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养殖密度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生长的影响

2024-04-10刘炜裴雪莹茆健强陈树桥张雷鸣代雅凡周国勤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生长

刘炜 裴雪莹 茆健强 陈树桥 张雷鸣 代雅凡 周国勤

摘 要:为研究养殖密度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探索兴凯湖翘嘴鲌池塘养殖密度阈值,设置养殖密度分别为15万尾/hm2(D1)、30万尾/hm2(D2)、60万尾/hm2(D3)、90万尾/hm2(D4)、150万尾/hm2(D5)共5个试验组,进行了为期180 d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池塘培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幼鱼的增重率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放养密度最低的D1组幼鱼的增重率最高,达63.74%,但与D2组(60.57%)没有显著差异,D1、D2组幼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幼鱼的体长增长率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D1组体长增长率最高,为3.16%,D5组最低,为0.56%;养殖试验结束时,5个试验组鱼的肥满度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适宜培育密度为30万~60万尾/hm2。

关键词:兴凯湖翘嘴鲌;池塘养殖;养殖密度;生长;养殖效益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鲌属(Culter),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和市场欢迎。兴凯湖翘嘴鲌是在兴凯湖水域形成的独立天然种群,与黄河鲤、松江鲈、松花江鳜合称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1]。兴凯湖翘嘴鲌体长,侧扁而薄,头后背部稍隆起,口裂倾斜,下颌突出,背部和两侧呈青灰色或浅棕色。该鱼为中上层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 ℃,生长要求水体溶解氧在5 mg/L以上,pH在5.5~8.5。兴凯湖翘嘴鲌幼鱼期以吞食大型浮游动物为主,成鱼期以野杂鱼为主食[2-4]。近年来,由于口感佳,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好,兴凯湖翘嘴鲌已被多地开展商业化养殖。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的一个关键性参数。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在规模扩大、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密度过高导致的鱼病风险也在加剧。高密度养殖不但容易導致水质恶化,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压力源,会对鱼类生长性能及存活率产生影响[5]。已有的研究报道已经证明了养殖密度与鱼类生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不同物种之间这种相互作用模式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已经在多种鱼类中被证实,如王明华等[6]等对4种不同养殖密度下斑点叉尾

鱼回

的养殖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放养密度为18万尾/hm2时,养殖经济效益可实现最大化。李倩等[7]研究发现,当太湖鲂鲌的放养密度超过1.0 kg/m3时,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黎品红等[8]发现,养殖密度对华南鲤幼鱼的生长指标有明显影响,其最适养殖密度是43.48尾/m2。目前尚未见有关兴凯湖翘嘴鲌幼鱼最适池塘养殖密度研究的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放养密度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索兴凯湖翘嘴鲌池塘养殖密度阈值,为该品种的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禄口基地的5口生产性养殖池塘,面积在0.300~0.347 hm2(具体见表1)。池塘呈长方形,采光及通风条件良好,四周无遮蔽,四面护坡为砼质,池底为土质。水深1.5~2.0 m,淤泥深度不超过20 cm。池塘水源来自南京秦淮河支流,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的要求。每口池塘配备1台功率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和1台120 W的投饲机。

1.2 幼鱼管理

兴凯湖翘嘴鲌幼鱼来自南京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岗基地,为4月23日孵化的同批次幼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康。5月20日,按照15万、30万、60万、90万、150万尾/hm2(分别编号为D1、D2、D3、D4、D5)的放养密度分别投放入各试验池塘(见表1)。幼鱼入池后,将聚维酮碘用水稀释100倍后,全池遍洒消毒,用药浓度为45~74 mg/m3。隔日将翘嘴鲌粉状配合饲料(具体见表2)浸润化浆后泼洒饲喂,同时培育浮游生物。1周后,对幼鱼进行为期7 d的转食驯化,驯化期间投喂翘嘴鲌破碎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同粉状料),平均粒径为0.3 mm,日投4次,饱食投喂,即每次投喂至幼鱼不再摄食后停止。驯化结束后,保持每天投饲两次(9:00和17:00)。

