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养环节和疾病防治的科学有效方法应用
2024-04-09李汝勇
李汝勇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针对猪肉和肉制品质量的要求随之提高,相关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调的过程中。近年来,我国国内猪的饲养量不断增加,为获取更高的收益,养殖户需要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采取有力的措施,完成猪疾病的防治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肉类。本文围绕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深刻探讨。
一、猪饲养技术
1、修建猪舍
在猪的饲养阶段,猪舍的环境会对猪群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养殖户需要科学选择猪舍环境,合理改建养殖区域,为猪创造稳定健康的成长空间。其中关于猪舍的修建工作,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温条件、地势的平缓程度等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将猪舍建设在地势平缓、海拔较高的位置,以便与人们生产生活区域隔离,为猪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此外,关于猪舍的修建,还应选在水源不存在污染问题的区域,确保猪在成长阶段可以获取干净的饮用水,降低猪病感染的概率。在贵州的六盘水地区,关于猪舍的修建可以划分为饲养空间和活动区域,保证猪群的进食和活动,确保光照充足,排水排污便利,为猪群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养殖前准备
在幼体猪正式进入猪舍前,养殖户需要重点进行对养殖区域的杀菌消毒,将温度和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把养殖的各类机械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养殖人员要全面完成猪舍的清理和杀菌消毒,将堆放在猪舍中的工具和不利于猪健康成长的细菌、微生物等物质全部清除干净。在进行第一次清洗时,可以应用高质量的铁丝刷从内而外对猪舍中的食槽、活動区域等进行全方位的清洗。第二次清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水与氢氧化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调配成水溶液,并利用高压装置对猪舍进行全方位喷洒杀菌,待相关物质全部蒸发后,使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对猪舍开展高温消毒,结束相关操作2个工作日后,开放猪舍,进行通风处理,时长应控制在48小时左右。随后再对猪舍进行全方位杀菌。完成上述操作后,将放置在猪舍顶部位置的保温装置开启,将猪舍内部的实际温度升高至30℃左右,为猪入驻猪舍创造有利环境。其次,处于幼年阶段的猪,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加之空间中的温度时冷时热,无法保证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养殖户需要重视对猪舍内温度的控制。条件优越的饲养区域,可以在猪舍内铺设通风和温度的调控设备。重点把控猪舍中的实际温度,能够降低猪在进驻猪舍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疾病。在猪正式进入猪舍前,需要将内部的温度调整至30℃左右,随后根据猪群的实际情况,每7天调整1次猪舍温度,最终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最后,在正式开展养殖工作前,还要将饲料和药物准备齐全,其中针对25公斤左右的猪,可以预先配备支源净、阿司匹林、猪宝康等材料,还有足量的电解质。养殖户需要将相关材料均匀搅拌至猪饲料中,遵循从多到少的方式饲喂。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猪的饮用器皿中添置定量的电解质,全方位检测食槽、饮水装置、温度调节设备、风扇等设备,确保其稳定运行,外观不存在破损问题。饮水装置不发生泄漏问题,可以保障猪群的正常饮水。
3、分群处置
针对幼体的猪,为了降低其发生应激反应,可以先在原来的猪舍中继续饲养7天左右,再挑选合理的时间送去猪舍内,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做到科学划分。一般状态下,可以将以往生活在一处的猪圈养至同一个猪舍中,还要确保猪舍中的每一头猪生长时间一致,体量不存在明显区别。针对体质较差的猪,养殖户可以将其单独进行饲养,待其恢复健康后,再移至猪舍中。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把控好猪的单位饲养密度,降低因密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猪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每一个猪舍内的猪群数量应控制在17头左右,切记不可超出21头,为每一头猪提供最佳的生长区域。除此之外,在正式进入饲养阶段前,养殖户还要着手开展相应的教养工作,帮助猪群更快的在新的生长环境中存活,增强猪肉的品质。
4、饲喂管控
