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

2024-04-08何芳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3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风险管理行政

何芳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会计风险是其中最主要的风险,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稳健性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如何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有效来应对风险,使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此展开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参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包含两类:第一类,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单位预期要求的可能性。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会计信息的错报、漏报,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第二类,指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由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或会计信息失真,从而误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或影响领导层的决策方向,影响单位预期目标实现。

三、行政事业单位常见会计风险分析

(一)预算管理风险

1.预算编制风险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编制工作简单归为财务工作,没有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下一年度单位的业务活动,而预算编制时,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业务人员不熟悉财务规则,财务人员又不熟悉业务发展的需求,主要根据单位的历史数据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脱节,一些新项目、新资金没有列入年初预算,让预算编制变得不全面、不科学、不合理,最终预算数据在单位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失去约束作用,造成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和年初预算存在很大出入,出现超预算支出、无预算支出的情形。

2.预算执行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常常会根据工作需要或业务发展趋势来使用预算资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忽略了预算的约束性,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重视,有时还会出现多个项目经费之间相互垫支、调剂使用,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等问题,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差异较大,违反了预算执行的相关原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资金收支及会计核算风险

1.会计核算风险

不同核算单位人员情况、资金情况、业务内容和经济活动等各不相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较为繁杂,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编制有限,往往一个核算会计管理多个下级单位账务,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彻底颠覆了原有核算方式和理念,极大地改变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模式,一笔经济业务需从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角度进行双分录平行记账,直接导致会计岗位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倍增,增加了会计工作复杂性,容易带来会计核算和操作風险。

2.资金收支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预算系统一体化管理。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广,电子发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财务报销工作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电子发票具有可以反复打印的特点,导致重复报销的风险,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资金损失。

(三)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对货币资金管理不善可能给单位造成的各方面损失的风险,如资金被挪用、记账不及时、支出审批流程不规范等。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为兼职,可能因为业务工作繁多而没有及时支付已报销业务款项或者经费收支没有及时登记出纳账,导致资金管理信息混乱,单位资金实时数据滞后或失真,影响单位下一步的财务收支规划,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四)资产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有特定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运营,其拥有的国有资产存量规模逐年增长,资产管理工作在财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核算和折旧摊销处理程序不规范,流程不健全,导致自行购买、调拨、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没有区分开来,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点和维护不到位,资产利用率和周转率较低,闲置资产规模较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陷入资产价值持续损失的风险当中。

(五)合同管理风险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收取房屋租赁收入、对外投资分红以及采购保证金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项目尾款、长期挂账应付账款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相应的合同履约风险。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合同管理“有章不依”,合同签订以及履约执行游离于制度之外,重大经济业务未签订合同或合同由非法人签订,在合同拟定和履行过程中缺乏一些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存在着合同要素不完整、条款不严谨,合同管理台账未归档,合同履行与合同约定不一致,新接任的人员“不理旧账”,合同后续管理跟踪不及时,出现单项合同重复付款挂账、合同没有如期履行或者合同法律纠纷等问题。

(六)政府采购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流程往往比较复杂且周期长,年度预算编制的开始就要确定采购商品及其规格型号、数量等各种数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正式采购时往往难以保证实际采购需求和采购预算的一致性,难以及时调整预算,直到年末决算时才发现政府采购预决算差异巨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和预算之间出现较大偏差,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七)项目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可能存在着可行性研究论证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算脱离实际,采购招标过程中审核审批不严,项目结算内容脱离可研报告、资金落实不到位,实施过程中未申请变更随意调整变更实施内容、管理混乱、验收不规范,项目结束后未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资产投入使用后未及时办理资产入账等问题[1]。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工作重心往往放在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考核指标上,存在着重业务、轻财务的问题,缺乏现代化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意识。一些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会计风险防控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业务部门无关,在会计风险的实际防控工作中缺少业务部门的参与。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中财政性资金占比大,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及业务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工作中重点抓项目实施进度和预算执行的目标,却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会计风险产生的可能。

(二)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有一些单位的内控制度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杜绝会计风险的产生。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仍然习惯按照原先的工作模式办理业务,对规章制度不熟悉不敏感,导致制度执行不力,从而产生会计风险管理的漏洞。再者,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单位设立独立于财务及业务部门的监督机构,即便每年会计人员在编制单位预算、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上做了大量工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由于缺乏监督审核,仍然存在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可能[2]。

(三)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普遍实现了计算机记账替代手工记账的转变,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目前,正处于会计信息化的数字化和智慧化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例如,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之匹配的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加之财务数据量巨大,部分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等,一旦信息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会计数据被篡改、泄露、丢失等风险。财务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网络条件不稳定、界面卡顿、数据处理速度慢等问题也可能会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储存,给会计工作的信息数据安全带来风险。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目前仍停留在数据录入编辑统计阶段,分析审核功能不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

(四)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政策、制度和技术知识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个别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全面,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风险较大[3]。

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建议

(一)增强会计风险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风险防控教育,确保单位领导干部对财务法律法规、会计政策、会计违规防控关键点等知识掌握牢靠,有效提升其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规避会计风险带来的隐患,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将会计风险管理质量和单位领导工作绩效挂钩,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风险管理纳入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考核中,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会计风险管理意识。此外,财务人员自身应加强对会计风险防控知识的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给领导出谋划策,提出会计风险防控建议,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会计风险[4]。

(二)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及业务开展情况,全面梳理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合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内控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建立各部门各岗位相互分离、互相监督的机制,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时刻关注规章制度的变化,及时补充、不断修订和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规章制度上筑牢防范会计风险的屏障,消除单位会计风险隐患。

(三)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会计风险信息化识别、数字化分析、智慧化预警的风险管理系统,下设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决算管理等多个子系统,为风险识别和预警提供充足的参考信息和数据。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先进和便利的财务会计软硬件设施保障,尽可能降低会计人员操作系统难度和手工录入的工作量,降低由于操作失误和手工录入带来的会计风险,规避财务系统遭受网络攻击而带来的单位财务信息资料损毁风险。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管理部门和责任主体应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在系统中植入联网监控规则,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识别会计风险,提高会计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敏感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响应能力。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线下培训资源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增强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设置新政府会计制度、新收入确认准则等新政策解读课程和ERP系统、OA系统等信息化财务系统操作培训课程等,帮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更新会计业务知识和财务系统操作水平,并将所学灵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复杂问题[5]。

六、结语

财务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发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控与应对能力要求更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能够及时识别会计风险,有效控制和应对会计风险。单位领导、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财务人员需要相互配合,上下一心,切实有效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引用

[1]李少兰.信息时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2(34):73-75.

[2]张鸣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防范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2):73-75.

[3]赵宁.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7):145-147.

[4]李学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大众投资指南,2022(02):134-136.

[5]李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防范策略研究[J].纳税,2021,15(31):52-54.

作者单位:昆明市气象局

■ 责任编辑:韩 柏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风险管理行政
行政学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