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化改革的给排水专业本科生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2024-04-09许铁夫陈悦佳荣广萍
许铁夫 陈悦佳 荣广萍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在给排水专业教学过程中,比较关注教学理论的体系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标准化,[1]在应对智慧化、“双碳”目标等行业新业态时,原有教学理论体系的陈旧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的缺失,就暴露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在智慧水务教学领域,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如果不能及时面对和变革,就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滞后。因此如何提升智慧水务等新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是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2]本文拟从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入手,反推教学方式和知识体系的变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给排水专业本科的考核体系,一直以单学科考核和实践教学(设计)考核为主,虽然近年来考核形式及内容日趋灵活,但仍缺乏根本性的改革。[3]在应对智慧化大潮的过程中,构建起适应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全新的考评体系既要满足现有课程为主体的考核需求,也应该兼顾知识体系的综合评价,还要体现全教学周期的反馈。这需要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如何设定任务节点进行全教学周期反馈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
一、调整考核主体及考核内容,实现多课程协同考核
基于学生考试、教师评教的学期式互动远远不能适应专业的发展,必须构建一套基于课程任务节点的动态反馈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评估,也利于教学方式的实时调整和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
(一)调整考核主体,实现多元协同考核
在考核主体上,要彻底打通现有考核机制的壁垒。未来参与考核的将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企业也要纳入考核主体,考核从教学双方的反馈走向面向专业市场的反馈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将极大地加快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使之更加贴合于实际工程项目。平时考核的主体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可以通过案例解决、企业交流互动等方式,成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单门课程的考核又将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某一具体方向的考评基石(见图1)。这种基于多门课程知识点整合重组、实践教学任务式的延伸(任务主体涵盖多课程、多技能并由用人单位协同提出和管理)、实习与技能培养(尊重企业主体)等的全过程考评,[4]可在不打破现有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单一课程内的教学满足智慧化改革需求,根据行业发展加速知识体系更新,同时这一成果将在课程考核内以及教学成绩多元化方面有所体现。
图1 不同教学环节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方式
在原有课程体系上设置新的人才培养方向(或技能培养方向)考核节点,这部分的考核主体应该是以企业需求为主,将其作为学生综合能力考评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作为就业能力的标准模板。当然这个考核是具备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方向以及相应实践教学任务设置,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化考核。[5]这种考核方式更有益于对学生学习方向进展进行评价。此外,凸显毕业设计的导向性,将其当作最终教学成果,并作为全教学周期考核的最后评价环节,此时毕业设计不再由指导教师进行命题,而是根据学生培养方向结合项目由行业企业进行命题和考核;这一环节的考核主体由指导教师、行业企业、实习单位共同担任,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并对学生学业进行完整评估。
(二)调整考核内容,实现多课程协同考核
现阶段的给排水高等教育,单纯以知识点作为考核内容,显然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调整考核内容,形成多课程协同考核。[6]一方面,要实现课程内知识点最终指向性的变革,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专业服务方向或领域,不同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串联后还可以形成知识模块进而延伸成任务单元,而任务单元本身就可以是相对开放的,可以与实际需求相衔接;另一方面,引入案例可以使得考核形式更为灵活,更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给学生以有侧重点的灵活空间,学生可自主选择部分任务单元作为考核评分项,注重学生与教师或企业导师基于案例情景进行互动交流,这两部分将替代现有平时成绩作为综合考评的一个环节。最终考核也将突破一张卷的模式,除了基础知识点统一考核外(占比不超过1/3),基于不同任务单元设置的可选择案例解析或模拟解决问题,使考核更注重于应用(不低于50%)。同时也设置启发式题目甚至关联前序知识体系,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此外,考核内容也更贴近企业需求与专业注册考试,以及与人事招聘类型保持一致。
