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搏

2024-04-10张存玲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海潮马龙男单

张存玲

主题导语

拼搏是指尽最大的力量,全力争取,达到目标。拼搏是一种精神、一腔激情,一份壮举。一个人的拼搏,可以谱写出人生美丽的乐章;亿万人的拼搏,可以汇聚成一个民族奋进的交响。让我们在拼搏中乘风破浪、展翅翱翔。

马龙:无可挑剔的人生赢家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会乒乓球冠军。2014年任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长。

马龙从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2001年被关华安教练发掘带到北京继续学习,2003年进入国家队。在2012—2022年期间,他获得了亚锦赛男单冠军、世乒赛男单冠军、奥运会男单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冠军等荣誉。他是乒坛史上第10位大满贯选手、奥运5金历史第一人,也是世界乒坛史上第一位男子双满贯、全满贯得主。

马龙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是无数次与冠军的失之交臂,是默默忍受伤痛。他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通过观察其他优秀选手的比赛录像并从中学习经验,与教练和队友积极交流讨论战术,完善自己的打法。他始终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进步。他的乒乓球之路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伤病向来是运动员的天敌。常年征战,马龙的手腕和膝盖已经超负荷,“睡觉都能感觉它越来越疼,生生给疼醒了,最后我只能调个头睡,把腿支在墙上,下面垫个健身球。”直到2019年,在离东京奥运会还有一年时间时,马龙决定要去做手术。谁也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马龙剃了光头,希望一切从头开始。伴随着枯燥的康复,马龙在异乡度过了职业生涯中最漫长的夏天。回国之后,独自一人的力量房和训练课后的加练成了他的标配。所有的胜利从来没有轻而易举,马龙的传奇,只是他把原来的自己“打碎”了又重塑。在2020年的国际乒联总决赛中,马龙重回赛场,并一鸣惊人,成功拿下了单打冠军。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场上,他带领队友登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乒男队实现了亚运八连冠。马龙说:“我已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的拼搏精神不仅感染和鼓舞着整个国家队,也激励着所有年轻人。

●素材解读

马龙曾说:“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他能在这样的年纪取得如此成绩的关键原因,一个是自律,一个是努力,还有就是保持对胜利的渴望。他鼓励年轻人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并相信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一部分。只有努力拼搏,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坚持到底,努力拼搏,永不放弃。

桂海潮:深山里走出的“飞天学霸”

“同学们,课程暂停一下,我要去一趟太空。”2023年5月,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桂海潮,在讲台上微笑叮嘱他的学生,“论文记得按时交,我会在天上盯着你们,出差回来咱再聚。”班上的同学们听了一片哄笑,对幽默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桂海潮,中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他于1986年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先后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9月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担任特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他在北航任教期间,曾带着学生开展过“空间站舱内服务机器人”等研究课题,并做出了成果。“要是能把我们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那太有意义了!我得报名试一试,把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激动地向院长汇报着,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载人飞船载荷专家的选拔。

凭着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过硬的体魄,经过重重筛选,桂海潮从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训练队伍。但在此后近3年的时间里,桂海潮要经受8大类、200多项科目的严格苦训,其间一旦通不过考核,他将错失“上天”圆梦的良机。在其中一项“离心机训练”中,他们要承受8G的过载才算達标。“承受8G的过载是什么概念呢?形象地讲,相当于8个你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桂海潮说,做训练时,他们的脸会变形,胸部感觉到极度的压迫,从而变得呼吸困难,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根本控制不住。每次进行离心机训练时,桂海潮和队员们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觉得自己挺不下去了,按下按钮就可以停止训练。但自中国航天员大队于1998年成立以来,20多年过去了,始终没一个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按钮。桂海潮说:“在我心中,这个按钮是根本不存在的,想都不能去想它。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

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了“拼搏让梦想成真”的道理。

●素材解读

桂海潮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每一个坚持为梦想和目标努力拼搏过的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任何光彩夺目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长时间的坚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让桂海潮的“飞天”梦想成为可能。

董丽娜:用声音照亮世界

董丽娜于1984年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先天性弱视,她从小只有微弱的视力,10岁时彻底失明。董丽娜回忆,刚上盲校时,有人曾对她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这将是你以后唯一的出路。”对此,她很困惑:“为什么我只能做这一件事情?我的人生怎么能刚刚开始就被宣判了结局?”22岁那年,她偶遇免费为视障人士提供的播音培训机会,通过刻苦努力,她于2007年6月拿到了播音专业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2013年,董丽娜成为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的一名培训师,投身于视障青少年的语言艺术教育,帮助热爱声音艺术的他们提升朗读与表达能力。

在追梦的路上,董丽娜的脚步从不停歇。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提升专业水平,她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2020年7月,董丽娜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董丽娜选择了口述影像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切入点。现实生活中,视障人士在享受文化成果时会遇到健视者不曾设想的障碍,口述影像成为视障群体得以享受公共文化的方式。

撰写论文时,董丽娜总会想到当年在盲聋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阅读的自己。那时,盲文书籍还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她的求知欲。而现在,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许多视障者已经可以在生活中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使用部分互联网产品。“视障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应该更多地被看见。”

●素材解读

董丽娜曾说:“命运虽然给了我们一双看不见明天的眼睛,但是它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看不见明天的未来。”她的世界或许一片黑暗,但她全身都在散发光芒。她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榜样和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海潮马龙男单
柳永·望海潮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
要命的存在感:遛“名贵鸟”遛出了命案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