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形象重构与历史想象路径下的民族文化表达
2024-04-09吴天琪
摘 要:《长安三万里》以其恢弘的史诗风格在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影片舍弃近年来现象级国产动画主打的神话题材,转而深耕、糅合大量史实材料,进行了创新性的历史人物形象重构与故事情节想象性填补,最终完成了历史背景的史学钩沉与影像再现,成为历史题材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影片通过主要人物李白、高适的人生沉浮与大唐由盛转衰的史实背景,传达出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豁达自在的人生态度、攘外安内的家国思想与传承不息的文化理念,迈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表达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长安三万里;形象重构;历史想象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更新、政策支持等多方优势下强力复苏,形成一股“新国潮动画电影”潮。《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姜子牙》等动画电影在票房表现上非常亮眼,迅速跻身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列。“追光动画十年力作”的《长安三万里》凭借题材、立意等方面的优势与创新,在暑期档迅速“出圈”,吸引超三千万观影人次,创造了较高的口碑与票房成绩。
《长安三万里》抛弃了往年“新国潮电影”的“神话IP”题材,转而选取了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明珠——唐朝、唐人、唐诗,在基本遵循史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人物形象塑造与想象性历史细节填补,形象地刻画了潇洒恣意的李白与守正持中的高适等主要角色;描绘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历史节点下的大唐风貌与人物命运;传达出报效国家与文脉相传的民族文化精神,最终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稳定的口碑和增长的票房使得这部作品有望成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电影的开门红,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宝贵思路。
一、历史题材创新:史实框架下
的人物形象重构与历史细节想象
传统文化助力国产动画电影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以“喜羊羊”和“熊出没”系列大电影为代表主打的“家庭”“成长”“探险”等合家欢题材,已无法满足日渐庞大、青年化的观影群体和成熟的动画电影制作工业,动画电影人急须“破题”,寻找新的创作方向。2015年以后,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的上映,国产动画电影突破了创作瓶颈,逐渐尝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片的创作中來,此后短短数年间“新国潮动画”已成气候。《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雄狮少年》等电影,均选取古代神话传说、传统民间故事、民俗艺术中的元素作为内容创意和叙事底色,在原有内容上进行创造性的润色、改编,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无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主宰自我命运的渴望,还是《大鱼海棠》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或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无一不体现出独立、反叛的个体意识和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
《长安三万里》在借鉴传统文化方面毫无疑问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影片并未沿袭套用经典神话故事进行改编的老路,而是立足于史实材料、发挥创造性想象从而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建构,最终呈现出了深厚的历史质感和浓郁的史诗风格。影片的所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的形象设计均不同程度参考了陶俑、画作、史料记载等客观材料和研究成果,力求体现唐人自信骄傲、意气风发的个性和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时代面貌。所有人物如实保留了“上身壮、下身短、腰带低”的特色;骏马呈现出“肥、圆、壮”的特点;着重突出了长安城内大气磅礴、整齐划一的布局与扬州城奢靡繁华的景致。这样的设计基本脱离了国内外动画中夸张虚构的造型风格,呈现出真实可感的本土特色。
相比以往的艺术作品,本片中高适、李白、杜甫等人的形象内涵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影片以安史之乱后吐蕃来犯为历史背景,以高适的主观记忆为叙事视角,讲述了他与李白40年的友谊与人生起伏。将相对不出名的高适作为叙事视角和刻画青年杜甫的开朗性格而完全扭转了其深沉悲苦的“诗圣”形象,是本片的两大创举。同时,对李白的角色塑造更是摒弃了长久以来恣意昂扬、视功名如粪土的“谪仙”形象,而是着重刻画其“仕途起伏”:青年时期行卷无门转而沉溺酒色;成名后意志消沉、转投道门;安史之乱后投靠叛军、兵败被俘。此番改写使得李白的形象更为立体全面、富有创新性:即充满了“人”的欲望与性情、浮现出“寻欢作乐、渴求功名、急功近利”的负面特征。“诗圣”“诗仙”的大众印象被打破,经典文本与英雄人物的文化记忆被瓦解,完成了这部电影在史实框架下的人物形象重构。
