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养殖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技术
2024-04-09张国玉
张国玉
农村散养鸡鲜嫩可口、物美价廉、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青睐,由此使得散养鸡的养殖户大幅度增多。在养殖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疾病会对散养鸡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针对常见疾病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这样才能防止发生几率,提高养殖效益。
一、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散养鸡养殖期间,鸡球虫病比较常见,归属于肠道寄生虫疾病的范畴,雏鸡是该病的易感群体,尤其是15-60日龄的雏鸡。因此,对该疾病的防治要予以重视。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散养鸡感染球虫病后,会出现以下症状:食欲逐步减退,头部蜷缩,羽毛杂乱且无光泽,鸡冠无血色,排泄物中带有血样,伴有零星死亡的现象。球虫病在连续的阴雨天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大,若是治疗不及时,则会造成大量死亡。
(2)实验室诊断
对病鸡进行涂片检查,从鸡的肠道病变位置采集黏膜触片,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球虫卵囊,形状为圆形;从病鸡新鲜的排泄物中取5g的粪便样本,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有圆形的球虫卵囊,则可诊断为球虫病。
2、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为有效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要及时开展相关疫苗的接种,可在雏鸡3日龄时,用球虫疫苗拌和饲料,让雏鸡采食,达到免疫的效果,并在产蛋前,再用一次球虫疫苗,以此来进行强化。
(2)清理消毒
要对鸡舍内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定期更换垫草,使鸡舍保持干燥、整洁,以降低病菌滋生的可能性;每周用消毒剂对鸡舍全面消毒,可以选用过氧乙酸或是84消毒液,要控制好浓度和剂量。
(3)饲料搭配
为进一步增强散养鸡的机体免疫力,应当对饲料合理搭配,在夜间为鸡群补充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并在15日龄的雏鸡饲料中加入浓度为0.125‰的球虫痢灵。同时,对饲料及饮用水做净化处理。以达到减少和预防球虫病发生的目的。
(4)科学放养
散养鸡应在每天太阳刚刚升起后进行放养,如果饲养密实度较大,则应当对环境湿度加以控制,以清除球虫的滋生地,消灭传染源,降低发生几率。
3、治疗
用药治疗鸡球虫病时,要按照临床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要确保用药具有针对性,以提高药效。不同的药物药效高峰期有所差别,如果用于治疗,则应选择药效高峰期为病鸡感染后第四天,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最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长期用药必须以低毒的药物作为首选,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由于是散养鸡,所以在治疗球虫病时,以下药物禁用:盐霉素、常山酮、尼卡巴嗪等,推荐使用的药物有磺胺氯比嗪钠或地克珠利等。当病鸡康复之后,要单独养殖,不能重新放入鸡群与健康的鸡混养,以免排出的卵囊造成鸡群感染。
二、散养鸡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绦虫病是散养鸡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归属于肠道寄生虫病范畴,安徽地区每年的7-8月是该疾病高发的时间段,以幼龄鸡居多,40日龄以内的雏鸡染病后,病死率较高。所以,要对绦虫病的防治予以重视。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病鸡会表现出以下症状: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杂乱且无光泽,食欲逐步减退,饮水的欲望进一步增强,出现下痢的现象,排泄物中常常会混有带血的黏液;染病比较轻微的雏鸡,发育会受到阻碍,成年鸡染病后,产蛋量大幅度下降,甚至会停止产蛋。
(2)实验室诊断
可以采取剖检的方法进行诊断,在剖检后观察主要脏器,包括心、肝、肾,未见病变的现象;通过观察小肠发现,肠道壁的厚度增加,且呈现出苍白的颜色,将小肠割开后其中存在白色的蟲体,数量多则7-8条,少则1-2条;肠黏膜有明显的出血迹象和溃疡,如果病死鸡的病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则可在肠黏膜表面看到突起的结节,由此可以诊断为绦虫病。
2、预防措施
(1)消灭寄主
在散养鸡养殖期间,环境因素是导致绦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有效预防绦虫病的发生与发展,要加强环境管理,做好放养场地的日常清理工作,对鸡的排泄物及时清除,采取堆积发酵的方法处理灭杀粪便中寄生的绦虫卵,并对散养场地周边的苍蝇、蟑螂、蚂蚁等绦虫的中间宿主进行灭杀,随着寄主的减少,散养鸡染病的可能性将会进一步降低。
(2)全面消毒
①对鸡舍及放养场地定期全面消毒,通过消毒杀灭虫卵与病原菌,降低散养鸡感染绦虫病几率,可以选用双链季铵盐类消毒类药物,以喷洒的方式给药,要做到不留死角,这样才能确保消毒效果,消毒频率以2-3天/次为宜。
②每周至少应当开展一次带鸡消毒,为避免应激反应,要选择对鸡刺激性相对较小的消毒药剂,在绦虫病及其他疾病的流行期,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散养鸡免疫前和免疫后的3天不得消毒。可以选用的消毒药剂有盔甲氯胺溶液,用法为将1ml的该溶液加入1500ml的清水中,使溶液与水中充分混合,装入喷施容器中,以喷雾的方式给药。
③将生石灰撒入道边和草丛中,生石灰能够有效杀灭虫卵及病原菌,从而达到预防绦虫病发生的目的。
(3)治疗
