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实施

2024-04-09蒋霞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轮作病虫灌溉

蒋霞芳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较高,能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文章主要总结了玉米种植管理中的主要方法,分别是选择优质玉米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土壤翻耕;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增强施肥、灌溉的科学性。并提出强化种苗消毒和田间卫生、优化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加强病虫害的监督预防工作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了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玉米生产。

一、玉米种植管理的主要方法

1、选择优质玉米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首先,选择优质种子,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同时也要选择品质优良、发芽率高的种子,并且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种子品种。例如,根据浙江省气候条件,多选择浙系列和郑系列品种的玉米种子,如浙粮5号、浙粮7号、郑单958等,这些品种抗旱性强、抗病虫好。其次,要加强种子检查,检查种子的纯净度、整齐度、湿度等指标,抽检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确保提供高质量种子。第三,要进行种子消毒,使用药剂消毒,杀灭种子表面病原菌,控制浸泡时间和药剂浓度,防止种子损伤。常用药剂如啶脲甲环酸、倍他克林等,进行种子浸泡或喷雾消毒,有效防治种子传染病,控制处理时间和浓度,防止种子发芽率下降。第四,加强包衣处理,补充微量元素,增强种子活力,使用生长调节剂,提高抗逆性,可以使用吗啉脲、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包衣,提高抗逆性,增强种子活力,包衣材料要与种子适宜。第五,做好种子贮存,控制种子贮存温度、湿度、通风,种子贮存温度在10-20℃,湿度在60%左右。同时仓库要通风良好,定期检查、翻动种子,避免霉变、萌发等问题,并防止仓鼠、鸟类等损害。采取这些措施,可以获得优质、健康的玉米种子,确保玉米生产一个好的开端。

2、土壤翻耕

玉米种植管理中,土壤翻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第一,要选择翻耕时机,一般选择在前茬收割后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翻耕,土壤湿度适中,利于翻耕。例如,在浙江地区,由于气候宜人,一般是在前茬收割后翻耕,在早籼稻收割后适时进行第一次翻耕,大部分都是在9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控制翻耕深度,翻耕深度一般控制在20-30厘米,根据浙江土壤情况,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厘米,不宜过深。第三,翻耕次数,要根据土壤情况,一般进行1-2次翻耕,过多不利于土壤结构。间隔7-10天第二次翻耕,第二次翻耕与第一次翻耕方向垂直,进一步打破土块,增强疏松。第四,翻耕方法优化,可以采用机械翻耕,也可以人工翻耕,要求翻动均匀,充分混合。使用机械翻耕时,翻动均匀,不留大块未翻动的土块;使用人工翻耕时,主要是对机械翻耕后剩下的小块未翻动土地进行翻耕,保证翻耕既全面,又高效。第五,在翻耕方向上,尽量保证每次翻耕方向相反,使土壤翻动更均匀,翻耕过程中,可以加入腐熟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例如,每667平方米施入粪肥15公斤,充分混入土壤,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让玉米产量得到提升。第六,碎土处理,翻耕后要进行碎土、抹平,使土壤表面疏松,例如,在浙江省进行玉米种植中,就会用耕耘机进行碎土处理,打破土块,整理地表,然后要适量灌溉,使土壤濕度充足而不过湿。此外,要兼顾排水系统建设,防止翻耕后水分聚集。通过科学翻耕,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

3、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

选择适当的播种间距,一般选择60-80厘米的行距,抗倒性强的品种可以选择较窄行距,株距一般控制在25-35厘米,根据品种特点适当调整。同时要使用播种机进行均匀播种,现代播种机可以实现不同区域选择播种量和间距,实现均匀播种。控制每亩播种数量,根据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控制每亩播种数量,根据行株距计算出每667m2的播种量,一般为40000-60000粒为适度。用尺子或量线测量并标记行距,保证行距均匀,在行距上用株距板测量株距,打孔标记,控制精确,播种时将种子逐个播入预先打好的孔内,保证株距均匀。也要适时进行间行耕作,间行耕作可以增加间距,控制玉米的密集程度,适当进行间行除草,除草可以减少植株数量,控制密度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产量进行适当间行采光,采光可以增加间距,改善玉米的光合作用条件,并且发芽后及时查看缺苗情况,在7天内进行补苗,根据实际出苗情况,在分蘖前进行间隔拔稀。适度进行间行施肥,施肥可以促进个体生长,减少由于过密造成的竞争,适时进行间行病虫害防治,防治可以保证每个植株生长,避免过密引起的病虫害危害。通过科学合理的播种间距和后期管理,可以很好控制玉米的适度密度,测量定位播种,也可以精确控制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促进玉米生长。

