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4-08孙冬丽任行龙马丽霞翟会民聂贝贝
孙冬丽,任行龙,马丽霞,翟会民,聂贝贝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河南 郑州 450000)
重症脑梗死(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SCI)为危重疾病,抢救治疗后,多数患者会存在吞咽障碍、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出现进食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引起不良预后[1]。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需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有效干预,而SCI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胃肠动力功能减弱、抵抗力较差,脑组织损伤后加重营养不良风险[2]。相关研究表明,SCI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3]。肠内营养供给为指南推荐的营养支持方式,但SCI患者多存在微生物菌群失调、谷氨酰胺不足,会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肠内营养支持的干预效果[4]。谷氨酰胺人体需求量较高,也是提升免疫功能的重要能量来源,如果人体内谷氨酰胺含量不足,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甚至病死的概率增加[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可通过补充有益菌群,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状态,有助于营养吸收及患者预后恢复[6]。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谷氨酰胺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5例S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SCI诊断标准[7];发病至就诊时间≤72 h;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8]评分>15分;入组时病情稳定;监护人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案,并签署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轻症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供给者;存在肠道疾病、胃肠道手术史者;合并代谢类、内分泌等严重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造血系统障碍者;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损伤者;治疗期间病亡者;既往存在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者;既往存在心肌梗死者;存在颅脑外伤或手术治疗史者;就诊时已存在明显感染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诊断史者;治疗中途病亡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依据患者病情实施吸氧、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降血压、控制血糖、抗凝、纠正水电解质、维持微循环及营养脑细胞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
1.3.1对照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留置胃管,营养输注泵缓慢、间歇输注营养液,每隔2~3 h输注1次,每次输注剂量50~100 mL,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流、腹胀等情况,若有则减少单次输注量,若无可逐步增加单次输注量至150~180 mL,首日总营养液供给量不超过500 mL,随后每日增加200~500 mL,直至达到全量,维持每日热量摄入84~126 kJ·kg-1,氮量摄入0.20~0.24 g·kg-1。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45),温水溶解后加入肠内营养剂服用,每次1.0 g,每日2次,待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改为口服给药。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强化干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晋城海斯制药生产,国药准字S19993065,药品规格:210 mg/粒),每次630 mg,每日3次,置于温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过营养输注泵给药,于营养支持后服用,待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改为经口饭后给药,连续用药4周。
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评估干预效果。
1.4 观察指标
1.4.1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入院时)、治疗2周及4周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后上离心机(湖南凯达科学生产,型号KL05X型),3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血清、血浆,置于冰柜(-80 ℃)待检。(1)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试剂盒均由北京中生金域提供。(2)营养状态指标:取血清,以全自动的血球分析仪(日本Sysmex生产,型号Kx 21N型)检测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3)免疫指标:取血清,免疫比浊方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A、IgG。(4)肠道菌群: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取患者新鲜粪便0.5 g,振荡、稀释后依次接种至粪肠球菌琼脂、MRS营养琼脂平板、BS血琼脂平板培养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24~48 h后计算菌落对数值。
1.4.2感染发生情况
入院48 h,统计两组出现各类感染情况,包括肠道、肺部及尿道感染等。(1)患者出现脓血便、黏液便、水样便,且每日腹泻次数达3次及以上,或可伴呕吐、发热、恶心等症状,则确诊为肠道感染。(2)患者临床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肺实变体征;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计数呈异常升高状态。具备上述任一项,且胸部X线检查提示炎症改变或痰液病菌培养出明确病原菌,则确诊为肺部感染。(3)尿检显示,每高倍视野下白细胞个数达5个及以上,女性患者伴有尿痛、尿频症状或下腹叩痛,则确诊为尿道感染。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肠道屏障功能指标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清DAO、内毒素、D-乳酸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血清DAO、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2.2 肠道菌群菌落数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落数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道菌群菌落数比较
2.3 免疫指标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清IgA、IgG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 4周后,两组血清IgA、IgG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2.4 营养状态指标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
2.5 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见表6。
表6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是SCI患者的重要营养支持方式,免疫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纠正人体内蛋白紊乱状况进而提升免疫功能能[9]。既往报道表示,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10]。针对脑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益生菌被认为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优化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吸收的有效措施[11]。
本研究在SCI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增加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果显示,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乳肠球菌、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高于对照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DAO水平低于对照组,与陈蓉等[12]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肠内营养支持中增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DAO是评估肠道屏障的常用指标[13]。本研究通过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可直接靶向补充长型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协同其他肠道有益菌群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形成完整生物学屏障,阻断病菌侵袭,且益生菌大量释放乳酸,经发酵生成大量酸性产物,下调肠道pH值,创造适宜酸性环境,加强物质消化吸收,并利用有害菌群的pH敏感性,抑制其增殖,调节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14]。
另有研究证实,通过补充益生菌还能提升IgA等免疫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IgA、IgG、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增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提升机体营养状态。SCI患者因机体修复需求,代谢速率增快、蛋白呈高分解状态,但因进食障碍影响营养吸收,导致需求及供给失衡,营养不良风险较高[16]。虽然在早期营养支持中补充谷氨酰胺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肌肉对机体蛋白质的消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但早期肠内营养补充效果高度依赖于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对于存在微生物失衡的SCI患者,增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干预可及时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状态,修复肠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物质吸收,进而为机体代谢提供能量,降低营养不良风险,这对减少肠道、肺部感染也具有积极作用[14]。
4 结论
谷氨酰胺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调节SCI患者肠道微生物状态及屏障功能,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减少感染发生。但SCI患者病情严重,预后恢复时间较长,本研究干预时间仍较短,下一步还需延长干预周期以探究谷氨酰胺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