这种考核内容的调整将倒逼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每个任务单元中给出必要的知识点解析后,将有大量的线上线下互动机会(有次数制约,替代现有作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任务单元的添加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前序课程知识体系的延伸将有更好的效果;平时考核周期将更加自由,方式也更为灵活,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效率。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课程内知识体系整合后,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将整合成若干知识模块和任务单元,很多任务单元是跨课程的甚至在整个培养周期都将重复出现。将传统专业课程和部分智慧化新型课程关联形成新的专业分支,实现多课程任务单元互通,依此进行人才培养,才是解决智慧化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7]实现多课程任务单元互通必须形成新的跨课程考评体系。理论上多课程体系化考核模式的考核效率远高于现有单独课程考核模式,对于理论部分考核可以突出技术原理的综合应用,而其实践部分考核也更符合企业用人目标,但如何协调其评分体系与现有课程评价体系的关系,以及如何设置考核方式都是我们所面对的难点。
二、在培养方向层面进行有效考评,实现全教学周期人才考核
(一)跨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现有课程考核成绩要关联保研、就业等多种需求,取消课程考核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预先在专业基础课开始阶段为每个学生个性化设置1~2个培养方向,依照方向进行部分课程差异化设置,并将其关键节点作为总评成绩的附加项则是可行的。(图2)
图2 跨课程考核体系实施路径
如学生选择智慧水务这一模块,必然要增加诸如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并将增加仪表、自动化控制等方向的学习权重,因此是否可以设定智慧水务算法综合考评、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评、智慧水务方案设计综合考评等若干独立考评。考评除参考方向或领域内课程及实践教学成绩,还可以用更为贴近实际的大的任务模块综合考评(内容涵盖案例解析、创新性考评、综合知识体系考评等)作为单独成绩加载到成绩体系中。这种考评模式甚至可以量化创新创业成果、课外专业学习效果等过往不可量化指标,并与本科生诸如论文、专利等成果相衔接,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每个培养方向必须完成2-3 个综合考评(智慧水务之外,[8]其他领域如海绵城市也可以有类似的机制)则将大大改善现有考评机制,反过来也必然提升人才培养效率。
(二)全教学周期人才考评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在跨课程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导向性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最终将毕业设计作为出口进行全教学周期考核。当然全教学周期考核并不是一张汇集所有专业的卷子,而是通过过程节点积累、过程任务引导、技能培养共同驱动的多维度评价体系。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成果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备案等方式作为就业参考材料[9],也可作为考研升学的推荐材料,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全教学周期考核可以提高课程间关联度,解决目前传统学期式课程学习持续性差、课程关联度低等问题;结合前序方向性的综合考评,可以从根本上将固化的学科成绩提升为浮动的专业技能成绩和综合评分体系,逐步将小课程提升为大任务,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养与标准化考核的一体化。
新型考核体系并不与现有的教学培养和评价体系相冲突,其既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单独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于专业内方向的选择机会,能够凸显学生对某一兴趣领域的深度挖掘效果。这一考核体系紧扣行业人才需求[10],考核主体更加多样化,考核方式更贴近实际需求,能够真正做到通过考核反哺教学过程,使得教学从零散的知识分布被塑造成跨课程交叉的知识模块,由知识模块衍生出任务单元,再通过专业领域的综合测评形成大任务。一方面,节点化考核让学生和教学团队能够及时发现人才培养的状态;另一方面,节点化考核独立于课程考核之外却与课程考核高度关联,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培养对象的实际应用水平。最终这一体系以毕业实习、设计为驱动,形成全教学周期的考核,摆脱了对人才培养单一化打分的藩篱,给培养对象更多的个性化评价机会,也更满足行业用人标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弱化短板,从全面培养专业水平到特异化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基于新工科建设成果,本项目通过相关研究所形成的考核体系,已经在黑龙江大学等学校教学中进行了阶段性示范,并获得了学生以及教学团队的认可,培养了大量从事智慧水务领域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每年从事智慧水务方向的初始就业率,由2019 年不足7%提升至2022 年的14%,同时截至2023 年,历届学生实际从事智慧水务方向的比率接近25%,经企业反馈的满意率从66.7%提升至90%。
总之,本文构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了考核主体和内容,确立以多课程协同考核为载体,建立了跨课程考评体系,最终形成了全教学周期的人才考核链条。这一考评体系的改革为智慧水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助力,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11]、知识体系更新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使得这一考评体系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我们会不断追踪、不断优化教学权重,根据行业发展和知识体系更新不断重组知识单元、设定更为有效的任务模块,不断驱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