1.3 生长性能测定

试验自2021年5月20日开始,至11月16日结束,共进行180 d。试验开始时,测量幼鱼的各项指标(初始全长、体长和体质量),之后,每30 d测量1次,每次在各试验池塘随机抽取30尾鱼。生长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增重率(RW,%)、体长增长率(RL,%)和肥满度(CF,g/cm3),其计算公式如下[9]:

RW=100×(Wt-W0)/W0 (1)

RL=100×(Lt-L0)/L0 (2)

CF=100×Wt/Lt3(3)

式(1)~(3)中,Wt为终末平均体质量(g),W0为初始平均体质量(g),t为养殖试验天数(d),L0为养殖试验开始时鱼的平均体长(cm),Lt为养殖试验结束时鱼的平均体长(cm)。

1.4 数据和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365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较(Tukey法),用t检验计算P值,设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数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养殖密度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各养殖密度组试验鱼的体质量和体长增长情况见图1~图2。由结果可以看出,在180 d的养殖试验过程中,各密度组试验鱼的体质量和体长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且养殖密度越低,增长趋势越明显。其中D1组的体质量和体长增长速度最快,D5组则增长最慢。除了6月份外,同一时期D1和D2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与其他密度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时期D4和D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该两个组鱼体质量增长趋势不明显,与其他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

养殖180 d后,各试验组鱼的各项生长指标见表3。由表3可见,D1和D2组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组鱼的终末体质量最小,仅为(3.32±0.73)g。体长方面,D1和D2组试验鱼的终末体长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D5组鱼的终末体长最小,为(6.49±0.72)cm。D1和D2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明显高于其他组,D4和D5组的体长增长率明显小于D1、D2、D3组;D2组的终末肥满度最高,D4组的终末肥满度最小。

2.2 生长式型

随着试验的进行,各密度组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体质量均呈指数生长(见图3)。各试验组鱼体质量的生长方程式分别为:WD1=3.136 2e0.495 6 t(R2=0.982 3);WD2=1.999 3e0.567 5 t(R2=0.977 7);WD3=1.622 5e0.526 7 t(R2=0.959 4);WD4=1.033 5e0.326 6 t(R2=0.952 3);WD5= 0.802 1e0.239 6 t(R2=0.997 0)。

各养殖密度组兴凯湖翘嘴鲌幼鱼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曲线见图4。如图4所示,以方程W=aLb拟合幼鱼体质

量与体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得到:WD1=0.008 0L3.136 5(R2=0.983 2);WD2=0.008 2L3.163 3(R2=0.994 7);WD3=0.009 0L3.061 8(R2=0.966 3);WD4=0.024 8L2.598 3(R2=0.970 0);WD5=0.023 3L2.640 5(R2=0.971 4)。其中D1、D2和D3组的b值>3,表明该养殖密度下幼鱼呈现异速生长。D4和D5组的b值<3,表明该养殖密度下幼鱼呈现负异速生长。

3 讨论

密度是决定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集约化养殖应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水体中的放养密度,以获得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0]。但是,养殖密度过高不仅加剧了鱼类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和饵料系数升高,而且还会抑制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鱼类发病和死亡。鱼类的临界养殖密度因种属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临界密度内,死亡率不受密度的影响,而当超出临界密度后,死亡率会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鱼类新陈代谢旺盛,血液中的皮质醇、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也相应升高,血液携氧能力上升。短期内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上升有利于缓解鱼体所遭受的胁迫,但持续过久会导致机体或组织对氨基酸的利用率下降,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11-13]。

此外,已有研究发现,养殖密度过高将抑制鱼类生长,增加患病风险。王且鲁等[14]发现,亚东鲑的生长速度呈现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先稳定后显著减缓的趋势,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数量基数的增大会抵消个体生长速度的降低;麻艳群等[15]发现,黄颡鱼放养密度过高会导致其增重率和体长生长率降低,并且使水体中亚硝酸盐增加,水质恶化;王跃斌等[16]发现,不同密度的日本黄姑鱼幼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30 d内,各密度组鱼的生长及存活出现了显著差异,但其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张家松等[17]认为,9尾/m2是图们雅罗鱼幼鱼的最适养殖密度,在该密度下,鱼的体质量、增重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其他密度组。本试验通过对兴凯湖翘嘴鲌在不同养殖密度下生长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兴凯湖翘嘴鲌的增重率、体长增长率逐渐降低,说明高密度严重影响了兴凯湖翘嘴鲌幼鱼的生长。同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各组幼鱼的肥满度无明显差异,推测该密度区间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肥满度的影响较小。

