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4-04-11第26期民航局空管局党校班第4行动学习小组

民航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空管管制协同

□ 第26 期民航局空管局党校班第4 行动学习小组/文

民航空管系统是保证民航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中枢。当前,民航空管系统面临着“运行容量饱和、人员能力不足、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在多种挑战面前,进一步加强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发展,对于有效化解空管安全风险、提升行业运行效能、提高行业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航空运输需求的增加,空中交通流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管系统迫切需要积极转变思想,通过各专业融合,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和顺畅,实现“一流空管”的发展目标。

(一)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的重要性

1.从空管的业务特性看

从专业特性来看,空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在管制、通导、气象各专业密切配合下实现管制目的;从技术体系来看,就是通过先进的通信设备、雷达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高科技手段来呈现运行态势;从保障要求来看,空管人员需要时刻监控运行动态,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加强空管专业的协同和配合是保障安全的基础,也是提升运行品质的关键。综上,实现跨专业的融合协同是未来空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空管专业人员的结构特性看

参照最近的空管人员数据统计,在民航空管系统职工中,仅管制、通导、气象三个专业的人员数量就占系统总人数的60.67%,如果包含从事空管业务管理、工程建设、技术研究的空管专业人员,则占比更高。因此,专业人员占比大是空管队伍的显著特征,认清这个结构特征,就可以找到破题的关键要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推进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十三五”时期,空管系统年度保障航班起降架次突破1000 万,年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较“十二五”下降30%;航班正常率从“十二五”末的68%跃升至88%。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建立在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之上的,民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空管又堪称民航运输的“神经中枢”。如何让人民有更好的出行体验,简而言之,就需要做到更高的起降架次、更高的运行效率、更高的安全水平。

而要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民航体系,提供普惠优质、丰富多样、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航服务,空管系统责无旁贷。要在这个课题上有所突破,空管各专业的深度融合无疑是一个突破方向,以跨专业的融合为切入点,在融合中处理好安全与正常、安全与效率、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服务的关系,进而推动整个空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让空管成为确保我国实现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目标的必要支撑,从本质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真情服务”的工作要求。

影响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偏差

虽然空管各专业与运行安全紧密相关,但由于保障过程中各专业参与的业务链长,涉及面广,容易出现协同配合上的疏漏导致不正常甚至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客观上,因为专业背景不同、管理理念差异、缺乏跨专业的绩效激励机制等因素,空管三个核心专业的从业人员容易产生各自站位和理解的偏差。出于主观上对于安全运行责任的规避,各专业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自扫门前雪”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以上问题,为专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思想认识上的阻碍。

(二)专业壁垒影响

一是空管管制、情报、通导、气象为基础的业务专业板块,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形成了各自专业的业务管理规章和体系。现阶段相关专业缺乏高效互通融合的衔接机制,各专业对接标准缺乏明确的标准,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人工和书面沟通的方式,不能有效减少跨专业沟通成本,提高和释放运行协同的效率。以塔台运行的实例来看,受制于相关运行方因为运行信息不对称,导致协同运行效率不高,跑道运行模式相对固化,不能及时根据运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决策时机相对滞后。以区域和终端管制运行来看,全链条运行数据的整合不足,对运行态势及扇区(席位)的开合较难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以管制单位整体看,应对复杂运行条件(天气、临时活动)响应速度及决策效率较低,无法快速调整运行模式消散积压航班;二是各专业融合中尚存在参差不齐的技术壁垒。从管制专业来看,各细分专业的工作重心不一致,在衔接环节存在短板。从通导专业来看,PBN、G-BAS、点融合技术的管制运行模式,受技术壁垒的限制,尚不能全面推广和运用。从气象专业来看,尚缺乏尖端气象探测技术和设备。各专业的技术壁垒不同,需要找到破解壁垒的中国方案;三是跨主体的协同运行和应急保障中的手段不足。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各运行方在进行协同运行中,各自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及协同流程并未完全打通。在开展多主体协同联动的运行保障和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体和局部海量信息,但现阶段主要还是以电话、传真、纸质资料沟通方式,较难形成共性的情景意识,缺乏以技术为支撑的沟通协同方案,不利于精准决策和协同实施。

(三)融合机制不完善

由于目前缺乏能够支撑各专业进行融合的工作机制,导致各专业融合存在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体系上缺乏指导各专业进行融合的组织机构,难以统筹规划各专业融合发展,导致各专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二是由于缺乏相应组织规划,无相应规范性文件指导各专业以相对标准的方式进行融合,造成各专业融合时存在标准不一致,接口不统一的问题;三是由于缺乏相关机制,导致实际运行中缺少相应工作流程,存在事前难以预判,事中难以推进,事后难以总结的困境。