绦虫病在发生的初期阶段,病鸡并没有太多典型的症状,导致诊断难度进一步增大,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因此,对于该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发病时可选用以下药物:盐酸左旋咪唑、氯硝柳胺(灭绦灵)等,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拌料喂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散养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鸡群传染病,该疾病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段均可能发生,病鸡将会成为传染源,防控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染病。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21日齡以内的雏鸡是白痢病最为易感的群体,散养鸡感染该病后,在初期阶段会表现出如下临床症状:散养鸡的精神状态变得沉郁、萎靡,身体经常会出现蜷缩的现象,羽毛杂乱且无光泽,翅膀下垂,无法正常采食。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鸡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现象,频繁排出带有恶臭味的白色或淡绿色的糊状稀粪,排泄物会将肛门周围粘住,导致无法排便,此时的病鸡愈发消瘦,若是未能获得及时治疗,最终会因为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亡。
(2)实验室诊断
从病死鸡的身体上采集病变组织进行涂片镜检,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球杆菌,将病变组织粉碎之后在培养基内培养24h,会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出菌落,其中心位置处有黑色的小点,伴随菌落的生成,将会产生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病原菌的存在会导致肉汤变得均匀浑浊。采取生化鉴定后发现,通过分离后得到的病原菌无法正常发酵蔗糖,尿酸酶反应呈阴性。用鸡沙门氏菌凝聚抗原试剂,采集病鸡新鲜血液检测,结果呈阳性,由此可以诊断为沙门氏菌。
2、预防措施
(1)卫生消毒
在散养鸡的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当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不同批次的雏鸡要单独养殖,避免混养。同时,要对各种工具、用具、食槽、饮水槽等定期清洁消毒,如有必要,则应带鸡消毒。
(2)养殖管理
要进一步加大散养鸡的养殖管理力度,尤其是要控制好育雏舍的温湿度,并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降低白痢病的发生几率。给雏鸡提供颗粒饲料,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饲喂,在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沙门氏菌通过污染的饲料传入鸡群引发白痢病的可能性。平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以及精神状况,一旦发现临床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以免造成大规模传染。
(3) 用药预防
针对沙门氏菌流行的区域,可在雏鸡出壳后,饮用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并在雏鸡出生1-2天后,让雏鸡饮用掺入硫酸庆大霉素的水,每天至少饮用2次。与此同时,在雏鸡的饲料中加入浓度为0.02%的呋喃唑酮,持续15天左右,可达到预防效果。
3、治疗
对于发病的鸡群,可在每升水中加入0.525g的恩诺沙星或0.1g的氟苯尼考粉,让病鸡饮服,由此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症状比较严重的病鸡,可选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1次,持续3天病症能够有效减轻。
四、散养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在散养鸡的养殖中该疾病的发生非常普遍,4月龄以内的鸡易感性相对较高,该疾病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间段均可能发生,所以要对防治工作予以重视。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①败血型。当散养鸡感染大肠杆菌后,会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较差,腹部有明显的肿胀现象,呼吸不顺畅,羽毛松软、杂乱无章,出现下痢的现象,严重时粪便中带血,致死率较高。
②气囊炎型。发病的散养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③关节炎型。病鸡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
④肠炎腹泻型。病鸡的粪便比较稀,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2)实验室诊断
从病死鸡的心脏位置处采集2ml的血液,析出血清后装入灭菌试管内备用;采集病料进行分离培养,并开展生化及肠毒素复归试验,根据试验所得的结果,可以诊断为大肠杆菌。
2、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
鸡大肠杆菌病具有相对较多的血清类型,在接种免疫时使用同一类型的疫苗能够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可将多价苗或是含有本地菌株的疫苗作为首选。针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若是无法通过药物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传播加以控制,则可从病死鸡的身上将大肠杆菌分离出来,据此制成灭活疫苗给鸡群接种,这样能够达到预防的效果。
(2)加强消毒
在大肠杆菌病的所有致因中,环境是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为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要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可将消毒的重点确定为放养场地和鸡舍。要对放养场地内的鸡粪便及时清理,避免长时间残留,每天要做好鸡舍的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每周消毒1-2次,向鸡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
(3)饲养管理