当猪正式进驻猪舍后,在第一个7天可以采用能够代替乳料的饲料进行饲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舍弃以往的饲料调配方式。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饲料更换导致猪出现应激反应,第二个7天就可以应用其他饲料和乳料,针对猪进行饲料过渡。不仅如此,在猪的养殖周期内,养殖户还应落实饲料的储藏操作,确保饲料的干净新鲜,不存在腐烂变质问题,严禁向猪群饲喂大量发霉的饲料,还要在饲料全部消耗完毕后倒入下一批次,一般状态下,每5天对食槽开展一次全方位的清理工作和杀菌消毒。
除饲料方面,还应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水分是保证猪得以稳定成长,增强猪肉质量的重要条件。当猪初次进入猪舍生活时,需要为其配比拥有一定温度的饮用水,在1—3天内,每天提供1公斤的温水,第4天开始可以逐步提升水分的补充量。在猪生长时,假如没有获取到充足的水分,可能会导致猪进食量下降,容易对重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在温度较高的夏季,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较多,猪种群对饲料的摄取量会有所减弱,在这一阶段中极易发生应激反应。因此,养殖人员应为猪群提供温度较低的饮用水。除此之外,在猪初次进入猪舍时,养殖户需要在水中加入定量的葡萄糖溶液、钾元素和各类微量元素,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降低猪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如果想要保证猪的健康成长,关于饲料的采购工作需要在正规的渠道进行,实现饲料的科学配比,确保投喂的饲养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猪群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除此之外,还应合理把控饲料的投入量,按时定量饲喂。但是在进行饲喂工作前,应保证食槽的干净。如果想要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还可以将定量的中草药加入饲料和水中。但是还要注意保证饮用水的清澈、干净,为猪群提供足量的水分,并将饮用水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低或过高。每日的喂养时间和频率都应是特定的,保证少量多次,不可使用变质过期的饲料。
5、优化饲养方法
养殖户在开展猪的饲养工作时,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猪群的健康成长。重点进行养殖管控,优化饲养方法,加快猪群的生长速度。在猪舍内,养殖户可以应用科学有效的养殖手段,针对猪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采用多种饲养方法。当猪尚在幼年阶段,需要为幼猪提供足量的母乳和营养,还要适当提升猪舍内的温度,按时完成猪病疫苗的注射,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当幼猪停止汲取母乳后,就需要为活体猪开展驱虫杀菌作业,了解猪的进食量。当猪进入生长旺盛期时,即可将其引入成年猪的猪舍中,合理调控猪舍中的种群数,掌握猪的排泄状况,重点了解猪的消化系统发育状况,科学开展猪的育肥操作,切实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二、猪疾病的防治方法
1、常见疾病
①猪瘟病
猪瘟隶属于病毒型传染病,该病症是由病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类热性、急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体温在短期内迅速上升,并停留在40℃左右,高热不退。感染该疾病的猪还会出现癫痫反应,四肢惊厥,皮肤表层出现明显血块。
②口蹄疫病
由口蹄疫病原体导致的一类急性、具备高强度传染能力的疾病可以称作口蹄疫。该疾病在猪的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临床表现为猪蹄位置出现明显的水疱,感染口蹄疫的病猪体温会在短期内迅速到達40℃左右。
③细小病毒
当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会出现生殖系统障碍类的传染疾病,特别是针对初次产仔的母体影响较大。临床症状为母猪受孕困难、重复发情。即使成功受孕,也会繁育出死胎。
④伪狂犬病
由伪狂犬病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各类牲畜和动物染病的急性传染疾病为猪伪狂犬病。在养殖业中,猪、牛、羊等牲畜最易患病。临床表现为繁殖能力衰减,公体猪生殖器肿大或缩小,容易繁育出病胎或死胎。
⑤流行性腹泻
由具备传染能力的胃肠炎病原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可以称之为猪传染性肠胃炎。临床表现为猪在活动的过程中突发干呕,并在这一阶段排出水便,排泄物呈灰褐色或黄绿色,部分情况下为白色,存在一定块状物,散发刺鼻臭味。
⑥流行性感冒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一类急性、接触类传染疾病可以称作猪流行性感冒,一旦感染,病猪进食量明显消减、呼吸速度变快,还会出现流涕干咳等现象。
⑦传染性肠胃炎
所谓的流行性腹泻指的是,由流行性腹泻病原体导致的猪体中一类具备较强传播能力的胃肠性传染疾病。一旦猪体感染该疾病,会出现严重脱水、水便、呕吐等症状。
2、防治方法
①疫苗接种
