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发展下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4-04-10孙硕王宗亮蔡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课程体系人工智能

孙硕 王宗亮 蔡巍

[摘           要]  阐述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针对可能存在的军队院校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趋势,分析该技术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军队全素质人才教育的对策,主要包含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研究、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和学员评价体系优化研究三个部分。对于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专注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军队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应侧重于实践课程、复合学科课程和思政课程;对于军队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应侧重于价值观评价、实践过程评价、团队协作评价和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    键   词]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161-04

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言大模型的发展近些年经历着里程碑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审视人工智能带给教育教学的冲击,并寻找应对之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支持和指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军队要发挥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这就需要院校教育环节注重对军事人才的全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针对可能存在的军队院校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有必要提前做好在该趋势下开展我军院校全素质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以适应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高质量军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现状和背景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就已经开始探索如何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这是早期关于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和技术突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精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并在医疗、交通和金融等领域被大量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模型,近期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和探讨。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利用大量互联网文本数据进行训练,使其能够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响应,对各种问题和提示进行回答,在对话系统、智能助手和自然语言生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在教育学术界掀起了热潮。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作为对话式智能模型,能够产生准确、连贯的回答,与用户进行自然而流畅的对话,这使得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给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院校教育模式和目标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我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大发展背景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关注了人工智能对院校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对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强调高校对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的示范作用。如何在以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科学合理地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于语言模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其推出和被大范围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国外高校对这一技术的态度目前还并不统一,暂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和制度。目前,只有个别大学如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教师针对这一技术提出了如限制学员利用该技术完成作业的观点,而有的大学如沃顿商学院等提倡学员充分利用该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国内目前类似技术如“文心一言”等工具正在不断完善,各院校专家针对这一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也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但少见于付诸实际行动。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智能工具则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定制化的教育内容。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推荐适合的学习路径、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然而,智能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学习如何与智能工具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智能工具的使用方式和效果,确保其真正符合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不仅注重知识传递,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智能工具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资料和文献较为少见。英美等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特点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培养全素质综合型军事人才,他们必然会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对军队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而对当前的培养模型进行优化。因此,我军军队院校应当积极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发展下的教育领域研究工作,提早做好优化部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相关对策的研究,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军队院校的教育模式创新,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践训练等多方面的改革优化,以满足部队对全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最主要组成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加速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对军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军队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广泛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依托人工智能的发展,学生甚至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定制化的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提供合理的学习建议及学习路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运用可以加强军队院校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人工智能的互动性可以设计和帮助学生参与到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创新解决预设的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适应和掌握新兴技术,全面提升素质,以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习和创新。同时,学生也需要保持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思维,理解其局限性等问题,以确保其被合理正确地应用。

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也需要适应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并保持批判思维,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工智能对教师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学员学习状态分析等内容都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轻松获取,因此,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和设计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更为科学化的学员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考试和表现进行快速而科学的评估。

教师需要适应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例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平台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等,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和工具,创造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科学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也需要保持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思维,以确保其应用符合教育的价值观和学生的需要。同时,应该关注到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交流交往和情感关怀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应该融合人工智能的优点和自身难以替代的优势,优化學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此外,教师应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岗位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被取代,而新兴的岗位也会涌现出来。因此,有必要思考和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过程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对军队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带来的便利和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为军队院校针对性改革当前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军队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本文提出的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军队院校当前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优化,优化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专注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侧重于实践课程、复合学科课程和思政课程;优化后的评价体系侧重于价值观评价、实践过程评价、团队协作评价和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评价。通过各个方面的优化和改革,进一步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提出的总体对策思路和探讨的改革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一)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军队院校需要思考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军队变化的目标人才,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可以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注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能力是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优秀人才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军队院校培养目标人才的重要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后的工作必定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通力合作,军队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团队讨论和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提升军事人才的品质。

专注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军队设备的数字化水平必定也会不断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适应以后可能的军事装备发展方向,提高军队人才关于数字化装备方向上的专注能力和信息处理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军队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他们才能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更新,成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军事人才。

(二)课程体系优化思考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要求,军队院校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优化,以满足目标人才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学员可以轻松获取各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军校学员的学习课程体系应该侧重于那些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的领域,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军队院校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背景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因此,军队院校的课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大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利用实验、实训、实践项目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体系应该着重培养军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下,固有的知识和途径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和平台轻松获取,此时军校学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珍贵重要。因此,军队院校应该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力。

课程体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复合问题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军事思想和军事装备都在不断革新和完善,军事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复杂的问题和多学科知识。因此,军队院校的课程设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跨学科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对问题开展分析和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工具的运行机制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文化筛选性的隐忧,这是我们社会院校特别是军队院校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军队院校应该着重加强课程思政教育,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确保军队学员具备忠诚可靠的品质。

(三)学员评价体系优化思考

军校学员评价系统的改革创新对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目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评价系统主要以知识为主要评价指标。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仅仅掌握知识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挑战。因此,学员评价系统应当树立以能力为先的导向,以提升教学和评估的效率,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评价系统应该重点包含价值观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涉及社会价值观等问题,军队院校的评价系统应该注重学员的价值观评价,以培养学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评价系统应该注重实践过程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学员具备实践能力,军队院校的评价系统应该注重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评价系统还应该注重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合作,军队院校的评价系统应该评估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评价系统也应该注重创新能力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军队院校的评价系统应该评估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评估学员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员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力。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军队院校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造成了很大冲击,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军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军事教育的影响和该背景下的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对军队人才培养目标、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和学员评价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专注能力和学习能力;军队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应侧重于实践课程、复合学科课程和思政课程;军队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应侧重于价值观评价、实践过程评价、团队协作评价和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评价,如此,才能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军队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AVLIKJV.Collaborating With ChatGPT: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Journalism and Media Education[J].J Amp(Mass CommunEduc),2023(78):84-93.

[2]姜国睿,陈晖,王姝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初探[J].计算机时代,2020(9):7-10.

[3]张博,董瑞海.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赋能教育智能發展: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9):19-31.

[4]于浩,张文兰.ChatGPT技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3):260-267.

[5]杨岱齐,陈思宇.ChatGPT赋能教师教育:机理、窘境、突围[J].继续教育研究,2023(5):14-18.

[6]周俊佑,李志东.美国军官职业军士教育与我军军官任职教育的异同及启示[J].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2017(5):34-40.

[7]胡影.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冲击、反思与展望[J].继续教育研究,2023(10):42-48.

[8]凌鹏飞.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自由:迷失与澄明[J].当代教育科学,2023(1):23-31.

[9]于浩,刘照阳,杨灵婷.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及未来教师的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2023(10):49-55.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课程体系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数读人工智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下一幕,人工智能!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