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之不存家何在?”

2024-04-09郭照东

铁军 2024年4期
关键词:家书新四军

郭照东

胡孟晋1912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年随母亲移居安徽省舒城县;1934年毕业于安徽省立池州乡村师范学校后,返乡任教并任小学校长。1938年夏,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秘书,随司令员罗炳辉转战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两侧,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1940年初,他和汪道涵到津浦路东创建地方党组织,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嘉山县委成立后,他任县委秘书兼自来桥区委书记。1943年,他随淮南区党委秘书长张恺帆由淮南支援皖江抗日根据地,曾任中共(无为)五区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白湖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他随新四军第七师北撤至位于淮安的苏皖边区政府。1947年7月,他病逝于河北省故城县,年仅35岁。新中国成立后,胡孟晋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胡孟晋写给妻子的《辞别书》

最亲爱的惠呵,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识简单,而妇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顾国,大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焉附?”“国之不存家何在?”使她们不致含泪终日,倚门遥望前线上的夫、子早日归来呢(望胜利归来)!

惠,最亲爱的人,你是妇女中的先进者,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家庭经济之困难,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国危见忠臣”,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富贵反多忧”,钱是要人用,不要给钱用了人。在此抗战时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来金钱不足恃也。对于穷人要客气,要同情他。对富人要与对普通人一样。对于守财奴,少与之来往,因为他只认钱,不认人。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与之面子往来而已。

惠呵,我们要认清时代,当此革命时期,家庭衣食可维持就够了,不要有其他念头。要知道整千整万的难民,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作伟大事业,而不是做了金钱的奴隶呵!太看金钱重的人是最污脏的,不要与之往来。

爱人呵!你在无事的时候,多多阅读书报,可使你知识进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劳神伤身,于事无益。好好教养两个小孩,切忌打骂,处家事,对外人,言语态度等事,可参考我的日记和通信,要切实的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费了,请你真正的做吧。否则,太对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亲爱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个薄情的人,请你放心,决不辜负你的热情呵!

在外的我,身体自知珍重,一切当知留心,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别了!别了!

此致

敬礼

廿八·十一·廿八群于舒百

解读:在投身敌后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胡孟晋烈士留下了多份抗战文献资料。其中,保存于安徽省蚌埠市档案馆的15封家书和两枚信封尤为珍贵。

这封《辞别书》写于1939年11月28日,地点是胡孟晋的家乡舒城县百神庙镇。此前,胡孟晋奉命自津浦路东敌后抗日前线回家探亲,并开展党的秘密斗争。在结束与亲人两个月团聚即将归队之际,他化名“群”,书写此信与妻子张惠告别,抒发对妻子和家中的关切,以“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与妻子互勉并肩抗战。

张惠出生于教育世家,虽没正式上过学堂,但受家庭影响也粗通文化,相较于同龄女子,她具有更强烈的英雄情结和爱国意识,从小就知道文天祥、岳飞的故事。因此,胡孟晋辞去养家糊口的教师职业、离开妻子和两个幼子毅然参加新四军时,张惠予积极支持。

在探亲期间,除了留下这封《辞别书》外,他还发挥自己善于演说之长,为妻子撰写了《妇女抗敌协会讲演词》和《讲演注意事项》,鼓励和支持妻子勇敢地走出家门,组织动员更多的“革命者”“踊跃赴前线杀敌”,将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中国。

张惠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在家乡积极投身妇女抗敌协会工作,为掀起地方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呼号。胡孟晋烈士逝世后,她将“这是我最珍爱的东西”的家书等一批珍贵文献保存下来,并含辛茹苦将几个孩子抚养成才,2014年以百岁高龄仙逝。

胡孟晋代为妻弟写给岳母的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顷奉大人八月中旬一札,敬悉一切。所言亢哥已逝与楣姐信息,至于促男归舒,诚令男苦思久矣。溯自离乡六七年,虽乐得个人自敷,然并未习得任何技能,又何颜以持撑家务?何况乎近年來病魔纠缠贱身,要等待国运好转、民解倒悬的年头。然为期已不在(再)远了。近阅报载,意国已无条件投降了,日军末日想亦可见。胜利时间迫近,不独国家幸运,亦即我家之幸运,惟请大人等不可过急。

敬请康安

男张崇栻谨上

十·十五

解读:这封家书写于1944年,是胡孟晋借妻弟、战友张轼(张崇栻、张实)之名写给岳母(即张轼母亲)的,地点在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无为县。

作者为妻弟代写这封家信的原因有三:一是迫于国民党地方顽固派责令新四军亲属回家“自首”的压力;二是岳母因长子张亢(张悔龙)病故,急盼参军在外的四子张轼返家“持撑家务”;三是老人只知道受女婿胡孟晋的影响,四子也参加了新四军,但并不知晓胡孟晋已由淮南地区转战于无为,而张轼随由新四军第五支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二师仍战斗在津浦路西定远,遂致信胡孟晋转交张轼。为了应付国民党地方顽固派以及减轻老人的思儿之苦,胡孟晋假借妻弟之名代写了这封回信。

这封家书,说理充分,情理兼融。信中,先是以“并未习得任何技能”,且“病魔纠缠贱身”等托词为由,婉拒了母亲“促男归舒(城)”以回家“持撑家务”的要求。

时隔60年后的2004年秋,张轼从安徽安庆到蚌埠祝贺姐姐张惠90大寿时,才首次目睹这封署名自己名字的家书,老人睹物思人,在万般感慨之余赋诗《读胡孟晋烈士代笔家书感赋》:“幸将此信壁中塞,留取今朝当教材。六十年前苛政‘债,含悲老母置灵牌。”

胡孟晋烈士的家书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珍贵的文献史料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2005年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半月谈》(内部版)等国家级媒体纷纷予以持续宣传报道。《鸿雁家国情——胡孟晋烈士抗战家书》一书于2018年出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予以推介。

(作者系安徽省蚌埠市史志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周平)

猜你喜欢

家书新四军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家书
《家书》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