在故事架构方面,主创人员同样采取了尊重史实、突出重点、发挥想象的创作方法,呈现出饱满流畅的故事情节。团队详细研究并梳理了诗歌作品与史料记载,概括了高适游边塞、归乡、平乱与李白求名、成名、失荣宠、投永王的人生历程,同时运用了创造性想象弥补历史空白和模糊地带,或是适当改编历史记载,以此丰富人物行为和故事发展细节,实现了真实与想象的统一。史料记载中,高、李初遇并非洞庭湖,岐王宅也不在长安,部分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非是影片暗示的环境,诸如此类的细节瑕疵确实削弱了影片的真实感。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主创团队并未拘泥于史实,而是择拣出重点诗作,将其与主角人生经历的重要片段自然而然地嫁接、展现,使得影片设定的客观环境与人物主观情绪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融情于景”“真情流露”,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例如高适代表作《燕歌行》,本是听闻名将张守珪兵败后嘲讽军政腐败所作,但其中饱含的批判讥讽之情丝毫不减;李白代表作《将进酒》,本是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山中饮酒客居所作,然其中蕴含的怀才不遇的苦闷、把酒放歌的豪迈等思想感情,均在影片中毫无遗漏地得到了体现并传达给了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回忆叙事横跨40年,基本囊括了盛世转衰的时代背景下两位主角各自的人生浮沉,且除了着重刻画李白、高适两位主要人物外,同样也介绍了盛、中唐时期的风土人情。闪耀在文坛或战场的历史名人悉数登场,大众印象中沉寂的细节或回忆也将被重新钩沉、激发,并以一种直观鲜明的影像形式凸显。最终,影片在尊重历史、基本保留人物生平与作品的基础上,通过丰富想象嫁接历史真实或进行符合逻辑的改编,在人物形象与故事内容呈现出史实框架下可贵的创造性构想。
二、三重维度民族文化表达:
个体意识、家国理想与文脉传承
主要人物的“自我意识”“反抗意识”的萌芽和崛起成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价值表达的核心。不论是片头的故事背景与身份设定,还是情节的曲折发展,都是为了促使人物经历重重困难、对抗各方势力,最终认同自己是独立、有情的个体身份并找到自己的“初心”和“方向”。《长安三万里》在突出民族化个体意识表达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广阔、厚重的家国理想与文脉传承的价值体系。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都在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下践行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李白与高适在青年时期“积极入世”,怀揣着盛世理想与满腹才华,期望通过行卷举荐的方式“叩天子门”,一展抱负。不想数十年屡屡碰壁、报国无门,历经人生起落。在看清了朝政腐败、历经了家国动荡后,两人都放下了过往,回归山水间寻求内心的安宁与释然。“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悲愤苦闷早已化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自由豁达。在清秀山水和广阔天地的包容下,高、李二人与曲折挫败的人生际遇和解、将理想情怀释然、接纳了人生的无常与遗憾,呈现出一种平和舒展、包容万物的个体意识,契合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生命理念。他们不再像“哪吒”和“大圣”那样将自己与环境进行对抗以突出自己的个体意识与存在价值,而是将自己数十年的人生融入宏大的历史潮流中,认同自我、接纳生命、笑看人生。
以才报国的盛世理想、力挽狂澜的家国意识是影片的第二维度的民族文化表达。如果说人物形象的内涵创新是影片民族化表达的“点”,那么根植在主角意识中的仕途心愿与报国情怀则是“面”。这种心愿与情怀的合理性源于主创团队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岐王家宴”“大唐双绝”等名场面的刻画,使得“盛世景观”的构建真实而具体,人物的盛唐理想油然而生、奋斗进取的时代精神由此展现。通过罗织的这个“面”,观众能轻易却深入地接纳影片构造的盛唐气象,并在重拾文化记忆的同时产生一种跨越时代与媒介的深刻共鸣。安史之乱的历史转折之后,政治黑暗、军事腐败的问题全然暴露,内忧外患下的大唐由盛转衰。家国破碎的现实唤醒了文人武将的另一“面”:盛世不再的忧思感怀和力挽狂澜、保卫家园的家国理想。不论是高适、严武击退吐蕃还是李白出山投靠永王,都是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期望进献个人之力挽救李唐王朝。高适在决战时怒喊的点题之语“为了长安!”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若不能收复长安,不仅意味着百姓失去家园、王朝失去都城,更意味着盛唐威严的丧失、中原正统文化的凋零,因而唐人从前建功立业的情怀,此刻迅速转化为保家卫国的决心。此时的“长安”绝不再是一处庞大的城市,而是盛唐的回忆符号、国家的精神象征和王朝中兴的希望。为了长安,即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希望,唐人的盛世理想和家国情怀正是由此生发和凸显的。
影片的最后,黄鹤楼与长安毁于战火。但高适却说:“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长安的诗在,长安就在。”由此便将“长安”抽象出了一种“文脉”的概念。这并非仅指空间范围内的风水概念,而是一定时空范畴内的文化结晶,它由复杂的历史状态演化而来,在凝聚了当下的地域空间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形态、民俗风情、文艺思潮等内容后又将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脉络。“长安”就是这样的文脉,不仅包含了过去的民族智慧和文艺成果,也影响了后世的发展理念。无数的诗人就像高、李那样,追随着盛唐回忆来到长安,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将这份情怀与记忆悉数保留并传承至今。这份深厚的内核将超越个体意识的“点”和时代精神的“面”,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体”。观众则透过这块庞大的“体”观察、感受和把握蕴于其中的时代脉搏、民俗风尚,甚至是细小而微妙的个体情感,饱览本民族积累至今的智慧与文化。正如前文论述的那样,人总有生死,物总会陨灭,而“长安”则会因其蕴含的丰富文化财富将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永恒存在,以其独特的影响力牵动着其他文脉的产生、发展、壮大,继续激励着、引导着、宽慰着后世之人。
至此,影片的民族化表达在个体意识、家国理想、文脉传承的三重维度下展开、升华、呈现。这三个部分既独立又融合、既饱满又深刻,连结成了影片的价值表达线索。可以说,表层意义上影片借助唐诗文化,点燃了观众心中的文化自信与自豪,实则深层意义上,影片不仅表达了个体的自我和解,也探究了个人与时代、社会的互动,更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时代背景中,为观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树立了文化复兴的信心和民族复兴的信念。
三、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发展:启示与方向
