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2024-04-10王雯瑾姚淑美郭守刚

关键词:浆细胞滴度脑炎

王雯瑾 姚淑美 郭守刚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济南 250021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是一种非感染性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炎性脑病,常累及皮质或深部灰质,是最常见的脑炎类型之一。据流行病学统计,AE的年发病率约为13.7/10万[1]。

目前AE 治疗分为免疫治疗、控制癫病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是免疫治疗,包括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和长程免疫治疗[2-3]。AE患者的预后与免疫治疗开始时机有关,早期启动免疫治疗的AE 患者预后较好[4]。然而部分AE 患者进行二线免疫治疗后效果欠佳,在“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17 年版)”中,接受一线免疫治疗2 周仍疗效欠佳的AE 定义为难治性AE[5],此类患者需采取升级免疫治疗或添加免疫治疗。

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作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国内外文献和“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均被推荐作为难治性重症AE 二线免疫治疗1 ~ 2 月病情无好转的添加治疗,或与二线免疫治疗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联合应用[2-3]。近年来,BTZ 在难治性重症AE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对BTZ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难治性AE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BTZ的作用机制

1.1 B细胞和浆细胞在难治性AE中的作用机制

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发现,AE 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产生致病性抗神经元抗体,这些致病性抗体与受体结合后,虽然并不能导致神经元死亡,却能直接影响神经元功能[6-9]。多数情况下,抗体被迅速抑制或去除后,神经元突触密度恢复,患者症状会显著改善,然而长期暴露于这些致病性抗体,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6]。因此,针对B 细胞和浆细胞的抑制和耗竭具有重要治疗价值[10]。

在前B淋巴细胞及成熟B淋巴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CD20表面抗原表达逐渐下降,分化成浆细胞后则不表达[11]。RTX 是一种靶向于CD20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在使用RTX之前,患者体内已有大量浆细胞产生。来源于活化B细胞的短寿命浆细胞(short-lived plasma cells, SLPCs)可以通过RTX 进行B 细胞耗竭,但生发中心的B 细胞分化的长寿命浆细胞(long-lived plasma cells, LLPCs)可转移至骨髓后持续产生致病抗体,影响自身免疫状态,导致临床症状不缓解,并可对常规免疫抑制、B细胞耗竭疗法和环磷酰胺等抗增殖药物产生耐药性[12-15]。此外,RTX不能穿过血脑屏障,无法消灭鞘内B 细胞[16]。有研究报道了1 例死于难治性抗NMDAR 脑炎的年轻女性,患者生前进行了RTX 治疗和10 次血浆置换,在死前37 天和14 天的血液中发现CD19+B 淋巴细胞仅占0.1%,而血清抗体在死前4 天仍然存在,尸检显示脑内没有B 细胞或浆细胞,但淋巴结中发现了许多持续产生致病抗体的LLPCs[17]。这也证明了浆细胞对RTX 的耐药性,导致了治疗后抗体的持续产生以及临床症状的持续不缓解。

1.2 BTZ在难治性AE中的作用机制

BTZ是一种26S蛋白酶体的高选择性可逆抑制剂[18]。蛋白酶体是一种多亚基全酶,负责真核细胞多数蛋白质的水解,它们在调控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和氧化应激反应等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9]。正常细胞可使用蛋白酶体降解泛素化蛋白质,调节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并清除异常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BTZ通过靶向苏氨酸残基可逆地结合26S蛋白酶体并抑制其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减少抗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I-κB)的降解,I-κB 能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干扰NF-κB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导致内质网内错误折叠蛋白积累,并激活末端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凋亡,从而影响体内免疫细胞的分化、存活和功能[19]。此外,BTZ还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诱导活化和增殖T细胞的凋亡,以及T细胞从Th17 亚群向调节性T 细胞的平衡转移[20]。由于浆细胞具有极高的抗体合成速率,其对蛋白酶体抑制特别敏感,导致浆细胞更易被耗竭,从而减少致病性抗体的产生[9,19]。然而,BTZ对完整血脑屏障的渗透率较低,鞘内注射也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21-22],但在慢性炎症期间,血脑屏障完整性通常遭到破坏,鞘内、脑实质以及脑膜中的浆细胞均可受到BTZ的抑制[6]。

BTZ可以改善部分对RTX无效的难治性AE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效时间为2 ~ 3 周,可作为难治性患者的替代选择[11,23-26]。BTZ 和RTX 的组合不仅耗尽了短寿命和长寿命浆细胞,还可阻止新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浆细胞的产生以及浆细胞前体迁移到大脑[27]。研究证明,BTZ可以耗竭对RTX不敏感的难治性AE的抗体分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28]。难治性AE的升级或添加治疗及作用机制见图1。