关于猪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养殖户可以在业内较为专业兽医的帮助下,根据现阶段猪舍中疾病感染状况,构建合理有效的群体免疫系统,为猪舍中的每一头猪接种疫苗。比如,生长周期在28天以上的猪,可以完成口蹄疫等疾病的初级免疫,当其生长至63天左右时,开展第二次免疫。在防治该疾病时,可以借助血清类疫苗。在42天后,可以实施狂犬病等病症的免疫工作,56天时可以完成猪瘟的双重免疫。在这一阶段中,养殖户要借助正规的渠道购置免疫疫苗,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储存。其中以口蹄疫疫苗为例,该疫苗隶属于灭火性质的疫苗,其中包含同油佐剂,需要将其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在接种工作开始前摇晃均匀,在猪的耳后肌肉处接种,每次应接种3毫克,可以在半年内发挥作用。完成一次注射后,需要实时观察猪体是否出现应激反应,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处置。
②引种
伴随着猪舍中的数量和猪的活动频率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的感染提供有利条件。目前,各类疾病仍有暴发的风险。为切实有效地完成疾病的防治工作,养殖户可以借助自产自养的手段,在特定的周期内,还要完成相应的引种工作,但是要确保引种工作的科学性。第一,获取引种猪舍的疾病感染状况,严禁在猪病感染的高发区域引种。第二,在引进的种猪正式进驻猪舍前,需要完成运输车和种猪的杀菌消毒,完成相关操作后,将其进行隔离饲喂,观察一段时间后,明确其自身不存在疾病病菌后,方能进驻猪舍。第三,在养殖阶段,需要利用全封闭式养殖手段,积极践行同进同出的理念开展饲养工作。在此期间,全部的外来人员、动物、车辆均不能进入养殖区域。
③驱虫
在猪的饲养阶段中,杀菌消毒和驱虫是重点的工作内容。假如没有完成相关工作,容易对猪群的稳定成长产生影响,还会为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对市场中的猪肉价格造成一定的干扰。近年来,猪瘟、甲流等动物类流感高发也直接证明了这一状况。因此,在猪的饲养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针对猪舍的消毒杀菌,不可抱有得过且过的心理。不仅如此,部分养殖户在消毒的过程中,为缩减成本开始,购入不合规的药剂,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杀菌频率。针对用作消毒的药物,养殖户需要购入过氧乙酸、强效消毒剂等药剂,将消毒效果提升至最大,降低因微生物、细菌残留,引发大批量的猪患病。一般状态下,每7天完成1次消毒即可。不仅如此,养殖户还要重视排泄物的清污工作,使用50%浓度的火碱或烧碱水溶液清理猪的粪便,每隔15天操作1次即可。除此之外,因为猪体内残存部分寄生虫,可以利用一定量的双甲脒乳水溶液对猪开展体外驱虫作业,应用阿维菌素等药剂完成内服,每35天进行1次驱虫,效果最佳。
④清理猪舍
为从根本上阻断猪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养殖户需要完成针对猪舍的清理作业。在养殖区域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消毒区域,确保技术人员和运输车辆全面完成消毒工作。养殖户还要注重个人卫生,高频率进行洗手和消毒工作,佩戴密封性高的防护服、一次性无菌手套和防护口罩。针对饲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有害物质,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清除,对猪的排泄物进行无毒无害处理。根据猪舍的现状和疾病的感染率,合理有效地制订科学的杀菌清理方案,增强相关工作的时效性。进入疾病的高发期时,可以合理增强杀菌力度。选用低毒或无毒的消毒药剂,确保水溶液的科学配比,最大限度地完成各类细菌、病毒的消杀,阻断病菌的传染源。
⑤幼猪常见疾病治疗
在猪的幼年时期,时常会感染气喘、腹泻等方面的疾病。针对由感染病毒造成的腹泻,可以借助抗过敏类药物开展具有指向性的治疗。在肌肉处注射3毫升的氟苯尼考药液和5毫升的维生素B1,每天进行1次注射,针对病毒性腹泻,可以为猪体注射1毫升的干扰素,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向猪的饮用水中注入一定浓度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饲喂的过程中,在饲料中拌入黄氏多糖,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针对气喘病的治疗,养殖户可以借助30%浓度的盐酸土霉素、氟苯尼考药剂,为猪体进行注射治疗,成效显著。
⑥疫病检测
在饲养的过程中,养殖户还应注重疫病的检测工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出疫病的传染源,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强有力的方案,避免出现疫病传播速度增强的可能。在猪的成长周期内,养殖户要实时关注猪体的健康情况,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当猪群出现体温偏高、进食量低下、腹泻呕吐、便秘便血等问题,需要及时对发生以上问题的猪进行隔离处理,深度开展活动空间和进食槽的消杀工作,还要实时观察与之一同生长其他猪的健康状况。随后根据猪病的实际情况,利用实验室会诊的方法,精准完成疾病的预判,准确施药,实时完成猪病的检测工作,降低疾病大范围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保证猪的健康成长,需要高度关注饲养环节和疾病的防治内容。相关工作不但会对猪的生长产生影响,还与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饲养的过程中,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应用科学有效的饲养技术,实时做好疾病的有效防治,为猪的稳定成长提供保障,确保人们可以食用质量更高、更安全的猪肉制品。
(作者单位:553528贵州省盘州市坪地彝族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