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肺癌放化疗患者对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4-04-09葛满秀于佳妮储亚琴丁小凤尹秋杰唐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7期
关键词:放化疗效能肺癌

葛满秀 于佳妮 储亚琴 丁小凤 尹秋杰 唐媛媛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京 210003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1-2]。放化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患者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3-4]。但放化疗期间使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状况均产生严重影响[5-6]。负面情绪不仅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病情更快加重,不利于预后改善[7]。因此,如何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缓解患者的副作用和心理困扰,提高其生活质量[8-9]。因此,将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肺癌放化疗患者,有望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主要探讨在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行赋能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及发挥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化疗的肺癌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先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进行编号,然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8例。参照组中男32 例,女16 例;年龄40~75 岁,平均(52.26±5.19)岁;疾病类型:腺癌26 例,鳞癌22例;肺癌TNM 分期:Ⅲb 期33 例,Ⅳ期15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18 例,初中及以下17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研究组中男30 例,女18 例;年龄41~74岁,平均(52.39±5.62)岁;疾病类型:腺癌28 例,鳞癌20例;肺癌TNM 分期:Ⅲb 期35 例,Ⅳ期12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20 例,初中及以下16 例,大专及以上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8-SR-238)。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10]原发性肺癌临床诊断标准,同时经病理学诊断获得确诊;接受放化疗;意识清醒,无语言交流、视力障碍;知情研究目的及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肾、心、肝)功能性障碍;伴有脑部疾病、其他恶性肿瘤、下肢感染或肢体深静脉血管疾病;有精神性疾病或病史。

1.3 护理方法

纳入患者均接受放化疗,治疗期间涉及医护人员均为同组人员。

治疗期间,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开展常规健康宣教,主要给患者讲解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检查措施、放化疗实施目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注意事项、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维护、治疗间歇期管理知识等;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并给予患者用药、饮食及生活指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赋能健康教育干预。在综合考虑肺癌放化疗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前提下拟定干预措施。具体依据如下:调整患者的情绪及信念、以正向激励为主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获得更多支持社会关系及社会网络,以此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提升,改善其健康状态。①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教育内容具体包含放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和处理措施、PICC 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护理及维护、放化疗期间心理干预及生活指导、间歇期自我管理。②寻找并明确问题。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明显身体不适感,引导其讲述身心感受,提出问题,尤其是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问题;通过开放式、半开放式提问方式寻找患者日常护理、PICC或IVAP维护等存在的疑问或困惑;间歇期通过电话、微信随访及门诊复查方式询问患者生活中用药、饮食、运动等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问题激发患者进行发散性思考,从患者回答中了解其日常生活中存在主要问题。③引导患者表达情感。放化疗期间,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感受及对不良反应的担忧、对预后的焦虑等,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和鼓励患者积极描述PICC 或IVAP维护疑惑,倾听自我护理期间存在的困惑及担忧;鼓励患者表达治疗后、间歇期间日常生活、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担忧,鼓励患者通过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以缓解心理压力。④制订自我管理目标。认知能力完整者均有接受授权赋能的能力。护理人员针对存在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与患者共同探讨,制订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具体目标制订为治疗期间可良好应对治疗、间歇负面情绪,并能够进行良好自我管理,做好后期治疗的准备;熟练掌握PICC 日常维护及护理知识、技能,观察PICC 或IVAP管道状况,且可带管正常生活;掌握放化疗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且可进行良好自我管理。⑤制订自我管理计划。护理人员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让患者掌握更多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表现,采用现场演示方式给患者讲解相关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如呕吐时应取半卧位,且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PICC 或IVAP维护方面,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讲解、播放视频、现场演示等方式讲解PICC 日常维护相关知识和技能、注意事项、周围皮肤状况观察等;在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基础上以患者实际知识水平、学习及理解能力等开展个性化指导,引导患者树立信心;通过微信、电话方式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指导并鼓励患者通过写日记方式记录在治疗间歇期心理、生理状况。⑥效果评价。评估患者是否能够正确认识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其应对、处理方法;不定时询问患者PICC或IVAP维护时间、周围皮肤状况等,评估患者PICC或IVAP 维护方法是否正确;采用提问形式对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情况、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间歇期结束再次入院时对患者照射野皮肤、药物使用等自我护理情况进行评估。

1.4 效果评估

自我效能评估:干预前后均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diseaseself-efficacyscale,CDSES)(信度为0.87,结构效度为0.83,Cronbach’s α 为0.88)[11]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含4 个维度,分别为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及应对问题。各维度均采用10 级评分法进行计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好。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干预前后参照程玲灵等[12]编制的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表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共包含44 个条目,评分方法为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量表信度为0.86,结构效度为0.90,Cronbach’s α 为0.96。

按照调查计划,将量表发放给96 例研究对象,并确保研究对象对量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充分的理解。本研究中,各种量表发放均为96 份,收回均为96 份,有效率为100%。负责发放问卷和进行调查的人员接受过培训,熟悉量表的含义、调查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其主要负责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质控检查,如督查、审核等。同时,对问卷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问题的研究对象进行回访和补充说明。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 t1、P1 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放化疗属于一种全身综合治疗方案,相关药物的使用、放射线照射可破坏、伤害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伤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13-14]。放化疗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对其生理、心理均产生严重影响,自我感受负担加重,自我管理能力降低[15]。因此,放化疗患者护理中加强科学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了解并掌握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知识及技能,对患者配合度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提高均极为重要。

健康宣教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认知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常规健康宣教主要通过护理人员面对面口头宣教、制作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给患者提高相关疾病健康知识[16]。该种健康宣教方式存在信息大、宣教时间匆忙、宣教缺乏个体性差异等缺点,因此患者接受信息有效性往往较差[17]。因此,在放化疗肺癌患者护理中行常规健康宣教难以获得理想效果。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社区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干预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感,提高其健康知识、技能,使其更具有参与保健行为的能力[18-19]。本研究在研究组肺癌化疗患者中进行赋能健康教育后,该组患者自我效能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且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赋能健康教育通过为肺癌放化疗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20];赋能健康教育注重建立患者与家庭、朋友、医生等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通过社会支持的建立,患者可感到更加自信,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21]。此外,赋能健康教育通过设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目标,帮助患者参与更多的自我管理行为。行动计划和目标的完成能够为患者提供切实的反馈和成就感,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感,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22]。Curtin 等[23]研究发现,赋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自我管理及护理能力也明显提高。王志敏等[24]研究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行专科护理门诊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后,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相比干预前显著提高。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相比干预前、参照组显著提高。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行赋能健康教育,教育形式具有多样化,有个人指导、集体宣教、视频教学、专人演示等,降低知识、技能认知难度,可激发患者学习兴趣,使其愿意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中,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赋能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尤其是放化疗不良反应症状识别、应对措施、自我预防、用药、饮食等方面的知识认知,在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基础上使患者更好地做自身健康的管理者[25]。

综上所述,肺癌放化疗患者护理引入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方面均表现出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放化疗效能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