图1 难治性AE的升级或添加治疗及作用机制

2 BTZ的应用方案与安全性分析

2.1 用法用量

BTZ 在成人难治性AE 中的用法用量为单次剂量按1.3 mg/m2皮下注射,每周注射2 次,连续注射2 周(即在第1、4、8、11 天注射),后停药10 d(即从第12 天至第21 天)。每次与地塞米松20 mg 联用,每个疗程共21 d,一般使用1 ~ 6 个疗程[29]。儿童AE 患者中BTZ 的用法用量尚未达成统一,目前多参考成人剂量[23]。在给药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禁忌证是既往对BTZ 过敏(不包括局部反应)、心衰、心包疾病或浸润性肺病史[30]。使用过程中可以预先用药以减少输液反应,用药期间监测血细胞数量,如果有单纯疱疹病毒病史,可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减少病毒再激活的风险[31]。目前广泛推荐使用阿昔洛韦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弓形虫和肺囊虫感染[32]。

2.2 安全性

BTZ耐受性良好,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小,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且部分可逆,主要与剂量和累积暴露相关[13,18,21]。当前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胃肠道症状、头痛、头晕、疲劳、周围神经病变、急性肺损伤、血细胞减少、低血压、呼吸困难、带状疱疹和乙型肝炎再激活、皮疹、肝酶升高、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等,可能与给药较晚有关[9,33-34]。一项综述显示,37.9%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常见于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不佳的病例[33]。同时,BTZ 可以长期影响睾丸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更加谨慎[35]。此外,也有相关报道BTZ给药后出现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导致死亡的病例[30]。

3 BTZ在难治性AE中的应用

目前,BTZ已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36]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37-38],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BTZ治疗难治性AE的有效性。因难治性AE 并不常见,所以本综述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来自于病例报告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3.1 抗NMDAR脑炎

抗NMDAR脑炎是AE的最主要类型,也是难治性AE最常见的类型。根据系统综述,在1 ~ 6(中位数为2)个BTZ使用周期后,55.2%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果不受肿瘤来源的影响,但受脑脊液抗MDAR起始滴度和治疗后血清滴度的影响[13]。

一项国内小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约一半对RTX耐药的抗NMDAR脑炎患者在接受BTZ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抗体滴度及血液中浆细胞数目明显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随访31 个月内无复发[28]。Lazzarin 等[39]对一例难治性重症AE 患者进行4个周期的BTZ治疗,在第3个周期后,患者的意识逐渐改善,改良Rankin 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水平达到4。该患者的BTZ给药时间与抗体滴度降低和症状缓解之间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Scheibe等[27]报道了5例对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RTX、环磷酰胺有延迟治疗反应或耐药性的难治性AE 患者,在给予BTZ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改善或疾病缓解,4/5的患者同时抗体滴度下降。Keddie等[40]报道了2 例难治性抗NMDAR 脑炎患者,在接受BTZ治疗后,均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1例患者抗体滴度降低至0。Schroeder 等[41]报道了1 例对高剂量RTX 无反应,在BTZ 治疗后迅速康复的抗NMDAR脑炎患者。Kim 等[42]和Karunaratne 等[43]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果。Turnbull 等[44]报道了1 例青年女性难治性抗NMDAR 脑炎患者,在BTZ 治疗后出现显著的临床改善,无需镇静和机械通气并很快出院。在3 个月的随访中,脑脊液抗体滴度明显下降并可参与正常的学习生活。

研究表明,对于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B细胞和浆细胞的联合治疗策略优于单独的B细胞耗竭治疗。Zhang 等[45]报道了2 例一线免疫治疗没有作用的难治性AE在RTX和BTZ联合治疗后得到缓解,在6 个月的随访中,2 例患者的CD19+B淋巴细胞和CD138+浆细胞的百分比几乎下降到0,且没有明显的反弹。同时,两例患者的mRS评分也得到改善。Sveinsson等[46]报道了1例接受BTZ联合妥珠单抗和环磷酰胺治疗的抗NMDAR 脑炎患者,在给予RTX、双侧卵巢切除术、重复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重复血浆置换及环磷酰胺、托珠单抗后病情无改善,但在加用BTZ 后的4 周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最终恢复意识并能够独立生活,后续随访中发现影像学结果也有改善,脑脊液抗体滴度降低。

目前BTZ应用在儿童难治性AE相关的报道较少,Cordani 等[23]报道了1例患有心律失常的难治性AE病例,该儿童对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和RTX 治疗均无效,为了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还接受了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RTX(每周1次,持续5周)和西罗莫司免疫调节治疗,尽管脑脊液抗体滴度下降,但临床反应不佳。第4 次服用BTZ 后,患者癫痫持续状态得到控制,意识逐渐改善。8 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并能够上学。Govil-Dalela 等[26]报道了1 例14 岁的难治性NMDA 脑炎患者,在给予BTZ 治疗的2 周内临床症状改善,NMDA 滴度降低。Simmons 等[47]报道了1 例持续昏迷的难治性抗NMDAR 脑炎患者,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高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血浆置换和RTX治疗后没有效果,在接受BTZ治疗3个周期后出现临床改善,在6个周期后可对话、自主进食。

