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探索

2024-04-08袁文宇任欣仇志杰张丽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小学班级管理

袁文宇 任欣 仇志杰 张丽

【摘  要】 班级微信群作为一种新型沟通平台打破了传统线下沟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方便、快捷的微信群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班级微信群的广泛应用,许多关于微信群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因此,文章阐述了小学班级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通过访谈法调查研究小学班级微信群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搭建有效微信群的措施,促进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关键词】 班级微信群;家校沟通;小学班级管理

一、小学班级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巩固在校学习成果,保证学习进度,教师会借助班级微信群发布家庭作业、学习任务等。此举既能够让家长了解家庭作业内容,督促学生完成,也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未完成作业或没有准备上课需要用到的物品的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检测情况等通知也在群内占有不小的比重。教师能够对近期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引起家长的重视,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校的有关通知,教师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重要性进行思考,选择适当的形式,借助班级微信群通知到每一位家长,节省时间同时也确保了信息的到达率。

此外,针对学生的出勤、请假情况,或学生在校期间突发情况等信息的发布,班级微信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间,班级微信群在掌握学生和家长的防疫情况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做核酸、外出报备等。

班级微信群还有助于维系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能够凝聚共识,不断强化共同育人意识。微信群可发送照片、视频等多元化内容来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家长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既满足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需求,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增进了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除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维系,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能够增进沟通。对教师通知的事情有不理解的地方,家长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解答。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家长间也能够在群里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跨越时间与地点的障碍,借助班级微信群展开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小学班级微信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微信作为一款日常的实时通信工具有很多优势,在日常的交流互动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微信在家校沟通方面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家校双方的自身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媒介素养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在使用班级微信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无关冗余信息刷屏

在班级微信群里,除了教师发布的相关消息,还充斥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个别家长在群内发布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内容,例如各种广告或为某人某事投票的活动信息。这种无关信息充斥在班级微信群内,让家长与教师受到困扰,在无关信息中找寻自己需要的内容,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通过访谈发现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已大幅减少,但并不排除有的地区仍存在此现象。

此外,班级微信群内通常会存在大量冗余重复的信息。针对教师在群内发布的通知或作业等简单内容,有的家长也会在群内回复“收到,谢谢老师”等话语,而其余家长出于对教师的尊重,或考虑到教师对自家孩子的印象等原因,也随大流回复相似的内容。此类“收到”信息大量刷屏,让稍晚些看微信群的家长需要翻很久的聊天记录,才能找到教师所发布的内容。对教师而言,会担心对家长通知不到位,在一段时间后再发一遍,对教师与家长而言都费时费力。群内冗余信息的另一种表现是在节假日家长对教师的赞美或感谢。在教师节、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家长大都会在群内发送“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之类的内容。班级微信群内也是一个变相的小型社会,家长想让教师对自己孩子有好的印象,即使不是出于自愿,也会在这种祝福夸赞信息后进行附和,教师碍于情面,不能直接进行反驳或批评,但这种行为反而会削弱班级微信群的功能,背離了建群的初衷与目的,让家长与教师陷入信息的洪流中。

(二)增加教师工作负担

班级微信群使教师与家长双方能摆脱时空的限制,方便了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与沟通。但这种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个人时间被挤占,上下班界限模糊,工作负担加重。家长可能会随时随地地向教师咨询问题,占用教师的个人休息时间。班级微信群的这种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家长的惰性。有教师表示,发过很多遍的通知,家长不记得,也不会去群里看聊天记录,直接就问老师,有时候可能是无意的,下次就不会了。但有的家长就成习惯了,看不见就问,教师会不好意思批评他,只能是接着发,会导致别的家长偶尔也会学,看不见就问老师的情况。

(三)内容单一,接受被动

通过访谈发现,借助班级微信群展开的家校沟通,教师在群内主要发送两种类型的消息或内容。一种是对学校、学生等通知类的信息,家长们在看到此类信息后,大多是机械式地回复“收到”“谢谢老师”等。另一种是分享资料或视频照片,包括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参与校内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等,分享者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家长,但大部分的分享内容来自教师,而家长对此类消息,依旧是“谢谢老师”等同质化的内容。对班级微信群的存在,许多家长只是把它当作了接收消息与通知的工具,并没有借助微信群的多样化功能与教师展开沟通与交流。在分享的过程中,部分家长甚至都没有对内容进行详细阅读,虽然在群内进行了回复,但也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没有实现真正的到家校沟通。班级群内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家长只能被动地接受执行的情形,显然不符合建群的初衷,也没有达到家校沟通的理想状态。

