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宜瑞辨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验

2024-04-10陈瑶汤顺莉黄秋谷夏玲玲刘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脾注意力处方

陈瑶, 汤顺莉, 黄秋谷, 夏玲玲, 刘华,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0405)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既往被称为多动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症状,可共患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其他精神神经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我国儿童ADHD 患病率约为6.26%[1],发病年龄以学龄期为主,部分可延续至成年。据调查,罪犯的ADHD 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且患有ADHD 的青少年罪犯具有更早的反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3],不利于家庭及社会和谐。ADHD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功能和结构异常、母孕期不利因素等有关,是多种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西医仍缺乏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ADHD 的药物。中医基于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对ADHD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改善ADHD 核心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李宜瑞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宜瑞教授治疗儿科疾病重视小儿脾胃,强调身心同治,对儿童行为精神障碍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制了益智宁[4-5]、调神方[6]等针对儿童行为精神障碍疾病的专方,临床疗效显著。

1 ADHD 病机特点为脏腑阴阳失调,心脾肾不足为本,肝阳偏亢、痰热内扰为标

历代中医典籍中并无与ADHD 相对应的病名。根据ADHD 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躁动”“失聪”“健忘”等中医病症。ADHD 相关病症表现可见于多本医籍中,如清代冯楚瞻的《冯氏锦囊秘籍·火门》记载:“诸躁狂越者,因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狂者,狂乱而无定止。越者,乖越礼法而失常,因肾主志,心火旺则肾水衰,故失志而狂越躁动,烦热不宁者”;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评价孔圣枕中丹:“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读书易忘者,心血不足,而痰与火乱其神明也”;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健忘》则曰:“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以上描述与ADHD患儿冲动易怒、多动多语、注意力分散、记忆欠佳、做事有头无尾等临床表现相符。

中医认为,ADHD 的发病归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护养、环境影响、产伤瘀滞等,病位在心、肝、脾、肾。心主神明,对人体精神意识等思维活动具有统领作用[7]。《灵枢·本神》[8]曰:“任物者谓之心”。心担任外界一切事物的初级知觉、意识,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则可致神思涣散、无视外界指令、难以约束等。肝藏魂,主疏泄,具有兴奋性、主动性[9]。小儿肝常有余,若肝阳偏亢,则出现性情急躁、冲动任性。脾为后天之本,运化精微物质,滋养神志。《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意,即为对心接受的外界信息进行记忆、累积、交互形成思想以及合理推测等心理活动。“意”进一步构成了“智”。脾虚则言语行为善忘、记忆力差、思维减退。肾藏精舍志,生髓充脑,肾虚则意志不坚,无法专注行事。

近代各医家对于ADHD 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如马融教授强调肾-精-髓-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肾精亏虚,髓海发育迟缓,阴阳失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10];韩新民从“肝常有余”“肝主疏泄”角度出发,认为ADHD发病多与心肝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性情急躁、冲动任性,痰为重要病理因素,关键病机在于心肝火旺,痰热内扰[11];也有学者基于“阴亏阳躁”理论,认为ADHD“阳动有余”的症状,责之脾肾阴之不足而无以制心、肝阳气之妄动[12];更有学者结合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生理特点和“五神藏”理论,认为“心肝有余、脾肾不足”影响“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本病发生[13]。

李宜瑞教授认为ADHD 发病机理较复杂,非单一脏腑病变所致。神志存藏于五脏,依赖五脏精气之滋养。五脏功能失调,必然导致神志异常,故本病的病机特点为脏腑阴阳失调,以心脾肾不足为其本,肝阳偏亢、痰热内扰为其标[14]。临证时,ADHD 主要可分为肾虚肝亢证、心脾不足证、痰热扰心证,其中,心脾不足证最为多见[15]。然临床上各证候常相互兼杂,难以截然分开。心藏神,接受外界感觉输入,是精神-心理-行为衍生的基础。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则神思涣散、粗心大意、小动作多。脾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以养四脏,且脾藏智。若脾胃功能受损,运化不足,五脏精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专、思维木讷、记忆欠佳,做事有头无尾;痰湿内生,困阻脾阳,则少气懒言,做事拖拉,睡眠欠佳;日久化火,痰热扰心,亦可出现急躁易怒等临床表现。肾藏精,生髓通于脑,髓海充足,则博闻强识、耳聪目明。肾虚则善忘,肾虚肝亢,同时又会出现躁动不宁、冲动易怒等症状。

2 辨治ADHD尤重调护脾胃

李宜瑞教授认为,虽然ADHD 与多脏腑功能失常有关,但脾的功能失常又最为关键。脾为后天生化之源,为小儿精神-心理-行为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对心智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儿脾常不足,容易受喂养、情志、外邪等影响,以致“脾神失守,意智乱也”[16]。