推进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航空运输需求的增加,空中交通流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迫切需要空管系统积极转变思想,通过各专业融合,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一)强化融合意识

1.树立大局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突破单纯的专业认知,实现空管各专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空管行业通过高质量发展确保“两个绝对安全”的必然要求。从思想认识上应该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为空管系统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推动空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强化协同意识

未来空管将加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化的数据通信、精密导航、综合监视系统,提升航空气象探测监测和精准预报水平,打造复合型、功能型、智慧型、融合型的空管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速航行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全面建成智慧空管,技术水平迈入全球先进行列。

3.增强系统意识

从安全运行链条来看,只有打破以管制、通导、气象为业务板块的专业隔阂,建立互通融合的衔接机制,梳理运用相适应的运行标准,才能提高和释放运行协同的效率。管制专业、气象、通导专业只有强化岗位协同,优化全链条运行数据的整合,才可能实现精准掌握复杂运行条件(天气、临时活动)的空管运行态势、为空管在实时优化跑道运行模式、扇区开合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有效减少航班延误,提升运行品质。

从技术体系链条来看,管制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重点应该是为管制专业提供实时性和可互动性的信息,通导专业可以在点融合技术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结合不同的管制运行模式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从气象专业来看,积极在尖端气象探测技术和设备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打造复杂天气条件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为管制用户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决策依据。

从协同与应急保障链条来看,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各运行方的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及协同流程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建立跨部门、多主体协同联动信息平台,完善协同运行保障和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机制,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及时研判,正确决策。

(二)丰富融合方法

1.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融合协同机制

一是建立由各专业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日常沟通和协调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由各专业汇报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活动,让各专业人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各专业共享信息资源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2.强化空管的跨专业交叉培训

通过交叉培训,各专业人员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弱化专业壁垒。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交叉培训和演练的培训项目。交叉培训重点是组织各专业教员联合授课,共同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必要的跨专业实践操作等方式,从而加深学员对彼此专业的理解,建立共情意识。跨专业应急演练有助于检验交叉培训的效果,定期开展跨专业应急演练有助于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和顺畅。为此,建议建立跨专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程序和责任人;定期进行跨专业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及交叉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智慧空管的创新建设

民航空管的未来发展重点是空管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发展依赖于前沿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因此必须推进新一代科学技术与民航产业深度融合,以发挥空管系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空管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为民航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是实现智慧空管的必要途径。鼓励各专业人员积极提出创新性想法和建议,党、团、工会应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团队建设活动,促进沟通交流,增强协同联动能力,进一步促进管制、气象、通导三个专业的情感共融,凝聚文化理念共识,牵引干部职工凝聚成目标一致的价值共同体,凝聚成荣辱与共的事业共同体,实现激发创新活力,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持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推广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空管专业的融合已有个案:例如2021 年8 月,西南空管局组建成立航管设备改进提升工作组,该工作组主要负责确定重点空管工程项目中航管设备建设方案,协调解决推进建设中各项重大问题;针对航管设备各项运行工作,研究明确改进提升工作思路;部署、监督和检查相关工作推进落实。两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工作组的专业融合协调机制有效的保证了成都第二批次管制能力提升工程、重庆四跑道空管工程、云南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按期推进,明确了以地区为平台的未来航管信息系统构架,奠定了区域智慧、信息化航管的基础。

又如西北、新疆空管局,在复杂运行保障总结中,长期坚持开展空管多专业融合复盘,旨在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管制效率和安全性。通过以上措施,对提高管制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提升管制、通导、气象人员的共情意识,为后续运行保障决策意见提供了有利参考。

以上只是一些典型的个案,涉及专业的广度和深度尚有不足,机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再进行不断的总结,进而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工作机制。从架构上看,建立以分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跨专业融合的顶层设计,重在把握方向;建立职能部门牵头的工作小组,负责跨专业融合的组织协调工作,重在组织实施、明确路径;建立各运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各部门的定期会商,具体解决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实现突破。

目前已进入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冲刺阶段。在推进民航空管安全与专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守住安全底线、突出智慧主线”两条主线,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行业发展”三个定位,以强化跨专业融合为抓手,强安全提效率,引领空管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航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空管管制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放松管制
协同进化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如何做好空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内部审核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