杨虹等[2]发现,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性能受到显著抑制。本试验也证实了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高密度养殖中,养殖户所追求的高产量和高收益并不是以高的生长效率为前提的,而是以较大的种群个体基数为基础。兴凯湖翘嘴鲌是集群型魚类,刘文奎等[18]认为,集群性鱼类聚集在一起生活会表现出生长加速、摄食积极的特点,而分开饲养则会导致其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在考虑最大养殖效益的前提下把握合适的养殖密度,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兴凯湖翘嘴鲌的生长。综上考虑,为使养殖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进行1龄以下兴凯湖翘嘴鲌培育时,建议放养密度为30万~60万尾/hm2。

参考文献

[1]高春涛,尹海富.兴凯湖翘嘴鲌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产,2013(6):22-24.

[2]杨虹,李敏,张晓光,等.池塘养殖兴凯湖翘嘴鲌生长特性的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4):32-36.

[3]陈清华,刘伟,唐富江.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 6(1):88-92.

[4]杨虹.兴凯湖翘嘴鲌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5]郭海燕.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的影响[J].重庆水产,2013(1):40-43.

[6]王明华,姜虎成,秦钦,等.池塘养殖密度对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生长、成活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203-206.

[7]李倩,孙丽慧,姜建湖,等.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23,47(3):479-487.

[8]黎品红,马冬梅,朱华平,等.养殖密度对华南鲤幼鱼生长特性的影响[J].渔业研究,2019,41(1):63-69.

[9]周西,詹政军,季亚培,等.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324-327.

[10]王冠.養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脑和肝的转录组分析[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22.

[11]倪金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与生理机能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

[12]REN Y Y,WEN H S,LI Y,et al.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of Amur sturge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GH/IGF axis[J].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8,36(3):956-972.

[13]王裕玉,徐跑,聂志娟,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6(5):78-84.

[14]王且鲁,王金林,刘飞,等.不同养殖密度对亚东鲑亚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J].水产养殖,2020,41(4):8-10.

[15]麻艳群,司楠,董升辉,等.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水质的影响[J].水产养殖,2021,42(8):26-31.

[16]王跃斌,胡成硕,胡则辉,等.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7,39(1):51-57.

[17]张家松,高春山,高娜,等.养殖密度对图们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tumensis)幼鱼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J].水产养殖,2020,41(4):22-25.

[18]刘文奎,樊启学,杜海明,等.养殖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7,37(4):45-48.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of juvenile Khanka Culter alburnus

LIU Wei , PEI Xueying2, MAO Jianqiang2, CHEN Shuqiao2, ZHANG Leiming2, DAI Yafan2, ZHOU Guoqin2

(1. College of Fisheri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of Fishery Sciences,Nanjing 21001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ptimal stocking density of Khanka Culter alburnus,a 180-day breeding trial of C. alburnus fingerlings under five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of 150 000(D1),300 000(D2),600 000(D3),900 000(D4) and 1 500 000(D5) ind/hm2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gain rate of fis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P<0.05),and the weight gain rate of group D1 was the highest(63.74%),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1 group and the D2 group(60.57%),and the D1 and D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density groups(P<0.05).The increase rate of body leng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P<0.05),the highest was 3.16% in group D1,and the lowest was 0.56% in group D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inal plumpness among five groups after 180-day tria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optimum stocking density range for C. alburnus juvenile was 300 000 to 600 000 ind/hm2.

Key words: Khanka Culter alburnus; pond culture; culture density; growth; culture benefit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生长
碗莲生长记
共享出行不再“野蛮生长”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野蛮生长
生长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生长在春天》
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特点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