尽管多数研究肯定了BTZ的治疗效果,但也有少数抗NMDAR 脑炎患者对BTZ 的临床反应有限。一项小型前瞻性研究招募了5 例在一线免疫治疗(类固醇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二线免疫治疗(RTX)和妥珠单抗治疗后仍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抗NMDAR 脑炎患者,经过1.3 ~ 1.5 mg/m2的BTZ 皮下注射后,1例患者未能从植物人状态中恢复,mRS评分没有改善,一半患者抗体滴度虽然下降,但并无明显效果。这可能与BTZ 的低血脑屏障渗透率有关,其可使得已经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浆细胞逃避攻击。此外,BTZ是一种可逆抑制剂,治疗效果可能持续时间较短,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还应考虑对BTZ 的耐药性,但在同时对RTX、妥珠单抗和环磷酰胺耐药的患者中,对BTZ耐药概率并不高[20]。

基于目前的队列研究和病例报道,难治性抗NMDAR 脑炎患者应用BTZ 的总体效果较好,改善快、安全性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长期预后。因此,对于难治性重症AE,应早期酌情使用BTZ治疗。

3.2 其他抗体类型脑炎

BTZ 应用于其他难治性抗体类型AE 中的报道较少,部分患者应用后抗体滴度下降、临床症状改善。Wischmann等[48]报道了1例伴严重抑郁和小脑认知情感综合征的抗Septin-5 脑炎患者,共济失调评分为14 分,在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无效后,启动二线免疫治疗,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降低,评分降低至11.5 分,症状得到部分改善。5 个月后病情复发,SARA 评分增加至22分,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免疫治疗无效后加用BTZ,评分降低至11 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8个月的随访期内维持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病情无复发。然而,Scheibe 等[49]报道的1例难治性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受体脑炎患者则对皮质类固醇、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RTX以及3个周期的BTZ治疗均无反应。

综上所述,考虑到BTZ 较高的安全性,其他难治性抗体类型AE患者在二线治疗失败后可早期酌情加用BTZ治疗。

4 讨论与展望

BTZ作为一线和二线免疫治疗失败后的升级或添加治疗,已成功应用于难治性AE的治疗,部分病例使用它代替环磷酰胺,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整体疗效较好,在降低抗体滴度、改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39]。尽管BTZ总体安全性良好,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可以预先用药以减少输液反应,同时在用药期间监测血细胞数量。如果有单纯疱疹病毒病史,可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减少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此外,皮下注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31]。然而,目前开始BTZ治疗的最佳时机、最佳剂量及疗程的选择等尚未达成共识。

目前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多数患者BTZ的给药时间与其他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间隔时间较短,且部分重度AE 患者(尤其是抗NMDAR 抗体脑炎患者)会出现延迟改善[50],因此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能排除与疾病的自然病程有关。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是小队列回顾性研究或个案报告,很少有前瞻性或病例对照研究。在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抗体类型、既往治疗、随访时间、治疗方案(给药途径、周期数)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老年患者往往与多种疾病共病,当纳入对照组时,会引入一些混杂因素而造成偏差,例如引入回顾性队列,或纳入了未升级到二线治疗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可能症状较轻。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比较。同时,多数研究在BTZ给药和血清和/或CSF 抗体滴度检测的时间和方案并不相同,而BTZ 具有确定的半衰期,所以抗体滴度的正确取样时间对于确定滴度是否降低至关重要,不同研究对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滴度下降的定义存在异质性,可能会影响BTZ 有效性的判断。不同的随访时间对于确定疾病预后、复发以及指导长期管理也极其重要,这些研究中大多数缺乏BTZ 治疗后的长期随访。此外,目前关于难治性AE 患者的长期免疫治疗和治疗降级的数据很少[33]。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多将mRS作为报告的主要结局,对严重患者的轻微改善缺乏敏感性,从而可能低估了BTZ的疗效。此外,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报告偏差,如部分研究仅报道通过特定BTZ治疗改善的患者。

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在临床试验中纳入特定的临床表型和特异性抗体,并对研究病例进行持续的随访,以确定治疗效果并排除自发改善的可能,使用更全面的证据证明BTZ治疗的有效性。同时,监测血清和脑脊液中抗体滴度以评价全身和鞘内治疗反应,引入更多量表评价疾病的转归情况,如AE临床评估量表评分[51],并进一步评估可能有助于疾病改善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神经丝轻链,争取为不同年龄、抗体类型、临床特征的患者制定出更适合他们疾病特征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此外,鉴于脑炎发病率低及早期诊断困难,后续需要建立更多的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浆细胞滴度脑炎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浆细胞唇炎1例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