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越剧《新龙门客栈》探索媒体融合视域下中国古典舞的传承路径

2024-04-12刘锐锐

名家名作 2024年2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传统

[摘要] 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第二大剧种,以优美的唱腔、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近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传承者不仅让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还让小生陈丽君火爆全网。她在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反串饰演玉面郎君贾廷,邪魅一笑成功圈粉众多年轻观众,凭一己之力带火传统越剧。在越剧表演中,中国古典舞元素的应用为越剧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以陈丽君的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例,分析中国古典舞元素在越剧中的应用路径,并探索越剧和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关  键  词]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国古典舞;艺术传承

一、《新龙门客栈》爆火出圈

2023年,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担任艺术总监,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一台好戏联合打造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在杭州蝴蝶剧场正式上演。该剧自首演以来,广受关注。作为一部创新的传统戏曲作品,该剧在表演形式、舞台设计、传播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当下掀起的国风和沉浸式体验的热潮中,这部剧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自首演以来,票房不断攀升,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该剧以传统越剧为基础,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之所以能够爆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舞台创新

该剧采用了新国风环境式的表演形式,将舞台设计成带斜坡的可变换的形式,现场演奏的乐手也身着戏服演奏,武侠意味十足的配乐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楼可以俯瞰全景,一楼的观众则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演员的气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观众仿佛进入了剧情之中。事实证明,观众对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热情度是非常高的。

(二)形式创新

陈丽君在谈到越剧的创作灵感时说道:“剧情式的剧本杀,在年轻人中间很火,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些开放式的小剧场,跟观众非常贴合的又有交流的表演模式来演绎越剧呢?”首先,越剧《新龙门客栈》的剧本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它改编自经典影视剧《新龙门客栈》,观众早已熟知角色和情节,这使得观众能迅速沉浸在剧中。这种改编经典影视剧的方式也值得戏曲行业学习,不仅是越剧的动作和唱腔,更是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深层的内核用新越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全员用女班,清秀姑娘变身俊朗小生。这既让越剧小生演员陈丽君凭借精湛的表演进入大众视野,也让越剧这个传统剧种惊艳出圈。

(三)传播渠道创新

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新龙门客栈》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一夜爆红的契机。这些平台的使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并分享。该剧从服装、道具到音乐、灯光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同时,该剧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支持。《新龙门客栈》的爆火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也使杭州这座城市的越剧氛围更加浓厚。越剧顶流陈丽君用行动告诉我们,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

二、现代艺术方式越剧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审美观念的改变,越剧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与现代艺术方式融合。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剧目的改编与再创作、对现代戏剧形式的借鉴与融合,以及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这些创新使得越剧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现代艺术方式越剧在现代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剧目的改编与再创作

我们要在保持越剧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探寻适合当今社会和现当代越剧接受客体的表现形式,对经典剧目进行现代化的改编和再创作,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这包括对剧情、角色、音乐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对传统表演形式的现代化演绎。通过这种方式,越剧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使其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对现代戏剧形式的借鉴与融合

现代越剧在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越剧借鉴现代戏剧在表演技巧、舞台设计、音乐配音等方面的优点,将其融入越剧的表演中,为越剧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三)对现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与传播

新越剧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和观众的观剧体验。首先,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舞台效果。其次,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通过商业演出、品牌推广等方式,拓宽了传统戏剧的传播渠道,提高了越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越剧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与现代艺术方式的融合是其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传统剧目的改编与再创作、对现代戏剧形式的借鉴与融合以及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越剧将不断与时俱进,保持其生命力,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享受。

三、中国古典舞元素在越剧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舞与越剧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古典舞是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传承和创新,注重身体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的运用。越剧则是一种戏曲艺术,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注重唱腔和表演技巧的运用。虽然中国古典舞和越剧在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越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表演中也融入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舞蹈形态、舞蹈节奏、舞蹈意境等诸多元素。

(一)舞蹈动作的借鉴与融合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为越剧的表演提供了更多的舞蹈元素和表现手段。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演员将戏曲的唱、念、做、打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神、形、劲、律完美地融为一体。戏曲演员在表演中融入了古典舞的舞蹈动作,例如,女主金镶玉在剧中借鉴了中国古典舞的身段和手势,通过柔美、细腻的肢体动作表现出老板娘精明且风情万种的人物特点;禁军教头周淮安则借用古典舞男班技巧中的燕子穿林、探海翻身、四位转等,使骁勇善战、忠肝义胆的形象更加具象化。

