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退出欧佩克,就因为七万桶油?
2024-04-10韩立群
韩立群
202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迎来成员“一进一退”:拉美第一大产油国巴西于12月2日宣布以观察员身份加入“欧佩克+”(由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而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安哥拉于12月21日宣布退出欧佩克。岁末年初,这“一进一退”给全球能源市场投下两枚“石子”。从市场角度看,由于巴西不参与“欧佩克+”原油生产配额制度、安哥拉在欧佩克中原油产量配额有限,两枚“石子”或难产生太大涟漪。从地缘能源变局视角看,安哥拉退出欧佩克一事反映出多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安哥拉与欧佩克矛盾始末
安哥拉是一个饱经殖民蹂躏与内战的西非国家,石油资源丰富。1975年,安哥拉脱离葡萄牙独立后即陷入内战,到2002年方止战重建。安哥拉拥有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钻探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约占其总出口额的90%。凭借石油、钻石等资源出口,安哥拉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于2007年加入欧佩克,2008年迎来原油产量200万桶/日的产量高峰,一度超过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产油国。2016年以来,受外部市场变化和国内政治影响,安哥拉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一度出现负增长。经济滑坡致安哥拉油气行业引资不足、产量下滑,反过来又拖累经济。其石油产量一度达不到欧佩克确定的配额,所谓减产“完成率”经常超过100%。
“欧佩克+”实施减产保价政策以来,随着减产不断深化,原油产量控制的实际操作区间明显收窄。从产能水平看,欧佩克成员中一类是沙特这种有大量富余产能、随时可以调动的成员,一类是安哥拉这种产能有限甚至不能达标的成员。压减前者的产能实际等于减少收入,而压减后者产能短期内只是账面数字变化而已。为此,欧佩克必然盯上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布)这类实际产能低于原油产量配额的国家,要求让出配额用于减产。尽管安哥拉110万桶/日的原油产能在“欧佩克+”日均4100多万桶原油总产能的池子里无足轻重,但将其原油产量配额从150万桶/日逐步调降到110万桶/日,能带来40万桶/日的相对产能变化,对扩大政策空间而言非常可观。
在安哥拉等国看来,调低基准产能短期可能只是数字变化,但如果未来产能回升,可能就意味着要实际压减产能、减少收入。由此非洲三国与欧佩克矛盾不断加深。安哥拉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称“在欧佩克里的作用已不再重要,离开的时机已经到来”。
因区区七万桶原油产量而退群?
欧佩克于1960年成立,成立的目的是把非西方主要石油出口国力量集中起来,打破西方国家垄断,实现石油生产和定价自主。安哥拉等中等产油国加入欧佩克后,将生产和定价决策权上交,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本国能源政策。否则,如在没有欧佩克作挡箭牌的情况下,安哥拉这样政权不强、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国家,其能源政策很容易被美、欧、俄及地区外部力量介入。如若不从,外部力量可能支持反对派,轻则政权更迭,重则引发内乱。加入欧佩克也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改善国内能源腐败等问题,并得到长期技术和资金援助,这对中小产油国同样至关重要。当然,作为欧佩克成员需要让渡利益,履行产能指标义务,尽管这种约束有时并不严格。
中小产油国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权衡是否要留在欧佩克。此次安哥拉显然认为离开“利大于弊”,抓住“配额摩擦”这一看似合理的理由宣布退出。但安哥拉退出欧佩克显然还有其他原因。
其一,美安关系升温,为退出决策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安哥拉宣布退出决定前,2023年11月30日,安哥拉总统若昂·洛伦索访美,拜登在与其会晤后表示:“美将对非洲倾尽全力。”在此前的9月9日,美国和欧盟在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峰会期间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进一步开发跨非洲的“洛比托走廊”项目,连接刚果(金)、赞比亚和安哥拉。这条走廊西端出海口即是安哥拉洛比托港,該项目对安哥拉明显利好。作为交换,洛伦索也须对美欧示好,退出欧佩克或许就是其中一步。
其二,调降产能对经济不利,安哥拉必须进行反击。欧佩克此次别出心裁聘请外部专家对成员国产能做评估,有点类似于投资者聘请国际评级机构对一国投资进行评级。在被调降评级时,大多数国家都会高调反击,即便美国也是如此。尽管欧佩克的目的仅仅是给出产能数字,但调降石油产能这种做法等于通知国际油气投资者“该国产能有限,谨慎投资”,这一信号会迅速向其他投资领域传导,对经济不景气的安哥拉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安哥拉必须做出强烈回应,以退出欧佩克来向国际投资者发出积极信号。
其三,退出欧佩克决定可产生积极政治效果。尼日利亚、刚果(布)、安哥拉均对欧佩克存在不满,安哥拉敢于跳出来反对欧佩克,可以提振自己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力、提升对美西方的吸引力。
折射能源地缘政治深层问题
配额之争说明欧佩克已远离“初心”。欧佩克成立的目的是反抗西方垄断、争取石油生产合法权益。欧佩克组织宪章规定,只要一国石油生产大于国内消费、可实现石油净出口,即可申请加入欧佩克。可以说,经过几十年发展,石油生产国打破西方垄断的目标早已达到,基本已经实现能源政策自主,中小产油国在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要实现按意愿调控国际石油市场,乃至像西方那样控制国际油价、撬动政治利益,则远未达到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欧佩克必须在联合俄罗斯组成“欧佩克+”的同时,不断约束安哥拉等中小国家,以实现战术效能最大化。因此,中小产油国必须认真考虑自身与欧佩克的长期关系,不排除还有其他成员选择退出或威胁退出。安哥拉退出后,欧佩克成员数量降为12个,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进一步降低至27%。2010年,这一份额为34%。
美国全球政治布局正在冲击既有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安哥拉退出欧佩克即是一个“引爆点”。近年来,美国加大全球政治布局,对非洲、拉美等地区投入力度尤其明显,特别是在一些长期被忽视的地带,也开始加大投入。安哥拉的退出,实际上就是美国全球政治布局的一个结果,不仅打乱了欧佩克的阵脚,也打乱了非洲的既有地缘能源格局。随着美国在其他地区加大投入,不排除还会有更多中小国家在美国威逼利诱下调整政策,退出现有组织、加入美国谋划的新组织。
安哥拉地缘角色变化凸显百年变局。历史上,安哥拉曾是非洲主要奴隶贸易港口,向北美和欧洲大量输出奴隶。独立后,安哥拉作为非洲主要产油国,又成为重要的能源出口地。当前,随着美欧介入非洲基建,安哥拉又将成为重要的关键矿产出口地。美西方试图将刚果(金)的钴、锂、镍等重要矿产通过安哥拉洛比托港运向北美和欧洲大陆。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安哥拉曾是美苏争霸的前沿,数万名古巴革命战士军援安哥拉。回顾安哥拉历史,从奴隶到石油,从国际革命到关键矿产,很难想象安哥拉这样一个西非小国的遭遇,竟折射了过去两百多年的世界局势变迁。这也提醒我们,在关注格局变迁等宏大问题的同时,也应多多聚焦中小国家命运,或许能够得到更多启示。
(摘自《世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