4、增强施肥、灌溉的科学性

测土选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基肥和追肥品种,例如浙北地区可适量使用复合氮磷钾肥料。分期施肥,按照生长期施肥分期,如基肥、叶期肥等,保证养分供应的连续性。春季基肥重磷肥,夏季叶期肥重氮肥,秋季追肥重钾肥,例如杭州萧山地区春施尿素300公斤/亩,夏施硝基肥150公斤/亩。精细化施肥,采用滴灌、滴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温州采用滴施技术,施肥量减半仍保证产量。此外,在进行灌溉之前,可以定期监测土壤水分,根据水分监测结果及时灌溉,旱地可以试行滴灌技术,保持适度土壤湿度,例如台州采用土壤湿度计定期监测,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如渠系、水源等,保证灌溉的可靠性。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选择适当灌溉方式,浙北地区采用渠道灌溉,浙南地区采用洒淋灌溉。合理设置灌区,根据地形设置不同灌区,满足不同生长期的灌溉需求。加强水土保持,防止灌溉水流失,提高水利用效率,例如建立渠系灌溉方法,保证灌溉更加高效。增强施肥、灌溉的科学性,可以有效提高浙江玉米种植的施肥和灌溉水平,减少养分浪费,提高效率。科学施肥有利于玉米粒质量和营养成分的提高,科学灌溉以减轻旱涝灾害对产量的影响,高产优质的玉米可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强化种苗消毒和田间卫生

强化种苗消毒工作中,要先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只用经过检验合格的优良种子,杜绝使用病虫害种子。然后可以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如热水处理、碘消毒、甲烯消毒等,结合不同消毒原理,彻底杀灭病原体。在浙江省内建立多个专门的种苗消毒站,配备专业设备,操作规范严格,同时要加强消毒过程管理,如记录消毒时间温度、后续观察等,保证消毒效果。选择适宜的消毒时间和温度,根据青枯病、锈病、粗缩病等不同的病害,选择最佳消毒参数。定期对消毒站和设备进行检查,及时修缮更新设备,保证消毒质量,也要培养专业消毒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提高技能,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指导消毒工作,强化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种苗质量合格率。只有全面做好种苗消毒工作,才能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保证高产稳产。

在浙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中,也要强化田间卫生,要及时清理病株,一旦发现病株,那么就要及时清除,防止病源扩散。合理轮作,轮作不同作物可以断绝病虫的生存环境。及时收割清理,及时清理玉米秸秆,不留病原体栖息地,控制周边作物病虫害,防止病虫从其他作物传播过来。同时要进行规范堆肥处理,高温处理有害物质堆肥,杜绝病原体残留,对病重土壤进行灭菌,必要时对病重土壤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实行隔离栽培管理,隔离不同期玉米地块,防止病虫在不同的玉米生长期进行传播。加强田间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病情,进行防治。也要培养农民卫生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田间管理习惯,定期对田间进行清洁消毒,如喷洒防治剂对田间进行定期消毒。以上举措能有效清除病源,切断病虫传播途径,是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优化农业防治技术

①轮作技术

轮作不同作物,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和传播途径。选择轮作作物,如水稻、小麦、蔬菜等不同生长期作物,确定轮作顺序,如玉米-水稻-小麦,破坏病虫连续生长环境。规划轮作间隔,一般每年轮作一次或多次,合理安排播期,使轮作作物间无病虫过渡期。例如,浙江某县采取玉米-蔬菜轮作,玉米收割后早10天播种西兰花、甜菜等蔬菜作物,蔬菜收获后再早10天播种次年玉米,这种轮作破坏了螟蛾等主要病虫的生存环境,大大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另外也可以采取三年轮作如1年-玉米,2年-水稻,3年-小麦,如此轮换不同作物,就能很好地防治玉米的病虫害。