(二)舞蹈形态的塑造与展现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形态独特,可以为越剧表演塑造出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小生舞蹈形态的塑造与展现方面,越剧也吸收了中国古典舞的元素,通过古典舞姿拧、倾、圆、曲的变换和行云流水的队形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新龙门客栈》中,演员通过古典舞中的“兰花指”“剑指”等手势,以及“立身”“子午相”等姿态,区分不同角色,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在表现舞台场景时,运用了舞蹈中“对称”“排比”等构图,使舞台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三)舞蹈节奏的把握与控制

中国古典舞在节奏上区别于西方音乐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呈现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切分(赶—抻),两头抻中间赶、两头赶中间抻,紧打慢做、慢打紧做等,形成动作的内在节奏,如刚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而越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变化和冲突都需要通过节奏变化展现出来,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节奏丰富多样,可以为越剧的表演提供更多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四)舞蹈意境的营造与传达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意境深邃,可以为越剧表演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意境。通过对舞蹈意境的营造和传达,可以深化越剧的艺术内涵。例如,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运用古典舞中的“意境联想”“情感共鸣”等手法,以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形式,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细腻。同时,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结合古典舞剧中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的结构手法,以及“对比”“呼应”等表现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元素在越剧中的应用路径是多方面的。这些应用路径不仅丰富了越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了越剧的艺术感染力,还为中国古典舞元素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四、越剧和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选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传统艺术形式在吸引观众和传承方面遇到了困难。同时,流行文化的兴起和多样化,如电影、电视剧、短视频、流行音乐等,与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瓜分着观众的注意力和市场份额。文化认知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对这些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传承。另外,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一个痛点,越剧和中国古典舞从业者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而在现代社会中,愿意投身于传统艺术的人相对较少。在媒体融合时代下,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传承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传承

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加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关键。可以在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等地开设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和兴趣,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越剧和中国古典舞。同时,开设专业培训机构和工作坊,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为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文化传承

宣传和推广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吸引更多观众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通过社区活动、文化节、工作坊等,将越剧和中国古典舞带入社区,促进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参与,培养社区文化氛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藝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越剧和中国古典舞推向国际舞台,通过演出、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越剧和中国古典舞。

(三)创新传承

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和融合发展也是必要的。推动越剧和中国古典舞与其他艺术形式(现代舞蹈、音乐、戏剧)等进行跨界合作与融合,通过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方式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使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创新表现形式、音乐、舞蹈等方面,让越剧和中国古典舞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和参与。

(四)产业传承

加强宣传和推广,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艺术的资料、视频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与整理,再通过市场化运营,借助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推动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越剧和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五、结束语

越剧和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需要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从唐满城、陈维亚到茅威涛、周莉亚,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颠覆性创新都是为了更贴近青年大众的审美,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发展需求。在传承者的努力下,中国古典舞也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原创舞剧《朱鹮》《只此青绿》《粉墨春秋》《永不消失的电波》等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化,在兼具传统与新潮的创新型舞蹈表演中,沉浸式地感受着中国独特的人文气息。如果能引领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中国戏曲舞蹈,那么中国传统艺术走过的艰难的每一步都将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孙碧璘,胡子希.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评析[J].戏剧文学,2023(12):96-100.

[2]王廷信.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媒介路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11):4-11.

[3]张宇璇.重构与创新:传统文化与艺术融合的传播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3):116-120.

[4]曾卫,王璇.拆分与融合:戏曲元素在中国传统题材舞剧造型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戏剧,2023(1):64-66.

[5]于平,张莉.中国民族舞剧四十年的历史跨越:从于颖版《红楼梦》到黎星版《红楼梦》[J].民族艺术研究,2023,36(5):99-112.

[6]刘潇.从近年春晚舞蹈看“国潮”文化下中国古典舞作品的综艺化呈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3):55-60.

[7]肖琴心.传统戏曲新媒体破圈之道:以全女班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例[J].文学艺术周刊,2023(20):80-82.

作者简介:

刘锐锐(1989—),女,汉族,安徽阜阳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作者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蹈传统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