散养鸡会在放养期间自行觅食,但由于采食的虫、草并不能给鸡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从而使得鸡的抵抗力不高,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为此,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散养鸡的饲喂时间严格控制,可在傍晚进行饲喂,此时散养鸡的食欲最强,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鸡的生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自身抵抗力将显著增强,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几率。
3、治疗
向散养鸡的饮用水中加入新霉素或庆大霉素,持续1周左右,可使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散养鸡发病后,可以选用恩诺沙星原粉或是硫酸新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由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中药对该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如黄连、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
五、散养鸡霍乱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鸡霍乱又被称之为鸡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是该疾病的致病原因,霍乱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病死率非常高,约为50%-80%,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所以,在散养鸡养殖期间,要对该疾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散养鸡感染该病后,会表现以下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不佳、萎靡不振,经常离群独处,双翅下垂,羽毛杂乱无光泽,鸡冠肉髯呈现为青紫色,伴有腹泻现象,排出的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灰白色或绿色。随着病情持续加重,病鸡的呼吸会变得愈发困难,常出现张口呼吸和甩头的情况。
(2)实验室诊断
对病死鸡开展涂片镜检后,可见小杆菌;剖检病鸡后,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心外膜、肠系膜、腹部脂肪以及皮下组织等部位有小的出血点;做鸡只接种试验,选取6只健康的鸡,将从鸡病料中提取出的上清液按照0.2ml/只剂量注射,3天后,6只全部死亡,据此可以诊断为霍乱病。
2、預防措施
(1)养殖管理
在散养鸡养殖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到外地引进雏鸡,尤其是疫区;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制定合理可行的饲养管理制度,以提高养殖管理水平,降低霍乱病的发生几率。
(2)加强消毒
养殖期间,要对鸡舍及放养场地进行全面消毒,这是消灭病原菌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消毒时,可以选用适宜的消毒剂,控制好浓度和剂量,效果较好的消毒剂有浓度1%的石炭酸溶液;鸡的食槽、饮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并放在太阳下晾晒,以达到灭菌的效果。鸡舍内的排泄物要及时清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鸡舍;选择优质的饲料,加入适量的VC,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3、治疗
发现病鸡后要在第一时间隔离,避免造成大规模传染。使用磺胺甲氧嘧啶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根据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剂量拌入饲料喂服一个疗程,由此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鸡的饮水中加入浓度为0.05%的阿莫西林,早晚各1次,让病鸡饮用。
六、散养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鸡支原体病是一种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30-60日龄的雏鸡为易感群体。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散养鸡感染支原体病后,会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染病的初期阶段,病鸡会打喷嚏,流出的鼻液呈浆液性或粘性,随着病情加重,病鸡会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的现象,并伴有明显的啰音。
(2)实验室诊断
可以采取血清学诊断、病理判断以及显微镜检等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
2、预防措施
支原体病的预防措施与其他疾病大体相同,包括接种免疫、养殖管理、消毒等,通过有效的预防能够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几率。
3、治疗
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染病鸡只,可以选用浓度为0.01%的泰乐菌素或浓度为0.013%的红霉素,与饲料拌匀后喂服,由此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也可以采用以下中药对该病进行治疗:甘草、杏仁、麻黄、紫菀、厚朴等,将上述中药磨成细粉,用沸水煎煮,与饮水混合后给病鸡灌服。
综上所述,在养殖散养鸡的过程中,各种疾病都会对鸡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防治不及时可能会引起大规模染病,容易导致鸡只大量死亡,从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要针对常见的疾病,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对症治疗。日常工作中要做好预防,如此方可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作者单位:238000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农业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