(四)教育身份的模糊与颠倒

家校沟通的价值就在于家庭与学校互相配合,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在实际中,却出现了教师角色的缺失、家长责任边界扩大、学生对微信群依赖等问题。部分教师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而有的教师还要求家长对作业进行批改、订正,有时候还会要求家长辅导学生进行预习。这样一来,本该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缺失,家长与教师的责任归属模糊。借助微信群展开的家校沟通,却成为部分教师转嫁自身责任的工具,让家庭变成学校课堂的延续。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布置作业与任务,也会降低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对微信群有依赖心理。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在校布置的任务与作业漠不关心,让班级微信群充当“记事本”的功能。部分家长或因工作原因,不能时刻陪伴学生,对群里教师发布的任务不能很好地转达。如果给学生配备手机,学生的自律性差,很可能会以看作业为理由玩手机, 长此以往,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加重家长的负担,背离了创建班级微信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

三、搭建和谐完善的家校沟通微信群

(一)增强共同体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学生的过程不再是学校教育单独完成的,教师与家长之间也不再是互相孤立的单独个体,而是形成了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同体,其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动,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教师、学校的存在价值,提升家庭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家校双方的桥梁,家校沟通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家长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但要注意权力的边界性。对教师而言,要转变理念与态度,把家长当作真正的合作者与伙伴,而不单纯的是学校教育的配合者,在遇到学生的教育问题或者是举办班级活动等,可以在班级群内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畅所欲言,采纳意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良好的互动与配合,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空间。部分家长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不足,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只需要扮演好辅助作用,对学校安排的任务只需服从与配合,甚至觉得如果随意发表评论,可能会触碰学校与教师的权威,所以大部分的家长在班级群内保持沉默。对家长而言,要转变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认清家庭教育、家长的位置,增强参与意识,积极行使自身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对家校沟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现实中的家校沟通,往往容易忽视沟通的主要对象——学生,经常是教师与家长想为学生提供什么,觉得学生应该需要什么,但却并不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家校双方要转变理念,尊重学生的意愿,询问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借助班级微信群,要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参与的活动,调动积极性,让学生的参与能够紧密连接双方,例如让学生定时在群内展示最近的阅读成果,把双方沟通的成果外化。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促进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一举多得。

(二)提升沟通能力

有了家校沟通的意识,还要付诸行动。作为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者,教师要想与家长展开沟通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新媒体使用能力等。朱红指出“家庭教育学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学科,讲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以及家庭教育社会学等学科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这一切都不是未经过培训的教师能够胜任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掌握微信的使用技巧,与家长的沟通技巧等。如在班级微信群内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措辞与语气,可以适当地使用表情包、视频等增进沟通与理解。班级微信群因聊天的场域、时间等都与现实状况不同,双方的心理、语气都会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技巧,心理学等相关方面内容,对班级群里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应付自如,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让家校齐心协力,对学生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师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使用微信的能力与技巧,让教师更好地利用班级微信群展开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对学生的教育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的机制。没有激励就缺乏动力,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就难以对其进行完善。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可以考虑将使用班级微信群纳入教师的评价考核中,形成类似于教学的量化评价机制,细化指标,如借助班级微信群展开与家长沟通的次数,在群内展开活动或借助群完成班级活动的次数,解决问题与家长困惑等,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展开家校沟通的意愿与潜能。有了考核机制的督促与激励,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同,创造性地做好此项工作。

(三)鼓励互动交流

对学生的教育是在对他们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而充分了解的前提是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班级微信群里展开互动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正如在前文所提到的,现阶段的家校沟通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在被动接受。家长是家校沟通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家长也要在群内积极参与,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家庭教育有所启发。可以借助班级微信群开展“家长经验分享会”,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家长在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能促进同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提升教育能力,改进教育方法。分享的主体不单局限于家长之间,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对班级管理的方法或困惑等内容。通过访谈发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理解与共识的偏差,对教师的做法或行为,家长可能存在误解的情形,教师就可以借助班级微信群在合适的时间段分享经验与想法,让家长了解前因后果,增加彼此间的理解,拥有更多的共识,减少误会与矛盾的同时也能够集思广益,推进家校共同育人的顺利进行。

家校沟通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学生这一重要主体却被忽视了,与之被忽视的是学生的愿望与诉求。教师与家长常常会把自己所期望的愿望与需求强加给了学生,但并未询问过学生想要什么。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告知家长与教师自身的意愿与想法。借助班级微信群,双方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学生意愿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达成学生的愿望,更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芳芳,谭天美,王星晔. 家园合作体系构建的要素、困境与路径[J]. 教育观察,2023,12(30):117-120.

[2] 邱慧燕,柴江. 家校合作體系构建的要素、困境及路径[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6):179-186.

[3] 朱红.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家校合作关系构建[J]. 教育探索,2014(01):106-107.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小学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请”家长不能太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