 879台,补贴轨道运输机长度约1 300 km,使用中央资金补贴达17 228.43万元[6]。通过轨道运输机的推广应用,许多高山地区的运输效率提高15倍以上,有效解决了高山地区肥料、农药、机具等农资运输难的问题[7]。

3.2" 打破地形因素壁垒

针对地形因素限制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问题,可通过研发适应山区地形特点的农机设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艺制度和种植方式等有效途径解决。1)研发适应山区地形特点的农机设备。根据广西丘陵山区的特点,研发具有良好通过性、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的农机设备,如小型化、轻型化的拖拉机、耕地机、收割机等,以适应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提高农机农艺融合的效果。2)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3)加强农田土地整理和宜机化改造,如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瘦变肥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机农艺融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4)优化农艺制度和种植方式。针对广西山区的地形特点,开发适应性强的农艺制度和种植方式。例如,合理选择适宜在山地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利用梯田种植等方式,充分利用山坡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现代农艺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地形因素的不利影响。

3.3" 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农机农艺融合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因此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在高校农业类专业中,可以建立跨学科的培养体系,将农业机械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培养既懂农业生产实际,又具备现代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2)政府要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3)针对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可以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农机农艺融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广西的农业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将有关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民,积极引导农民去学习各类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激发他们参与机器设备与技术结合发展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从基层做好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广工作。

3.4" 优化经营主体结构

经营主体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其结构优劣直接影响融合质量和效益的好坏。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1)针对广西农业以农户个体为主体的经营现状,应积极引导农民转型,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市场竞争力。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农机农艺融合所带来的好处,促使他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2)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建立专业经营合作社、优秀培育示范基地等农机农艺融合经营主体,利用农机农艺融合典范扩大影响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照示范区的技术和运营模式进行相应的农业生产。3)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服务体系,为各类农机农艺融合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农机作业等,以提升农机农艺融合的整体质量水平。

4" 结语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然而,当前广西农机农艺融合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地形因素限制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广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利于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方向的转型升级。因此,通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政策的支持力度、引进农机农艺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农机农艺融合经营主体结构和打破农机农艺融合地形因素壁垒等途径,有助于破除传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贵.浅议农机农艺融合问题[J].农机科技推广,2014(3):8-9.

[2] 韦明幸,黄小柳,贝丽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速农机化发展[J].河北农机,2023(1):49-51.

[3] 人民网.农业农村部: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EB/OL].(2022-01-06)[2023-11-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106/c1004-32325572.html.

[4] 周琳梅.2023年全区农机化工作暨农机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 凝心聚力 开拓进取 为加快农业强区建设贡献农机力量[EB/OL].(2023-02-22)[2023-11-10].http://njfwzx.gxzf.gov.cn/gzdt/xwzx/t15838023.shtml.

[5] 沈毅.明确目标任务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J].江苏农机化,2019(6):4-7.

[6] 李建茂.广西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脱贫奔康[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0(5):43-44.

[7] 农业农村部.广西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EB/OL].(2020-07-28)[2023-11-10].http://news.sina.com.cn/o/2020-07-29/doc-iivhvpwx8026643.shtml.

(责任编辑:张春雨 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11-30

基金项目:科技先锋队“强农富民”“六个一”专项行动(桂农科盟202301-07)

作者简介:陆建康(1985—),本科,工程师、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493470058@qq.com。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农艺乡村振兴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