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则勿惮改

2024-04-11潘春华

共产党员·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纠正错误言行反省

潘春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论语·学而》曰:“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怕改正。由此可见,知错就改是一种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方式。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第一名臣”,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人把曾国藩当成偶像,毛泽东更是发出了“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慨。曾国藩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他天天进行反省,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念念欲改过自新。”

曾国藩有一封家书谈他是如何认错与改错的:“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

郑小珊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同为京官,精通医术,常为曾国藩家人诊病。一次,因一言不合,两人竟恶言相向,郑小珊当场拂袖而去。事后,曾国藩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后悔万分,遂亲自往郑小珊家中赔礼道歉。过了三天,曾国藩又邀郑小珊去酒楼喝酒赔罪,两人冰释前嫌。曾国藩从与郑小珊的误会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三大过:一是平日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二是与人意见不合,就容易发怒,有时甚至愤恨无礼,口不择言;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后,曾國藩说自己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通过这种深度反省,不断完善自己的操守德行,使他在为人处世上游刃有余。从曾国藩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领悟过错、知错能改首先需要“自知”,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刻反省后,认识到自己真的错了,然后虚心接纳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则喜,闻过则改”,避免今后再犯。可是,现在有些人有了过错之后却是“惮改”的。他们不但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极力掩饰,甚至把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去,或是有意让别人当“替罪羊”。分析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动机:一是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二是怕承担因此造成的责任,三是怕对未来造成不利的影响。

然而,人生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如同修枝剪叶,不断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因此,必须勇敢地举起“手术刀”,对他人指出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将错误纠正在发端之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讳疾忌医、文过饰非的人,往往会得不偿失,于人于己、于公于私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过则勿惮改”,诚如斯言!知错就改,这是为人处世、道德修炼的必经之径。以曾国藩的大度认错、自觉改过自新为标杆,我们要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纠正错误言行反省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也有美丽时,成功孕在错误中
试论如何提高中考体育项目训练的有效性
反省与克制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浅谈数学中“纠错法”的教学策略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