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都往扬州来

2024-04-10陈静

莫愁·小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于丹大腕百家讲坛

文化学者于丹在秋雨霏霏中来到扬州做讲座,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为主题,从不变的自然法则天人合一,讲到以文化人的大道至简;从深不可测的经史典籍,讲到生动有趣的百姓日用即为道;从活在每一个当下,讲到在多变世事中涵养平常心……于丹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她將儒家故事和道家思想生动描述出来,让听众们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中领略国学魅力、感悟人生智慧、享受文化大餐。

讲座开始时,于丹分享了她与扬州的不解之缘。十多年前,她受邀来扬州时,有人问她,这么喜欢扬州的文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她说扬州是不敢太早来的,当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储备,怎么敢来扬州呢?一定要对文化、对扬州有了深刻的心得和体会之后才能来。她说,来扬州能感觉到千古明月温柔的滋养,能储存很久的能量,直到下一次再与扬州相逢。

于丹的谦和让我觉得亲近,她对扬州的感受让我自豪。说到滋养,我觉得扬州与文人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滋养。

这种双向奔赴让我想起大唐时期扬州与众多名人名家的交集、碰撞、融合,带来扬州繁荣富庶的同时,也留下无数名人佳话和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诗仙”李白来扬州,有迹可循的至少七次,在诗作中专门写到扬州(或广陵)的,有几十处之多。他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穿越时空,成为今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扬州城市名片。“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使扬州的月亮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月亮。诗人们对扬州月亮的描写比比皆是,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先后两次来扬州、停留时间长达三年的杜牧,更是对扬州用情最深、留情最广,沉浸在扬州的秀丽繁华中,情不自禁为之吟诗作对。在当时诗人们的心中,扬州或许是他们的诗和远方,似乎不来扬州看看,不写点关于扬州的诗,就不足为诗人。

央视的《百家讲坛》大腕云集,可在扬州人的心目中,“北有《百家讲坛》,南有《扬州讲坛》”。《百家讲坛》只能在电视里收看,而《扬州讲坛》可以线下聆听,近距离、面对面地和大腕们互动交流。《扬州讲坛》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养生等众多领域,引领扬州百姓走进历史深处,知古察今,寻求智慧;追溯精神之源,解读经典,提升素养;感悟生活真谛,关注现实,点亮内心……

《扬州讲坛》成了扬州与众多名人名家互相滋养的绝好平台和载体,也成了扬州百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最佳渠道和途径。沧海桑田,岁月如梭,二十四桥上方的那轮明月照在过去,也照在当下。

陈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于丹大腕百家讲坛
办公楼保洁车开发设计研究
从语体角度看于丹的个性化语言一以《百家讲坛》为例
大腕J3
调查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本期导读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
征文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