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融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服装专业“图案与装饰”课程为例

2024-04-09熊顺美

纺织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本中职融合

熊顺美,薛 习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宜兴 214211)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因此,职业教育要围绕产业变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注重将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中,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实施必要的课程改革,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注重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融合性校本课程设计缘由

1.1 行业变革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服装业的生产方式正从“制造”走向“智造”,且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对我国服装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深刻影响,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正驱动着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服装专业紧随行业企业变革,针对人才需求变化,课程设计应符合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贴近人才市场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要求,既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拓展自身的就业渠道,通过“教与学”“练与赛”“测与评”的实施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品质[1]。

1.2 专创融合要求

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变迁,人们对服装的功能要求不只是驱寒保暖,更多的是对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追求,进而对一些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了改革创新。但目前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的是学科教学,技能单一缺少学科间的融合,再加上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行业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无法体验完整的生产流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融合性校本课程是促进专业发展的必行之路。学校需要确立追求实效的双创教育观[2],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体现在相对灵活的教学体系、合理的教学环节安排、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相应支持上;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更加有机的课程整合机制。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较少注重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商业和发展,这方面知识往往会被学校忽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融合专业课、商科、文科、法学、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整合机制以供学生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3 学生发展需要

中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无法有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弊端。以中职文化艺术类专业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文化创意与设计及工艺美术专业为例,这些专业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其中,文化创意与设计和工艺美术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相关设计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设计创意方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进行服装设计、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及技术管理。但目前文化创意与设计及工艺美术专业缺乏以产品为基础的设计思维和实践平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缺少高新创新思维的设计理念和能力。

2 中职融合性校本课程的特征分析

2.1 课程目标: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

指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中职服装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必须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强调创新思维和创业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一是设计理念指向双创。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作为课程实施方法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地方产业需求构建课程内容。从宏观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创新融合性校本课程体系、项目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搭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保障指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性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运行;二是项目内容指向双创。将不同专业校本教材、实训课程相融合,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对“图案与装饰”课程进行统整,将教学内容分阶段依托大专题项目进行编排,开发活页式教材,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形成创新创业意识。

2.2 课程内容:以阶梯式结构为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总体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过程[3]。融合性校本课程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各阶段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需求与能力进行设计,具有层级式、进阶式的特点,整体构成阶梯式结构特点。中职服装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设置了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并将三者进行递进、进阶式分配,制定出一个服装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系列课程表。该系列课程不仅体现了跨学科特点,而且重视循序渐进地培养。一年级课程主要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基础实验实训课程,并且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研活动,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中职专业学习。二年级课程加入了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图案与装饰”课程为载体重构了瓷盘的装饰设计、花瓶的装饰设计、标志的装饰设计、外包的装饰设计、礼盒的装饰设计、景点产品的设计6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以工作坊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模块都设置了感知图案、认知图案、创作图案、产品呈现4个环节,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3个特点,将作业与产品相融合,围绕设计主题,完成“作业—作品—成品—产品—商品”的升级,将传统的“一课一练”转变为具备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目标性的教学课堂,为培养双创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三年级课程加入了创新思维拓展课程、创业成长类课程进行实践操作,如参加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演习以及项目复盘。学生通过融合性校本课程中的专业实践,在实训作品转化成商品的实践过程中,既弥补了不同专业培养方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又形成了专业实践能力,达到创新生长点,保证了团队合作效果,开展了商品销售实践,从而提升了敬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理性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2.3 课程形式: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

中职服装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的作品生成与企业生产相联系,将很多服饰装饰产品作为项目,因此,必须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进行课程实施。通过设计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能直接转化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任务,学生的作品实现了“作业—作品—成品—产品—商品”的升级。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在工作坊中以项目任务驱动进行项目分解和项目交付,通过蜀山陶集、龙窑文创周等平台走近顾客,将学习和未来相结合,在打造系列性作品、实训作品转化成商品的任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专业实践能力,在校企产供销过程中提升了敬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课程模式:构建“工作坊”式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模式经过“项目需求—项目分解—项目交付”的流程,将工艺美术专业、文化创意与设计专业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穿插在任务中,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工作坊式教学模式框架。整个教学模式将学习、工作以及能力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创性地对各专业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结合企业需求和服装产品设计的内涵,将这些课程模块按由易到难、进阶递进的方式在五年制9个学期中实施,同时辅以丰富的课外讲座、市场调研、创业训练营等课外活动,训练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了一套将“专业基础学习+创新训练+原型产品设计+创业孵化”贯穿始终的项目驱动式学习实践创新体系。

3 融合性校本课程实施的路径设计

3.1 落实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

开设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要深入挖掘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校本课程目标、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构建融合性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从多方面保障融合性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落实校本课程管理实施责任,科学规范地落实校本课程教学。要确保融合性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能规范课程实施落地,提供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包括学生创新创业体验活动的设备供给、经费支持等。

3.2 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

当前《新职教法》为政校行企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也颁布了鼓励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性文件。因此,中职学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在实际校企合作中不能只停留在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上,而是开展有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在融合性校本课程实施中,需要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保证学生和教师有足够的资金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这就需要校企之间制定课程实施保障方案,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留给学生实习职位需要在创新策划部门留下空间,校企之间搭建资源平台,将课程实施的范围拓展到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能局限在实训课堂。

3.3 丰富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

艺术类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积累3个专业的教育课程资源,改善创新创业课程配套资源匮乏、种类较为单一的局面,增添除了教材以外的音视频、动画、图片等高质量资源,搜集供学生实际选择的创新创业课程配套学习资源,从课堂、实训、创业实践等多层面满足创新创业融合需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双创兴趣。

3.4 组建跨专业的师资团队

融合性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师资团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合性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本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还要联合跨专业的职业型和技能型教师。为了弥补教师团队短板,需要组建跨专业的师资队伍,为教师学习交流创设平台,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学校联合企业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引进团队发展理念,建设教师梯队,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5 建立适宜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融合性校本课程评价坚持“回应—协商—共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3个评析环节,生成了多方参与的多元性评价机制。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学生和专业教师,而是扩展到语文老师、服装专业教师、学校领导、厂商等人群。评价对象聚焦于学生理论学习和项目运营环节,对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理论学习表现以及学生进行文旅产品开发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推广3个阶段进行了多元性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评价表、学习档案袋两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档案袋收纳了本课所有学习材料与成果,包括产品需求报告、调研报告、设计初稿、学习心得、制作过程照片、影像资料、策划方案等,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满足感中获得了自我效能,在不断反思中成长发展。根据课程评价方案对学生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进行权重分析,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施情况反馈。

在当前科教融汇背景下,融合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时期职教改革的重要实践。服装专业融合性校本课程利用学科交叉以及专业互通,积极探索课程改革,通过多元化的课程重构与融合,搭建课程资源平台,创设实践体系,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强基固本的同时,指向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校本中职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