脾藏智。中国古代哲学之“智”涵括了良好的智能、心理适应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而中医之“智”则糅合了古代哲学思想,与认知科学中“心智”的概念范畴最为接近,认为“智”是人的思维、意识、学习、记忆以及行为处事能力的体现,即《灵枢·本神》所谓的“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8]。《难经》言“脾藏意与智”,将“智”归为脾脏所藏。脾提供了机体所需及五脏赖以产生神识的精微物质,“智”是在意-志-思-虑的基础上演化而成。“脾藏智”,脾健则智益;脾主运化,“以灌四傍”,滋养五脏、神志,“智”才能增进、体现,进而精神集中,记忆力强,才思敏捷,做事专注。可见,脾主运化气血精微及滋养脏腑神志,对小儿智的发育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有关中医“脾”的现代研究发现,脾与肠道菌群、神经系统相关。婴儿早期的肠道微生物群相对不稳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获得稳定性和多样性,复杂、有序的神经网络也相应完善,同时也与“脾常不足”至“脾旺不受邪”的动态演变相契合。“脾主运化”与肠道菌群营养吸收、能量代谢功能一致[17],脾的功能失常引起肠道微环境的紊乱[18],进而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的生理、认知功能[19],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相关。ADH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失衡,改变了大脑神经结构以及神经递质水平,导致患儿学习能力下降,冲动、多动等行为增加[20]。脾虚证与大脑神经递质和神经肽水平改变相关。研究发现,与促进记忆相关的神经肽如胆囊收缩素(CCK)、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在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大脑皮层中出现显著降低[21-22];脾虚证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下降,并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的机制之一[23],而健脾中药如四君子汤可显著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4]。

李宜瑞教授认为,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其消化、神经等系统的结构功能完善的过程与中医学“脾常不足”的动态发展相一致[25]。基于中医的“脾藏智”及中医“脾”与肠道菌群、神经系统的密切关系,李宜瑞教授提出,“调护脾胃”应贯穿ADHD的诊疗过程。

3 验案举隅

患儿何某,男,11 岁,因注意力不集中于2018 年8 月8 日初诊。患儿家长代诉:患儿自6 岁上学始,老师发现其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讲,小动作多,作业需在督促下完成,易分神,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记忆力欠佳。胃纳欠佳,但喜辛香麻辣之物,有口气,夜眠欠安,较难入睡,大便时烂、时干,小便尚调。舌质淡红,舌中后部苔厚,色微黄。

西医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脾不足,夹有痰湿)。治法:补益心脾,兼化痰湿。处方拟调神方加减,具体用药如下:五指毛桃15 g,太子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芍12 g,龙骨15 g(先煎),石菖蒲10 g,制远志10 g,合欢皮10 g,首乌藤15 g,广藿香10 g,鸡内金10 g。共7 剂,每日1剂,水煎,煎取药汁约300 mL,分两次于早晚常温服用。

2018 年8 月15 日二诊。家长代诉:服上药后,患儿注意力仍欠集中,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易生闷气。胃纳较差,难入眠,大便每日1~2 次,质稀,小便正常,汗多。舌质淡红,苔白,舌根部苔厚。处方:在初诊处方基础上去首乌藤、广藿香、鸡内金、白芍,加净山楂10 g、益智仁10 g、浮小麦15 g、郁金10 g。共28 剂,每日1 剂,煎服法同前。

2018 年11 月7 日三诊。家长代诉:服上药后,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较前缓解,易生闷气。胃纳较前好转,夜眠安,二便调,汗多。舌质淡红,苔白、厚腻。处方:守上方28 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2018 年12 月19 日四诊。家长代诉:服上药后,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较前进一步改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但仍易生闷气。纳、眠可,口气稍重,二便尚可,汗多。舌尖红,苔薄白。处方:在三诊处方基础上去净山楂,加莱菔子10 g(另包)。共处方28剂(另加连翘10 g于前3剂中),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2019 年1 月16 日五诊。家长代诉:服上药后,患儿注意力明显改善,无明显多动症状,功课可顺利完成,记忆力尚好,脾气仍较大,但较前好转。汗出不多,胃纳可,夜眠安,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处方:在四诊处方基础上去莱菔子,加牡蛎15 g(先煎)。共处方28剂(另加连翘10 g于前5剂中),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按:本病案患儿证属脾虚,方拟调神方加减,调神方乃李宜瑞教授的经验方。患儿后天失养,损伤脾气,以致生化乏源,患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记忆力欠佳、小动作多等症状;脾虚不运则聚湿生痰,胃纳欠佳,大便易烂,夜眠不安,舌淡红,舌中后部苔厚,此为心脾不足,夹有痰湿之征象。故处方用药以四君子汤组成药物(太子参、白术、茯苓)合五指毛桃、鸡内金健脾消食,龙骨、首乌藤安神,加广藿香以化湿醒脾,白芍养血柔肝,配合石菖蒲、制远志、合欢皮以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二诊时,患儿仍注意力不集中,伴大便稀、汗多等症,考虑患儿病程长,脾肾互为先后天,故加益智仁微温肾阳以健脾增智,另加浮小麦以益气及收敛安神。三诊、四诊、五诊时,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主症改善,但仍易生气冲动,故在予合欢皮、郁金等行气开郁之品的基础上,另加连翘以清心脾之积热。

整个诊疗过程始终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着重健脾、运脾,用药审慎,顾护脾胃,兼补肾宁心。同时,根据所表现的伴随症状进行相应调整,标本兼治。经过治疗,患儿注意力、记忆力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心脾注意力处方
让注意力“飞”回来
人间处方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处方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