②高温处理技术

利用高温处理玉米秸秆、土壤等,灭活病原体。选择需要处理的材料,如玉米秸秆、土壤等,制作高温处理设备,如木堆、塑料膜大棚等。点火生火,控制温度在50℃以上,保持这一高温一定时间,杀灭病虫和病原体,出堆后观察材料变色情况。例如,浙江某县采用塑料膜大棚高温处理玉米秸秆,将玉米秸秆装入塑料膜大棚,点火生火,温度控制在60℃以上,2小时后熄火,24小时后取出秸秆,秸秆变色灰白,再做肥料无病害传播。这种方法完全灭活了秸秆上的螟蛾、草锥菌等病原体,大大降低了下期播种的病虫危害,总之,高温处理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③网罩防护技术

利用防护网罩覆盖玉米田,阻隔病虫的侵入。主要是先选择需要防护的玉米地块,安装网罩支架,一般为钢丝绳或木质支架。然后放上网眼为0.5-1毫米的防护网,网罩边缘固定入土深20-30厘米,整个生长期保持网罩状态。例如,浙江某县采用网罩防护新品种试验田,选择1亩新品种试验田,放上支架后铺设0.8毫米网眼的防护网。网罩边缘入土30厘米,四面封闭,整个生长期玉米无螟蛾、草锥菌等害,与对照无网罩田比,产量提高近20%。网罩技术以物理屏障方式,有效阻断主要飞行性病虫的侵入,在保护新品种等重要场合应用效果显著。通过物理防护技术,可以有效阻断病虫的传播途径和生存环境,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实现绿色种植的效果。

3、应用化学药剂防治

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选择对目标病虫害有明确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药剂,同时考虑药剂残留时间。严格遵照标签使用说明,按照药剂标签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安全间隔期等要求科学使用。优化药剂使用技术,合理选择防治时期,采用稀释倍数较低的高效低毒剂型,减少使用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药剂,避免病虫产生药剂抗性,每3-5年更换一次防治药剂类型。合理使用混合剂型,根据防治对象,采用几种不同药剂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喷雾技术规范,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喷雾器,确保雾滴大小、喷液量等参数适宜。加强作业安全防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做好防护措施。科学储存和处置药剂,防治后剩余药剂要存放在专门的仓库,避免环境污染。

对于不同的病虫害,也要使用针对性的化学药剂,例如,防治玉米螟时,使用氟虫腈18%乳油药剂,使用量为450-600克/亩,使用时间是玉米螟一龄幼虫期;防治玉米蚜虫时,药剂选择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使用量是600-800克/亩,在蚜虫出现小群体时就要进行防治;防治玉米萎蔫病时,可以采用代森锰锌66%可湿性粉剂,使用量是600-750克/亩,使用时间为玉米抽雄穗期;防治玉米大斑病时,则要选择戊唑醇70%可湿性粉剂,750-900克/亩,在玉米出现1-2片真叶时进行防治。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农药名称、用量和使用时间,合理应用化学农药,既要确保防治效果,也要注重操作规范和安全,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

4、加强病虫害的监督预防工作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督预防工作,主要可以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常规监测制度,采用田间调查、诱虫灯、粘虫板等方法,实时掌握病虫动态。预测病虫发生,根据气象条件、发生规律等,科学预测病虫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做好预防性防治,在病虫最易发生的关键期提前进行防治,切断传播链。同时也要利用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建立实时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出预警。应用数字化监测设备,使用数字化的病虫害监测诱捕装置,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开发病虫害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开发病虫害发生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建立电子防治档案,记录防治详情,形成电子档案,方便查询和分析。

使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通过查看无人机和卫星图像,快速掌握病虫分布和发展态势。开发移动端APP,向农民推送防治知识,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利用变量率技术等进行精准施药,减少用量。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速度、精度与效率,也能做好病虫害记录,记录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后期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性防治,可以实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早發现病虫害的初期侵袭,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盲目使用农药,降低防治成本。并且能够对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进行预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加强病虫害的监督预防工作,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对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管理中,主要是对种子、土壤、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进行优化管理;在病虫害防治中,利用消毒、农业防治、化学药剂、监督等方法,通过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321408浙江省缙云县溶江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轮作病虫灌溉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