当今的国产动画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国内的顶尖动画制作公司已经能在人物皮肤、毛发等方面的细节处理技术达到好莱坞的水平,然而對于“IP”的创意改编、对故事内核的深入挖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无疑为国内动画人打开了一条创作的新思路。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片创作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泱泱中华五千年,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签。从地域环境来看,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面貌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从单一的文化类型来看,文学、音乐、绘画等项目自身的发展演变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和推动,呈现出丰富的形态与内涵。国产动画电影只有“深入挖掘民族主题,延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反映风土民情的文化内涵,传达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状况的总结,凸显中国地域文化特征、连接过去与现代”[1]才能完成电影的民族化传播。因此,考察、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既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是在挖掘、保护和重新认识这一巨大的宝库,不仅对动画电影,对于其它艺术类型甚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远大的影响。
(二)打造经典“IP”,赋予旧故事新的时代价值
中国动画电影在实现民族动画崛起与复兴的道路上,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故事题材,走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2]。当下的国产动画电影很多是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经典“IP”的基础上改编、探索创作的,不论是创作故事“前传”,还是另造细节,都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的人物关系与情节框架,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同时,全新的人物形象内涵与故事内核又赋予了这个“IP”新的面貌,足以引起观众的新鲜与惊喜。稳扎稳打走好这条路,将大大提升主创团队的想象力,为将来开辟动画电影新题材、新风格打好基础。
(三)挣脱想象牢笼,构建文化“异世界”
解放想象力、构建奇幻“异世界”是国产动画电影实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一步。《长安三万里》蕴含了对盛唐气象的想象,今后的国产电影也可以有对远古中国的想象、对未来中国的想象、甚至是对宇宙诞生和灭亡的想象、对异世界的想象等。当前,国产全龄动画电影的题材有些狭窄,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好莱坞全龄动画电影,促进国产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好莱坞全龄动画电影不仅题材广泛,而且总能给人新颖独特之感[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莱坞动画产业完整、“想象力生产”发达。包括《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等优秀动画作品以及亚洲的《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都构想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的奇妙世界,如冥魂世界、动物世界、魔法世界等,并从人物、环境乃至于异世界运行规则等各方面打造新奇感。当然,在这些虚构的乌托邦世界中,仍然存在影射或讽刺某些人性阴暗面或社会规则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胆的想象与丰富的细节设计依然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使其沉浸在影片的故事氛围中,并随着人物一起冒险、感受和思考。正如《长安三万里》中,我们随着《将进酒》的吟诵乘着白鹤飞入云霄,与李白一起醉酒幻想、窥探天宫仙境的壮美,感受诗中胜景与诗人气概。
随着电影创作观念与技术的革新,市场逐渐回暖,国产类型大片正在厚积薄发。年初的《流浪地球2》已向我们展示广阔的未来想象,《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经典“IP”解构与改编的路径。国产动画电影正在顺应时代变化,探索创新方向和民族化之路,我们有理由期待国产动画能加快发展步伐,再添力作。
四、结语
国产动画的民族化表达之路漫长而壮阔。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万氏兄弟等一大批动画企业与艺术家为国产动画的崛起挣下了“第一桶金”,无论是民间故事的改编还是水墨画艺术的运用,都为动画电影作品盖下了“中国章”,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历史上的经典,甚至影响到其他国家艺术家的创作。历经20世纪80年代的新思潮碰撞和新世纪国外动画对国内动画市场的挤压,国产动画引来了艰难的复兴之路。《长安三万里》借鉴前人的创意,深入挖掘古代中国优秀的唐诗文化,以史詩题材的独特风格树立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里程碑,并通过形象重构与历史想象的双重路径,完成了个体意识、家国理想与文脉传承的三维递进式的民族文化表达,为今后动画电影的复兴和强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代丽.新国风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的影像构建[J].电影文学,2023(6):118-121.
[2]彭国斌,熊艳,王竹君.传承与开拓:当代动画电影的时代嬗变[J].电影文学,2023(7):87-91.
[3]王睿志.从低龄幼稚迈向全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的破局提质之路[J].电影评介,2023(3):95-99.
作者简介:吴天琪,天津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